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鸣曲形式与交响乐各体裁的关系
展开全部
一、奏鸣曲式是基于三部曲式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曲式,是西洋音乐中最重要的音乐结构。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以及其它类型作品的第一乐章,通常是用它写成的。它有时也用于其它乐章。奏鸣曲式与三部曲式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双主题的,结构也较之庞大,它分以下三个部分。
1、 呈示部
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出现在主调上,而副题多用属调或其它近关系词,如下属词、关系大小词、同名大小调等。这样,主题与副题易于形成调性和色彩上的对比。
呈示部常用于提出矛盾的、可争论的问题。
2、 展开部 (又称发展部)
呈示部中陈述的两个主题,在这里运用各种手法予以展开发挥,它有些类似自由幻想曲,往往能推出全曲的高潮。
展开部用于进行讨论,甚至矛盾间互相斗争。
3、再现部
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再现,但有了些变化。原来是属调的副题,在这里移为语调演奏,目的是为了便于回到原调而作结束。
再现部用于统一认识,作初步的结论。
除上述三大基本部分外,奏鸣曲式常在呈示部前加慢速的前奏或引子,在再现部后加一个结尾,用于总结。
古典作曲家创作交响音乐时,多用奏鸣曲式写其中的第一乐章,有的作品末乐章也用奏鸣曲式写。
二、奏鸣曲形式与交响音乐各体裁的关系
1、奏鸣曲形式与序曲的关系
在形式上,序曲大都是单乐章的作品,大多用奏鸣曲式写成,通过奏鸣曲式来展示一定主题,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深刻阐述一定事件。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
柴科夫斯基用两个主题之间的强烈对比,歌颂了俄罗斯人民反抗法国军队侵略的英勇。
乐曲的引子用安静祥和的音调,描述了俄罗斯人民在入侵前的和平安宁的生活,随后用一系列惊惶不安的节奏与如泣如诉的旋律象征着入侵时人们的惊慌呼喊,之后在军鼓声中,奏出军队集结的号角合奏主题,象征众志成城、誓死抗敌。
呈示部描述了战争的惨烈场景。主部出现的变形的《马赛曲》主题象征着法国军队的高傲、不可一世的形象,副部的主题是两支优美的俄罗斯风格的主题,第一副部主题宽广、抒情,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情之爱,第二副部主题来自俄罗斯民歌,轻快的风格颂扬了俄罗斯人民在应战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发展部进一步描写了战争中双方力量的对比,展示了刀光剑影的场景。其中,《马赛曲》的变式由不可一世逐渐变成强弩之末。
再现部与尾声相连,用从高音至低音的下行音象征着俄罗斯军队在艰苦的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尾声描述了战争胜利后的欢庆场面,军队集结号角合奏主题的重现,显示了俄罗斯军队的庄严与英勇。
2、奏鸣曲形式与交响诗的关系
交响诗表现题材广泛,形式上灵活多样,结构上比较自由,常使用奏鸣曲形式来表达、塑造特定形象。
例如:理查•施特劳斯的《蒂尔的恶作剧》,用一个引子描述寂静的深夜,蒂尔蹑手蹑脚地出场,开始他的恶作剧。两个用圆号与单簧管演奏出的蒂尔的主题,经过各种变形,在不同的音乐场景中出现,展开部、再现部中,我们可以听到蒂尔骑马闯闹市后,躲藏在墙角哧哧地笑、看到乔装神父说教时表面一本正经内心窃笑的样子,看到他向女人献殷勤的场景、与学者争吵后露出的轻蔑表情。最终,蒂尔被人抓获,无论他如何告饶,仍被处以死刑。结尾中,暗示着蒂尔对自己死亡的反抗与精神的永存,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蒂尔吵闹、窃喜的形象。
3、 奏鸣曲形式与协奏曲的关系
协奏曲通常为三乐章,第一乐章大多采用奏鸣曲形式,最后一个乐章快速、热情,采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
这部协奏曲以俄罗斯特有的个性与民族音调,将作者一生悲愤加入其中,让我们感受到俄罗斯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所经受的苦难,令人振奋。
引子:由乐队奏出,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开始时,引子平稳、安详,从容不迫,但经过后一个下行乐句后风格突变,情绪越来越紧张,经过四个上行乐句的摸进,紧张气氛达到顶点。交响乐队安静下来,把小提琴独奏让了进来。独奏小提琴进入后奏出一个自由式的乐句。后直接把音乐带入奏鸣曲形式呈示部的第一主题。
呈示部: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的呈示部主题给人以典雅、清新、流畅之感,仿佛是自我独白,又好似真诚的倾诉。稍显热情冲动,第二主题优美、伤感,第一主题气势恢宏。
发展部:以小提琴独奏开始,以主题变奏的方式,演绎出优雅的乐段。
发展部与再现部之间,柴科夫斯基安排了一个华彩乐段,将小提琴的技巧发挥到极致。
再现部:长笛紧随华彩乐段中的独奏小提琴颤音而入,情绪仍是发展部中的淡淡的忧郁。
尾声:小提琴的高难度技巧在交响乐队的紧密配合下,给人以振奋的情绪,整首曲子充满了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4、 奏鸣曲形式与交响曲的关系
