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现、折现率、折现系数的区别
1、概念不同
折现,将未来收入折算成等价的现值。该过程将一个未来值以一个折现率加以缩减,折现率应恰当地体现利率。
折现率是特定条件下的收益率,说明资产取得该项收益的收益率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收益率越高,意味着单位资产增值率高,所有者拥有资产价值就低,因此收益率越高,资产评估值就越低。
折现系数,又称一次偿付现值因素或复利现值系数,指根据折现率和年数计算出来的一个货币单位在不同时间的现值。折现系数和复利终值系数互为倒数,是折现率和年数两者的递减函数。
2、内容不同
折现是指将未来的钱折算到现在,折现率是指将未来的钱折算到现在所使用的利率。折现系数是指在具体年限及利率已知的情况下,折算到现在的系数。
例:已知未来10年内每年有1万元的收入,同期银行利率为5%,则折现系数为(P/A,5%,10),这叫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例:已知在第10年后将有10万元的收款,则10年后的10万元在现在的价值是10*(P/S,5%,10),(P/S,5%,10)叫做复利现值系数 P,是现值 S或F,是终值 A,是每年相等的金额。
3、转换过程不同
折现是将时点处的资金的时值折算为现值的过程。折现又称贴现。贴现是银行的放款业务之一。贴现值是票面金额扣除利息后的余额,即资金在某一时点的时值折算到零点时的值。在经济分析中,把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在的现金流量时所使用的利率称为折现率。
折现系数折现系数是折现率和时间的函数,是未来资金换算成现在资金的换算系数。
参考资料:

2021-01-25 广告
1、概念不同:贴现是一个商业术语,指付款人开具并经承兑人承兑的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背书后转让给受让人(持票人),受让人(持票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将票据变现,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票面金额扣去自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将剩余金额支付给持票人(收款人)。折现率是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本金化率和资本化率或还原利率则通常是指,将未来无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分期付款购入的固定资产其折现率实质上即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贴现因子,就是将来的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的介于0-1之间的一个数。贴现因子在数值上可以理解为贴现率,就是1个份额经过一段时间后所等同的如今份额;
2、计算方法不同:所谓的净现值就是将各期的数据折现,也就是将以后各期的数据折到现在值多少钱。计算方法就是以后各期的数据乘以相应的复利现值系数或年金现值系数然后加总。
转贴现: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临时不足时,将已经贴现但仍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
再贴现: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一般来说,当利率为r时,承诺T年之后支付R美元的现值是R美元/(1+r)^T。因此,即使没有通货膨胀,将来1美元的价值也小于1美元的价值,必须按某一数额贴现,该数额取决于利率的高低和收到货币的时间长短。其中1/(1+r)^T被称为未来T时期的货币的贴现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