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姓的来源

孔姓的来源是:1.诸侯受封的国名2.官职3.祖先的字4.帝王赐姓... 孔姓的来源是:

1.诸侯受封的国名
2.官职
3.祖先的字
4.帝王赐姓
展开
 我来答
教育达人小嫣
高能答主

2019-08-04 · 为您解答教育方面的问题。
教育达人小嫣
采纳数:2402 获赞数:81627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孔氏,主要源于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如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后人以其名为姓;[1-2]宋国大司马孔父嘉为孔姓的孔姓始祖。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如春秋时郑国有出自姬姓孔氏,以郑穆公后人孔张的名为姓。

卫国有出自古佶姓孔氏,为黄帝后裔,以祖字为姓;陈国有出自妫姓孔氏,以孔宁之名为姓,乃舜之后裔。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较多,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9%,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的0.21%左右。

扩展资料:

从孔子至今,已经二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孔氏宗族又传承了八十来代。孔子之后的数代,多次出现过单传情形,人口增长缓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时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后裔竟然尚不足十户,外迁的数量极少。五代后梁时期,经历过“孔末乱孔”的劫难,族人存世更少。

一直到了宋朝以后,孔氏在赵宋王朝的大力呵护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长,到清朝末年,仅四十三代孔仁玉这一支的后裔在曲阜即已经达到了数万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发展,外迁人口也得到极大扩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姓

亚远景信息科技
2024-11-24 广告
ASPICE,全称Automotive SPICE,中文译为汽车软件过程改进及能力评定,是评估和改进汽车软件开发流程的国际标准。它旨在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确保软件符合质量要求及安全、法规标准。ASPICE基于过程能力和过程改进两大核心...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亚远景信息科技提供
wnc7188
高粉答主

