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电气自动化在工厂里应用比较广泛:
1、如果你对工作待遇条件要求很看重。最好的是电业局。
2、然后是设计院,工作相对比较轻松。
3、最艰苦的是工程局。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到处跑。但是工资也不低。而且还可以向自动化、电子等方向转行。
4、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可在电力系统、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交通、邮电、通讯、环保、城建、能源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工程设计、科技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相关招聘职位
电气工程师
电气设计师
电气设计工程师
电气工程师技术员
电气技术员
机电工程师
水电工程师
技术员
电气设计
销售工程师
注册电气工程师
销售助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解析
什么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涵盖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方面。小到一个开关、一个手机,大到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都离不开电。电是怎么来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类如何能够顺利、安全地使用电能?如何通过发电、变电、输电、配电,把电能送入千家万户?这都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工学中的电类专业可分为强电和弱电两类。具体到专业上来说,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是以弱电为主;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
培养未来的电气工程师
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属于工学中的电气类。专业目录调整后,以前电气信息类中的部分专业合并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这一专业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同的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都会有各自的侧重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基础和应用知识,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结合。该专业的主干课程通常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电气专业的课程在工科类专业中属于比较难的,一般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比较高。
传统的电气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在电能的发、送、配、用四个阶段的设计、安装和维护人才。简单的来说,就是培养电气工程师的专业。如发电机的维护、变压器的安装检测、输电线路的设计、安装后的调试,这些都是电气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该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模式
“双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凸显校企耦合和产教融合的“双合”培养模式,把适应社会作为立足点,把理论学习切实融入到社会实践中。
第一,明确校企耦合的培养定位。定期派出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在项目建设、项目开发、系统研发中的能力,提高学生未来融入就业岗位的社会契合度。
第二,进一步明确产教融合的培养定位。在具体的课程教学环节中,把未来发展标准和课程内容融合、对接起来,把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融合起来,实行专业方向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新理念和新模式。
第三,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定位。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逐步向以师生互动、学生为中心转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激发创造力。
“应用工程师、研发工程师”培养模式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将专业教育定位为“应用工程师、研发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并进行教学计划调整,突出验证、工程应用和创新实践的实践教学环节一条线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尽快适应未来工作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生专业知识面的拓展、实践能力的增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首先,结合课程和教师的情况选择部分课程开始进行与工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然后,逐步推广到全部课程;其次,提供一套合适的进行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实施办法和评价体系;最后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创新实验的实践活动,在实验室条件的最大限度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保证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的顺利进行,形成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的新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建立课程关联图、课程与毕业能力要求的关系矩阵图。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构建面向应用、能力为重、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为不同来源、不同兴趣取向、不同发展规划的学生制定多样化的培养方案。
打造电气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从入校到离校进行四个层次训练:第一层次为电气工程强弱电设计、施工的基础训练,完成电工基础,电子技术能力的设计、制作培训;第二层次为以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为导向建立专业课程设计训练,熟悉专业课程的实际应用,同时采用PLC控制的软硬件或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实现工程应用;第三层次为以大学生全国竞赛为龙头的智能制造创新训练,打破专业年级概念,依托电气专业科协等学生团体实现创新机制的落实;第四层次为在准工程师技能培养体系中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邀请企业专家作为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工程设计和应用做到无缝连接。[9]
双创背景下民办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1)创新教育理念,实现以创新创业为引导的专业教育。在“双创”价值理念的引导下,民办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须转变理念,建立以“双创”为引导的教育。
(2)创新教育方法,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一,转变教学方式,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方法,逐步向以师生互动、学生为中心转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激发创造力;其二,凸显实践教学方法。有效整合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多层面、多角度提高学生在电气工程专业方面的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三,实现课程设置的优化和创新。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比例,让学生具备从设计、制作、调试直到测试过程的能力。
(3)在“双创”战略的引导下,优化教师队伍,强化“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2024-08-29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