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汤显祖的牡丹亭?它的文学和艺术成就有多高?
《牡丹亭》 又名《还魂记》、《牡丹亭还魂记》。明代汤显祖所作传奇剧本。共五十五出,取材于明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写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偕侍女春香游园遣闷,梦中和英俊书生一见钟情,以身相许,醒后寻梦不遂,从此幽怀难遣,以致相思成疾而死。死后三年,幽魂得与意中人相会,方知其为柳梦梅,于是为情而复生,两人终得结为夫妇。
《牡丹亭》塑造了杜丽娘、春香等典型形象,热烈歌颂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和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揭示了“情”与“理”的尖锐对立。
《牡丹亭》在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
首先,《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戏曲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剧本的主要情节是离奇的,用看似荒诞的情节来表现人生理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写得深情绵邈,富有诗情画意,具有抒情诗一般的感染人心的力量。
其次,《牡丹亭》塑造了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杜丽娘的形象,使之成为古典戏剧文学里继《西厢记》的崔莺莺之后最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杜丽娘处在一个压抑自由人性的生活氛围里,父亲一味做官,母亲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而不自知,他们按照贤妻良母的标准要求杜丽娘。在这样的环境中,杜丽娘的性格中有温良贤淑的一面,但是她没有泯灭自然的天性。
青春的躁动使她在梦中与情郎相会,体验情郎的怜惜和温存,虚幻的梦境开启了她少女的情窦。梦醒之后,回到无情的现实中,痛楚和执着终于使她一病不起。《牡丹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杜丽娘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塑造了这样一位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女性形象。
再次,《牡丹亭》曲词优美,动人心弦,写景如画,写情深婉,突破了南北曲的旧格律,对后来的戏曲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如:“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牡丹亭》的文化意义,在于其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歌颂自由的爱情,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害最深的女性心头吹拂起阵阵和煦清新的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