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模型

 我来答
舒适还明净的海鸥i
2022-06-14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9万
展开全部
" 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到底什么才是深度思考?

我们都认为提升深度思考能力在于见多识广,知识积累多,自然水到渠成,有句话不是说,水喝得多,尿自然就有了。

其实,见多识广和知识量的积累并不是深度思考的根本原因。

因为深度思考并不是浮浅思考的积累,这两者是不同的认知方式,在浮浅思考认知前提下,你增长再多的知识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比如,当下严峻疫情情况下,部分自媒体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谣言惑众,让大众惊慌失措。肤浅思考是在错误的假设指导下行动的结果,而真正的深度思考是在科学的依据下做出合理的判断。

那么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做才能提升深度思考呢?

答案是:你要拥有多元思维模型。

我们先来看什么是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说,所有能够持续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都可以称为思维模型。

被称为“中关村第一才女”梁宁说: 思维模型就是思考问题的套路。

那多元思维模型又怎么理解呢? 就是看世界的角度要多。这就要求我们,先认清自己的本能,本能就是要用抽象的方式不断地简化世界。换句话说,我们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在把规律抽象出来,变成清晰可见的谚语、公式和定律,然后用这些浓缩之后的经验来理解世界。

所以芒格提出要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来形成一套思维模型的多种套路,因为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到处都是钉子。当你手中只有一种工具的时候,你就只能用这种工具来干活。

那如何才能学到多快好爽的趁手工具为我所用?

其实,这并不容易,但是值得。

好在成甲的《好好思考》这本书中,给出了一套多元思维模型的学习方法。

接下来锤炼君从 思维的四个层次、阅读中获取思维模型、工作中获取思维模型、综合应用思维模型 四个层面,来让大家了解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从问题出发,建立基于跨学科规律基本原理,解决复杂问题。

先来看第一个,思维模型的四个层次是什么?

有深度的思想意味着我们不仅能看到问题的表面解决方案,还要看到解决方案背后的底层规律,甚至在一个层次思考时是有效策略,在另一个层次思考却是片面不完整的。

换句话说,对同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应该在不同层次上形成阶梯。

具体有哪些层次,成甲说解决任何问题的有效策略,都可以从 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和哲学视角 这个四个层次思考追问。对问题解决的层次越深,维度越多,我们理解问题就越深刻。

什么是经验技巧?

成甲在一次企业家聚会上提问:如果在你管理的团队中,有下属缺乏工作责任心,你会怎么处理?

得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各不相同,但是,答案的来源非常相似:源于个人的过往经验。

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的决策依据,主要是个人的过往经验。

靠个人经验来做决策,在过去是很有效的策略,然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村落已经扩展到了全球,任何个人的有限经验,都无法应对未来的复杂问题。

换句话说,仅依靠经验技巧,犹如刻舟求剑,缘木求鱼,求而不得。经验只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个人经验解决问题的困难在于:你的过往,即是牢笼。

这时就要运用新的决策依据: 方法流程。

就拿上面的例子说,下属缺乏责任心,公司可以建立规章制度来约束,只要下属不违反制度条款的最低限度,就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所以规章制度就是方法流程,简单理解就是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标准化、流程化。遇到同类问题可以照章办事,一视同仁。

再比如SWOT分析、金字塔原理、我们的写作套路SCQA等都属于方法流程,比简单的经验技巧好在它有可靠的大样本提炼。

成甲说:“在我过去的经验中,成长就要学习,而学习就是要掌握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变得越来越厉害”。

然而查理·芒格彻底颠覆了我对学习的理解。他认为,“学习并不是追求更多的知识,而是要寻找更好的决策依据。这个更好的决策依据,就是那些经过广泛验证的原理和规律”。

原理和规律从何而来?

