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总是打击我,说我没用,是个废物,我该怎么办?
26个回答
展开全部
首先要判断这个打击是正向的还是反向,正向的,就像普通人所说的,就是父母恨铁不成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就是打击你是对你好,就是想对你赋予了很高的期望。当然了,这个正向的要建立在适当鼓励的基础上,如果只是打击的话,那反而会造成反向的结果。反向的话,就是好像对你一点信心都没有。讽刺你,挖苦你的感觉,你会感觉不到爱。判断的是任性的还是反向的,你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回应。如果是正向的,你就应该理解父母适当容纳父母的缺点和偶尔的脾气。你应该也要理解父母的用意,也需要给自己树立更大的目标。如果是反向的,父母对你的打击很大,反而不能在乎的太多,允许需要做好自己,没有用又怎样,是个废物又怎么样。你需要在做好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挑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出色,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哪怕是父母的。不要让他们搅乱你的心情。你是独一无二的。
2022-06-21
展开全部
爱,是为了你所爱之人的福祉,而不是得到你想要的。
作者: 娇云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原创首发
“我是垃圾……废物……”
孩子嘴里说出这种话,相信没有父母会感觉好受。
知乎上一位网友,就“遭遇”孩子如此回答。
而在这之前,网友像往常一样训斥孩子各种不好,学习不如别人、做事小气等等。
面对打击、否定,孩子没有激烈反驳,而是轻描淡写地回道:“没关系,我就是垃圾……”。
孩子一反常态的转变让网友很吃惊,于是在网上提问求助。
没想这一问,却引来了“公愤”。
大家纷纷指责他不会做父母,其中最高赞的一条回答这样说:父母不懂教育,已经把孩子逼到灰心丧气的地步了,还反过来问孩子是什么心理?!这就好像一个庸医把病人搞得奄奄一息,还反问病人怎么会这样。
多么讽刺地回答,却又一语中的。
父母总是打击、否定,孩子无力抗拒,最后连反驳也没有了,直接承认自己就是父母口中所说的垃圾。
孩子表面平静,实际内在灰心丧气之极。
他否定自我价值,承认自己是垃圾、废物,也已开启了“自我PUA”。
但父母依然认为是孩子出了问题,压根没反省自身的教育方式。
而那个说自己是垃圾的孩子,才最让人心疼。
01
“自我PUA”的孩子
“自毁”起来有多可怕
微博上有个热议话题:“如何停止自我PUA”,讲述了自我PUA者的行为表现:
“常有不配感,有好事发生就会立即想到坏事何时临近,面对夸奖,会在搜索出自己各种不好来抵消别人的称赞。
习惯性轻视自己,无休止地自我否定,自我厌恶。”
成人会“自我PUA”,孩子也有。
就在话题下方评论中,不少网友分享了小时候自我PUA的经历。
一位网友说,从小就觉得自己永远做不到让人满意的结果,不配拥有美好。
内心非常渴望别人的认同,却从没有打心底认可过自己。
他活得很麻木,甚至担心过多的外部压力,导致自己“行尸走肉”。
另外一位网友也有同感,表示自打从小就活在自我否定中,认为不配活得太开心,总是想办法抑制自己的快乐。
孩子主动把自己列在差劲、不配的行列,不断压抑自我情感和正向需求,生命活力就被大大削弱,因为不相信自己,无意中又会做出“自毁”身心发展的行为。
在一个心理访谈节目里,一位叫范成金的女生已过而立之年,却一直没有工作,被父母抱怨在家啃老。
但范成金却表示,在她上大学时就发现无法跟陌生人交流,面对陌生人,范成金会感到异常紧张,全身冒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这种经历让她非常受挫,毕业后,范成金决定呆在家里,打算做好自我调整后再出去工作,然而,这一调整就是10年。
经过对她成长经历的了解,心理专家说出真相。
由于家庭教育的影响,范成金的心理年龄并没有跟上实际年龄。她对自己的否定和不满,压制了内在能量的释放。
