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症状是什么?有多严重?大神们帮帮忙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热性、发疹性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5~10岁的儿童少发,青少年及成人罕见,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的斑疹和疱疹,常伴发热,严重者可发生心、肺、脑等损害,甚至死亡。
1.发热
患者会有体温升高(多为37~38℃的低热),一般会在出疹前的3~6天中出现,会持续1~3天。发热的同时,可伴随食欲缺乏、咽痛、咳嗽等全身症状。
2.口腔疱疹
本病发病较急,一般是口腔发生疱疹,为红斑基础上出现2~3毫米大小的水疱,可迅速破溃发生靡烂或溃疡,常见于上腭、颊黏膜、齿龈及舌,会有口腔疼痛,可能会影响进食。
3.皮肤斑疹
约2/3的患儿发生皮肤损害,常见于手、足和臀部。其特征是2~10毫米大小的红色斑疹,中央有一个灰白色、椭圆形的水疱,一般有5~10个,无自觉症状。
4.其他症状
有些患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少数有轻度脑膜刺激症状,偶有共济失调或四肢轻度麻痹等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的表现,但不久即可恢复。
1.发热
患者会有体温升高(多为37~38℃的低热),一般会在出疹前的3~6天中出现,会持续1~3天。发热的同时,可伴随食欲缺乏、咽痛、咳嗽等全身症状。
2.口腔疱疹
本病发病较急,一般是口腔发生疱疹,为红斑基础上出现2~3毫米大小的水疱,可迅速破溃发生靡烂或溃疡,常见于上腭、颊黏膜、齿龈及舌,会有口腔疼痛,可能会影响进食。
3.皮肤斑疹
约2/3的患儿发生皮肤损害,常见于手、足和臀部。其特征是2~10毫米大小的红色斑疹,中央有一个灰白色、椭圆形的水疱,一般有5~10个,无自觉症状。
4.其他症状
有些患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少数有轻度脑膜刺激症状,偶有共济失调或四肢轻度麻痹等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的表现,但不久即可恢复。
展开全部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说,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柯萨奇A16型、埃可病毒或肠道病毒71等感染引起的以出疹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往年各地均有散在发生。该病可在多年龄组人群引起感染,但常在5岁以下婴幼儿中造成爆发流行,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急性期病人的粪便、口腔分泌物、皮肤疱疹液中的病毒,经粪-口途径和呼吸道进入体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臀、口腔粘膜等部位斑丘疹和发热,一般愈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迟缓性麻痹等,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为控制疫情蔓延、降低发病率,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家长和托幼机构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在阳光下暴晒儿童的被褥、衣服和书本;对儿童使用的奶具、食具、饮具、玩具、厕具等,用“84”消毒液搽洗消毒;对儿童经常触摸的地板、桌椅凳面、床头、门把、扶手等,用“84”消毒液搽洗消毒;教育儿童并帮助幼儿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没洗干净的瓜果;要保持儿童卧室、宿舍、房间充分通风;家长不带儿童去人群集中场所,不去医院探望病。 蚊蝇:可用5%氯氰菊酯、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饮用水:用每升1~3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垃圾:用每升10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用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 食具、饮具:用每升2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 生活污水:用每升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人畜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患者衣、被单:煮沸20分钟或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消毒。 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墙: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消毒,每平方米200毫升。旱厕也可用生石灰覆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