交响曲通常有四个乐章,其第一乐章多采用奏鸣曲式,快板,第二章为慢板,可用奏鸣曲式;第四乐章也偶尔采用奏鸣曲式。
例如:德沃夏克的《致新大陆》第一乐章
引子由大提琴、长笛奏出,具有沉思般特点。在这之后,弦乐、管乐和定音鼓相继奏出紧张、强烈的节奏,引出坚定有力、号角般的主部主题,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乐章的主部主题转达了“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副部主题具有抒情性,有思想意味。展开部的发展比较紧凑,以呈示部中主、副部主题的片段为基础进行发展,情绪逐渐紧张、激烈。再现部基本原样重复呈示部,两个主题巧妙的重叠,将乐曲推向高潮。最后,以乐队的全奏为结束。
5、 奏鸣曲形式与组曲的关系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
乐曲在小提琴,中提琴的颤音与竖琴的弹拨音下开始,在提琴快速的和弦颤音与竖琴优美的琶音的伴随下,双簧管奏出了象征天鹅主题的哀婉悲伤的旋律,将奥杰塔充满温柔的美和无尽伤感的样子呈现眼前。随着音乐的发展,双簧管吹奏的音域不断增高,弦乐与竖琴的伴奏音量也不断加大,当铜管奏出了响亮浑厚的主题旋律时,乐曲从呈现部转到展开部。与此同时,弦乐强力度的颤音作为副旋律出现,使音乐主题进一步深化,随后,在木管富有节奏感的三连音的衬托下,弦乐奏响了动人的主旋律音,仿佛表现出了天鹅群在天空中展翅翱翔的样子。当主题音乐演奏完后,弦乐管乐的演奏力度逐步增强,音乐变得越来越强烈,似乎也在暗示着奥杰塔内心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以及在她身边潜伏着的强大的恶势力(魔王对奥杰塔的控制力)。最终弦乐与管乐的齐奏将音乐推向了高潮。乐曲也由此进入了再现部,弦乐在铜管强音的伴奏下,颤音拉奏主旋律,随着演奏音量的不断减弱,双簧管及长笛吹出了主题音乐,然后是大提琴和贝司重复拉奏,音乐也由此越来越低沉,缓慢,仿佛是在为奥杰塔的命运哀伤感叹。在大提琴和贝司的最后三个间断的音符奏出后,乐曲结束。乐曲结尾音乐的减弱同时象征着天鹅群逐渐地远去。
1、 呈示部
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出现在主调上,而副题多用属调或其它近关系词,如下属词、关系大小词、同名大小调等。这样,主题与副题易于形成调性和色彩上的对比。
呈示部常用于提出矛盾的、可争论的问题。
2、 展开部 (又称发展部)
呈示部中陈述的两个主题,在这里运用各种手法予以展开发挥,它有些类似自由幻想曲,往往能推出全曲的高潮。
展开部用于进行讨论,甚至矛盾间互相斗争。
3、再现部
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再现,但有了些变化。原来是属调的副题,在这里移为语调演奏,目的是为了便于回到原调而作结束。
再现部用于统一认识,作初步的结论。
除上述三大基本部分外,奏鸣曲式常在呈示部前加慢速的前奏或引子,在再现部后加一个结尾,用于总结。
古典作曲家创作交响音乐时,多用奏鸣曲式写其中的第一乐章,有的作品末乐章也用奏鸣曲式写。
二、奏鸣曲形式与交响音乐各体裁的关系
1、奏鸣曲形式与序曲的关系
在形式上,序曲大都是单乐章的作品,大多用奏鸣曲式写成,通过奏鸣曲式来展示一定主题,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深刻阐述一定事件。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
柴科夫斯基用两个主题之间的强烈对比,歌颂了俄罗斯人民反抗法国军队侵略的英勇。
乐曲的引子用安静祥和的音调,描述了俄罗斯人民在入侵前的和平安宁的生活,随后用一系列惊惶不安的节奏与如泣如诉的旋律象征着入侵时人们的惊慌呼喊,之后在军鼓声中,奏出军队集结的号角合奏主题,象征众志成城、誓死抗敌。
呈示部描述了战争的惨烈场景。主部出现的变形的《马赛曲》主题象征着法国军队的高傲、不可一世的形象,副部的主题是两支优美的俄罗斯风格的主题,第一副部主题宽广、抒情,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情之爱,第二副部主题来自俄罗斯民歌,轻快的风格颂扬了俄罗斯人民在应战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发展部进一步描写了战争中双方力量的对比,展示了刀光剑影的场景。其中,《马赛曲》的变式由不可一世逐渐变成强弩之末。
再现部与尾声相连,用从高音至低音的下行音象征着俄罗斯军队在艰苦的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尾声描述了战争胜利后的欢庆场面,军队集结号角合奏主题的重现,显示了俄罗斯军队的庄严与英勇。
2、奏鸣曲形式与交响诗的关系
交响诗表现题材广泛,形式上灵活多样,结构上比较自由,常使用奏鸣曲形式来表达、塑造特定形象。
例如:理查•施特劳斯的《蒂尔的恶作剧》,用一个引子描述寂静的深夜,蒂尔蹑手蹑脚地出场,开始他的恶作剧。两个用圆号与单簧管演奏出的蒂尔的主题,经过各种变形,在不同的音乐场景中出现,展开部、再现部中,我们可以听到蒂尔骑马闯闹市后,躲藏在墙角哧哧地笑、看到乔装神父说教时表面一本正经内心窃笑的样子,看到他向女人献殷勤的场景、与学者争吵后露出的轻蔑表情。最终,蒂尔被人抓获,无论他如何告饶,仍被处以死刑。结尾中,暗示着蒂尔对自己死亡的反抗与精神的永存,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蒂尔吵闹、窃喜的形象。
3、 奏鸣曲形式与协奏曲的关系
协奏曲通常为三乐章,第一乐章大多采用奏鸣曲形式,最后一个乐章快速、热情,采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
