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篇》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4.10 子曰: “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注释】
▲适:必行;可行;独断。《尔雅》:“适,往也。”
▲莫:必不行;不可行;不肯;不要;不能。
▲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比:从,亲近、相近、靠近。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必行的,必不行的,只看是否合乎义。”
【学而思】
君子不能主观上判断一件事或一个人是行还是不行,每个人都有喜好和厌恶的,主观上根据个人好恶进行判断,就会不公正,行事要以义作为标准,只看是否合乎义,合乎义就做,不合乎义就不做,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知识扩展】
一、“适”,古注读[dí],通“敌”,有敌视、抵触之意;“莫”通“慕”,有思慕、向往、仰慕之意。《经典释文》引郑玄注:“适”郑本作“敌”。莫,郑音墓,无所贪慕也。
二、“适”也解读为厚,亲近、厚待;“莫”解读为薄,疏远、冷淡。《皇疏》引范宁曰:“适、莫,犹厚、薄也。比,亲也。君子与人无有偏颇厚薄,唯仁义是亲也。”
三、“适”又解读为专主(专一注重;独断);“莫”解为不肯。《朱子集注》适,专主也。莫,不肯也。比,从也。韩愈《论语笔解》曰:“无适,无可也。无莫,无不可也。惟有义者与相亲比尔。”张居正《四书直解》:“适”是必行;“莫”是必不行。
“无适也,无莫也”就有了三种含义,一是不会敌视谁,也不会仰慕谁;二是指对人没有什么亲疏厚薄;三是对事无可无不可。前两种解读是对人,后一种解读是对事。
【注释】
▲适:必行;可行;独断。《尔雅》:“适,往也。”
▲莫:必不行;不可行;不肯;不要;不能。
▲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比:从,亲近、相近、靠近。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必行的,必不行的,只看是否合乎义。”
【学而思】
君子不能主观上判断一件事或一个人是行还是不行,每个人都有喜好和厌恶的,主观上根据个人好恶进行判断,就会不公正,行事要以义作为标准,只看是否合乎义,合乎义就做,不合乎义就不做,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知识扩展】
一、“适”,古注读[dí],通“敌”,有敌视、抵触之意;“莫”通“慕”,有思慕、向往、仰慕之意。《经典释文》引郑玄注:“适”郑本作“敌”。莫,郑音墓,无所贪慕也。
二、“适”也解读为厚,亲近、厚待;“莫”解读为薄,疏远、冷淡。《皇疏》引范宁曰:“适、莫,犹厚、薄也。比,亲也。君子与人无有偏颇厚薄,唯仁义是亲也。”
三、“适”又解读为专主(专一注重;独断);“莫”解为不肯。《朱子集注》适,专主也。莫,不肯也。比,从也。韩愈《论语笔解》曰:“无适,无可也。无莫,无不可也。惟有义者与相亲比尔。”张居正《四书直解》:“适”是必行;“莫”是必不行。
“无适也,无莫也”就有了三种含义,一是不会敌视谁,也不会仰慕谁;二是指对人没有什么亲疏厚薄;三是对事无可无不可。前两种解读是对人,后一种解读是对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