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  ​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06-01 · TA获得超过9818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6万
展开全部
小说所显示的世界是一个残忍的互相杀戮的世界,而个人是孤立无援的。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人与生物之间是冷酷无情的。剩下来的只有可怕的孤独。老人只有凭着个人的蛮勇,尽自己所能去寻求渺茫的希望,最终也只能在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低头。这本书对我具有哲学的震撼力。

                                                                --李银河

《老人与海》讲述了贫穷、孤独的老人圣地亚哥(有的译本译作桑迪亚哥)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终于在第八十五天的时候历尽千辛、独自搏斗捕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在途中遭遇了鲨鱼袭击,最后只拖着一条残鱼的骨架回到了家。体现了,在凶险命运面前,人的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人才是不可战胜的人,也表现了人的精神以及精神的可能性。

 

《老人与海》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海明威有一次海难中遇到了富恩特斯,富恩特斯救了他,他们成了朋友,后来,海明威经常和他一起出海,有一次富恩特斯独自出海遇到了一条大鱼,由此展开的故事,海明威把这个故事发表在杂志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于是就想以此为素材,后来仅仅用了八周的时间,就把这个故事叙述出来,于是有了《老人与海》。

文中对我感触比较深的有三句话: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走运当让最好不过。但我更看重的还是事情做的够不够精准。这样,机会来临时你也就有备无患了。”

喜欢这段话,就像我日常中积极人生的心态一样,乐观而又知足,总觉得每一天都特别的美好,也特别的珍惜时间,常常,我感慨自己是幸运的,时间也真的太宝贵了,但从未停止过努力,好运就是你的努力,你的好的心态,你的坚持,你的善行的积累。现在流行一个词“丧”,还引出了“丧文化”,比如“努力不一定有用,但不努力一定比较舒服”,似乎鸡汤都是毒鸡汤,变成了一个不怎么好的词。真实情况真的如此吗?这个事情不能以一概全,客观的角度来看,我们身边有一些人总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于他人,不从自身找原因,难道都是外在原因,自身一点问题也没有吗?我认为,你在认为自己不够幸运的时候,请先问自己一句,是否已经全力以赴了?然后,在你全力以赴以后,才有资格说自己不够幸运。我们应当相信自己的努力定会有所回报。一个人的一生福祸相依,不可能永远走运,也不可能永远倒霉。我想到了《孟子 尽心上》里的一句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的时候要修身养性,练好自己的修为,默默地积蓄力量,你只有准备好了,幸运之神定会降临与你,或者说是幸运来临的时候,你不至于慌张,或者,想拉你一把都不知道手在哪里。

“可是人生从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消灭,却不能被打败。”

这句话是这本小说的经典句子。这里,我想说一下我对失败的理解,失败两个字,字面意思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亦指被对方打败,输给对方。那么,在这个故事里,失败似乎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老人的武器不是自己主动放弃的,只是搏斗中丢失了武器,他从未有过放弃的想法,无论是多么大的困难险阻,被鲨鱼一次次袭击,险些被风浪淹没,老人不断的向自己的极限挑战,他坚持住了,他顽强的毅力挺了过来,这种打不败的勇气值得学习。从这个层面看,老人是胜利的,因为他从未放弃过自己,哪怕是生命受到了威胁,依然怀着坚决的信心和决心无所畏惧的战斗到了最后时刻。这里,也看出人性光辉的一面。只有当人失去了信心,自己放弃了,向困难低头了,那才是真的失败。这本书的作者海明威,后期得了抑郁症,开枪自杀身亡,他是不是以这种方式证明“人可以被消灭,不能被打败”?但是这种面对死神,依然无所畏惧,也算是没有被打败的一种硬汉精神的体现吧。

“老人不去理会他们,除了掌好舵,他对其他一切都已不再关心。他注意到小船此刻走的多么轻松自如,因为边上再也没有沉重的负担了”

这段话,我尤其喜欢。当老人心无旁骛的时候,感到一切事如此的轻松,连心情也自在起来,他殊死搏斗得到了大鱼,但是最后却只剩一副残骸,他拥有过,在此过程中,老人的乐观、自信、勇敢和坚韧感染着我。只关注自己内在的事情,其他的一切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让无关紧要的事情遮蔽了当下的自己,放松又何尝不是修行中的一课呢?这里是富有哲理的一笔,好的文学作品应当是这样的,叙述事情的同时提现了哲学的感悟。

成功或失败,坚持或放弃,勇敢或退缩,坚强或脆弱,痛苦或欢乐,生活一天天在继续,调整好自己的内心,不断的丰盈自己,放下我执,慢慢地发现自我,努力去实现自我。真正成功的人生,并不一定取得多么大的成就,亦或是获得多么大的财富,而在于你是否去努力的实现了自我。

文中描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

文中有一个小男孩,名叫马诺林,这个孩子的描写虽然篇幅不多,但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这个小男孩应该是虚构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陪伴,一种鼓励,是老人的精神力量。那么,老人面对孤独的态度是什么?老人在海上与鸟儿、与海浪的对话,老人生活的细节、捕鱼时候的内心感受以及梦境的描写,体现了与孤独共存、与孤独为乐的画面。海明威曾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在奋力前行中,孤独是与自我相处的一种模式,享乐其中也是一种乐趣。

    文中描述了老人上岸以后,虽然没有写其他人的看法,但是通过马诺林与其他人的对话,以及渔民、酒店老板、侍者的谈话中,足以看出大家对老人有一种敬佩之情,因为老人怀着无比的勇气,驶入莫测的大海,谁也不知结果会是如何,四天四夜的经历,他平安回来了,他战胜了自我,就是一种成功。

人与自然之间:

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问题。在中国,最早的时候是以道教为主导思想,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所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也是如此,是人与自然万物和谐为一的向往。庄子的和谐观中,尤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因为人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很多都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只有和谐,社会才能维持平衡,如果失去了和谐,那么社会就会变得失调失衡,影响发展进步。《道德经》里,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应顺应自然,敬畏自然,如果破坏自然的和谐,那么道和天地会惩罚人类,因此,要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才会舒适。那么在西方国家,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立,像现在很多国外电影大片中也是这样,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抗衡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较量中,人的性格通过磨练日趋完善。《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生相息的,虽然描写了人与自然的搏斗,人只有战胜自然,才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从另一个层面说,也表达了作者对人对自然的伟力的崇敬,人类除了对自然的热爱,更多的是在自然面前的抗争和自我救赎。

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是发表于1952年,海明威有着丰富的战争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海明威加入美国红十字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战地记者随军行动。文中三次提到做梦,都梦到了狮子,最后以梦境收尾,狮子是否可以理解为勇猛的一种力量,象征着战争中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战士精神?我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海明威的战争观,不希望战争,因为战争是罪恶的、残酷的。另一方面,对战争中的英雄一种敬佩之情。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我所理解的《老人与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