这部协奏曲以俄罗斯特有的个性与民族音调,将作者一生悲愤加入其中,让我们感受到俄罗斯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所经受的苦难,令人振奋。
引子:由乐队奏出,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开始时,引子平稳、安详,从容不迫,但经过后一个下行乐句后风格突变,情绪越来越紧张,经过四个上行乐句的摸进,紧张气氛达到顶点。交响乐队安静下来,把小提琴独奏让了进来。独奏小提琴进入后奏出一个自由式的乐句。后直接把音乐带入奏鸣曲形式呈示部的第一主题。
呈示部: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的呈示部主题给人以典雅、清新、流畅之感,仿佛是自我独白,又好似真诚的倾诉。稍显热情冲动,第二主题优美、伤感,第一主题气势恢宏。
发展部:以小提琴独奏开始,以主题变奏的方式,演绎出优雅的乐段。
发展部与再现部之间,柴科夫斯基安排了一个华彩乐段,将小提琴的技巧发挥到极致。
再现部:长笛紧随华彩乐段中的独奏小提琴颤音而入,情绪仍是发展部中的淡淡的忧郁。
尾声:小提琴的高难度技巧在交响乐队的紧密配合下,给人以振奋的情绪,整首曲子充满了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4、 奏鸣曲形式与交响曲的关系
交响曲通常有四个乐章,其第一乐章多采用奏鸣曲式,快板,第二章为慢板,可用奏鸣曲式;第四乐章也偶尔采用奏鸣曲式。
例如:德沃夏克的《致新大陆》第一乐章
引子由大提琴、长笛奏出,具有沉思般特点。在这之后,弦乐、管乐和定音鼓相继奏出紧张、强烈的节奏,引出坚定有力、号角般的主部主题,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乐章的主部主题转达了“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副部主题具有抒情性,有思想意味。展开部的发展比较紧凑,以呈示部中主、副部主题的片段为基础进行发展,情绪逐渐紧张、激烈。再现部基本原样重复呈示部,两个主题巧妙的重叠,将乐曲推向高潮。最后,以乐队的全奏为结束。
5、 奏鸣曲形式与组曲的关系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
乐曲在小提琴,中提琴的颤音与竖琴的弹拨音下开始,在提琴快速的和弦颤音与竖琴优美的琶音的伴随下,双簧管奏出了象征天鹅主题的哀婉悲伤的旋律,将奥杰塔充满温柔的美和无尽伤感的样子呈现眼前。随着音乐的发展,双簧管吹奏的音域不断增高,弦乐与竖琴的伴奏音量也不断加大,当铜管奏出了响亮浑厚的主题旋律时,乐曲从呈现部转到展开部。与此同时,弦乐强力度的颤音作为副旋律出现,使音乐主题进一步深化,随后,在木管富有节奏感的三连音的衬托下,弦乐奏响了动人的主旋律音,仿佛表现出了天鹅群在天空中展翅翱翔的样子。当主题音乐演奏完后,弦乐管乐的演奏力度逐步增强,音乐变得越来越强烈,似乎也在暗示着奥杰塔内心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以及在她身边潜伏着的强大的恶势力(魔王对奥杰塔的控制力)。最终弦乐与管乐的齐奏将音乐推向了高潮。乐曲也由此进入了再现部,弦乐在铜管强音的伴奏下,颤音拉奏主旋律,随着演奏音量的不断减弱,双簧管及长笛吹出了主题音乐,然后是大提琴和贝司重复拉奏,音乐也由此越来越低沉,缓慢,仿佛是在为奥杰塔的命运哀伤感叹。在大提琴和贝司的最后三个间断的音符奏出后,乐曲结束。乐曲结尾音乐的减弱同时象征着天鹅群逐渐地远去。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1108405.html?an=0&si=1
展开全部
一、奏鸣曲式是基于三部曲式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曲式,是西洋音乐中最重要的音乐结构。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以及其它类型作品的第一乐章,通常是用它写成的。它有时也用于其它乐章。奏鸣曲式与三部曲式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双主题的,结构也较之庞大,它分以下三个部分。
1、 呈示部
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出现在主调上,而副题多用属调或其它近关系词,如下属词、关系大小词、同名大小调等。这样,主题与副题易于形成调性和色彩上的对比。
呈示部常用于提出矛盾的、可争论的问题。
2、 展开部 (又称发展部)
呈示部中陈述的两个主题,在这里运用各种手法予以展开发挥,它有些类似自由幻想曲,往往能推出全曲的高潮。
展开部用于进行讨论,甚至矛盾间互相斗争。
3、再现部
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再现,但有了些变化。原来是属调的副题,在这里移为语调演奏,目的是为了便于回到原调而作结束。
再现部用于统一认识,作初步的结论。
除上述三大基本部分外,奏鸣曲式常在呈示部前加慢速的前奏或引子,在再现部后加一个结尾,用于总结。
古典作曲家创作交响音乐时,多用奏鸣曲式写其中的第一乐章,有的作品末乐章也用奏鸣曲式写。
二、奏鸣曲形式与交响音乐各体裁的关系
1、奏鸣曲形式与序曲的关系
在形式上,序曲大都是单乐章的作品,大多用奏鸣曲式写成,通过奏鸣曲式来展示一定主题,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深刻阐述一定事件。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
柴科夫斯基用两个主题之间的强烈对比,歌颂了俄罗斯人民反抗法国军队侵略的英勇。