2007-04-24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亿
展开全部
一、姓氏源流
孔(Kǒng)姓源出有六:
1、出自子姓,为上古帝王之后,以祖名或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史记·孔子世家》、《汉书·艺文志·杂家》等有关资料所载,孔氏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历史传说时期。远古皇帝时代已经有孔姓,因当时有个史官,叫孔甲,曾经作《盘盂》一书,但是因为孔甲之后没有孔姓世系资料,所以一般认为孔姓源于子姓,而源于子姓之孔又有二种说法:
① 出自子姓,为商汤王之后裔,以原姓和祖字结合为氏。跟据宋代的《广韵》记载,契是商族的始祖,为子姓,历经十四代,传到成汤,灭下桀,建都于亳。成汤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他字中的“乙”组合起来定为姓氏就是孔氏。
② 出自子姓,为春秋时宋国上卿孔父之后,以祖字为氏。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篡》所说,西周初期,由殷绉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的宋国,为子姓。微子启死后,其弟衍继位。其曾孙的玄孙正考父,是宋国上卿。其子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春秋时期孔父嘉的后代,以孔为氏,就形成了这支孔氏。
2、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裔、春秋时郑穆公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姓考》、《通志·氏族略》、《左传》等书的记载,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省新郑),郑穆公有后人名孔张,其子孙有以其人名为姓,形成了这支郑国孔氏。
3、出自姞姓,为黄帝之后裔,以祖字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姓考》等有关资料所载,春秋时卫国(今河南省滑县东)有出自古姞姓的孔氏,为黄帝之后裔,以祖字为氏。
4、出自妫姓,相传为舜的后代有孔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春秋时陈国(今河南省淮阳)有孔宁,其后有的以王父名为姓,称为陈国孔氏。
5、出自共工氏,为上古时代仗羲大臣之后有孔氏。据有关资料所载,上古时代伏羲氏之大臣共工氏之后有孔氏。
6、出自少数民族中有孔姓或改姓孔。清满洲八旗温屯氏、温都氏,土家、苗、蒙古、回等民族也均有孔姓者。
得姓始祖:孔父嘉。据有关资料所载,孔姓本源于子姓,为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之后裔。西周初期,纣王庶兄微子启因正直贤明被周公封在商丘,建立宋国,其死后,由弟衍继位,衍玄孙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父胜,胜生正考父,正考父历任戴公、武公、宣公三朝大臣,其有一子名嘉,字孔父,宋穆公时任大司马,后因太宰华督作乱而被杀,当时孔父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到鲁国,木金父长大以后遂以父亲的字为姓,称为孔姓。再传至五世孙叔梁纥时,生有一子,这就是后来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望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从此孔姓家族便发展成为一个世代显赫的家族,史称孔氏正宗。孔父嘉也就被后人尊为孔姓家族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孔姓最初的发源地之一应该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到孔父嘉的后代因为避祸逃奔到鲁国,并且在鲁国定居了下来,可以是算是孔氏的第一次东迁了。这次东迁意义很大,以至后世鲁地竟成了孔氏繁衍的居住地。进入秦朝,孔姓在鲁地已成为一大望族,并不断向四周邻近省份迁徙繁衍。两汉之际,孔姓族人除有部分居鲁地祀奉孔子香火外,还有部分入仕,成为当朝高官,地位显赫一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连年战乱,孔姓族人又一次大规模南徙,进入浙江、安徽等地。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士族壮大,孔姓繁盛,郡望与名人大量涌现,家族播迁也愈加广泛,逐渐分居于江苏、浙江、江西等江南各地。元、明两代,孔姓族人又广播于江夏(今属湖北省)、临川(今属江西省)、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池州(今属安徽省)等地,且陆续向四周徙居繁衍。至明末清初之际,又入迁福建、广东、贵州、云南一带。清朝以后,孔姓子孙已遍布全国各地,还远播海外,使孔姓成为我国诸多家族中一个著名的大宗族。当今孔姓族人分布很广,以山东、江苏、吉林多此姓,上述三省孔姓约占全国汉族孔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而孔姓“圣地”山东独占百分之六十。国外孔姓则以南韩居首。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
三、历史名人
