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审题的要求
考场作文基础等级评分标准对审题立意的要求是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要准确、全面、快速地了解题目的含义,严格按照题目暗含或明示的要求行文,在体裁、选材、中心、情感、表达等诸方面符合题目设定的要求。
1. 准确
即要求对题目展现的各个部分进行合乎题意地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准确是审题的命脉。如 “愿景”,审题虽无难度,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审题不准,偏题甚至跑题。有的只写自己的美好愿望,这被视为勉强切合题意;有的只写对“愿景”这个词语的理解,这被视为不切合题意。这些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对“愿景”的内涵把握不准。愿景,指的是所向往的前景,表现了对未来的一种期望、一种理想、一种憧憬,这种期望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国家的、民族的或社会的,但必须是美好的、幸福的。但相对而言,写自己的“愿景”更容易展现个性色彩。在表达方式上,采用叙述、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形式比较好。文中对“愿景”的描绘,应尽可能表现得真切而感人。对如何实现“愿景”,则要表达得具体而实在,否则就会流于空泛、华而不实。“愿景”给我们以前进的动力,让我们不畏险阻,越挫越勇,风雨过后依然傲然挺立。写作时,我们可以重点表达确定愿景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意义,也可以重点记叙为达到愿景而要付出的不懈努力。这样的审读和理解,就把我们的思维引向对自我和社会的深层思考上来。如此,审题立意才算准确。
2.全面
即要求对题目或题目中的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等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认真地推敲、揣摩、辨析,然后加以综合,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从总体上把握文题的内涵 。如“我想握住你的手”,题目中的“你”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故旧新知,也可以是历史上的硕师大儒、民族英烈;“手”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即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等;“握住”就是要走向对方、接近对方、关注对方、温暖对方;“想”表明“握手”只是一种向往的情绪,内心的趋向,并没有真正发生。同时,“我”又限制了对事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的主体必须是作者自己,因此,行文中必须处处有“我”的存在。“我想握住你的手”充满温情,给人以希望。如果我们在审题时忽略了其中任何一个词语,都有可能造成文不对题,所以审题必须全面。
审题的类型
作文的命题形式不外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综合作文(即材料加话题抑或材料加命题、半命题作文)几种。不论哪种题型,其审题要求是一致的,只不过切入的角度不同罢了。
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指定题目写文章。在命题作文中,题目是选择材料、确定主题的一个重要依据。⑴要全面理解题意。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如“阅读伴随我成长”,题目要求写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在阅读中自己的变化与提升。如果只写阅读,不写成长,就不切题意。(2)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把握写作的中心。如“倾听”,应强调听取的过程及听到某种声音之后的内心感受。写作时一定要重过程、重细节、重感受而轻对象,因为听的东西不过是个引子,听后所引发的感受才是最主要的。因此,要把这些感受形象具体、可观可感地表现出来才算切题。另外,“倾听”还关涉到施动和受动的问题,如果是别人听“我”说,就变成“我”在倾诉,就不切题意。(3)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如在题目的首尾有“记”“事”一类字眼,或在要求中标明写出某一过程、某人事迹等,就适合写成记叙类文章。如在题目的首尾有“谈”“议”“说”“论”一类字眼,或在要求中标明写出对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看法的,就适合写成议论类文章。
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半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由文字部分和填空部分组成,有的题目前有一段提示语,后面还有具体要求。我们要在弄清提示语所表达的意思之后补充文题。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善待____________(亲人、生命、自己……)”,从本题已有的文字部分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你可以选择提供的词语,也可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值得关注的是,有的考生会填一些消极的内容,不去表现自己健康向上的心态,自然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_______的滋味”,就有考生填 “打麻将”“抽烟” “喝酒”“自杀”等词语,让阅卷者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我们不能因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为标新立异,填写消极偏激的内容,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补写好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文章主题。如“______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大千世界,五彩缤纷,但凡让你有所感悟、深受启发的人、事、物均可入题。它关注的是学生心灵的成长,思想的触动。我们若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找准切入口,便可写出不错的作品。但很多考生没能抓住文题中“触动”这一关键词,只知道一味叙事,事情讲完文章就结束了,虽然有生活情节,但缺乏感情的触动和理性的思考。许多考生不会从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材料,雨中送伞、深夜就医、公车让座等陈词滥调的事例依然随处可见,更有重病不治、家破人亡等明显胡编乱造的作文频频出现。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作文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内化、提炼,然后据此展开想象,依题写作。材料作文有三种形式:
