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这部书,你认为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兼戏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我”为故事叙述者,既在事内,又在事外,但整体而言,“我”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并看待这一故事的,因此叙述时尤显冷静、客观,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形象也就如实映现在文字之间。
思特里克兰德起初是英国一家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有一个温柔贤惠、擅长料理家务的妻子和两个乖巧的孩子。
稳定体面的工作,温馨和谐的家庭,俨然人生圆满。
偏偏思特里克兰德追随心之所向的指引,决然抛妻弃子,离家出走,以一纸书信结束了许多人歆羡的优渥生活,在异国他乡开启逐梦之旅。几经周折,终于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上寻得合于心性的家园,在此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传世佳作,实现了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后长眠于此。
通读这部小说,我认为它所表达的意思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理想的普遍性特征小时候,在被问“长大后想做什么?”时,小朋友们的回答多是“长大后当科学家或是医生、音乐家”等等,这是之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也是各自理想的诉说。
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不独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有,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精神领域,人人都可拥有。
理想之于人,就如《简爱》里的这句经典言论: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一开始,思特里克兰德给人的印象是呆板乏味、不善言谈、缺乏社交才能,尽管人品无可挑剔,人们也很难对他产生增进了解的兴趣,在人群之中犹如小透明,没有存在感可言。
所以在“我”向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提议想要见见她的丈夫,她特别强调,可不是她让“我”去见思特里克兰德,而是“我”主动要求的,到时别后悔。言外之意,思特里克兰德的确是一个不讨喜的角色,连他的枕边人都深知且赞成这一点。
即便在巴黎,在“我”和思特里克兰德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不善辞令、难于表达内心想法的笨拙一如既往,不见任何改善。这就需要“我”通过他的只言片语和手势动作把他想要阐述的想法连缀成一段通顺的话,进而对他有所了解。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无趣的人,内有洪水猛兽般的“野心”。他想画画,想把心中意欲表达的东西画出来。为了这一“野心”,他宁愿放弃现有的一切,挣脱外在的枷锁,背负自私的负心汉的骂名,但却浑然不在意外界的评价。
思特里克兰德因为画画出走,不是一时冲动。学生时期的他就已有画画的念头,只是遭到了父亲的反对,其父认为画画难于养家糊口,于是便有了后来证券交易所经纪人的身份。
虽然如此,画画的念头始终不曾泯灭,一直蛰伏在他的内心深处,直到一年前瞒着妻子在外面学习绘画,这一理想得以被正视,也便有了后来思特里克兰德为理想离家出走一事,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理想和现实——内外兼顾思特里克兰德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断然舍弃在英国的名利和舒适,就是最好的证明。
吃饭,在他只是用以果腹,饭菜美味与否无关紧要;
总是坐在硬皮椅子上,就算旁边有柔软的沙发,也视若无睹;
房间简陋也没关系,只要能够遮风挡雨,能够独处休憩。
因此,思特里克兰德住在狭小简陋的阁楼里,每日以面包、牛奶充饥,依然泰然自适。即使在马赛连饭都吃不上的日子里,他也毫无怨言,不后悔离家出走的抉择。
于他而言,只有一件事最为重要,那就是画画。他不需要物质辅助、衬托,物质对他来说反倒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在实现理想的路上,是要轻装上阵的。
他也不需要爱情,在他的意识里,爱情和艺术不可兼得。
有一句话是,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其中承载着作家的思想和对人、对事的观点。
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追求理想的勇气和毅力固然可贵,为很多人所不及,但是他把现实置之度外的一味的决绝,放在小说以外的现实生活里,则少了真实感。
人具有社会属性,很多事情一个人是无法胜任的,很难脱离群体而存在。
一个简单例子是,活着就要吃饭穿衣,满足这一基本需求的前提是要有钱。为了赚钱,少不了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也就免不了与人打交道,一个人是做不到的。
就如思特里克兰德,虽说不看重现实,但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理想,不得不在画画之余打工挣钱以购买食物以及画画所需的画布、颜料等工具。
在巴黎,他当过导游,做过翻译;在马赛,他在轮船上找事做,只为挣到口粮和晚上住宿所需的钱;在塔希提,他终日游逛在原始森林里,可一旦没钱支付绘画工具所需的费用,遂走出森林,到有人烟处找事做。直到他和爱塔同居,有了牢靠的生活保障,才安下心来致力于画画。
另外,虽然思特里克兰德不需要爱情,口口声声说去往巴黎不是为了女人,但当情欲不可控时,亦未能免俗,由此占有了施特略夫太太,并使她最终自杀身亡。
总之,思特里克兰德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并未全然脱尽现实生活的束缚。他须活着,而活着便难逃吃饭穿衣和七情六欲的局限。
文学具有道德感化作用,从中获得的感悟像是指向标,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小说名既是“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六便士二者并列,亦即兼顾理想和现实——低头寻觅六便士,也不要忘记抬头看看月亮。
因此我认为,毛姆塑造思特里克兰德这一角色,是告诉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浪潮中,应当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所坚持,有所摈弃。切莫随波逐流,失去自我,学会捍卫、守护心灵家园。裹挟于世俗之中,也要时时内省,审视内在的灵魂,做现实里的理想主义者。
个性与创造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具有独创精神的画家,使“我”感兴趣的,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性格。
思特里克兰德的画作,是其心灵世界的映现,是一种自我表达,开创了新的画风,让其他画家有了标新立异的底气。
然而,思特里克兰德生前,他的画作并不被时人认可,人们不知他画的是什么,不像施特略夫的画具有商业价值,他的画一幅都不曾卖出去。
在思特里克兰德逝世之后,他的画作才得到重视,不是陈列于博物馆,就是收藏在少数有钱人的家里。
伴随画作升值的,是有关思特里克兰德的传记和评论文章的大量涌现。
这时,思特里克兰德才进入大众视野,被誉为伟大的画家。
新的事物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欢迎,总要经历一个过程。人们习惯了已经存在的东西,刚开始时,对于新事物难免存在不理解和抵触情绪。
时间是一块试金石,经过时间的打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就如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创业初期被人当成骗子,当时很多人不懂他做的是什么。从起初的诋毁到今天的成功,事实表明,马云是一个有着前瞻性的人才。
有个性,而后有所创造,至于创造引起的反响如何,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