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及西方哲学史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哲学的入门书籍,在我看来有两本应该是首选的:一本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它主要梳理了西方的哲学历史发展;另一本就是中国冯友兰教授写的《中国哲学简史》,这一本书主要是梳理了中国的哲学历史发展。本篇文章主要是以《苏菲的世界》为基础,加之其他资料,一起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做一个汇总。而下一篇也将以同样思路对中国的哲学进行梳理。
学习哲学之前,先要明确一点:好奇心是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疑问也逐渐变成了常识——不是弄懂了,而是认为本就这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总归要去哪里?现在看起来毫无意义的问题可正是哲学讨论的范畴。请记住:时刻保持好奇!
西方哲学史,大致分为如下四个时期:① -6C ~ 5C古希腊罗马哲学;② 5C ~ 15C中世纪哲学;③ 15C ~ 19C近代哲学;④ 19C40S以来的现代哲学。接下来将详细叙述:
一)古希腊罗马哲学
自然派哲学:不同于宗教学,开始关注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
① 米利都学派:主张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源头。代表人物有泰利斯(计算金字塔高度、预测日食;水是万物之源)、安纳克西曼德(无限定是世界之源)、安那西梅尼斯(气是万物之源)等
② 爱利亚学派:主张没有任何事物会变;感官认知不可靠、代表人物有巴门尼德(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等
③ 赫拉克利特:相对于爱利亚学派。主张万物都会改变;感官认知可靠。“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有了辩证法的思想
④ 恩培多克勒。认为以上两人的根本性差异是因为都认为世界只有一种元素存在,而他认为大自然是由四种元素土、气、火、水组成。四种基本元素是不变的,相互的分组离散形成看似改变的世界
⑤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说。认为种子有不同的性质、数量无限多,是构成世界的最初元素:头发种子组成头发、血液种子组成血液,推动种子结合和分离的力量是被称为“奴斯”的物质
⑥ 德谟克利特。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虚空是绝对的空无,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由原子在虚空的漩涡运动中产生的。宇宙中有无数个世界在不断的生成与灭亡。人所存在的世界,无非是其中正在变化的一个。
古典派哲学
公元前5世纪,哲学重点把研究自然转移到了研究人,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古典派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此之前,我们还要谈另外的一群人——智者或叫做诡辩家。他们精通演说书,善于用自己的逻辑说服别人。与自然派哲学相同的是他们也批判传统神话,但他们认为哲学问题或许有答案,而人类永远不可能揭开。在哲学上类似的看法被称为“怀疑论”。比如普罗泰戈拉,他不相信真正存在和客观真理,认为衡量万物的尺度是人。人所依从的准则就是自己,是非善恶都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
再回到古希腊三贤:首先苏格拉底,他的主张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柏拉图他认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称这个实在是“理型的世界”,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而亚里士多德,我们可以说柏拉图运用理性,而他运用感官。可谓是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的贡献涉及逻辑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自然科学、法律等;四因论等
结合后的哲学
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死后约800年期间,希腊文化逐渐与罗马文化相结合。纯粹的希腊哲学渐成过去。这一时期主要形成了如伊比鸠鲁学派(主张简朴、节制、宁静之乐);再如斯多阿学派(主张服从命运、泛神论)等
二)中世纪哲学
最终的希腊罗马文化分裂成了以下三种:柏拉图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和新柏拉图哲学(强调与宗教的同盟,具有更神秘的色彩)。在各个发展时期这些成分所占的比重也各不相同。中世纪的主要哲学问题是神与人、天国与世俗的关系问题。在此之前,还要提一个人:奥古斯丁。他的哲学被称为教父哲学,也是基督教哲学的最初形态,提出信仰第一,同时也为经院哲学提供了基础。而在奥古斯丁以后的中世纪哲学分为是三个时期:
早期:5C ~ 11C
新柏拉图主义比基督教的成分更占优势。主要代表人物是波爱修和爱留根纳。波爱修是连接古代哲学与中世纪哲学的桥梁,是中世纪唯名论的先驱;爱留根纳是一个披着基督教外衣的新柏拉图主义者。他主张“否定的神学”,与正统的基督教神学观相左。
中期:11C ~ 14C
经院哲学的全盛期。在此期间,基督教势力强大,经院哲学以基督教的思想为主导。同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著作经阿拉伯哲学家的介绍在西欧得到广泛传播。这样,经院哲学不仅有了柏拉图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的因素,还增加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因素,而且后一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中逐渐增长。经院哲学的特征是奉基督教教义为无上权威,但要用理性去加以解释,解释的方法极其烦琐,成了一种纯粹抽象的逻辑推理。经院哲学集中于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实在论以安瑟尔谟为代表,受柏拉图理念论的影响,主张只有普遍是真实的,普遍先于个别而独立存在;唯名论以罗瑟林为代表,受亚里士多德的以个别事物为第一实体的思想影响,主张只有个别的东西有实在性,个别先于普遍,普遍不过是名称