⑴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材料,特别是文言材料的内容。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观点等等。领悟材料的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准本题的关键是要读透材料内涵,理清材料蕴含的道理,材料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寓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以下一些主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同时还要看到,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老鹰抓到小羊很正常,乌鸦没抓到小羊也很正常,焦点在乌鸦该不该学抓羊。我认为乌鸦的学习和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是可贵的,正如小孩说的“很可爱”。人类若没有想象和尝试的勇气,怎么会有飞机,怎么会有科技的发展?乌鸦即使抓不到羊也不可笑,最起码它敢于去试,知道自己抓不到也就不后悔了。有谁敢断言随着动物的进化,乌鸦永远抓不到小羊呢?说不定有一天乌鸦会长出比老鹰还要锋利的爪子呢!敢于想象和尝试很重要,失败并不可怕,个人事业的成功,人类社会的发展,都需要这种精神和勇气!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⑵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我们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或写对画面进行说明介绍的说明文;或写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并将故事叙述出来的记叙文;或写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的议论文。由于图画表意高度简化,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且有的图画从不同立足点看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审题时分析画面、推敲含义就更显重要。具体审题可分两步走:一是细察画面,看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画面其他事物,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展开联想,联想到社会上类似的人和事,在头脑中用语言把画面叙述出来,补出画面简化或隐含的内容,补出人物可能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尽可能挖掘出画面的寓意。如是多幅图画,还要将它们联系起来思考,看懂画面意义以后,就可以和文字材料作文一样进行写作。
如:根据图画材料《霸占》作文
解读漫画《霸占》,合理立意后作文:(1)写一段300字以内的说明文字;(2)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内。
审准本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漫画的内涵,挖掘画面的寓意。从表面上看,画面上是一个大胖子霸占了一个小瘦子的座位,有同学以此得出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的主题。出现这种误读的原因是我们没有细察画面细节,即画面中两个人物头上的“房屋”和“麦穗”,“房屋”代表住房用地,“麦穗”代表耕地,由此水到渠成地得出“耕地在逐步被住房蚕食,我们要保护耕地”这一合理主题。
⑶根据音乐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根据播放的一段音乐记叙你听后的感受,它是将听觉转变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这种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因为这种作文要求一要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二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表现在能听出一些常见的乐器所奏出的声音,更主要的是能听出音乐所传达的意义。例如,当听钢琴协奏曲《命运》时,会有一种激昂奋进、向命运挑战的雄壮气概;当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那如泣如诉、凄婉哀绝的乐声令人伤心欲绝;当听到萨克斯管演奏的《回家》时,那种轻快温馨的感觉会立刻溢满心头。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源于你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话题作文 以2000年高考作文为标志,产生了一种更注重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和写作基本功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话题”也是材料,是谈话的中心。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只是写作的起点,作文只要与材料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即算切题。和一般的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审题更加宽松,内容更加宽泛。只要围绕话题构思即可,这为我们写作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地。二是淡化文体概念,但不是不要文体界限。话题作文往往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可以展开想象,放飞联想;也可以选定适当的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文体。也就是说,话题作文的内容和形式有更大的自由度,同学们能够尽情展现自己最高的写作水平。
审题的关键
1. 紧扣关键词语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审题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在大多数情况下,题眼往往是由题目中的定语或状语来充当的,如“我们的新班长”,“新”是题眼;但有时也有中心词作题眼的,如“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在写作时,我们需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捕捉题眼。
2.把握话题材料
