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 滕州各镇村名的来历之(一)——原城郊乡

 我来答
温屿17
2022-06-16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2.5万
展开全部
村名是代表聚落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同时也蕴涵着浓厚历史文化和复杂的民俗传承,与居民、民居和居住民俗都有相当大的关系。在聚落形成的过程中,人口由少变多,渐成村庄。

北辛街道:北辛街道以“北辛文化”命名。
荆河街道:因滕州“荆河”横贯辖区东西而得名。
龙泉街道:因辖区内建有“古滕八景”之一的“龙泉塔”,故名龙泉街道。
善南街道:滕州古有“滕国”、“善国”之称,善南街道办事处地处滕州城之南,故取名为善南。

位于滕州南部偏西,西起铁路,东至东寺院街。
初有薛氏居此。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姚氏由巨野迁入,因东邻奶奶庙,名寺院村。清乾隆南巡路经由此,酬谢小祝、寺院村民迎送盛情,赐宴一席,民以为荣,二村皆称赐宴村。道光年间统称寺院村。后两村分称,本村居西,名西寺院村。1990年,改为西寺院东街和西寺院西街。

位于滕州南部,东起善国南路,西至西寺院街。
清初(1644-1661年)建村,名小祝庄。乾隆南巡,路经于此,为酬谢小祝、寺院村民迎送盛情,赐宴一席,民以为荣,二村皆称赐宴村。道光年间统称寺院村。后两村分称,本村居东,名东寺院村。1990年,改为东寺院街。

位于滕州南部,南起南环城路,北至善文西街。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侯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侯家庄。同期,姜姓武馆退居于侯庄西南部建村,名姜庄。1982年,侯庄因有重名,更名为南侯庄。1990年,两村合并为侯庄街。

位于滕州南3.4公里,南邻南沙河后七里铺村。
本村原名夹道,初有霍氏居此。明嘉靖年间(1523-1566年),丁氏迁入,改名丁家庄,1985年因村庄重名,更名为南丁庄。

位于滕州西南部,东起新兴南路,西至平行南路。
明代,此处有杜姓茔林,居数户看守。嘉靖年间(1522-1566年),倪氏由洪林迁此定居。始称杜家墁。1911年撕碎机修津浦铁路,村分为二,路东称东杜家墁,路西称西杜家墁。1990年,改为杜墁东街和杜墁西街。

位于滕州南部偏东,西依善国南路。
明末(1628-1644年),韩氏居此。清初(1644-1661年),秦氏由迭湖迁入,名秦庄。1959年因重名更为南秦庄。19901年改称秦庄街。

位于滕州南4公里,南于南沙河镇十里铺村毗邻。
明初(1368-1398年),实行移民屯垦之政,此为屯胡聚居之小村,故名小屯。

位于滕州南2.5公里处。
明初(1368-1398年),武官李某致仕归田,于此建村,因距县城五里,故名五里坂。

位于滕州南3公里,济枣公路西南侧。
本村始建于明代,名尤家庄。清初(1644-1661年),鞠氏由大宫迁来定居,更名鞠家庄。1958年与张庄合并为张鞠庄。1985年 ,两村分治,复称鞠庄。

位于滕州南2.8公里处。
明末(1628-1644年),王氏由江苏炮车迁此建村,名王家庄,今称王庄。

位于滕州南3公里处,
明末(1628-1644年),张氏由大坞迁此建村,名张家庄。1958年与鞠庄合并为张鞠庄,1985年,析称张北庄。

位于滕州南2.1公里处,北邻南环城路。
清康熙末年(1722年),贾氏迁此建村,称贾家庄。后有郭、秦二姓相继迁入,仍用原名,今称贾庄。

位于滕州南2.5公里处。
明洪武二年(1369年),孙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继有高氏迁入,共议村名高家庄,今称高庄。

位于滕州南3公里,京沪铁路东侧。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刘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刘家庄。1958年因重名改称南刘庄。

位于滕州北部6.5公里,北邻龙阳乡曾楼。
相传战国时期建村,名宋家寨。元代因居南北官路之侧,名为官路口。清代改为道西铺。后以距城十里,俗称十里铺。因其东南村改名前十里铺,本村更为后十里铺。

位于滕州北5.5公里,西邻姜屯镇东倪村。
明末(1628-1644年),陈氏迁此建村。由于村址介于鲍叔牙与管字墓之间,故取名管理村。后因村居十里铺之前,更名为前十里铺。

位于滕州北4.5公里,西邻京沪铁路。
明初(1368-1398年),汤氏迁此建村,因东邻后屯,取名近屯村,后更名为汤庄。

位于滕州北4公里处。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孙氏迁此建村,名孙家庄,今称孙庄。

位于滕州北5.5公里,北邻龙阳镇郗庄。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黄氏后裔由滕县城北门里,迁徙居冯卯北黄安岭。1966年,因岩马水库建成蓄水,淹没部分耕地,黄安岭60余户居民迁此建村,名幸福村,1982年,更为黄安村。