范成金随即表示,上高中时就感觉活在黑漆漆的棺材中,在学习上也非常吃力,范成金连续复读三年也没考上本科,最后勉强上了一个专科学校。
因为自我否定,范成金生怕说错话或做错事,面对陌生人和环境会感到焦虑,导致交流障碍,以至于大学毕业十来年,依旧没勇气步入社会。
社会心理学家威廉·斯旺在他的“自我验证理论”中提到:“每个人都在寻求一种对外界的控制和预期,所以会不断地寻求事实去验证我们对自己的观点。”
假如一个孩子感觉自己很差劲,就会选择性的寻找、接受和保留证明自己很差的信息,甚至做出让自己看起来很差劲的事,以此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他限制自己把事情做好,放弃体现成功、体验快乐的选择。而这种自我限制、自毁式的行为,最终造成自我发展的阻碍。
然而,孩子不是天生就会否定自己,这往往是父母打击和否定的结果。
02
父母的打击和否定
让孩子学会自我“PUA”
萧敬腾曾公开透露不想要孩子的原因,他表示:“只要是我的基因,这孩子绝对是个坏蛋。”
在他看来,自己从小喜欢打架、干坏事、脾气火爆等不良基因,会遗传给孩子。
而他所认为的遗传,背后何尝不是对自我的厌恶和否定。
萧敬腾父亲脾气暴躁,小时候,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对他拳脚相加,而父亲对他习惯性的否定、指责,时至今日,他仍然无法理解。
萧敬腾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争执或打架,父亲从来不会站在他这边,也不会问为何这样做,反而一味认同学校给他“坏孩子”的评价,不分清红皂白地指责他。
父亲对他的粗暴,以及偏见和否定,让萧敬腾开始破罐子破摔,上小学时他学会了抽烟,念中学还因为打架被收入少管所。
父母不接纳孩子,他就不懂接纳自己,而孩子的自我放弃,大多因为父母的打击和否定。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的齐明月,缺乏自信和主见,遇事第一反应是自责,哪怕不是自己的问题,也会从自身找出不好的原因,开启自我否定循环:我真的很容易犯错,什么都做不好……。
而齐明月是在妈妈的打击、否定中长大的。
成绩没考第一,妈妈说她不如别人家小孩;
买衣服,嫌她眼光差,专挑不好的颜色;
就连吃饭点菜,也被否决说总点老三样。
齐明月想到北京学习,妈妈更是嗤之以鼻,认为北京决不会收她这种差生。
妈妈的打击和否定,让齐明月缺乏自信,陷入“自我PUA”。
《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书中有言:“父母对孩子的苛责、伤人的态度、偏见以及不合理的期待,都会内化在孩子的自尊感中,而形成一套‘反自我’的内在声音,让孩子变得自我攻击。”
父母对孩子不认同和差评,他会全盘接受,并慢慢在心内形成“我很差”的自我形象,孩子也开始变得不接纳、否定自己,甚至憎恨、攻击自己。
打击和否定从来不是教育,很多时候,它不过是父母情绪的发泄,以及对负面激励错误的认知。
它是对孩子内在生命能量的压制,在一次次挫伤和扼制中,孩子痛苦不堪,最终选择放弃自我。
打击和否定让孩子憎恨自己,肯定和关爱才能让他爱上自己,如此,孩子才有创造未来的能力。
03
孩子爱上自己
才有面对未来的能力
自爱的孩子,自尊水平良好,他信心满满,无论别人如何看待,他都认可自身价值。
他不倚靠别人的称赞,是个十足的自我激励者,有管理压力的能力,不会在挫折面前做出自我毁灭行为。
自爱的孩子,需要父母给予正面培育。
1、以肯定代替打击和否定,孩子才能认可自身价值。
打击、否定让孩子自卑、退缩,而肯定和鼓励却让孩子更加自尊、自信。
父母肯定孩子正面行为,就是提供培养孩子信心的环境。
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
她孩子在班上一直名列前十名左右,很少进入前三。
妈妈并不否定他,反而鼓励:有人曾做过专门的研究调查,孩子长大后最有出息的,往往是班级前10名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他们有广泛的兴趣……。
被妈妈这么一鼓励,孩子就变得自信满满,在学习上也更主动了。
妈妈表示,如果孩子成绩倒数第五,她就会采用另外一种方法来鼓励他,而如果他是班级第一,她鼓励的方式又会不同。
