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成语故事
哲学成语故事
有些成语故事中反映了一些哲学的道理,以下是我收集的成语故事,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哲学成语故事一
【成语】: 侃侃而谈
【拼音】: kǎn kǎn ér tán
【解释】: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成语故事】:
“侃侃而谈”这则成语的侃侃是刚直而从容的样子。比喻说话时,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的样子。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形容辩论时态度好。京雷注)如也,君在,口口(口口为左足右叔和左足右昔,音CUJI,恭敬不安的样子。京雷注)如也,与与如也。”
在周朝的等级制度中,大夫是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其中又分为两等,最高一级称为卿,即上大夫,其余称为下大夫。
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又是个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但他在当时的地位仅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并提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所以他是一个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在家乡,在朝廷上;和上大夫说话,和下大夫说话,他都有不同的举止和言语。
平时,在家乡与乡亲们谈话,他显得温和恭顺,好象不善辞令的样子;但在祭祀和朝见的场合,他却十分善言,只是比较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当国君不在场时,与下大夫说话,他言谈毫无顾忌,侃侃而谈,显得从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说话,他和颜悦色,十分谦恭;如果国君临朝,在国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仪去做,小心谨慎,还怕有不妥之处。
应该说,孔子提倡的礼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即使从现在来说,也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哲学成语故事二
【成语】: 苛政猛于虎
【拼音】: kē zhè měng yú hǔ
【解释】: 政:政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成语故事】:
孔丘就是孔子,是春秋时候人。
孔丘常常乘着马车,带着学生,到各处去游历。有一天,他们经过泰山附近的荒郊,看见有个妇女坐在一座坟旁边哭,哭得非常伤心。那座坟还是才堆起来的。孔丘看了这样的`情景,心里很同情,就叫他的学生子路去慰问那个妇女。
子路走到坟前,对那个妇女说:“大嫂,您哭得这样伤心,好像心里有很大的怨气。”妇女一边哭一边说:“是呀!几年前,我的公公让老虎给咬死了。前年,我的男人让老虎给咬死了。如今,我的儿子又让老虎给咬死了”
孔丘听到这里,忍不住问:“这儿常常有老虎伤人,您为什么不搬到别处去呢?”妇女回答说:“这儿不受官家管,不用给官家当差,也不用给官家交税。”
孔丘叹了口气,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说:“孩子们记着吧,苛刻的政治比老虎还凶暴(苛政猛于虎)呢!”
“苛政猛于虎”中的“苛政”指沉重的劳役和捐税;“猛于虎”是说比老虎还凶暴,还厉害。通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反动政府对人民的沉重的压迫和剥削。
哲学成语故事三
【成语】: 刻舟求剑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释】: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吕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写完这个故事后评论说这个,刻舟求剑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