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总共有几大流派
1、陈式太极拳
是古老的拳种,其他多数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跟陈式太极拳有一定的关系。
2、杨式太极拳
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焦作陈家沟陈长兴(陈式太极拳传人),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
3、武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河南焦作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特点为身法谨严,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虚实分明,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用动作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足尖。
4、孙式太极拳
河北完县人(今河北保定顺平县)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动作灵敏,转变方向时多以开合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5、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是由武当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所创,由武当太极拳外传,祖师王宗岳传蒋法。另一种说法是陈式太极拳新架的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
6、吴氏太极拳
满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兴人,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后来拜杨露禅次子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创建了“吴氏太极拳”。
2022-07-10
清朝末年,李瑞东将当时太极拳分为“河南派"、"江南派"、"陕西派”。
民国三十三年十一月,黄元秀编著的《太极要义 附武术丛谈》由重庆文信书局出版发行,将太极拳分为三派: “北平杨家派”、“河北郝家派”、“河南陈家派”。
杨氏太极拳,由杨露禅所创,师承王宗岳、蒋发、陈长兴一脉,尊张三丰为太极拳祖师。
河北郝家派太极拳,河北郝三爷所传。刘德宽传吴俊山,吴俊山传蒋馨山、李景林、程海亭;蒋馨山传弟子吕学铭、李允中、儿蒋炳熙等;吕学铭传弟子李仁平等;李仁平传众弟子。
陈式太极拳,由陈长兴陈耕耘创编,传承人有陈延熙、陈发科、冯志强、洪均生等。
宋氏太极拳,由宋书铭所传,由小九天、三世七等太极拳功。
武氏太极拳,由武禹襄所创,融合了杨家拳与赵堡拳,王宗岳、陈清平的拳法一脉。
吴氏太极拳,由吴鉴泉创编,融合了杨氏太极拳与宋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由孙禄堂所创,融形意八卦太极拳为一体。
李派太极拳,由李瑞东创编,将所得六位名师之武学精华 熔冶于一炉。
赵堡太极拳,蒋发所传,由陈清平分支散叶,衍生出赵堡和式太极拳、赵堡李氏太极拳等。
武当太极拳,以张三丰太极丹功为基础,衍生出多种“山术”拳功。武当太极十三式、武当犹龙派太极拳、武当金蟾派太极拳等。
甘肃武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