这位妈妈认为,无论如何,作为父母都应该肯定孩子。
给予孩子外部价值的认可,才会建立起孩子内在自我的认可,让他更加自信和优秀。
2、给予无条件积极关注。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父母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把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人来接纳。
而不是有条件地接纳或只接纳他的一部分,并通过言语、声调和非语言行动传达对他的接纳、理解、尊重和珍视。
电视剧《涉外保姆》中,弗兰克有个非常爱他、懂他的妈妈。
她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与自己平等。
就算犯错,也从不会以训斥等羞辱的方式,让孩子自尊受损,她致力于看见孩子做事的动机,并引导他改正不好的一面。
弗兰克把家里雪白的墙壁画得五颜六色,妈妈看见并没有指责,而是好奇地问他在做什么。
弗兰克告诉妈妈,自己正在进行“艺术创作”,妈妈随即夸奖了他的作品,还和他一起展望了未来的艺术之路。
最后,妈妈才告诉弗兰克,下次可以把画画在纸上,这样还能把它挂出来给大家欣赏。
孩子欣然接受了妈妈的建议,停止继续在墙上乱画。
如果父母重视孩子这个人,在意他的感受,能站在他的立场理解、支持他的想法,孩子感受到了尊重和珍视,孩子就能肯定自我价值、宝贝自己,并且爱上自己。
爱,是为了你所爱之人的福祉,而不是得到你想要的。
爱孩子,父母拿出自认为最好的给他,但孩子并不见得能感受到爱,甚至反而带给他伤害。
爱孩子,是需要蹲下来,去看见他眼中的世界、内心的需求、此刻的感受。
然后,给予理解、尊重、共情、恰当地满足,孩子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
而这,就是成长最好的养分,滋养着孩子的心灵,让他有向上的动力,以及打败挫折的勇气,在追求幸福,实现自我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END-
来源:爸妈研究所(ID:mama_cn),作者:爸妈研究所育儿专家团-娇云,本文为爸妈研究所特色专栏《60s懂孩子》特约供稿。转载请联系授权!
领导说了,你点一个【在看】
喵姐的工资就涨5毛!
▍ 昨日精选
作者: 娇云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原创首发
“我是垃圾……废物……”
孩子嘴里说出这种话,相信没有父母会感觉好受。
知乎上一位网友,就“遭遇”孩子如此回答。
而在这之前,网友像往常一样训斥孩子各种不好,学习不如别人、做事小气等等。
面对打击、否定,孩子没有激烈反驳,而是轻描淡写地回道:“没关系,我就是垃圾……”。
孩子一反常态的转变让网友很吃惊,于是在网上提问求助。
没想这一问,却引来了“公愤”。
大家纷纷指责他不会做父母,其中最高赞的一条回答这样说:父母不懂教育,已经把孩子逼到灰心丧气的地步了,还反过来问孩子是什么心理?!这就好像一个庸医把病人搞得奄奄一息,还反问病人怎么会这样。
多么讽刺地回答,却又一语中的。
父母总是打击、否定,孩子无力抗拒,最后连反驳也没有了,直接承认自己就是父母口中所说的垃圾。
孩子表面平静,实际内在灰心丧气之极。
他否定自我价值,承认自己是垃圾、废物,也已开启了“自我PUA”。
但父母依然认为是孩子出了问题,压根没反省自身的教育方式。
而那个说自己是垃圾的孩子,才最让人心疼。
01
“自我PUA”的孩子
“自毁”起来有多可怕
微博上有个热议话题:“如何停止自我PUA”,讲述了自我PUA者的行为表现:
“常有不配感,有好事发生就会立即想到坏事何时临近,面对夸奖,会在搜索出自己各种不好来抵消别人的称赞。
习惯性轻视自己,无休止地自我否定,自我厌恶。”
成人会“自我PUA”,孩子也有。
就在话题下方评论中,不少网友分享了小时候自我PUA的经历。
一位网友说,从小就觉得自己永远做不到让人满意的结果,不配拥有美好。
内心非常渴望别人的认同,却从没有打心底认可过自己。
他活得很麻木,甚至担心过多的外部压力,导致自己“行尸走肉”。
另外一位网友也有同感,表示自打从小就活在自我否定中,认为不配活得太开心,总是想办法抑制自己的快乐。