答案是: 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 。

如果我们把“思维模型”追根溯源,和相关的学科原理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思维模型的可靠性、准确性幅度会大大提升。

因为它是经过科学方法验证的规律。

比如认知科学,这是一门研究人如何记忆,如何推理,如何认知的学科。所以在学习时,越舒服,效果越差,越艰难,效果越好。如果你有些吃力,那么,记忆更好,存储更好。

所以芒格所强调的策略中,最重要的就是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

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和学科原理 都是在答案层面上找有效策略,学到的是具体的知识、理解概念、练习掌握知识。

那么影响一个人底层认知信念模型是: 哲学视角。

它指从不同学科思考问题,用不同角度理解世界的过程,这么说比较抽象,举个例子。

比如,你聊天可能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境况,为了避免尴尬,你会找一些话题,最后变成尬聊。

如果我们把沟通的习惯思维方式“我该说什么?”转变成“别人可以说什么?”以自我为中心转变成以对方为中心的模式。这就从一个具体答案技巧,转到思考问题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思考你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哲学视角。

所以,成甲在《好好思考》中把思维模型拆解成四个层次:“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有效策略,都可以从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和哲学视角四个层次思考追问。”

了解思维模型的四个层次还不够,我们还要知道如何获取思维模型,接下来我们在看如何在阅读中获取思维模型。

王东岳说: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不过是低水平的重复。

人们在读书时,通常追求的是阅读获得启发的快感。读的时候很爽,可读完后啥也记住不,反倒有些失落。

然后全部归咎于记忆力不好、书太厚、内容太深奥等,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是你的读书方式有问题,成甲发现有三个高效读书方法适合积累思维模型,分别是: 查字典法、关键词法、知人论世和思想地图法 ,这种方法从点、面、体逐层递进。

先看第一个查字典法,指读书不是从头读到尾,而应该“以我为主”,根据你想要了解的内容定向“查字典”,完善“思维模型”。

比如你在书中看到有启发的思维模型,就合上书,停止阅读,成甲把这种方法叫“不读书法”。这是因为读书不一定要花时间在“读”上,更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的地方在“思考”和“练习”。

其实掌握知识的关键在思考、练习有价值的解决策略,“点不在多,会用则灵”。

你可能会问,思考和练习固然重要,关键是思考的问题点到底是什么?

书中给出几个成甲自己亲测有效提问问题的技巧,首先是,为什么这个点有启发?它解决什么问题?其次,生活中有类似的问题吗?这个启发我能用在生活中吗?最后,这个启发有没有其它类似的知识?

简单一句话就是,未来怎么用这个知识,现在就怎么记它。

发现没有,当你把这几个问题回答完后,你没读多少页,但是获得启发超过以往任何时候。通过“不读书法”的机制打断我们的“贪念”,然后用20%的时间阅读,80%的时间思考,并将思考所得应用于生活。

这个方法虽然能快速发现思维模型,它的局限性在于,只能通过“一个问题对应一个思维模型”的简单问题,面对复杂问题,还需要更系统的解决策略的读书方法: 关键词法。

所谓的关键词法就是像查字典法找到多个单点思维模型,串联后所呈现出来的方法。

这么理解就错了,而是在阅读的时候,先思考整本书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在看作者用哪些知识、概念和思维模型分析问题,然后把重要概念、思维模型以关键词的形式找出来,组织成解释问题的知识结构,即关键词网。

具体而言,书中给出关键词阅读法的三个方法,首先是,明确书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其次,寻找书中与核心问题相关的关键词?最后关键词之间关系是什么,是以什么逻辑解决问题,有哪些有效策略?这跟我们锤炼侠写作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我们不但能够掌握全书的脉络,同时也理解不同思维模型是如何组合搭配成知识结构。然后在输出成拆书稿,一本书就轻而易举地被你拿走它的思维模型。

当然,关键词读书也有两面性,好处是能够快速掌握全书解决问题的逻辑和结构,形成清晰的思路。不足之处在于这只能抓住作者写出来的显性知识的思维模型,但作者未写的思维暗线却捉襟见肘,如果想进一步往下挖出高度,就需要掌握弦外之音的新读书方法: 知人论世。

指我们为了搞明白一件事,既要了解这个人,也要研究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看到文字背后的作者没写的信息和思维模式呢?就要用到知人论世的方法。

比如书中说到,当你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进入工作岗位就要多积累经验、资历和阅历,这是获取阶段。而当你成为公司高层,很多人来找你合作时,那你就要懂得做出取舍,懂得把精力聚焦在关键目标的选择上。