位于滕州北5公里,滕州至龙阳公里西侧。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周氏迁此建村,名为周庄。继有孔氏迁入,沿用原名。

位于滕州北部4公里处。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沈氏有山西省迁此建村,名为沈硕屯。后村民于此设有店房,演称沈家店。明中期,因其南有前店村,本村俗称后店,1813年名为后屯。

位于滕州北部4公里处。
清咸丰元年(1851年),鲁寨富户在此设有南、北两个打谷场,该处居北,俗称北场。后张氏迁此为佃,因生活艰辛,名北辛庄。清末该村惨遭火焚,重建后改名后辛庄。1949年,村民以刘姓人口较多,议更村名为北刘庄。

位于滕州北2.5公里处。
建村前此系鲁寨富户的南打谷场。清代中期(1733-1822年),鲁寨部分鲁姓迁此建村,名南场。清末,因其北有后辛庄,故更名为前辛庄。

位于滕州北3.5公里处。
明代中期(1460-1552年),朱、刘二氏迁此建村,因居沈家店之前,名为前店。后因村北河沟上有七里桥一座,村名遂称七里沟。清代中期,村东已建东七里沟,故本村改为西七里沟。

位于滕州北3公里,南邻北环城路。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周氏迁此建村,并盖土楼一幢,故名周家楼,今称周楼。

位于滕州北部3公里,南邻北环城路。
清代中期(1733-1822年),沈氏迁此建村,取名沈家庄,今称沈庄。

位于滕州北3.2公里,东靠滕州至龙阳公路。
清代中期(1733-1822年),沈姓从后屯迁此,随之岳氏迁来,共建成村,议村名岳家庄,今称岳庄。

位于滕州东3公里,滕州至北庄公路南侧。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程氏由城西程家庄迁此建村,名程家堂。今称程堂。

位于滕州东部,西起东环城路,东至程堂村。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夏氏自山西省迁此建村,名夏庄。1990年,改称夏庄街。

位于滕州东4.2公里,郭河西侧。
相传,明代即有高、裴二姓居此。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黄氏迁此定居,名黄庄。1982年,因村庄重名,更为黄平。

位于滕州东3.5公里,北邻东沙河镇前大庙村。
元末(1333-1368年),唐氏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名唐家村。今称唐村。

位于滕州东3公里,滕州至北庄公路北侧。
明洪武二年(1369年),巩氏自山西省洪洞县迁至滕县西洋汶村定居。其二世二支于洪武中期(1378-1388年),由洋汶村来此建村,名巩家村,今称巩村。

位于滕州东南部,西起贺庄街,东至东环城路。
明代(1368-1644年),赵氏来此建村,名赵家楼。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康、刘等姓相继迁入,仍用原名。1990年更名为赵楼街。

位于滕州东4公里,东与东沙河镇史楼村隔河相望。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王氏由王家堂迁此建村。因处郭河及其故道之间,故名夹河滩。后孙氏迁入,更名孙家堂。今称孙堂。

位于滕州东南4公里,东与东沙河镇亢村隔河相望。
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并建有一庙堂,古村名王家堂。万历年间,王氏大部分迁出。崇祯年间(1628-1644年),郭氏由汶上县南门里迁来,在王家堂庙东定居,后自立成村,名郭家庄,今称郭庄。

位于滕州东南部,西起文昌路,东至赵楼街。
明初此处有贺姓茔林,蔡氏居此看护。明中期(1460-1552年),王氏由县城东关迁入贺邻附近定居成村,名贺家庄。1990年更为贺庄街,下设兴文、兴盛、兴隆三巷。

位于滕州东南3.5公里处。
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并建有一座庙堂,故名王家堂。万历年间,王氏大部分迁出。崇祯元年(1628年),冯氏由刁庄迁来王家堂庙西定居,后自立成村,名冯家村,今称冯村。

位于滕州东部偏北,西起杏坛东路,东至城河北岸。
明初(1368-1398年)建村,时因村南河中有形状似龙形的礁石,名后龙村。天启七年(1627年),村民于河汊筑坝防洪,演称后洪。1989年更为后洪街,下设皇店、皇港、卧龙三巷。

位于滕州东部,西起坛洪街,东至城河。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侯姓迁此建村,因村后河中有形状似龙形的礁石,取名前龙村。天启七年(1627年),村民于河汊筑坝防洪,演称后洪。1989年因与市区联体,更名前洪街,并设东、西、中、前、南五街。

