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考试的知识点概括
把识记过的材料再拿来识记,使之巩固。其生理基础是对暂时神经联系不断强化,使它的痕迹进一步巩固。由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复习必须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进行。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一历史 必修考试的知识点概括,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历史必修考试的知识点概括1
一、中华民国的成立
1.背景
(1)帝国主义“严守中立”
①原因: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力量在全国的迅猛发展,使帝国主义看到,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的目的。
②实质:积极扶植新的代理人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实施:列强强烈要求清政府起用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
④影响:袁世凯被清政府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掌握了清朝的全部统治大权。
(2)“南北议和”
①原因:袁世凯一方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另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军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竭力主张同袁世凯妥协,革命党人也同意停战议和。
②概况:南方代表伍廷芳和北方代表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举行和平谈判。
(3)孙中山回国
①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国。
②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其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成立
①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②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③各省代表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并成立了南京临时参议院。
3.性质: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4. 措施
(1)对内
①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对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 文化 教育 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颁布《临时约法》:其目的在于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一系列自由和权力;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是中国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对外——发表《告各友邦书》
①目的: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内容:承认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
(1)帝国主义对革命政权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3)孙中山被迫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4)袁世凯掌握清朝全部大权,拥有北洋军,还大搞反革命阴谋。
2.经过
(1)逼迫清帝退位:指使段祺瑞等通电要求清政府立即采用共和政体,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2)通电赞成共和: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参议院选举其为临时大总统。
(3)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窃取革命果实的标志: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三、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和教训
1.性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意义
(1)_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此他们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3.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高一历史必修考试的知识点概括2
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
(1)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新政的“新”之处)
(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
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4)主要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
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具体措施如下: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
管制证券业。
(2)复兴工业〖核心内容〗: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将生产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生产引起过剩。
(3)调整农业政策: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
为受损农民提供补贴。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福利保障措施;
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且措施多以立法形式出现。
★作用: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高一历史必修考试的知识点概括3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原因:
①国民党政权性质决定;
②日本诱降的影响;
③中共敌后武装力量的发展。
标志:
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_”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蒋介石把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_的路线。
中共中央的三大 口号 :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二、皖南事变(1941年初)
经过:
新四军9000余人遵照国民党军事_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从安徽泾县云岭出发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血战七昼夜,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害,这就是“皖南事变”。
中共中央的对策:
坚决回击;重建新四军军部;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认识:
①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熟,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
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重的政党。
三、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
豫湘桂战役:
1944年。日军为打通中国通往南洋的大陆交通线发动。它是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的一次战役,国民党溃败。这是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_政策造成的恶果。
四、治外法权等特权被废除
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而攫取的一些治外法权,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五、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
独裁统治的特征:_、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相结合、渗透。
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高一历史必修考试的知识点概括相关 文章 :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的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总结归纳
★ 2020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一常考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