你要想看到更深刻的逻辑线索,就要跳出文字,回到作者和他所处的时代。同样,我们读书也可以跳出书籍本身看作者背后的思维方式,这就是知人论世读书法。

如果你不理解这些思考过程,直接看书中结论行事,往往就南辕北辙、东施效颦。

到这里,我们把如何通过读书有效积累思维模型的方法说完了。不过能够通过大量时间读书的人毕竟少数,绝大多数人忙于工作和学习。

那如何在工作中学习积累思维模型呢?接下来我们说工作中获取思维模型。

“思维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些步骤不仅需要获得新的知识,还需要获得新的管理方式来运用已有的知识。”

人人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看过的书上画满了线条,摘抄了重要句子,在工作会议上一览无余地记录领导说过的话,并整理成会议纪要。

记录和整理的内容很完整,以便提醒自己,强化记忆。然并卵,蓦然回首,我们并没有得到大幅提升。这难道是我们做笔记的方法不对吗?

对,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记笔记的核心,做笔记的目的并不是记录别人的想法和观点,而是借鉴别人的思想和做法,升级你的知识体系。

怎么做到记录别人的没讲的内容呢?成甲设计了全新记笔记方法叫:五星笔记法。

所谓五星笔记法,首先画出五角星图示,五角星的每个角代表一个问题,一共五个问题,做笔记时就要回答这五个问题的过程。

这样做的核心是, 别人说出来的东西,还是别人的知识。我们只有对他人说的内容进行二次深加工,把别人的知识放在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把那些启发和收获与自己的经历、接下来的行动相联系,才能真正从别人的做法中提取精华。

而五星笔记的五个问题分别是:

第一.预判对方要讲的核心内容,为什么这个内容值得讨论?

其实,无论是一本书的主题还是工作会议,如果我是作者或领导,我会如何讨论这个主题?等到打开书或者领导、同事开始讲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比较大家思路之间的差别。

第二.记录对方说话的逻辑。

我在记录笔记的时候,不仅留心他说了什么,更关注他讲述的逻辑,尝试画出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图,推测对方的思考过程。

第三.这次讨论中我有什么疑问和启发?

对方讲的内容我有疑问吗?有哪些观点给自己很大启发?在讨论中我还联想到了哪些相关的案例和经验?要及时记录,便于之后花时间加工分析。

第四.对方的做法、想法、启发点,可以提炼为哪些思维模型?

把启发加工成过去自己学习过的其他原理,用新原理解释旧道理,把它提炼出思维模型。这个工作是要专门花时间提炼总结的。

5.这次讨论中给我的启发,哪些可以立刻变成下一步的行动?我如何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

启发不能仅仅停留在想法中,还要变成自己日程表中的行动计划,改变自己的生活。

以上这个五个问题就是五星笔记的核心点,你发现没有,这种记笔记的方法关注点不在别人讲什么,通过别人的想法给我带来的启发,通过启发提升自我认知的过程。

通过这种思路的日积月累,你的笔记就会拔高一筹,跟别人的差距就会拉大。

成甲说他有次参加一次会议两个小时,会后整理笔记却花了7个小时。在这7个小时,他会花大量时间查阅相关资料,思考自己的思考逻辑跟别人的差异,别人说话背后的思维模型,以及有启发的点如何运用到生活中等。

说白了,成甲用20%时间记录别人讲的内容,80%的时间是回答五星问题,所以他的成长有目共睹。

你可能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其实不然, 如果我们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认知,形成更准确的决策判断力,那么,花时间在构建更系统的知识体系上,就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有时候只要目标是对的,方法是正确的,过程苦一点,累一点,甚至绕很多弯路,但最后,肯定能到达我们想要到达的终点。

到这里,我们知道在工作中积累思维模型的核心方法是,五星笔记法,说起来虽然简单,但是要想熟练掌握,还是需要大量的练习。

接下来,我们说最后一个话题,如何综合应用思维模型。

  查理 芒格说:“永远用最基本的方法去寻找答案。”

先给你说书中提到我很喜欢的故事,故事主人公是明国大夫: 陈存仁。

陈存仁何许人也?上海名医,医学精湛,编著过中医医学经典,最重要的是他思维敏捷,善于理财赚钱。

读书期间在学者和理财家丁福保门下打工,丁福保热爱研究古钱币,他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出版《古钱币大辞典》,指望买书大赚一笔。

但在明国时期,古钱币并不值钱,研究它的人更少,所以想要收回图书成本遥遥无期,这种情况下,如何扭亏为盈呢?如果是你,你会给他出什么主意?

