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有哪些

 我来答
惟妙惟肖又恬静的彩霞2
2022-06-30 · TA获得超过62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8.7万
展开全部

  绩效考核指标是很多事业单位都在关注的内容,然而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不知道绩效考核指标如何制定。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

  一、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评价标准

  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评价标准是分析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基本依据和参照物。公益类事业单位要承担两个方面职能,一是公益类事业单位要通过人员共同努力促进组织的发展,另一个是要保证事业单位沿着“公益性”轨道发展。因此,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评价标准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绩效考核指标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为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发展提供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二是人员绩效考核指标须有助于保证公益类事业单位沿着公益方向发展。具体说来,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指标具有以下六个标准。

  首先,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应是具体的。绩效考核指标只有围绕特定目标,进行适度细化,并且随着环境发生动态变化的,才具有执行力。不同类别的公益类事业单位,以及公益类事业单位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的人员履行职责不同,对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要求是不同的。与企业不同,公益类事业单位不仅要求考核人员工作实绩,还要求公益类事业单位指标反映“公益性”。 “公益性”要求公益性事业单位对其人员“公益性”考核必须具体,在指标上予以具体化。泛化对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公益性”绩效考核,容易产生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的形式主义

  其次,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须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行为化。对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是采取定性还是定量考核面临“两难选择”。定量考核指标一旦设计出来,考核时很少受主观因素干扰,量化的指标能提供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运用定量考核指标对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考核,在组织内部的认同度相对较高。但是定量指标在公益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过程发挥作用需要一个假设前提,就是定量指标必须客观反映出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然而实际上,公益类事业单位在人员绩效考核过程中,量化指标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一旦量化,就很容易产生片面性。

  现实中,很多公益类事业单位偏好运用这些片面的绩效考核指标,虽然能使考核结果容易使人员接受,但可能会使绩效考核偏离了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性”和科学发展运行轨道。另一方面,并非公益性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都能量化,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性”决定了不可避免有定性考核指标,但是定性指标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定性考核因其结果难以客观公正,致使考核结果社会可接受程度低,往往会使绩效考核呈现“形式主义”倾向。因此,对于公益类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每一种模式的长处,即不能盲目追求量化。要遵循能量化的要量化,不能量化要行为化,以建立标准明确的公益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结果的客观性。

  第三,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涉及的内容须全面、客观。与企业人员绩效考核相比,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具有特殊性,不能仅仅以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短期的工作效果为衡量,而是短期和长期工作效果的统一;是“显绩”和“潜绩”的统一;是个人或集体局部绩效和整个单位全局绩效的统一。因此,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要涉及人员的“德、能、勤、绩”等方方面面,因此在指标设计时要选取综合性强、涵盖面广的指标。指标既要注重公益类事业单位近期任务和当前任务,又要考虑公益类事业单位长期目标和战略目标,既要体现公益类事业单位显绩,还要能反映公益类事业单位潜绩。既要突出事业单位发展重点,又要兼顾公益性事业单位全局发展。

  第四,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须是开放性的。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特点决定了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是开放性的,这里的开放性是指公益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必须考虑利益相关方评价。公益事业单位“公益性”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有一套反映事业单位人员“公益性”职能履行评价情况的指标。然而,如何界定“公益性”是个难题,仅从公益类事业单位内部评价人员“公益性”职能很难做到全面和客观。由于“公益性”涉及多方利益。因此,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需超越组织内部评价的局限性,对公益性评价需要考虑利益相关方的考核评价,尤其是公益类事业单位所服务的对象对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的绩效考核。

  第五,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要与组织及其人员发展紧密相关。公益类事业单位构成复杂,甚至同样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在不同地区由于对其“公共服务”要求不同,对人员绩效考核的要求也是不同。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必须与公益类事业单位及其自身发展高度相关,也就是设计和实施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必须遵循公益类事业单位自身特点,以促进公益类事业单位及其人员可持续发展为依据。  第六,公益类事业单位指标要有助于“公益性”目标实现。“公益性”是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灵魂,走“公益性”道路是公益类事业单位必须履行的使命,这决定了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要能使人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了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目标,保证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性”职能实现是评价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核心标准。

  二、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问题

  根据以上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评价标准,当前我国公益类单位指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不够具体、明确。对于公益类事业单位来讲,人员的“经济人”价值取向和组织的“公益性”特点,使得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实现预期目标难度加大。这就决定了公益性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应明确具体,尽量避免在对人员进行考核评价时参杂过多的主观成分,避免相关主体对指标的理解有着过多的弹性空间。从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公益类指标来看,有些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千篇一律、过于笼统、不能凸显本单位实际,相关主体对考核指标理解的主观随意性大。现实中,有些公益类事业单位引入了服务对象满意度的考核指标,但是满意度指标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主要原因在于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过于笼统,只评价职工的总体满意度,满意度高的职工不知道今后该如何才能保持,满意度低的职工不能了解自己具体不足在何处,这种满意度并不能有效改进职工业绩。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方法

