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对皮肤有什么伤害(对皮肤到底有什么影响)

 我来答
森屿麋鹿1718
2022-07-05 · TA获得超过111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9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7.6万
展开全部

酒精 这一 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现 化妆品添加剂,经受无数追捧和质疑。

在护肤界,配方师对于酒精这一大类的添加剂爱不释手的程度,不亚于烟民之于烟草。那真的是,不来一点不舒服。

小到防晒剂、爽肤水,大到精华液、眼霜,我们都能在成分表或高或低的位置看到它。

Tip1. 变性乙醇 也属于乙醇添加剂,这样的操作是为了防止那些不法商贩通过提纯,将配料中的酒精制成食用酒精进行倒卖的违法活动。

Tip2. 听说过战斗民族在禁酒期间喝洗发水么?还真有内味了。

有人喜欢加,就有人针对它。我们看到很多alcohol free/无酒精的护肤品营销就是冲它来的。

那么,为什么护肤品中喜欢加酒精?它到底会不会对皮肤造成损伤?

1.酒精在化妆品中的功能效用

溶剂作用

好,这是一道化学题。

我们知道,最常见的溶剂是水。但是有很多成分是不溶于水的,那么,我们可能会把溶剂换成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衣服上沾染油漆的时候,水是洗不掉的,但是我们换成汽油就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化妆品中是不可能添加汽油的,不然你想自焚还是怎么。

那么,同理可得,也有很多成分是不溶于水及油的,只能选用酒精作为该物质的溶剂。

毕竟,很多物质如果不溶解的话,是很难适配于化妆品中的。

促渗剂

乙醇也就是酒精,其本身是小分子物质。常读科普的你一定知道,小分子物质可以快速地穿过皮肤的角质层。

同时,乙醇与水有着不错的亲和力,那么溶解于酒精的物质就可以随着酒精缓慢渗透到角质层下发挥作用。

抗菌剂

酒精本身具有抗菌的作用,当化妆品中添加的酒精含量超过10%,产品就基本可以不再添加其他类型的防腐剂,做到自防腐。

当然很少见到专门用酒精做防腐产品,只是与其他功能同时作用的重要功能。

收敛与凉爽剂

一定浓度的酒精可以让蛋白质变性,如果在化妆品中大量添加酒精,可以让其起到快速干燥的效果。

同时,酒精易挥发,在皮肤温度的作用下,会加快酒精的挥发速度,液态——气化的过程带走大量热量,让皮肤表面变得凉爽。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化妆品会大量添加酒精的缘故,因为其无可比拟的肤感体验,让很多人都欲罢不能。

比如之前很流行的健康水,其酒精添加可以排在成分列表的第二名。

2.酒精对皮肤有哪些潜在伤害

角质层伤害

我们在介绍酒精的化妆品作用时,提到了酒精会令蛋白质变性。

那么,在使用酒精含量偏高的化妆品时,它会快速抽干带走皮肤表面的水分,让角质层变得坚硬干燥。

再加上酒精的渗透性很好,如果浓度偏高的酒精进入皮肤角质层后,还会伤害角质层与真皮层的细胞,导致皮肤屏障功能间接、直接受损。

如果在过度清洁的基础上,再使用酒精含量较高的爽肤水或其他护肤品,则会导致皮肤变得脆弱敏感,敏感肌离你不远了。

过敏性皮炎

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皮肤角质层功能减弱,同时因为其促进渗透的效果加持,导致很多本来不会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面对脆弱的皮肤时,变得容易过敏,从而引发过敏性皮炎。

变性乙醇的风险

变性乙醇听起来好像没那么直接,但是其存在也有着莫名的风险。美国化妆品成分审查专家委员会-CIR Expert Panel 曾对其作出一个耐人寻味的判断:变性酒精安全与否取决于加入何种变性介质。

乙醇变性的添加物质种类颇多,部分得到安全的证实,而还有很大一部分数据不齐全,无法给出安全性的判断。

也就是说,酒精如何被变性?用了多少变性物质?很多时候我们处在一个未知的状态,未知也就意味着风险。

而变性酒精的应用,往往是在酒精含量较高的化妆品中...

风险+风险=?后面我就不说了。

3.酒精究竟还能不能用?