准确把握话题材料,一要关注整体,不疏漏显性信息和隐含信息。如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它在提供“记忆移植”的材料之后,提出了“注意”,在“注意”中有“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即符合要求”,这是显性要求。它的隐性要求是什么呢?题目中的“有关”暗示我们只能写记忆移植后与移植前的差异。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假设关系复句的偏句,可写的是这个复句的正句。所写正句必须与“记忆移植”发生必然联系。如果没有把握这些隐性信息,写起来就会跑题。二要推敲词句,找出材料的突破口,即抓住材料中能够揭示主题的关键词句进行反复推敲。三是要求同寻异,辩证分析,抓住材料的“关联点”。这主要是针对提供多则材料的文题。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学会辩证思维,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深入分析。如果提供的几项材料在形式、内容上不相同,其内涵上必有共同点,我们在审题时就是要找出这个共同点。如下面一组材料:李时珍经过27年的调查研究,写成《本草纲目》;埃文利希发明六零六药物,失败了605次;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30年,才写出了《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马克思用14年时间才写成《资本论》;爱迪生发明电灯也经历了数百次失败。材料分别列举了五个人的五件事,各不相同,但相互间都存在着共性——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们都能认准目标后坚持不懈,长期奋斗,不怕失败。这个共性就是材料的中心内涵,也就是我们要写文章的主题。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要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立意成文。再看下面两则材料: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则材料的观点是对立的。材料A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品质,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材料B说明人即使处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污染,形成并保持高尚的思想品德,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们的“关联点”都是说人或事物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四是要由表及里,挖掘材料和生活中最本质的因素。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首先对材料要有深刻的理解。请看下题:悉尼奥运会期间,有这样一段插曲:在射击场馆,为了防止记者打手机干扰选手,场内贴有醒目的“请勿打开手机”的警示。但还时时有手机铃声响起,而且总是中国记者。请就这则材料进行分析,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人的修养、公德问题。”这样写,当然可以,但只停留在材料表面不会深刻,当然也难有新意。往深层次看,这些人都是“记者”,应是有知识的“文化人”,应该懂得这些起码的常识,由此看来,“有文化”不等于“有公德修养”,再提出要进行公德修养教育的紧迫性。这样论述,就避免了人云亦云。五是要由此及彼,通过丰富联想,找出材料的闪光点。《新唐书·五行志》中曾有“洛州猫鼠同处”之说。“洛州猫”与鼠同处,助鼠为虐。在猫之位,谋鼠之“政”者,为之“鼠猫”。“鼠猫”异化为鼠,亲自作恶,与“洛州猫”相比,“鼠猫”则进化了一大步。联想到生活中的人和事,更是有话可说:在“猫”之“位”,不谋其“政”,专谋“鼠之政”者不也有吗?由此讽刺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败坏党纪党风的人和事,讴歌为政廉洁的人和事,鞭挞“猫鼠一家”、沆瀣一气的坏作风等等,都可作为记叙事件、抒发感慨的话题,进而写出具有新意、时代感强的文章来。
3.重视提示语句
审题立意,不能忽视作文的总体要求。比如扬州市中考作文题“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此”就是上面材料所反映的全部内容,也就是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扣住“生活”和“学问”,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即使试卷要求这么明确,但还是有不少考生,通篇不谈生活,一字不提学问,更没有写到观察和思考,另起炉灶,成了“脱题作文”,应当吸取教训。
几乎所有作文题除命题、提供材料外,都对诸如文体、选材范围、写作手法、作文重点以及写作人称、作文表达内容的时间、字数等等作了一定要求。同是初中升学试卷的作文题,“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要求”有两条:不要写成诗歌或记叙文;字数600字左右。“我所期待的星期天”要求就多达六条:从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出自己的期待;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要有真情实感;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句通顺;不要写成诗歌;字迹清楚,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这些要求对写好作文、写出合乎要求的作文是很重要的。那些对作文中心,选材上的要求自不必说,对字数的要求也不能轻视。以一般考试作文而论,每比规定字数多或少50字则要扣5%至10%的分数。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除审好命题、材料,填好半命题之外,还要审好“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与命题、半命题、材料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可偏废。
4.把握文体要求
经过上面三个审题环节,你如果认为就完成了审题,那就大错特错了。许多考生的文字功底很好,材料也选得不错,就是没有按照文体要求去写,结果令人遗憾。一般说来,作文的“文体要求”都比较直露,只要作文时注意即可。现在作文文体要求比较宽泛,文体可以自由选择,但不等于没有要求。如果选择记叙文体裁,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按照记叙文的规矩去写;如果选择议论文,就要有论点、论据、论证。千万不能说明和记叙不分,抒情和议论搅杂。写诗歌必须要有形象和意境,写戏剧一定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所以我们要在审题时,认真研究作文要求,发挥自己写文章的长处,注意扬长避短,才能够写出最能反映自己作文水平的文章来。像“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要求“不要写成诗歌和记叙文”,以现在语文课本上的分类,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因此如果把此题写成散文也就不符要求了。
以上四点,我们可采取提炼要点并将其写在草稿纸上的办法加以强调,在确认无误后将其作为作文的自然评判标准,作文立意、构思、选材、文体写作过程中时刻想到它们,初步完成后再以它们评判自己的作文,并改正不合要求的地方。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803/30792.html