晚期:14C ~15C
由于罗马教会的衰微、自然科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哲学中重经验事实的本来面目逐步被认识,人们厌弃教会曲解了亚里士多德,于是正统的经院哲学日趋没落,哲学日益脱离神学
三)近代哲学
文艺复兴哲学
是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从空幻的彼岸世界回到了现实的此岸,从清净的僧院走到了纷扰的尘世。追求科学知识,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种思潮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派的希腊人普莱索、贝沙里扬和意大利人M.费奇诺,亚里士多德派的彭波那齐等。
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库萨的尼古拉、特莱西奥和布鲁诺。这些自然哲学家在15世纪下半叶兴起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唯物主义反对经院哲学的唯心主义,用经验观察的科学方法反对经院哲学的推演方法,用辩证法的思想反对经院哲学的形而上学。不过,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刚刚开始,对自然的研究往往与魔术、炼金术、占星术纠缠在一起,新科学尚未完全获得独立。
中期近代哲学
自然科学日益脱离神学而繁荣昌盛。出现了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许多科学上的伟人,从前被认为是由神灵统治的世界,之后则被认为是由因果必然性支配的世界,形而上学的机械的宇宙观一时占了统治的地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下半叶康德的时代。
近代科学的方法肇端于伽利略,他同时也为近代哲学提供了研究的方法。伽利略方法的特点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进行归纳和数学的演绎。归纳法与数学演绎法的分歧,在哲学认识论上表现为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经验论认为哲学的研究方法只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归纳法;唯理论则依据数学演绎法,认为思维独立于感官经验,思维可以把握超经验的东西。唯理论者注重玄学问题的研究。经验论者和唯理论者从两个相反的角度去求得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经验论者重感觉中个别的东西,重多样性,其思想源于中世纪的唯名论;唯理论者重思想中普遍的概念,重统一性,其思想源于中世纪的实在论。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是培根、霍布斯、洛克、乔治·贝克莱和大卫·休谟,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沃尔夫。
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置身学院,在抽象的哲学范围内,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再一次为维护人类精神的独立自主而斗争。他们给哲学规定的任务是,在思维第一性的基础上,力求使存在与思维统一起来。他们一致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性的,精神、自我、主体在他们的哲学中都占中心地位,所不同者只是这种精神性的东西被把握的程度如何以及如何加以规定和说明
四)现代哲学
随着19世纪上半期欧洲工业革命的完成,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思想等的提出,极大地推进了人们的认识发展进程。面对社会的各种矛盾和自然界新的现象以及科学上的新发现,人们迫切需要理论的解释和哲学的概括。到了19世纪40年代,黑格尔学派已经解体,德国古典哲学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但是,这一古典哲学仍然被后来的哲学家们所继承、利用、改造和发展。
19世纪30—60年代形成了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主要代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在以往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世纪40年代和后半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以及它在欧洲的传播和发展时期。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迅速的发展。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逐渐产生了其他的哲学派别,如实证主义、唯意志论、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等,这些哲学流派总称为“现代西方哲学”。这是西方哲学史中现代哲学发展的另一个侧面
学习哲学之前,先要明确一点:好奇心是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疑问也逐渐变成了常识——不是弄懂了,而是认为本就这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总归要去哪里?现在看起来毫无意义的问题可正是哲学讨论的范畴。请记住:时刻保持好奇!