  一、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作用与意义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体现政府办事效率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反映政府机构先进水平的关键。在目前政府机构转型的背景下,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一,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落实政府职能与提倡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民对事业单位所提供服务的要求层次也逐渐上升。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在设立之处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因素,因此,事业单位在向社会人民提供服务的问题上表现出能力不足、水平较低、态度较差的现象,这对政府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此,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方面是体现政府职能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弘扬科学发展观重要精神的诉求。

  第二,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利于约束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倡导勤俭从政的风气。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其资金使用需要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近年来,事业单位资金使用规模不断上升,三公消费现象非常明显,这受到了人民与社会媒体的批判。究其原因,是因为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估,导致财政资金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财政资金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因此,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以约束各机构的财政资金使用,实现勤俭从政的目标。

  第三,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助于落实政府监管举措,构建和谐社会。在目前事业单位行政审批权限还未下放市场的背景下, 事业单位拥有者较强的行政审批权,权力的拥有也滋生了腐败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落实政府监管的重要举措。

  二、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在中央的要求与约束下,各地方事业单位逐渐意识到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循序渐进推进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但相比较国外非营利性组织,结合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初衷,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缺陷。

  第一,绩效考核评估指标无法有效量化。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的初衷是客观与公正,鉴于这一原则,绩效考核指标应该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而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更多是以定性指标为主,定量指标非常少,这不利于客观公正评估事业单位绩效。

  第二,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缺乏对民意的调查与考量。事业单位是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的,那么其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因此,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就应该考虑到民众的意见,若缺乏了民意,那么再合理客观的绩效考核评估指标也是徒然。

  第三,绩效考核评估指标重结果导向,轻过程导向。目前,国内大部分事业单位是挂靠在政府机关下面,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因此,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评估过度依靠上级主管部门,使得其在考核指标的设计过程中受到过多的牵制,缺乏前瞻性的长远目标,指标重结果,轻过程,这与科学发展观思想明显相背离。

  三、解决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这些问题,在今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一方面要秉承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结构导向、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相统一”以及“当期指标与递延性指标相兼顾”等四大原则。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改进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等三方面入手。第一,经济效益方面,注重财务指标、内部管理流程以及学习发展这三方面的考核。财务指标方面选择成本耗费、运作能力以及创收能力等三个方面;内部管理流程方面,主要评价办事流程的效率,即等待时间、逗留时间等;学习发展方面以平均受教育年限数、人力资源文化结构等指标为主。第二,社会效益方面,社会效益是体现事业单位绩效的重要考核方面。社会效益考核指标的设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即公共服务目标的完成程度和除完成公共服务目标外的其他合理期望的程度。第三,生态效益方面。事业单位虽然不是环保部门,与生态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作为事业单位更是责无旁贷。对此,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中要注重对民政局生态环境保护所做出贡献的考量。

  绩效考核原则

  1、公平原则

  公平是确立和推行人员考绩制度的前提。不公平,就不可能发挥考绩应有的作用。

  2、严格原则

  考绩不严格,就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考绩不严,不仅不能全面地反映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而且还会产生消极的后果。考绩的严格性包括: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要有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与科学而严格的 程序及方法等。

  3、单头考评的原则

  对各级职工的考评,都必须由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进行。直接上级相对来说最了解被考评者的实际工作表现(成绩、能力、适应性),也最有可能反映真实情况。间接上级(即上级的上级)对直接上级作出的考评评语,不应当擅自修改。这并不排除间接上级对考评结果的调整修正作用。单头考评明确了考评责任所在,并且使考评系统与组织指挥系统取得一致,更有利于加强经营组织的指挥机能。

  4、结果公开原则

  考绩的结论应对本人公开,这是保证考绩民主的重要手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从而使考核成绩好的人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先进;也可以使考核成绩不好的人心悦诚服,奋起上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防止考绩中可能出现的偏见以及种种误差,以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合理。

  5、结合奖惩原则

  依据考绩的结果,应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不仅与 精神激励相联系。而且还必须通过 工资、 奖金等方式同物质 利益相联系,这样,才能达到考绩的真正目的。

  6、客观考评的原则

  人事考评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渗入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7、反馈的原则

  考评的结果(评语)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否则就起不到考评的 教育作用。在反馈考评结果的同时,应当向被考评者就评语进行说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说明不足之处,提供今后努力的参考意见等等。

  8、差别的原则

  考核的 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针对不同的考评评语在工资、晋升、使用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使考评带有刺激性,鼓励职工的 上进心。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