我想你可能会说,这还不简单嘛,加强营销方案,拓展营销渠道等。

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这是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尺度。

你可能会问,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先按下不表,我们来看一个重要的思维模型: 有效策略适用的时空尺度。

那什么是有效呢?简单来说,能解决问题就有效,但有效跟尺度有很大关系,没有一个简单意义上的有效,只有说你在哪个尺度上是有效的。

有效有微观和宏观之分,有短暂和长期之分。你只有拉开这个尺度看,才能定义有效,也才能够理解思维模型的有效。

这时,我们就要根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周期,有正对性选择不同的策略。

比如在写好一篇文章这样具体问题面前,你就要关注段落结构和整体逻辑的具体事项。如果是写一本书,那就不能以眼前的策略来判断,而用长期的宏观视角来判断有效性。

只有站在这种和日常思考尺度不一样的角度分析问题,才能看到新的系统规律,找到新的有效策略。

回到开头的故事,我们来看陈存仁是如何拉大尺度思考解决方案的?

首先,古钱币便宜,那就批量收购市场上大部分古钱币。

其次,利用丁福保鉴别古钱币专业知识,把古钱币按照朝代顺序排列,编成“中国历代古钱币大全”,起名“泉品宝鉴”。

再次,为“泉品宝鉴”定制精美包装盒叫“锦盒”。

最后,把包装精致的“泉品宝鉴”做成宣传册,再附上书籍《古钱大辞典》赠送给世界各地驻上海领事馆和各国知名博物馆。

你肯定知道,只要世界各地博物馆都争相收藏和购买“泉品宝鉴”,不仅书可以大卖,古钱币的价格也会大幅提升,最后果然赚的盆满钵满,名利双收。

从这个故事,我们得出,陈存仁跳出古钱币和销售书籍的尺度,把视角拉长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来思考问题,在这个宏观的长期视角下,全套古钱币的价值和意义就会显现出来,后面的营销策划思路自然就水到渠成。

有时候,你看到得复杂问题,其实是因为你太关注眼前熟悉的场景,如果能从眼前、短期的尺度跳出,换一个尺度重新看问题,问题往往会变得简单。

到这里你会发现,一个人的成就和他学习领域的宽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有关:

宽度是你能够看到什么样的问题;

深度是什么?是你思考这个问题的尺度。

世界上不存在洞察,之所以有些答案显得洞察,是因为大多数人没那么想 。而他恰巧用了符合这个问题的尺度去想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洞察。

所以如果我们大多数人都在熟悉的尺度里面,大多数人就不会有洞察。拉开不同的尺度想,才有可能有洞察。

说到这里,思维模型最重要的应用变换尺寸解决问题就说完了,接下来锤炼君总结一下:

思维模型的本质: 是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分两类:有效答案和有效思考过程。有效答案是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和科学原理。有效思考过程是哲学视角。

阅读中提炼思维模型: 分别是查字典法、关键词法和知人论世从点、面、体层层递进来获取思维模型。

工作中提炼思维模型: 就是每次做笔记之前,先画出一个五角星,每个角代表一个问题,一共包括五个问题:预判核心内容,记录讲解逻辑,记下疑问、启发,提炼思维模型,变成具体行动。

综合应用思维模型: 任何一个思维模型都有其局限性,在应用某个模型时思考是局部有效还是整体有效,尽可能选择大尺度的时间内有效的模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光点科技
2023-08-15 广告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按照结构模型把系统产生的数据分为三种类型: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即行数据,是存储在数据库里,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的数据。最常见的就是数字数据和文本数据,它们可以某种标准格式存在于文件...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光点科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