乐曲的引子用安静祥和的音调,描述了俄罗斯人民在入侵前的和平安宁的生活,随后用一系列惊惶不安的节奏与如泣如诉的旋律象征着入侵时人们的惊慌呼喊,之后在军鼓声中,奏出军队集结的号角合奏主题,象征众志成城、誓死抗敌。
呈示部描述了战争的惨烈场景。主部出现的变形的《马赛曲》主题象征着法国军队的高傲、不可一世的形象,副部的主题是两支优美的俄罗斯风格的主题,第一副部主题宽广、抒情,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情之爱,第二副部主题来自俄罗斯民歌,轻快的风格颂扬了俄罗斯人民在应战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发展部进一步描写了战争中双方力量的对比,展示了刀光剑影的场景。其中,《马赛曲》的变式由不可一世逐渐变成强弩之末。
再现部与尾声相连,用从高音至低音的下行音象征着俄罗斯军队在艰苦的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尾声描述了战争胜利后的欢庆场面,军队集结号角合奏主题的重现,显示了俄罗斯军队的庄严与英勇。
2、奏鸣曲形式与交响诗的关系
交响诗表现题材广泛,形式上灵活多样,结构上比较自由,常使用奏鸣曲形式来表达、塑造特定形象。
例如:理查•施特劳斯的《蒂尔的恶作剧》,用一个引子描述寂静的深夜,蒂尔蹑手蹑脚地出场,开始他的恶作剧。两个用圆号与单簧管演奏出的蒂尔的主题,经过各种变形,在不同的音乐场景中出现,展开部、再现部中,我们可以听到蒂尔骑马闯闹市后,躲藏在墙角哧哧地笑、看到乔装神父说教时表面一本正经内心窃笑的样子,看到他向女人献殷勤的场景、与学者争吵后露出的轻蔑表情。最终,蒂尔被人抓获,无论他如何告饶,仍被处以死刑。结尾中,暗示着蒂尔对自己死亡的反抗与精神的永存,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蒂尔吵闹、窃喜的形象。
3、 奏鸣曲形式与协奏曲的关系
协奏曲通常为三乐章,第一乐章大多采用奏鸣曲形式,最后一个乐章快速、热情,采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
这部协奏曲以俄罗斯特有的个性与民族音调,将作者一生悲愤加入其中,让我们感受到俄罗斯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所经受的苦难,令人振奋。
引子:由乐队奏出,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开始时,引子平稳、安详,从容不迫,但经过后一个下行乐句后风格突变,情绪越来越紧张,经过四个上行乐句的摸进,紧张气氛达到顶点。交响乐队安静下来,把小提琴独奏让了进来。独奏小提琴进入后奏出一个自由式的乐句。后直接把音乐带入奏鸣曲形式呈示部的第一主题。
呈示部: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的呈示部主题给人以典雅、清新、流畅之感,仿佛是自我独白,又好似真诚的倾诉。稍显热情冲动,第二主题优美、伤感,第一主题气势恢宏。
发展部:以小提琴独奏开始,以主题变奏的方式,演绎出优雅的乐段。
发展部与再现部之间,柴科夫斯基安排了一个华彩乐段,将小提琴的技巧发挥到极致。
再现部:长笛紧随华彩乐段中的独奏小提琴颤音而入,情绪仍是发展部中的淡淡的忧郁。
尾声:小提琴的高难度技巧在交响乐队的紧密配合下,给人以振奋的情绪,整首曲子充满了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4、 奏鸣曲形式与交响曲的关系
交响曲通常有四个乐章,其第一乐章多采用奏鸣曲式,快板,第二章为慢板,可用奏鸣曲式;第四乐章也偶尔采用奏鸣曲式。
例如:德沃夏克的《致新大陆》第一乐章
引子由大提琴、长笛奏出,具有沉思般特点。在这之后,弦乐、管乐和定音鼓相继奏出紧张、强烈的节奏,引出坚定有力、号角般的主部主题,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乐章的主部主题转达了“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副部主题具有抒情性,有思想意味。展开部的发展比较紧凑,以呈示部中主、副部主题的片段为基础进行发展,情绪逐渐紧张、激烈。再现部基本原样重复呈示部,两个主题巧妙的重叠,将乐曲推向高潮。最后,以乐队的全奏为结束。
5、 奏鸣曲形式与组曲的关系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
乐曲在小提琴,中提琴的颤音与竖琴的弹拨音下开始,在提琴快速的和弦颤音与竖琴优美的琶音的伴随下,双簧管奏出了象征天鹅主题的哀婉悲伤的旋律,将奥杰塔充满温柔的美和无尽伤感的样子呈现眼前。随着音乐的发展,双簧管吹奏的音域不断增高,弦乐与竖琴的伴奏音量也不断加大,当铜管奏出了响亮浑厚的主题旋律时,乐曲从呈现部转到展开部。与此同时,弦乐强力度的颤音作为副旋律出现,使音乐主题进一步深化,随后,在木管富有节奏感的三连音的衬托下,弦乐奏响了动人的主旋律音,仿佛表现出了天鹅群在天空中展翅翱翔的样子。当主题音乐演奏完后,弦乐管乐的演奏力度逐步增强,音乐变得越来越强烈,似乎也在暗示着奥杰塔内心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以及在她身边潜伏着的强大的恶势力(魔王对奥杰塔的控制力)。最终弦乐与管乐的齐奏将音乐推向了高潮。乐曲也由此进入了再现部,弦乐在铜管强音的伴奏下,颤音拉奏主旋律,随着演奏音量的不断减弱,双簧管及长笛吹出了主题音乐,然后是大提琴和贝司重复拉奏,音乐也由此越来越低沉,缓慢,仿佛是在为奥杰塔的命运哀伤感叹。在大提琴和贝司的最后三个间断的音符奏出后,乐曲结束。乐曲结尾音乐的减弱同时象征着天鹅群逐渐地远去。
怎么都问这个问题啊,网上都有出问题的人也不会看看
1、 呈示部
