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发源于上古,大约确定于唐代,兴盛于宋朝,发展于明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秋节形成了普及于全国各地的各种民俗文化与节日习俗,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几个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1、观潮
在中秋节前后钱塘江的海潮十分壮阔,是一种罕见的自然奇景。中秋节观潮是古代在浙江一带就有的习俗,苏轼曾写下“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足以说明钱塘江潮的壮阔。如果想了解更多与“中秋节为什么要观潮”相关的内容,可以继续往下阅读。
2、看烧塔
烧塔,部分地方又称之为烧塔仔,是江西农村在中秋节期间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
每逢中秋月圆时,各个村落居民都会聚集在村里的一块空地上,烧起红红火火的宝塔。
中秋节当晚,家家户户吃过团圆饭、赏过月后,大人小孩都出来看烧塔。烧塔时火越旺,象征着今后的日子越红火。
3、舞火龙
舞火龙是每年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代表地是广州市白云区石马村、清湖村、平沙村。
当地过去用稻杆扎成龙头、龙身的形状,插上燃着的香,由青壮小伙子赤膊上阵,挥舞舞动,现代以藤草、榕树叶等制成,一般龙头约50公斤。
4、玩博饼
博饼(跋饼),是起源于厦门的中秋传统活动随之传播至闽南地区,始于清初,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鼓浪屿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5、耍兔儿爷
兔儿爷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
每逢中秋节,北京城里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这一习俗源自明代,后“兔儿爷”转变成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有的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讨人喜欢。
中秋节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