西方哲学史,大致分为如下四个时期:① -6C ~ 5C古希腊罗马哲学;② 5C ~ 15C中世纪哲学;③ 15C ~ 19C近代哲学;④ 19C40S以来的现代哲学。接下来将详细叙述:
一)古希腊罗马哲学
自然派哲学:不同于宗教学,开始关注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
① 米利都学派:主张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源头。代表人物有泰利斯(计算金字塔高度、预测日食;水是万物之源)、安纳克西曼德(无限定是世界之源)、安那西梅尼斯(气是万物之源)等
② 爱利亚学派:主张没有任何事物会变;感官认知不可靠、代表人物有巴门尼德(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等
③ 赫拉克利特:相对于爱利亚学派。主张万物都会改变;感官认知可靠。“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有了辩证法的思想
④ 恩培多克勒。认为以上两人的根本性差异是因为都认为世界只有一种元素存在,而他认为大自然是由四种元素土、气、火、水组成。四种基本元素是不变的,相互的分组离散形成看似改变的世界
⑤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说。认为种子有不同的性质、数量无限多,是构成世界的最初元素:头发种子组成头发、血液种子组成血液,推动种子结合和分离的力量是被称为“奴斯”的物质
⑥ 德谟克利特。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虚空是绝对的空无,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由原子在虚空的漩涡运动中产生的。宇宙中有无数个世界在不断的生成与灭亡。人所存在的世界,无非是其中正在变化的一个。
古典派哲学
公元前5世纪,哲学重点把研究自然转移到了研究人,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古典派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此之前,我们还要谈另外的一群人——智者或叫做诡辩家。他们精通演说书,善于用自己的逻辑说服别人。与自然派哲学相同的是他们也批判传统神话,但他们认为哲学问题或许有答案,而人类永远不可能揭开。在哲学上类似的看法被称为“怀疑论”。比如普罗泰戈拉,他不相信真正存在和客观真理,认为衡量万物的尺度是人。人所依从的准则就是自己,是非善恶都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
再回到古希腊三贤:首先苏格拉底,他的主张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柏拉图他认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称这个实在是“理型的世界”,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而亚里士多德,我们可以说柏拉图运用理性,而他运用感官。可谓是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的贡献涉及逻辑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自然科学、法律等;四因论等
结合后的哲学
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死后约800年期间,希腊文化逐渐与罗马文化相结合。纯粹的希腊哲学渐成过去。这一时期主要形成了如伊比鸠鲁学派(主张简朴、节制、宁静之乐);再如斯多阿学派(主张服从命运、泛神论)等
二)中世纪哲学
最终的希腊罗马文化分裂成了以下三种:柏拉图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和新柏拉图哲学(强调与宗教的同盟,具有更神秘的色彩)。在各个发展时期这些成分所占的比重也各不相同。中世纪的主要哲学问题是神与人、天国与世俗的关系问题。在此之前,还要提一个人:奥古斯丁。他的哲学被称为教父哲学,也是基督教哲学的最初形态,提出信仰第一,同时也为经院哲学提供了基础。而在奥古斯丁以后的中世纪哲学分为是三个时期:
早期:5C ~ 11C
新柏拉图主义比基督教的成分更占优势。主要代表人物是波爱修和爱留根纳。波爱修是连接古代哲学与中世纪哲学的桥梁,是中世纪唯名论的先驱;爱留根纳是一个披着基督教外衣的新柏拉图主义者。他主张“否定的神学”,与正统的基督教神学观相左。
中期:11C ~ 14C
经院哲学的全盛期。在此期间,基督教势力强大,经院哲学以基督教的思想为主导。同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著作经阿拉伯哲学家的介绍在西欧得到广泛传播。这样,经院哲学不仅有了柏拉图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的因素,还增加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因素,而且后一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中逐渐增长。经院哲学的特征是奉基督教教义为无上权威,但要用理性去加以解释,解释的方法极其烦琐,成了一种纯粹抽象的逻辑推理。经院哲学集中于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实在论以安瑟尔谟为代表,受柏拉图理念论的影响,主张只有普遍是真实的,普遍先于个别而独立存在;唯名论以罗瑟林为代表,受亚里士多德的以个别事物为第一实体的思想影响,主张只有个别的东西有实在性,个别先于普遍,普遍不过是名称