孩子主动把自己列在差劲、不配的行列,不断压抑自我情感和正向需求,生命活力就被大大削弱,因为不相信自己,无意中又会做出“自毁”身心发展的行为。
在一个心理访谈节目里,一位叫范成金的女生已过而立之年,却一直没有工作,被父母抱怨在家啃老。
但范成金却表示,在她上大学时就发现无法跟陌生人交流,面对陌生人,范成金会感到异常紧张,全身冒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这种经历让她非常受挫,毕业后,范成金决定呆在家里,打算做好自我调整后再出去工作,然而,这一调整就是10年。
经过对她成长经历的了解,心理专家说出真相。
由于家庭教育的影响,范成金的心理年龄并没有跟上实际年龄。她对自己的否定和不满,压制了内在能量的释放。
范成金随即表示,上高中时就感觉活在黑漆漆的棺材中,在学习上也非常吃力,范成金连续复读三年也没考上本科,最后勉强上了一个专科学校。
因为自我否定,范成金生怕说错话或做错事,面对陌生人和环境会感到焦虑,导致交流障碍,以至于大学毕业十来年,依旧没勇气步入社会。
社会心理学家威廉·斯旺在他的“自我验证理论”中提到:“每个人都在寻求一种对外界的控制和预期,所以会不断地寻求事实去验证我们对自己的观点。”
假如一个孩子感觉自己很差劲,就会选择性的寻找、接受和保留证明自己很差的信息,甚至做出让自己看起来很差劲的事,以此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他限制自己把事情做好,放弃体现成功、体验快乐的选择。而这种自我限制、自毁式的行为,最终造成自我发展的阻碍。
然而,孩子不是天生就会否定自己,这往往是父母打击和否定的结果。
02
父母的打击和否定
让孩子学会自我“PUA”
萧敬腾曾公开透露不想要孩子的原因,他表示:“只要是我的基因,这孩子绝对是个坏蛋。”
在他看来,自己从小喜欢打架、干坏事、脾气火爆等不良基因,会遗传给孩子。
而他所认为的遗传,背后何尝不是对自我的厌恶和否定。
萧敬腾父亲脾气暴躁,小时候,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对他拳脚相加,而父亲对他习惯性的否定、指责,时至今日,他仍然无法理解。
萧敬腾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争执或打架,父亲从来不会站在他这边,也不会问为何这样做,反而一味认同学校给他“坏孩子”的评价,不分清红皂白地指责他。
父亲对他的粗暴,以及偏见和否定,让萧敬腾开始破罐子破摔,上小学时他学会了抽烟,念中学还因为打架被收入少管所。
父母不接纳孩子,他就不懂接纳自己,而孩子的自我放弃,大多因为父母的打击和否定。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的齐明月,缺乏自信和主见,遇事第一反应是自责,哪怕不是自己的问题,也会从自身找出不好的原因,开启自我否定循环:我真的很容易犯错,什么都做不好……。
而齐明月是在妈妈的打击、否定中长大的。
成绩没考第一,妈妈说她不如别人家小孩;
买衣服,嫌她眼光差,专挑不好的颜色;
就连吃饭点菜,也被否决说总点老三样。
齐明月想到北京学习,妈妈更是嗤之以鼻,认为北京决不会收她这种差生。
妈妈的打击和否定,让齐明月缺乏自信,陷入“自我PUA”。
《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书中有言:“父母对孩子的苛责、伤人的态度、偏见以及不合理的期待,都会内化在孩子的自尊感中,而形成一套‘反自我’的内在声音,让孩子变得自我攻击。”
父母对孩子不认同和差评,他会全盘接受,并慢慢在心内形成“我很差”的自我形象,孩子也开始变得不接纳、否定自己,甚至憎恨、攻击自己。
打击和否定从来不是教育,很多时候,它不过是父母情绪的发泄,以及对负面激励错误的认知。
它是对孩子内在生命能量的压制,在一次次挫伤和扼制中,孩子痛苦不堪,最终选择放弃自我。
打击和否定让孩子憎恨自己,肯定和关爱才能让他爱上自己,如此,孩子才有创造未来的能力。
03
孩子爱上自己
才有面对未来的能力
自爱的孩子,自尊水平良好,他信心满满,无论别人如何看待,他都认可自身价值。
他不倚靠别人的称赞,是个十足的自我激励者,有管理压力的能力,不会在挫折面前做出自我毁灭行为。