位于滕州东部偏北,西起西北坛街,东至东坛东街。
明初(1638-1398年),此为县令试耕祭神之先农坛。后人于坛北聚居成村,名北坛。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因坛西建村名西北坛,本村改称东北坛。1989年因与市区联体更称东北坛,并设东坛东、西二街。

位于滕州北部偏东,西起善国北路,东街北坛街。
清康熙元年(1661年),此处即有零星住户。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陈氏自北门里迁入,因居北坛村西,名西北坛,1989年因与市区联体,改称西北坛街,下设1-10巷。

位于滕州东部,西起河滨东路,东至城河故道。
周宣王时(公元前827-782年),郳国(亦称小邾)于此建城,惠王时期(公元前676-652年),城废为村,称土城。1982年,更名为小邾城村,1990年,改为小邾城街。

位于滕州东北部,西起新华后街,北至北环城路。
相传,战国时期(公元前480-222年),此处为兵营之凉甲场。后梁氏居此成村,名为梁家场。1990年更名为梁场街,并设有梁场东街。

位于滕州东南4.5公里,东隔郭河与南沙河镇北池村相望。
明洪武二年(1369年),欧氏自山西省迁此建村,名欧家庄,今称欧庄。

位于滕州东南3公里处,文昌路东侧。
明初(1368-1398年),章、黄二姓迁此建村,俗称章庄。万历年间(1573-1620年),张氏自张阿迁入,改称张家庄。今称张庄。

位于滕州东南4公里,郭河故道东侧。
元代(1260-1368年),此处曾是董姓庄园,佃户聚居成村,名董家村,今称董村。

位于滕州东南3公里,文昌路东侧。
元代(1260-1368年),即有此村,名紫檀。后以村前有关帝庙,村西由甘露寺,演称双庙。

位于滕州东南3.5公里,文昌路东侧。
原名郭庄。明末(1628-1644年),赵氏由寨里迁来定居,改名赵家庄。1985年因重名,更为东赵庄。

位于滕州东南4.2公里,济枣公路东侧,南于南沙河王开接壤。
元代(1260-1368年),任氏等姓迁此建村,因地处郭河与其故道之间,名夹河滩。至正年间(1341-1368年),于浙江东海右道居官的任某卒后,全家返里,改村名为任家村。今称任村。

位于滕州北4.5公里处。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李氏由李家王村迁此建村,因居俗称冯河的两岸,村以河名,故称冯河。

位于滕州北6公里处。
1960年,马河水库建成,库区龙阳镇邱石村部分村民迁此建村,名红旗。

位于滕州北3.3公里处。
此地原为赵沟富户之场园。清代中期(1733-1822年),赵氏由赵沟迁此定居,名赵场。

位于滕州北6公里,滕州至龙阳公路东侧。
相传,元末(1333-1368年),这一带已有村落,因村塘纵横,称十里塘村,后演为十里王村。明初(1368-1398年),李氏由留庄迁其北首定居,与原住户共建成村,名李家王村。后以村中水沟为界,分为东、西二村,本村称西李家王村。1949年村内曹姓增多,议名曹王。

位于滕州北6公里,北邻龙阳镇李沙土。
相传,元末(1333-1368年),这一带已有村落,因村塘纵横,称十里塘村,后演为十里王村。明初(1368-1398年),李氏由留庄迁其北首定居,与原住户共建成村,名李家王村。后以村中水沟为界,分为东、西二村,本村称东李家王村。1949年改称李王。

位于滕州北5.7公里,东北与龙阳镇尚河圈毗邻。
相传,元末(1333-1368年),这一带已有村落,因村塘纵横,称十里塘村,后演为十里王村。明代中期(1460-1552年),侯氏迁其东部定居,后析立成村,名侯家王村,今称侯王。

位于滕州北8公里,东北与龙阳镇张沙土毗邻。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秦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秦家庄。1949年,因重名改为北秦庄。

位于滕州北5.5公里处。
相传,相传,元末(1333-1368年),这一带已有村落,因村塘纵横,称十里塘村,后演为十里王村。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王氏由西辛安迁此定居,继有马氏于石井村迁入,后析立成村,议名马家王村,今称马王。

位于滕州北5.5公里,西南临冯河小水库。
相传,元末(1333-1368年),这一带已有村落,因村塘纵横,称十里塘村,后演为十里王村。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明氏迁此定居,后析立成村,名明家王村,今称明王。

位于滕州北6.5公里,北临龙阳镇丛条村。
此处原为龙阳黄氏庄园,明末(1628-1644年),杜氏来此定居,名黄庄。1949年因重名,改称北黄庄。

位于滕州北3.5公里处。
此地原有张家庄、胡家坑二村,清代中期(1733-182年),于、周二姓由浙江绍兴迁至两村之间定居,逐连成一体,因居住七里沟村东,更名为东七里沟村。