晚期:14C ~15C
由于罗马教会的衰微、自然科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哲学中重经验事实的本来面目逐步被认识,人们厌弃教会曲解了亚里士多德,于是正统的经院哲学日趋没落,哲学日益脱离神学
三)近代哲学
文艺复兴哲学
是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从空幻的彼岸世界回到了现实的此岸,从清净的僧院走到了纷扰的尘世。追求科学知识,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种思潮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派的希腊人普莱索、贝沙里扬和意大利人M.费奇诺,亚里士多德派的彭波那齐等。
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库萨的尼古拉、特莱西奥和布鲁诺。这些自然哲学家在15世纪下半叶兴起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唯物主义反对经院哲学的唯心主义,用经验观察的科学方法反对经院哲学的推演方法,用辩证法的思想反对经院哲学的形而上学。不过,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刚刚开始,对自然的研究往往与魔术、炼金术、占星术纠缠在一起,新科学尚未完全获得独立。
中期近代哲学
自然科学日益脱离神学而繁荣昌盛。出现了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许多科学上的伟人,从前被认为是由神灵统治的世界,之后则被认为是由因果必然性支配的世界,形而上学的机械的宇宙观一时占了统治的地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下半叶康德的时代。
近代科学的方法肇端于伽利略,他同时也为近代哲学提供了研究的方法。伽利略方法的特点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进行归纳和数学的演绎。归纳法与数学演绎法的分歧,在哲学认识论上表现为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经验论认为哲学的研究方法只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归纳法;唯理论则依据数学演绎法,认为思维独立于感官经验,思维可以把握超经验的东西。唯理论者注重玄学问题的研究。经验论者和唯理论者从两个相反的角度去求得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经验论者重感觉中个别的东西,重多样性,其思想源于中世纪的唯名论;唯理论者重思想中普遍的概念,重统一性,其思想源于中世纪的实在论。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是培根、霍布斯、洛克、乔治·贝克莱和大卫·休谟,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沃尔夫。
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置身学院,在抽象的哲学范围内,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再一次为维护人类精神的独立自主而斗争。他们给哲学规定的任务是,在思维第一性的基础上,力求使存在与思维统一起来。他们一致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性的,精神、自我、主体在他们的哲学中都占中心地位,所不同者只是这种精神性的东西被把握的程度如何以及如何加以规定和说明
四)现代哲学
随着19世纪上半期欧洲工业革命的完成,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思想等的提出,极大地推进了人们的认识发展进程。面对社会的各种矛盾和自然界新的现象以及科学上的新发现,人们迫切需要理论的解释和哲学的概括。到了19世纪40年代,黑格尔学派已经解体,德国古典哲学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但是,这一古典哲学仍然被后来的哲学家们所继承、利用、改造和发展。
19世纪30—60年代形成了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主要代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在以往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世纪40年代和后半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以及它在欧洲的传播和发展时期。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迅速的发展。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逐渐产生了其他的哲学派别,如实证主义、唯意志论、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等,这些哲学流派总称为“现代西方哲学”。这是西方哲学史中现代哲学发展的另一个侧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