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出现在主调上,而副题多用属调或其它近关系词,如下属词、关系大小词、同名大小调等。这样,主题与副题易于形成调性和色彩上的对比。
呈示部常用于提出矛盾的、可争论的问题。
2、 展开部 (又称发展部)
呈示部中陈述的两个主题,在这里运用各种手法予以展开发挥,它有些类似自由幻想曲,往往能推出全曲的高潮。
展开部用于进行讨论,甚至矛盾间互相斗争。
3、再现部
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再现,但有了些变化。原来是属调的副题,在这里移为语调演奏,目的是为了便于回到原调而作结束。
再现部用于统一认识,作初步的结论。
除上述三大基本部分外,奏鸣曲式常在呈示部前加慢速的前奏或引子,在再现部后加一个结尾,用于总结。
古典作曲家创作交响音乐时,多用奏鸣曲式写其中的第一乐章,有的作品末乐章也用奏鸣曲式写。
二、奏鸣曲形式与交响音乐各体裁的关系
1、奏鸣曲形式与序曲的关系
在形式上,序曲大都是单乐章的作品,大多用奏鸣曲式写成,通过奏鸣曲式来展示一定主题,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深刻阐述一定事件。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
柴科夫斯基用两个主题之间的强烈对比,歌颂了俄罗斯人民反抗法国军队侵略的英勇。
乐曲的引子用安静祥和的音调,描述了俄罗斯人民在入侵前的和平安宁的生活,随后用一系列惊惶不安的节奏与如泣如诉的旋律象征着入侵时人们的惊慌呼喊,之后在军鼓声中,奏出军队集结的号角合奏主题,象征众志成城、誓死抗敌。
呈示部描述了战争的惨烈场景。主部出现的变形的《马赛曲》主题象征着法国军队的高傲、不可一世的形象,副部的主题是两支优美的俄罗斯风格的主题,第一副部主题宽广、抒情,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情之爱,第二副部主题来自俄罗斯民歌,轻快的风格颂扬了俄罗斯人民在应战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发展部进一步描写了战争中双方力量的对比,展示了刀光剑影的场景。其中,《马赛曲》的变式由不可一世逐渐变成强弩之末。
再现部与尾声相连,用从高音至低音的下行音象征着俄罗斯军队在艰苦的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尾声描述了战争胜利后的欢庆场面,军队集结号角合奏主题的重现,显示了俄罗斯军队的庄严与英勇。
2、奏鸣曲形式与交响诗的关系
交响诗表现题材广泛,形式上灵活多样,结构上比较自由,常使用奏鸣曲形式来表达、塑造特定形象。
例如:理查•施特劳斯的《蒂尔的恶作剧》,用一个引子描述寂静的深夜,蒂尔蹑手蹑脚地出场,开始他的恶作剧。两个用圆号与单簧管演奏出的蒂尔的主题,经过各种变形,在不同的音乐场景中出现,展开部、再现部中,我们可以听到蒂尔骑马闯闹市后,躲藏在墙角哧哧地笑、看到乔装神父说教时表面一本正经内心窃笑的样子,看到他向女人献殷勤的场景、与学者争吵后露出的轻蔑表情。最终,蒂尔被人抓获,无论他如何告饶,仍被处以死刑。结尾中,暗示着蒂尔对自己死亡的反抗与精神的永存,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蒂尔吵闹、窃喜的形象。
3、 奏鸣曲形式与协奏曲的关系
协奏曲通常为三乐章,第一乐章大多采用奏鸣曲形式,最后一个乐章快速、热情,采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
这部协奏曲以俄罗斯特有的个性与民族音调,将作者一生悲愤加入其中,让我们感受到俄罗斯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所经受的苦难,令人振奋。
引子:由乐队奏出,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开始时,引子平稳、安详,从容不迫,但经过后一个下行乐句后风格突变,情绪越来越紧张,经过四个上行乐句的摸进,紧张气氛达到顶点。交响乐队安静下来,把小提琴独奏让了进来。独奏小提琴进入后奏出一个自由式的乐句。后直接把音乐带入奏鸣曲形式呈示部的第一主题。
呈示部: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的呈示部主题给人以典雅、清新、流畅之感,仿佛是自我独白,又好似真诚的倾诉。稍显热情冲动,第二主题优美、伤感,第一主题气势恢宏。
发展部:以小提琴独奏开始,以主题变奏的方式,演绎出优雅的乐段。
发展部与再现部之间,柴科夫斯基安排了一个华彩乐段,将小提琴的技巧发挥到极致。
再现部:长笛紧随华彩乐段中的独奏小提琴颤音而入,情绪仍是发展部中的淡淡的忧郁。
尾声:小提琴的高难度技巧在交响乐队的紧密配合下,给人以振奋的情绪,整首曲子充满了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4、 奏鸣曲形式与交响曲的关系
交响曲通常有四个乐章,其第一乐章多采用奏鸣曲式,快板,第二章为慢板,可用奏鸣曲式;第四乐章也偶尔采用奏鸣曲式。
例如:德沃夏克的《致新大陆》第一乐章
引子由大提琴、长笛奏出,具有沉思般特点。在这之后,弦乐、管乐和定音鼓相继奏出紧张、强烈的节奏,引出坚定有力、号角般的主部主题,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乐章的主部主题转达了“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副部主题具有抒情性,有思想意味。展开部的发展比较紧凑,以呈示部中主、副部主题的片段为基础进行发展,情绪逐渐紧张、激烈。再现部基本原样重复呈示部,两个主题巧妙的重叠,将乐曲推向高潮。最后,以乐队的全奏为结束。