这如同我们之前探讨的化妆品致痘成分的问题。要考虑的不仅是该成分本身,还有其他因素需要考量。

能用?

除却整体配方的影响单看酒精本身,如果只是作为溶剂,化妆品中含1%-2%个位数的添加量时,酒精本身对整体皮肤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甚至一些敏感肌可以使用的产品中,也会存在微量的酒精添加。

因而,添加量,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不能用?

但是对于很多大量添加酒精甚至以酒精作为主要添加剂的化妆品,我们就一定要小心了。

比如许多主推控油功效的产品中,酒精几乎是其中大拿。

但是讲真,酒精只能短时间改善皮肤油光的问题,“控油”完全是扯淡。

如果经常使用酒精含量偏高的化妆品就可以去参考参考上面的酒精添加剂危害部分了。

所以说...

所以说,酒精究竟对皮肤有没有害,还是要看含量和浓度,个位数的含量虽说对皮肤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不排除其他刺激的可能,最终还是要看试用后的皮肤反应。

但像那些酒精含量偏高的产品,敏感肌能避免还是乖乖避免了。皮肤没什么大毛病的人也别多用,参考下潜在风险看看?

有句广告说的好:XX虽好,不要贪杯。

〔参考文献〕

[1] Overgaard, O, L., & Jemec, G. B. (1993). The influence of water, glycerin, paraffin oil and ethanol on skin mechanics. Acta Derm Venereol (Stockh).

[2] Gajjar, R. M., & Kasting. G. B. (2014). Absorption of ethanol, acetone, benzene and 1,2-dichloroethane through human skin in vitro: a test of diffusion model predictions.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3] Xhauflaire-Uhoda. E., Macarenko, E., Denooz. R., Charlier, C., & Piérard, G. E. (2008). Skin protection creams in medical settings: successful or evil?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and Toxicology.

[4] Hatta, I., Nakazawa, H., & Ohta, N. (2012). Disruption/Reconstitution of Skin Structure Treated by Ethanol. Chemistry Letters.

[5] Haddock, N.F. & Wilkin, J. K. (1982). Cutaneous Reactions to Lower Aliphatic Alcohols Before and During Disulfiram Therapy. Arch Dermatol.

[6] Manuela, G. N., Radu, M. n., Loida, O., & Gabriel, C. (2011). In vitro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hyaluronic acid in ethanol-induced damage in skin cells. Journal of pharmacy &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7] Donejko, M., Rysiak, E., Galicka, E., Terlikowski, R., Głażewsk, E. T., & Przylipiak, A. (2017). Protective influence of hyaluronic acid on focal adhesion kinase activity in human skin fibroblasts exposed to ethanol. Drug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herapy.

[8] Andersen, F. A. (2008). Final Report of the Safety Assessment of Alcohol Denat., Including SD Alcohol 3-A, SD Alcohol 30, SD Alcohol 39, SD Alcohol 39-B, SD Alcohol 39-C, SD Alcohol 40, SD Alcohol 40-B, and SD Alcohol 40-C, and the Denaturants, Quassin, Brucine Sulfate/Brucine, and Denatonium Benzoate1. (200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xicology.

[9] Robert Baan, Kurt Straif, Yann Grosse, Béatrice Secretan, Fatiha El Ghissassi, Véronique Bouvard, Andrea Altieri, Vincent Cogliano, on behalf of the WHO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Monograph Working Group. (2007). Carcinogenicity of alcoholic beverages. Policy Watch.

[10] Bommannan, D., Potts, R. O., & Guy, R. H. (1991).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 of ethanol on human corneum in vivo using infrared spectroscopy.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11] Van der Merwe, D., & Riviere, J. E. (2005).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water, ethanol and water/ethanol mixtures on chemical partitioning into porcine stratum corneum and silastic membrane.Toxicology in Vitro.

[12] Pecquet, C., Pradalier, A., & Dry, J. (1992).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from ethanol in a transdermal estradiol patch.Contact Dermatitis.

[13] Ophaswongse, S., & Maibach, H. I. (1994). Alcohol dermatitis: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nd contact urticaria syndrome. A review. Contact Dermatitis.

[14] Lachenmeier, D. W. (2008). Safety evaluation of topical applications of ethanol on the skin and inside the oral cavity.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and Toxicology.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0年06月05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进行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封面设计:阿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