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明明知道李世民军功大过李建成,为什么还要立李建成为太子?
李渊封李建成为太子,最主要的还是"嫡长制" ,作为长子的李建成在法理上理所应当被册立为太子。特别是李渊看到隋文帝废除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帝,导致天下大乱,更让他不敢轻易打破"嫡长制"的传统,毕竟当时杨广与杨勇相比同样才能卓越,而且平定南陈立有大功,但即位后却好大喜功,导致隋朝二世而亡。殷鉴不远,鉴于隋朝教训,不敢随意打破"嫡长制"。
还有一层原因,李世民功劳大,李建成功劳也不小小,太原起兵前,李建成就在河东招募兵马,为起兵作准备。起兵后,李建成与李世民分领两军,进军长安。至少此时,李建成与李世民并无高下之分。既然有功,再加上"嫡长制"的加分项,太子之位自然落到李建成头上。
但是,随着大唐建国后,李世民征战四方,先后平定薛秦、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各路势力,威权日盛,特别掌握着强悍的军队和众多文武人才。而太子李建成成为太子后,李渊"忧其不娴政术,每令习政事,自非军国大事,悉委决之"。也就是说,此后李建成主要就是在后方主持日常工作,这就导致他的名声、功劳被李世民超越,也让李世民有了非分之想。在这件事上,李渊无疑没有尽到责任,他让李世民成立的天策上将府,就如同一个小朝廷,无疑助长了李世民的欲望。
在两兄弟中间,李渊应该想要做个调解人,但是他的这个角色并没有扮演好。虽然他竭力想取得皆大欢喜,平衡两者关系,他在册立李建成为太子,又让李世民建立天策上将府,完成成为一个小朝廷。看似实现了功勋和嫡长子的平衡,但是既让李建成感到威胁,又增长了李世民的欲望。后来,有感于李世民功勋,想让李世民分主洛阳,建天子礼仪,后来在李建成等反对下又作罢。之后,不满李世民权势,又不断打击李世民。最终,在李渊的摇摆不定中,李建成、李世民两派纷争愈演愈烈,最终导致玄武门之变的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