考场作文基础等级评分标准对审题立意的要求是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要准确、全面、快速地了解题目的含义,严格按照题目暗含或明示的要求行文,在体裁、选材、中心、情感、表达等诸方面符合题目设定的要求。
1. 准确
即要求对题目展现的各个部分进行合乎题意地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准确是审题的命脉。如 “愿景”,审题虽无难度,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审题不准,偏题甚至跑题。有的只写自己的美好愿望,这被视为勉强切合题意;有的只写对“愿景”这个词语的理解,这被视为不切合题意。这些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对“愿景”的内涵把握不准。愿景,指的是所向往的前景,表现了对未来的一种期望、一种理想、一种憧憬,这种期望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国家的、民族的或社会的,但必须是美好的、幸福的。但相对而言,写自己的“愿景”更容易展现个性色彩。在表达方式上,采用叙述、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形式比较好。文中对“愿景”的描绘,应尽可能表现得真切而感人。对如何实现“愿景”,则要表达得具体而实在,否则就会流于空泛、华而不实。“愿景”给我们以前进的动力,让我们不畏险阻,越挫越勇,风雨过后依然傲然挺立。写作时,我们可以重点表达确定愿景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意义,也可以重点记叙为达到愿景而要付出的不懈努力。这样的审读和理解,就把我们的思维引向对自我和社会的深层思考上来。如此,审题立意才算准确。
2.全面
即要求对题目或题目中的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等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认真地推敲、揣摩、辨析,然后加以综合,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从总体上把握文题的内涵 。如“我想握住你的手”,题目中的“你”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故旧新知,也可以是历史上的硕师大儒、民族英烈;“手”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即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等;“握住”就是要走向对方、接近对方、关注对方、温暖对方;“想”表明“握手”只是一种向往的情绪,内心的趋向,并没有真正发生。同时,“我”又限制了对事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的主体必须是作者自己,因此,行文中必须处处有“我”的存在。“我想握住你的手”充满温情,给人以希望。如果我们在审题时忽略了其中任何一个词语,都有可能造成文不对题,所以审题必须全面。
审题的类型
作文的命题形式不外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综合作文(即材料加话题抑或材料加命题、半命题作文)几种。不论哪种题型,其审题要求是一致的,只不过切入的角度不同罢了。
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指定题目写文章。在命题作文中,题目是选择材料、确定主题的一个重要依据。⑴要全面理解题意。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如“阅读伴随我成长”,题目要求写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在阅读中自己的变化与提升。如果只写阅读,不写成长,就不切题意。(2)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把握写作的中心。如“倾听”,应强调听取的过程及听到某种声音之后的内心感受。写作时一定要重过程、重细节、重感受而轻对象,因为听的东西不过是个引子,听后所引发的感受才是最主要的。因此,要把这些感受形象具体、可观可感地表现出来才算切题。另外,“倾听”还关涉到施动和受动的问题,如果是别人听“我”说,就变成“我”在倾诉,就不切题意。(3)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如在题目的首尾有“记”“事”一类字眼,或在要求中标明写出某一过程、某人事迹等,就适合写成记叙类文章。如在题目的首尾有“谈”“议”“说”“论”一类字眼,或在要求中标明写出对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看法的,就适合写成议论类文章。
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半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由文字部分和填空部分组成,有的题目前有一段提示语,后面还有具体要求。我们要在弄清提示语所表达的意思之后补充文题。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善待____________(亲人、生命、自己……)”,从本题已有的文字部分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你可以选择提供的词语,也可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值得关注的是,有的考生会填一些消极的内容,不去表现自己健康向上的心态,自然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_______的滋味”,就有考生填 “打麻将”“抽烟” “喝酒”“自杀”等词语,让阅卷者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我们不能因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为标新立异,填写消极偏激的内容,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补写好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文章主题。如“______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大千世界,五彩缤纷,但凡让你有所感悟、深受启发的人、事、物均可入题。它关注的是学生心灵的成长,思想的触动。我们若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找准切入口,便可写出不错的作品。但很多考生没能抓住文题中“触动”这一关键词,只知道一味叙事,事情讲完文章就结束了,虽然有生活情节,但缺乏感情的触动和理性的思考。许多考生不会从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材料,雨中送伞、深夜就医、公车让座等陈词滥调的事例依然随处可见,更有重病不治、家破人亡等明显胡编乱造的作文频频出现。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作文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内化、提炼,然后据此展开想象,依题写作。材料作文有三种形式:
⑴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材料,特别是文言材料的内容。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观点等等。领悟材料的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准本题的关键是要读透材料内涵,理清材料蕴含的道理,材料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寓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以下一些主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同时还要看到,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老鹰抓到小羊很正常,乌鸦没抓到小羊也很正常,焦点在乌鸦该不该学抓羊。我认为乌鸦的学习和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是可贵的,正如小孩说的“很可爱”。人类若没有想象和尝试的勇气,怎么会有飞机,怎么会有科技的发展?乌鸦即使抓不到羊也不可笑,最起码它敢于去试,知道自己抓不到也就不后悔了。有谁敢断言随着动物的进化,乌鸦永远抓不到小羊呢?说不定有一天乌鸦会长出比老鹰还要锋利的爪子呢!敢于想象和尝试很重要,失败并不可怕,个人事业的成功,人类社会的发展,都需要这种精神和勇气!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⑵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我们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或写对画面进行说明介绍的说明文;或写对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并将故事叙述出来的记叙文;或写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的议论文。由于图画表意高度简化,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且有的图画从不同立足点看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审题时分析画面、推敲含义就更显重要。具体审题可分两步走:一是细察画面,看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画面其他事物,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展开联想,联想到社会上类似的人和事,在头脑中用语言把画面叙述出来,补出画面简化或隐含的内容,补出人物可能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尽可能挖掘出画面的寓意。如是多幅图画,还要将它们联系起来思考,看懂画面意义以后,就可以和文字材料作文一样进行写作。
如:根据图画材料《霸占》作文
解读漫画《霸占》,合理立意后作文:(1)写一段300字以内的说明文字;(2)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内。
审准本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漫画的内涵,挖掘画面的寓意。从表面上看,画面上是一个大胖子霸占了一个小瘦子的座位,有同学以此得出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的主题。出现这种误读的原因是我们没有细察画面细节,即画面中两个人物头上的“房屋”和“麦穗”,“房屋”代表住房用地,“麦穗”代表耕地,由此水到渠成地得出“耕地在逐步被住房蚕食,我们要保护耕地”这一合理主题。
⑶根据音乐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根据播放的一段音乐记叙你听后的感受,它是将听觉转变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这种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因为这种作文要求一要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二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表现在能听出一些常见的乐器所奏出的声音,更主要的是能听出音乐所传达的意义。例如,当听钢琴协奏曲《命运》时,会有一种激昂奋进、向命运挑战的雄壮气概;当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那如泣如诉、凄婉哀绝的乐声令人伤心欲绝;当听到萨克斯管演奏的《回家》时,那种轻快温馨的感觉会立刻溢满心头。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源于你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话题作文 以2000年高考作文为标志,产生了一种更注重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和写作基本功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话题”也是材料,是谈话的中心。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只是写作的起点,作文只要与材料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即算切题。和一般的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审题更加宽松,内容更加宽泛。只要围绕话题构思即可,这为我们写作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天地。二是淡化文体概念,但不是不要文体界限。话题作文往往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可以展开想象,放飞联想;也可以选定适当的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文体。也就是说,话题作文的内容和形式有更大的自由度,同学们能够尽情展现自己最高的写作水平。
审题的关键
1. 紧扣关键词语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审题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在大多数情况下,题眼往往是由题目中的定语或状语来充当的,如“我们的新班长”,“新”是题眼;但有时也有中心词作题眼的,如“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在写作时,我们需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捕捉题眼。
2.把握话题材料