孔 丘:即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他晚年致力于教育,据传有弟子三千人。他曾删修《春秋》,整理《诗》、《书》等。在哲学上、政治上,他建立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自汉以后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孔 化:战国时魏国人、秦汉间的大商人,经营冶铁业为主,富至数千金。
孔 仅:西汉南阳人,大冶铁商出身,武帝时任大农丞,后任任大司农。
孔 光:公元前65-公元5年,字子夏,鲁国(今曲阜)人。孔子十四代孙。以明经学 不到20岁被 举为议郞。光禄勋匡衡勋匡举其为方正,入期任谏议大夫,性格刚正,直谏无忌,言语时常不合雹帝意旨,于是被贬出朝任一小官。后辞官回家以教授生徒为业。成帝即位,再举为博士。几次被派往各地检查冤狱,教化风俗,赈济流民,不久迁为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公元前8年(绥和元年),因反对成帝立刘欣为太子降为廷尉。次年,处理了一伯颇有影响的案子,得到成帝赞赏,于是又升为大将军。数月后,拜为丞相,封博山侯。公元前7年(绥和元年)哀帝刘欣即位,增封孔光千户。公元5年(元始五年),孔光病故。
孔 霸:京师(今陕西省西安)人,孔延年之子,为孔子十三代孙,汉宣帝时为太中大夫、高密相,元帝时赐封关内侯,号褒成君。
孔 融: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文举(153-208),鲁(今山东省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七子”中,他年辈最高,政治态度与其他6人不同。献帝时任北海(山东寿光)相,世称孔北海,又任少夫、大中大夫等职。为人不拘小节,恃才负气,刚正不阿。因非议曹操,被杀。其散文辞藻华丽,多用骈句,但能以气运词,有新变化。曹丕《典论·论文》称他:“体气高妙,有过人着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代表作《论盛孝章书》和《荐祢衡表》,都显示这种特色。诗仅存7首,其中《杂诗·岩岩钟山首》写远大怀抱,情辞慷慨;《远送新行客》写丧子的悲痛,情致哀婉,都富有抒情色彩。其他六子是: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瑀、应玚。
孔 志:东汉孔子十七代孙,光武帝时任大司马,后被封褒成侯,世居洛阳一带。
孔 纬:孔子第40代孙,唐代僖宗、昭宗两朝宰相。祖父孔戣官至礼部尚书,为一代名人;父孔遵孺官至华阳县丞;叔孔温裕、孔温业皆为节度使;堂兄孔纁状元及第。
孔安国:西汉鲁人,字子国,孔忠次子,孔子十一代孙。生卒年月不详。西汉经学家。安国少学《诗》于申培,受《尚书》于伏生,学识渊博,擅长经学。武帝时任博士,后为谏大夫,官至临淮太守。据传,汉鲁恭王刘馀扩建宫室拆除孔子故宅,于壁中得古文《尚书》,较今天《尚书》多16篇,安国将古文改写为当时通行的隶书,并为之作“传”,成为“尚书古文学”的开创者。今传《尚书孔氏传》,一称《孔安国尚书传》,明清学者定为后人伪托。《史记》作者司马迁研究《尧典》、《禹贡》等古文,也曾向他请教。后世尊其为先儒。
孔稚圭:南朝齐骈文家。一作孔圭。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刘宋时,曾任尚书殿中郎。齐武帝永明年间,任御史中丞。齐明帝建武初年,上书建议北征。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迁太子詹事。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孔颖达:字冲远(574-648),冀州衡水(今河北省衡水)人。唐代著名经济学家。生于北朝,少年时聪敏好学,博览经传,曾向经学家刘焯问学。隋炀帝时,被选为“明经”,授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博士。唐初为秦王李世民的文学馆学士,李世民做了皇帝,他升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等职,曾长期在国子监讲经。他受诏主编的《五经正义》180卷,博采百家之长,诠注清晰,义理通达,唐太宗把它定为科举取士的范本。该书不仅是当时经学注疏的“定本”,而且也是历代和现代最通行的五经注疏本。他还与魏徵等人一起编撰《隋史》,并著有《孝经义疏》。孔颖达在进一步修订《五经正义》时去世。被唐大宗追赠为太常卿。
孔巢父:唐冀州(今河北省冀县)人,字弱翁,孔如圭次子,孔子三十七代孙。官至河中陕华等州招讨使。
孔三传:北宋中期的泽州(今晋城一带)人,首创诸宫调。他把唐宋以来的词调、大曲、缠达、唱赚及北方流行的民间乐曲按声律归入不同的宫调,以同一宫调的曲牌联成套曲,再把各种套曲缀成长篇,用以演唱故事。孔三传曾和艺人耍秀才等人一同在汴京演唱过诸宫调,使其得到广泛传播。
孔彦舟:相州林虑(今河南省临县)人,曾任沿江招捉使,后为金将,官至河南尹、南京(今河南省开封)留守。
孔广森:山东省曲阜人,清朝著名学者,经学家、音乐学家、数学家。他淡泊功名,热衷学术,博闻广识,对诸子百家均有涉猎,对经史、音韵、数学均有突出成就。
孔尚任:山东曲阜人,清代著名戏曲作家,孔子第六十四世孙,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被破格授国子监博士,后罢官回乡。以其著名昆曲作品《桃花扇》而称名于世。
孔有德:明清之际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省盖县)人,字瑞图(约1602-1652)。崇祯初为登州参将。崇祯四年(1631年)率军援辽,至吴桥起兵叛明。旋陷登州地区,自称都元帅。六年(1633年)与耿仲明渡海降后金,授都元帅。崇德元年(1636年)封恭顺王。后隶汉军正红旗。从清兵入关,进攻陕西大顺军,又下江南。顺治三年(1646年),授平南大将军,下西南诸地。六年(1649年)改封定南王,驻桂林。九年(1652年),李定国军破桂林,兵败自杀。