5、 奏鸣曲形式与组曲的关系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
乐曲在小提琴,中提琴的颤音与竖琴的弹拨音下开始,在提琴快速的和弦颤音与竖琴优美的琶音的伴随下,双簧管奏出了象征天鹅主题的哀婉悲伤的旋律,将奥杰塔充满温柔的美和无尽伤感的样子呈现眼前。随着音乐的发展,双簧管吹奏的音域不断增高,弦乐与竖琴的伴奏音量也不断加大,当铜管奏出了响亮浑厚的主题旋律时,乐曲从呈现部转到展开部。与此同时,弦乐强力度的颤音作为副旋律出现,使音乐主题进一步深化,随后,在木管富有节奏感的三连音的衬托下,弦乐奏响了动人的主旋律音,仿佛表现出了天鹅群在天空中展翅翱翔的样子。当主题音乐演奏完后,弦乐管乐的演奏力度逐步增强,音乐变得越来越强烈,似乎也在暗示着奥杰塔内心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以及在她身边潜伏着的强大的恶势力(魔王对奥杰塔的控制力)。最终弦乐与管乐的齐奏将音乐推向了高潮。乐曲也由此进入了再现部,弦乐在铜管强音的伴奏下,颤音拉奏主旋律,随着演奏音量的不断减弱,双簧管及长笛吹出了主题音乐,然后是大提琴和贝司重复拉奏,音乐也由此越来越低沉,缓慢,仿佛是在为奥杰塔的命运哀伤感叹。在大提琴和贝司的最后三个间断的音符奏出后,乐曲结束。乐曲结尾音乐的减弱同时象征着天鹅群逐渐地远去。
怎么都问这个问题啊,网上都有出问题的人也不会看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4-10
展开全部
哥们儿,试卷该交了吧?我的答案作用现在也不大了,呵呵~
一、奏鸣曲式是基于三部曲式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曲式,是西洋音乐中最重要的音乐结构。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以及其它类型作品的第一乐章,通常是用它写成的。它有时也用于其它乐章。奏鸣曲式与三部曲式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双主题的,结构也较之庞大,它分以下三个部分。
1、 呈示部
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出现在主调上,而副题多用属调或其它近关系词,如下属词、关系大小词、同名大小调等。这样,主题与副题易于形成调性和色彩上的对比。
呈示部常用于提出矛盾的、可争论的问题。
2、 展开部 (又称发展部)
呈示部中陈述的两个主题,在这里运用各种手法予以展开发挥,它有些类似自由幻想曲,往往能推出全曲的高潮。
展开部用于进行讨论,甚至矛盾间互相斗争。
3、再现部
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再现,但有了些变化。原来是属调的副题,在这里移为语调演奏,目的是为了便于回到原调而作结束。
再现部用于统一认识,作初步的结论。
除上述三大基本部分外,奏鸣曲式常在呈示部前加慢速的前奏或引子,在再现部后加一个结尾,用于总结。
古典作曲家创作交响音乐时,多用奏鸣曲式写其中的第一乐章,有的作品末乐章也用奏鸣曲式写。
二、奏鸣曲形式与交响音乐各体裁的关系
1、奏鸣曲形式与序曲的关系
在形式上,序曲大都是单乐章的作品,大多用奏鸣曲式写成,通过奏鸣曲式来展示一定主题,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深刻阐述一定事件。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
柴科夫斯基用两个主题之间的强烈对比,歌颂了俄罗斯人民反抗法国军队侵略的英勇。
乐曲的引子用安静祥和的音调,描述了俄罗斯人民在入侵前的和平安宁的生活,随后用一系列惊惶不安的节奏与如泣如诉的旋律象征着入侵时人们的惊慌呼喊,之后在军鼓声中,奏出军队集结的号角合奏主题,象征众志成城、誓死抗敌。
呈示部描述了战争的惨烈场景。主部出现的变形的《马赛曲》主题象征着法国军队的高傲、不可一世的形象,副部的主题是两支优美的俄罗斯风格的主题,第一副部主题宽广、抒情,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情之爱,第二副部主题来自俄罗斯民歌,轻快的风格颂扬了俄罗斯人民在应战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发展部进一步描写了战争中双方力量的对比,展示了刀光剑影的场景。其中,《马赛曲》的变式由不可一世逐渐变成强弩之末。
再现部与尾声相连,用从高音至低音的下行音象征着俄罗斯军队在艰苦的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尾声描述了战争胜利后的欢庆场面,军队集结号角合奏主题的重现,显示了俄罗斯军队的庄严与英勇。
2、奏鸣曲形式与交响诗的关系
交响诗表现题材广泛,形式上灵活多样,结构上比较自由,常使用奏鸣曲形式来表达、塑造特定形象。
例如:理查•施特劳斯的《蒂尔的恶作剧》,用一个引子描述寂静的深夜,蒂尔蹑手蹑脚地出场,开始他的恶作剧。两个用圆号与单簧管演奏出的蒂尔的主题,经过各种变形,在不同的音乐场景中出现,展开部、再现部中,我们可以听到蒂尔骑马闯闹市后,躲藏在墙角哧哧地笑、看到乔装神父说教时表面一本正经内心窃笑的样子,看到他向女人献殷勤的场景、与学者争吵后露出的轻蔑表情。最终,蒂尔被人抓获,无论他如何告饶,仍被处以死刑。结尾中,暗示着蒂尔对自己死亡的反抗与精神的永存,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蒂尔吵闹、窃喜的形象。
3、 奏鸣曲形式与协奏曲的关系
协奏曲通常为三乐章,第一乐章大多采用奏鸣曲形式,最后一个乐章快速、热情,采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