准确把握话题材料,一要关注整体,不疏漏显性信息和隐含信息。如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它在提供“记忆移植”的材料之后,提出了“注意”,在“注意”中有“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即符合要求”,这是显性要求。它的隐性要求是什么呢?题目中的“有关”暗示我们只能写记忆移植后与移植前的差异。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假设关系复句的偏句,可写的是这个复句的正句。所写正句必须与“记忆移植”发生必然联系。如果没有把握这些隐性信息,写起来就会跑题。二要推敲词句,找出材料的突破口,即抓住材料中能够揭示主题的关键词句进行反复推敲。三是要求同寻异,辩证分析,抓住材料的“关联点”。这主要是针对提供多则材料的文题。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学会辩证思维,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深入分析。如果提供的几项材料在形式、内容上不相同,其内涵上必有共同点,我们在审题时就是要找出这个共同点。如下面一组材料:李时珍经过27年的调查研究,写成《本草纲目》;埃文利希发明六零六药物,失败了605次;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30年,才写出了《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马克思用14年时间才写成《资本论》;爱迪生发明电灯也经历了数百次失败。材料分别列举了五个人的五件事,各不相同,但相互间都存在着共性——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们都能认准目标后坚持不懈,长期奋斗,不怕失败。这个共性就是材料的中心内涵,也就是我们要写文章的主题。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要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立意成文。再看下面两则材料: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则材料的观点是对立的。材料A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品质,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材料B说明人即使处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污染,形成并保持高尚的思想品德,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们的“关联点”都是说人或事物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四是要由表及里,挖掘材料和生活中最本质的因素。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首先对材料要有深刻的理解。请看下题:悉尼奥运会期间,有这样一段插曲:在射击场馆,为了防止记者打手机干扰选手,场内贴有醒目的“请勿打开手机”的警示。但还时时有手机铃声响起,而且总是中国记者。请就这则材料进行分析,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人的修养、公德问题。”这样写,当然可以,但只停留在材料表面不会深刻,当然也难有新意。往深层次看,这些人都是“记者”,应是有知识的“文化人”,应该懂得这些起码的常识,由此看来,“有文化”不等于“有公德修养”,再提出要进行公德修养教育的紧迫性。这样论述,就避免了人云亦云。五是要由此及彼,通过丰富联想,找出材料的闪光点。《新唐书·五行志》中曾有“洛州猫鼠同处”之说。“洛州猫”与鼠同处,助鼠为虐。在猫之位,谋鼠之“政”者,为之“鼠猫”。“鼠猫”异化为鼠,亲自作恶,与“洛州猫”相比,“鼠猫”则进化了一大步。联想到生活中的人和事,更是有话可说:在“猫”之“位”,不谋其“政”,专谋“鼠之政”者不也有吗?由此讽刺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败坏党纪党风的人和事,讴歌为政廉洁的人和事,鞭挞“猫鼠一家”、沆瀣一气的坏作风等等,都可作为记叙事件、抒发感慨的话题,进而写出具有新意、时代感强的文章来。
3.重视提示语句
审题立意,不能忽视作文的总体要求。比如扬州市中考作文题“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此”就是上面材料所反映的全部内容,也就是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扣住“生活”和“学问”,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即使试卷要求这么明确,但还是有不少考生,通篇不谈生活,一字不提学问,更没有写到观察和思考,另起炉灶,成了“脱题作文”,应当吸取教训。
几乎所有作文题除命题、提供材料外,都对诸如文体、选材范围、写作手法、作文重点以及写作人称、作文表达内容的时间、字数等等作了一定要求。同是初中升学试卷的作文题,“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要求”有两条:不要写成诗歌或记叙文;字数600字左右。“我所期待的星期天”要求就多达六条:从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出自己的期待;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要有真情实感;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句通顺;不要写成诗歌;字迹清楚,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这些要求对写好作文、写出合乎要求的作文是很重要的。那些对作文中心,选材上的要求自不必说,对字数的要求也不能轻视。以一般考试作文而论,每比规定字数多或少50字则要扣5%至10%的分数。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除审好命题、材料,填好半命题之外,还要审好“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与命题、半命题、材料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可偏废。
4.把握文体要求
经过上面三个审题环节,你如果认为就完成了审题,那就大错特错了。许多考生的文字功底很好,材料也选得不错,就是没有按照文体要求去写,结果令人遗憾。一般说来,作文的“文体要求”都比较直露,只要作文时注意即可。现在作文文体要求比较宽泛,文体可以自由选择,但不等于没有要求。如果选择记叙文体裁,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按照记叙文的规矩去写;如果选择议论文,就要有论点、论据、论证。千万不能说明和记叙不分,抒情和议论搅杂。写诗歌必须要有形象和意境,写戏剧一定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所以我们要在审题时,认真研究作文要求,发挥自己写文章的长处,注意扬长避短,才能够写出最能反映自己作文水平的文章来。像“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要求“不要写成诗歌和记叙文”,以现在语文课本上的分类,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因此如果把此题写成散文也就不符要求了。
以上四点,我们可采取提炼要点并将其写在草稿纸上的办法加以强调,在确认无误后将其作为作文的自然评判标准,作文立意、构思、选材、文体写作过程中时刻想到它们,初步完成后再以它们评判自己的作文,并改正不合要求的地方。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803/30792.htm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