位于滕州东5公里处。
明初(1368-1398年),周氏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因地处砂礓岭地,取名小岗。

位于滕州东北6.2公里,滕平公路北侧。此地地势较高,原名宝子岗。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于氏迁此建村,名于岗。

位于滕州东北5公里处。
1966年,因马河水库建成蓄水,党山乡库区王任庄村民迁此建村,名革命村,1985年复名王任庄。

位于滕州东北7公里,城河西岸,荆泉之东,东隔城河与东沙河前梁相望。
汉代城河名南梁水,后俞、侯、栗等氏,余其上源聚居成村,名梁上村,后因三面环水,势若水寨,议称俞寨。

位于滕州东北4.5公里处。
此地较早有盖、刁、庞姓聚居,称稽村。相传唐薛仁礼曾于此歇马挎甲,改村名挎甲庄。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李氏由冯河迁此定居,沿用其名,1813年改为侉庄。

位于滕州东北6公里,荆泉之南,城河绕东、南两面,隔河与东沙河前荆沟相望。
元代之前即有此村。因其附近有泉若轮,溢流成渠,且荆棘丛生,故名荆沟。明初(1368-1398年),以河为界分为两村,本村居北,称后荆沟。

位于滕州东北7公里,东北邻东郭镇南徐庄。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于氏迁此建村,名于家楼。继有王、侯、夏等姓迁入,沿用原名,今称于楼。

位于滕州东北7公里,北与东郭镇龙王庄为邻。
明永乐二年(1404年),王氏自山西省迁此建村,因居俗称土龙的土岭之侧,故名兴龙庄。后演为兴隆庄。

位于滕州西部4公里,小黑河南岸。
元至达年间(1308-1311年),俞氏由赵坡迁此建村,名俞家庄,今称俞庄。

位于滕州西南4公里,南与洪绪乡幸福坝隔河相望。
明末(1628-1644年),张氏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名张家庄。1958年改称南张庄。1982年更为张明庄。

位于滕州西北部,南起龙山西路,北至柳楼街。
明代(1368-1644年)建村,潍坊盗患,村中组织团练,并公推鲁氏为首,扎栅建寨,深挖壕堑,以作屏障,股取村名鲁家寨,简称鲁寨。1990年,因与市区联体,改为鲁寨西街。

位于滕州西北部,南起龙山西路,北至柳楼街。
明代(1368-1644年)建村,潍坊盗患,村中组织团练,并公推鲁氏为首,扎栅建寨,深挖壕堑,以作屏障,股取村名鲁家寨,简称鲁寨。1990年,因与市区联体,改为鲁寨西街。

位于滕州西4公里,小黑河曲绕东、南两面。
明永乐二年(1404年),王氏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处小黑河及其支流之间,取名小河圈。

位于滕州西北部,东起蕃阳街,西至小黑河。
明中期(1460-1552年),为城北孙楼富户所设的外庄子,称小孙楼。清咸丰七年(1857年),刘氏由刘岗迁入,沿用原名,简称孙楼,1990年,因与市区联体,更名孙楼街。

位于滕州西北部,东起平行北路,西至鲁寨东街。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何氏由曹州(今菏泽)迁此建村,名何家庄,1990年更名何庄街。

位于滕州西北部,小黑河绕南而过。
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即有此村,因村南有含娘桥一座,名含娘桥村,后演为韩梁桥,简称韩桥;1990年更名为韩桥村,并设韩桥东、西二街。

位于滕州西北部,西起西环城路,东至柳屯路北首。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柳氏由江苏柳家来此建村,名为柳楼。1990年更为柳楼街。

位于滕州西部偏北,西起柳屯路,东至铁路货场。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张姓迁来韩梁桥南建村,名张庄。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刘氏由南门里迁张庄之东建村,名刘庄。1985年因重名,张庄改成张桥。1990年,两村合并为张刘庄街。

位于滕州西北部,东起平行路,西至鲁寨东街。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袁氏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名袁家庄。1990年更为袁庄街。

位于滕州西北部,东起平行路,西至蕃阳街。
原名范庄。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郭氏迁入,更名郭庄。1985年,改称张彭庄街。1990年更为郭彭庄街。并分郭彭庄南、北两街。

位于滕州西部,东起柳屯路,西至西环城路。
明永乐二年(1404年),王氏率三子由山西省洪洞县野鹊窝来滕,于城西小黑河北岸定居成村,名小河圈。后次子东迁里许至此,于小黑河南岸另建新居,名王家楼。1990年更为王楼街。

位于滕州西部,东起柳屯路,西至西环城路。
明初(1368-1398年),原为军屯之所,万历十三年(1586年),始有居民来此定居,因距县城五里,称为五里屯。1990年更为五里屯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