这部协奏曲以俄罗斯特有的个性与民族音调,将作者一生悲愤加入其中,让我们感受到俄罗斯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所经受的苦难,令人振奋。
引子:由乐队奏出,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开始时,引子平稳、安详,从容不迫,但经过后一个下行乐句后风格突变,情绪越来越紧张,经过四个上行乐句的摸进,紧张气氛达到顶点。交响乐队安静下来,把小提琴独奏让了进来。独奏小提琴进入后奏出一个自由式的乐句。后直接把音乐带入奏鸣曲形式呈示部的第一主题。
呈示部: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的呈示部主题给人以典雅、清新、流畅之感,仿佛是自我独白,又好似真诚的倾诉。稍显热情冲动,第二主题优美、伤感,第一主题气势恢宏。
发展部:以小提琴独奏开始,以主题变奏的方式,演绎出优雅的乐段。
发展部与再现部之间,柴科夫斯基安排了一个华彩乐段,将小提琴的技巧发挥到极致。
再现部:长笛紧随华彩乐段中的独奏小提琴颤音而入,情绪仍是发展部中的淡淡的忧郁。
尾声:小提琴的高难度技巧在交响乐队的紧密配合下,给人以振奋的情绪,整首曲子充满了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4、 奏鸣曲形式与交响曲的关系
交响曲通常有四个乐章,其第一乐章多采用奏鸣曲式,快板,第二章为慢板,可用奏鸣曲式;第四乐章也偶尔采用奏鸣曲式。
例如:德沃夏克的《致新大陆》第一乐章
引子由大提琴、长笛奏出,具有沉思般特点。在这之后,弦乐、管乐和定音鼓相继奏出紧张、强烈的节奏,引出坚定有力、号角般的主部主题,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乐章的主部主题转达了“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副部主题具有抒情性,有思想意味。展开部的发展比较紧凑,以呈示部中主、副部主题的片段为基础进行发展,情绪逐渐紧张、激烈。再现部基本原样重复呈示部,两个主题巧妙的重叠,将乐曲推向高潮。最后,以乐队的全奏为结束。
5、 奏鸣曲形式与组曲的关系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
乐曲在小提琴,中提琴的颤音与竖琴的弹拨音下开始,在提琴快速的和弦颤音与竖琴优美的琶音的伴随下,双簧管奏出了象征天鹅主题的哀婉悲伤的旋律,将奥杰塔充满温柔的美和无尽伤感的样子呈现眼前。随着音乐的发展,双簧管吹奏的音域不断增高,弦乐与竖琴的伴奏音量也不断加大,当铜管奏出了响亮浑厚的主题旋律时,乐曲从呈现部转到展开部。与此同时,弦乐强力度的颤音作为副旋律出现,使音乐主题进一步深化,随后,在木管富有节奏感的三连音的衬托下,弦乐奏响了动人的主旋律音,仿佛表现出了天鹅群在天空中展翅翱翔的样子。当主题音乐演奏完后,弦乐管乐的演奏力度逐步增强,音乐变得越来越强烈,似乎也在暗示着奥杰塔内心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以及在她身边潜伏着的强大的恶势力(魔王对奥杰塔的控制力)。最终弦乐与管乐的齐奏将音乐推向了高潮。乐曲也由此进入了再现部,弦乐在铜管强音的伴奏下,颤音拉奏主旋律,随着演奏音量的不断减弱,双簧管及长笛吹出了主题音乐,然后是大提琴和贝司重复拉奏,音乐也由此越来越低沉,缓慢,仿佛是在为奥杰塔的命运哀伤感叹。在大提琴和贝司的最后三个间断的音符奏出后,乐曲结束。乐曲结尾音乐的减弱同时象征着天鹅群逐渐地远去。参考资料:欧古老师的课件
一、奏鸣曲式是基于三部曲式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曲式,是西洋音乐中最重要的音乐结构。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以及其它类型作品的第一乐章,通常是用它写成的。它有时也用于其它乐章。奏鸣曲式与三部曲式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双主题的,结构也较之庞大,它分以下三个部分。
1、 呈示部
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出现在主调上,而副题多用属调或其它近关系词,如下属词、关系大小词、同名大小调等。这样,主题与副题易于形成调性和色彩上的对比。
呈示部常用于提出矛盾的、可争论的问题。
2、 展开部 (又称发展部)
呈示部中陈述的两个主题,在这里运用各种手法予以展开发挥,它有些类似自由幻想曲,往往能推出全曲的高潮。
展开部用于进行讨论,甚至矛盾间互相斗争。
3、再现部
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再现,但有了些变化。原来是属调的副题,在这里移为语调演奏,目的是为了便于回到原调而作结束。
再现部用于统一认识,作初步的结论。
除上述三大基本部分外,奏鸣曲式常在呈示部前加慢速的前奏或引子,在再现部后加一个结尾,用于总结。
古典作曲家创作交响音乐时,多用奏鸣曲式写其中的第一乐章,有的作品末乐章也用奏鸣曲式写。
二、奏鸣曲形式与交响音乐各体裁的关系
1、奏鸣曲形式与序曲的关系
在形式上,序曲大都是单乐章的作品,大多用奏鸣曲式写成,通过奏鸣曲式来展示一定主题,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深刻阐述一定事件。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
柴科夫斯基用两个主题之间的强烈对比,歌颂了俄罗斯人民反抗法国军队侵略的英勇。