自爱的孩子,需要父母给予正面培育。
1、以肯定代替打击和否定,孩子才能认可自身价值。
打击、否定让孩子自卑、退缩,而肯定和鼓励却让孩子更加自尊、自信。
父母肯定孩子正面行为,就是提供培养孩子信心的环境。
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
她孩子在班上一直名列前十名左右,很少进入前三。
妈妈并不否定他,反而鼓励:有人曾做过专门的研究调查,孩子长大后最有出息的,往往是班级前10名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他们有广泛的兴趣……。
被妈妈这么一鼓励,孩子就变得自信满满,在学习上也更主动了。
妈妈表示,如果孩子成绩倒数第五,她就会采用另外一种方法来鼓励他,而如果他是班级第一,她鼓励的方式又会不同。
这位妈妈认为,无论如何,作为父母都应该肯定孩子。
给予孩子外部价值的认可,才会建立起孩子内在自我的认可,让他更加自信和优秀。
2、给予无条件积极关注。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父母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把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人来接纳。
而不是有条件地接纳或只接纳他的一部分,并通过言语、声调和非语言行动传达对他的接纳、理解、尊重和珍视。
电视剧《涉外保姆》中,弗兰克有个非常爱他、懂他的妈妈。
她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与自己平等。
就算犯错,也从不会以训斥等羞辱的方式,让孩子自尊受损,她致力于看见孩子做事的动机,并引导他改正不好的一面。
弗兰克把家里雪白的墙壁画得五颜六色,妈妈看见并没有指责,而是好奇地问他在做什么。
弗兰克告诉妈妈,自己正在进行“艺术创作”,妈妈随即夸奖了他的作品,还和他一起展望了未来的艺术之路。
最后,妈妈才告诉弗兰克,下次可以把画画在纸上,这样还能把它挂出来给大家欣赏。
孩子欣然接受了妈妈的建议,停止继续在墙上乱画。
如果父母重视孩子这个人,在意他的感受,能站在他的立场理解、支持他的想法,孩子感受到了尊重和珍视,孩子就能肯定自我价值、宝贝自己,并且爱上自己。
爱,是为了你所爱之人的福祉,而不是得到你想要的。
爱孩子,父母拿出自认为最好的给他,但孩子并不见得能感受到爱,甚至反而带给他伤害。
爱孩子,是需要蹲下来,去看见他眼中的世界、内心的需求、此刻的感受。
然后,给予理解、尊重、共情、恰当地满足,孩子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
而这,就是成长最好的养分,滋养着孩子的心灵,让他有向上的动力,以及打败挫折的勇气,在追求幸福,实现自我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END-
来源:爸妈研究所(ID:mama_cn),作者:爸妈研究所育儿专家团-娇云,本文为爸妈研究所特色专栏《60s懂孩子》特约供稿。转载请联系授权!
领导说了,你点一个【在看】
喵姐的工资就涨5毛!
▍ 昨日精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好,爸妈总是打击我,说我没用,是个废物,我该怎么办?爸妈是用这种方法激励你,让你进步,你应该吸取以前的不足,不足之处。做一个好孩子,不是说你没用,他是激励你,用这种方法激励你进步,谢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爸妈总是打击你,说你没用,是废物,你可以用实际行动证明你不是废物,让你爸妈改变对你的看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1-08-29
展开全部
当然是愉快的得承认自己的确是个废物。然后,一般他们就会很难再打击到你了。以后你再做出点成绩,那就是进步(如果你不承认自己是废物,那么做出成绩就是理所当然,甚至做得不好都不行)。这就是一种心理博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