名相姚崇在历史上都做了什么事情,是个什么样的人?

 我来答
臻留球09
高粉答主

2020-11-16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万
展开全部

姚崇是大唐名相,历经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四朝,期间三任宰相,是开元盛世的奠基者,是一位优秀的封建士大夫。

在很多人眼中,优秀的封建士大夫,大都是仁义与道德的楷模,可以智慧超群,可以大义凛然,但与权谋却不怎么沾边。因为权谋是包裹真相之后的欺诈;是为达目的帅弄阴谋与手段,充满了不择手段的意味,这怎么能与姚崇这样的好人挂上钩呢。

其实权谋并不是小人的专利,君子也会。汉代刘向曾将这样评论:“夫权谋有正有邪。夫正者,其权谋公,故其为百姓尽心也。诚彼邪者,好私尚利,故其为百姓也诈。”而姚崇正是使用权谋为百姓尽心的人,比如他任内著名的消灭蝗虫事件。

开元之初,唐玄宗励精图治,一心实现大唐中兴,他启用姚崇为相,决心在帝国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上天给他们君臣二人制造了很多障碍,不是水灾就是干旱,更为严重的开元三年(715),波及山东、河北、河南三个粮食主产区的蝗灾。

在古代,科学技术落后,人们无法对蝗虫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而蝗虫的威力是巨大的,像乌云一样铺天盖地,所过之处,田野、青山顿时寸草不生,变成黄土、秃山。

面对这种情况,人民只能焚香祷告,祈求上苍保佑;封建士大夫则笃信天人感应之说,认为这是上天的警告,需要皇帝反躬自省;皇帝则惴惴不安,查究政策上的偏失,要么罢免大臣,大赦天下。而一片片粮食果蔬则被蝗虫尽情的肆虐着,大量人民将面临饥饿与死亡的威胁。

面对这一切,姚崇上书玄宗,要求动员百姓们集体灭蝗。但玄宗却不敢轻易表态,存在很大的顾虑。因为蝗灾是上天对他的警示,一旦灭蝗不是在得罪上天吗!

而姚崇之所以由此提议,并非他有穿越的本领,掌握了科学知识。而是他并未将蝗灾归为天人感应一列,而是归为害虫一类,不消灭害虫,人民将颗粒无收,如果行动起来,是有希望的。

对玄宗的顾虑,姚崇体现了智慧的一面,他并没有发扬封建士大夫死谏的精神,要么拿辞官威胁,要么血溅朝堂。而是对玄宗提出了两点:

其一,《诗经》记载:“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是将害虫用火烧死;汉光武帝刘秀也曾下过命令,消灭蚕食庄家的害虫。这就为灭蝗提供了依据,天人感应是前人留下的理论,《诗经》更是儒家经典,是无可辩驳的。

其二、灭蝗一事,用宰相碟文下达命令,就算上天要惩罚,也与天子无关,百官要追问,也是宰相的事情。这便解决了玄宗的后顾之忧。

姚崇将该想到的都想到了,如此智慧,玄宗便同意了他的要求。

然而,与姚崇同朝为相,一向对他俯首帖耳的宰相卢怀慎也提出了异议,认为杀死那么多的蝗虫,有伤人和。

可以看出,卢怀慎是一个心存慈悲的正直士大夫。对这类人,劝说只是多费口舌,姚崇果断采用了权谋之术,劝将不如激将。

姚崇说:“杀死蝗虫你于心不忍,难道饿死了人你就忍心?你如果怕灭蝗招来灾祸,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不用你承担责任!”经姚崇这么一说,他卢怀慎反倒成了一个不知为民着想,自私自利之徒了。这在道德上是不能接受的,于是,卢怀慎只得同意。

命令下达后,很多地方官员抵制,闹得最凶的就是汴州刺史倪若水。他说:“蝗灾是天灾,需要皇帝修得才能免祸。后汉皇帝刘聪也曾灭蝗,结果越灭越多。最终导致亡国,前车之鉴,宰相这样的命令我不能执行。”

姚崇对他毫不客气的说:“一,后汉刘聪是匈奴人,德不胜妖,而当今皇帝是圣主,妖不胜德,你怎么敢拿刘聪跟陛下比呢?你是怀疑陛下的德行吗?二、如果德高可以免祸,你也是个道德高尚之人,为何你的汴州也会有蝗虫呢?难道你的道德很鄙劣?”两顶帽子一顶比一顶大,倪若水噤若寒蝉,赶紧组织灭蝗。

就这样,姚崇几乎以宰相一人之力,改变了整个朝堂。使蝗灾对人民造成的伤害降到了最低,并没有发生大面积饥荒与流民。

灭蝗这件事情上,姚崇的智慧反映在了他务实的精神与担当的勇气上。他知道民生是国家的根本,清醒地将蝗灾与天人感应划清界限。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将责任一力承担,显示出了大整治家的豪气与风范,是一种为国为民的大智慧。

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姚崇灵活地运用了权谋,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心理,针对性地使用了对策,非常高效地解决了问题。

姚崇的权谋完全是建立在他的大智慧之上,不但体现了原则性,更体现了灵活性,所以,名相姚崇是权谋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