乐曲的引子用安静祥和的音调,描述了俄罗斯人民在入侵前的和平安宁的生活,随后用一系列惊惶不安的节奏与如泣如诉的旋律象征着入侵时人们的惊慌呼喊,之后在军鼓声中,奏出军队集结的号角合奏主题,象征众志成城、誓死抗敌。
呈示部描述了战争的惨烈场景。主部出现的变形的《马赛曲》主题象征着法国军队的高傲、不可一世的形象,副部的主题是两支优美的俄罗斯风格的主题,第一副部主题宽广、抒情,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情之爱,第二副部主题来自俄罗斯民歌,轻快的风格颂扬了俄罗斯人民在应战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发展部进一步描写了战争中双方力量的对比,展示了刀光剑影的场景。其中,《马赛曲》的变式由不可一世逐渐变成强弩之末。
再现部与尾声相连,用从高音至低音的下行音象征着俄罗斯军队在艰苦的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尾声描述了战争胜利后的欢庆场面,军队集结号角合奏主题的重现,显示了俄罗斯军队的庄严与英勇。
2、奏鸣曲形式与交响诗的关系
交响诗表现题材广泛,形式上灵活多样,结构上比较自由,常使用奏鸣曲形式来表达、塑造特定形象。
例如:理查•施特劳斯的《蒂尔的恶作剧》,用一个引子描述寂静的深夜,蒂尔蹑手蹑脚地出场,开始他的恶作剧。两个用圆号与单簧管演奏出的蒂尔的主题,经过各种变形,在不同的音乐场景中出现,展开部、再现部中,我们可以听到蒂尔骑马闯闹市后,躲藏在墙角哧哧地笑、看到乔装神父说教时表面一本正经内心窃笑的样子,看到他向女人献殷勤的场景、与学者争吵后露出的轻蔑表情。最终,蒂尔被人抓获,无论他如何告饶,仍被处以死刑。结尾中,暗示着蒂尔对自己死亡的反抗与精神的永存,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蒂尔吵闹、窃喜的形象。
3、 奏鸣曲形式与协奏曲的关系
协奏曲通常为三乐章,第一乐章大多采用奏鸣曲形式,最后一个乐章快速、热情,采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
这部协奏曲以俄罗斯特有的个性与民族音调,将作者一生悲愤加入其中,让我们感受到俄罗斯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所经受的苦难,令人振奋。
引子:由乐队奏出,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开始时,引子平稳、安详,从容不迫,但经过后一个下行乐句后风格突变,情绪越来越紧张,经过四个上行乐句的摸进,紧张气氛达到顶点。交响乐队安静下来,把小提琴独奏让了进来。独奏小提琴进入后奏出一个自由式的乐句。后直接把音乐带入奏鸣曲形式呈示部的第一主题。
呈示部: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的呈示部主题给人以典雅、清新、流畅之感,仿佛是自我独白,又好似真诚的倾诉。稍显热情冲动,第二主题优美、伤感,第一主题气势恢宏。
发展部:以小提琴独奏开始,以主题变奏的方式,演绎出优雅的乐段。
发展部与再现部之间,柴科夫斯基安排了一个华彩乐段,将小提琴的技巧发挥到极致。
再现部:长笛紧随华彩乐段中的独奏小提琴颤音而入,情绪仍是发展部中的淡淡的忧郁。
尾声:小提琴的高难度技巧在交响乐队的紧密配合下,给人以振奋的情绪,整首曲子充满了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4、 奏鸣曲形式与交响曲的关系
交响曲通常有四个乐章,其第一乐章多采用奏鸣曲式,快板,第二章为慢板,可用奏鸣曲式;第四乐章也偶尔采用奏鸣曲式。
例如:德沃夏克的《致新大陆》第一乐章
引子由大提琴、长笛奏出,具有沉思般特点。在这之后,弦乐、管乐和定音鼓相继奏出紧张、强烈的节奏,引出坚定有力、号角般的主部主题,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乐章的主部主题转达了“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副部主题具有抒情性,有思想意味。展开部的发展比较紧凑,以呈示部中主、副部主题的片段为基础进行发展,情绪逐渐紧张、激烈。再现部基本原样重复呈示部,两个主题巧妙的重叠,将乐曲推向高潮。最后,以乐队的全奏为结束。
5、 奏鸣曲形式与组曲的关系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
乐曲在小提琴,中提琴的颤音与竖琴的弹拨音下开始,在提琴快速的和弦颤音与竖琴优美的琶音的伴随下,双簧管奏出了象征天鹅主题的哀婉悲伤的旋律,将奥杰塔充满温柔的美和无尽伤感的样子呈现眼前。随着音乐的发展,双簧管吹奏的音域不断增高,弦乐与竖琴的伴奏音量也不断加大,当铜管奏出了响亮浑厚的主题旋律时,乐曲从呈现部转到展开部。与此同时,弦乐强力度的颤音作为副旋律出现,使音乐主题进一步深化,随后,在木管富有节奏感的三连音的衬托下,弦乐奏响了动人的主旋律音,仿佛表现出了天鹅群在天空中展翅翱翔的样子。当主题音乐演奏完后,弦乐管乐的演奏力度逐步增强,音乐变得越来越强烈,似乎也在暗示着奥杰塔内心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以及在她身边潜伏着的强大的恶势力(魔王对奥杰塔的控制力)。最终弦乐与管乐的齐奏将音乐推向了高潮。乐曲也由此进入了再现部,弦乐在铜管强音的伴奏下,颤音拉奏主旋律,随着演奏音量的不断减弱,双簧管及长笛吹出了主题音乐,然后是大提琴和贝司重复拉奏,音乐也由此越来越低沉,缓慢,仿佛是在为奥杰塔的命运哀伤感叹。在大提琴和贝司的最后三个间断的音符奏出后,乐曲结束。乐曲结尾音乐的减弱同时象征着天鹅群逐渐地远去。参考资料:欧古老师的课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