孔祥熙:山西太谷人,早年留学美国,曾历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长、财政部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等职,掌握国民党财政大权,与蒋介石、宋子文、陈立夫、陈果夫同为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合称“民国官僚资产阶级四大家族”。
此外,清代有定南王孔有德;卫生部顾问、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孔庆三;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鲁 郡:是在西汉初由原有的秦郡改置而来的,相当于今天的山东曲阜、滕县泗水等地。三国魏及晋时改为郡汉朝初年,改右内式置京兆尹,因为其地属畿辅,所以不称郡。
京兆郡:治所在长安,相当于今天陕西省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等地。三国魏时改称京兆尹郡。
河南郡:是汉高祖改秦三川而设置的。大约在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下游,贾鲁河上游地区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治所在吴县,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长江以南,浙江省仙霞岭、牛头山、天台山以北和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等地。
2、堂号
阕里堂、至圣堂:这两个堂都是因孔子而命名的。孔子生于阕里,是历史上的“大成至圣”。
五、宗族特征
1、孔姓家族绵延不绝,持续两千余年,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辈份分明,有史可稽的著名宗族。
2、孔姓家族组织比任何一宗族都严密,极具家族与时代特色。
3、因历代封建统治者均倍加推崇儒家学说,所以孔姓族人得到历史上他族无以伦比的恩赐,且历千年不衰。
4、孔姓人特别注重研修家谱、家训,其谱系井然,家训严格,孔姓具有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家谱,为我国诸多领域研究之珍贵史料。
5、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人口众多,但其字行辈份始终排列有序至今不乱。元朝孔氏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五十五代为“克”,五十六至八十五代字行为:“希言公颜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孔姓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续修第八十六至一百零五代字行:“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
附录:【孔姓典故、趣事】
〖后生可畏〗
“后生可畏”源于《论语·子罕》。
相传孔子到东方游历,在荆山下碰到了三个小孩。其中两个在一起玩耍,另一个小孩站得远远的。孔子对此非常奇怪,他问站在一边的小孩为什么不去玩耍。那个小孩回答说,激烈的打闹能伤害人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会伤害人的身体,退一步说,即使不伤害身体,有时也可能撕破衣服,总之没有任何好处。后来,又有一个小孩用泥土堆积成一座城,他自己坐在里面,眼看孔子的车子要过来,他还不躲避。孔子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避让车子呢。这小孩振振有词地说,他只听说过车子避城,还没听说过城避车子的。孔子只得让自己的车子绕过这座“土城”。后来,孔子觉得小孩的话很有意思,于是又返回来询问小孩的姓名,赞扬小孩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知道的道理还不少。这个小孩听到孔子说自己年龄小后,有些不高兴,就反问孔子道:“我听说鱼生下三天,就能在江海中潜游;兔子生下来三天,就能在三亩地的范围内活动;马生下三天,就能跟在母马后面行走;人生下三个月就能认识父母。这些都是天地间的自然现象,有什么大惊小讶的呢?”孔子听后惊讶地说:“好啊,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可怕啊!”
后来,人们用“后生可畏”来称赞少年晚辈人聪敏努力,有光明远大的前途。
-----------------------------------------------------------------
〖梦周〗
“梦周“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
周公(姓姬,名旦)是西周初期一位政治家,他辅助成王摄政,为周朝立下了重大功勋,后世尊他为先贤。
春秋时期的孔子非常崇尚周公的为政,他从小就学习西周流传下来的六艺知识,掌握了西周的黄章制度,他对西周的政治制度非常尊崇,认为西周社会是尽善尽美的社会,而周公也成为他心目中最向往的人物,以致于常常梦到周公。
后来孔子从政于鲁国,他决心恢复西周的制度,旅行仁政,建立西周式的国家。可是他的主张遭到了当政权贵的竭力反对,最后,他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宣传、推行自己的主张,结果处处碰壁,只好又回到鲁国,此时他已年迈体衰,叹息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来表示缅怀先贤,宋代苏轼的《周公庙》就用了这个典故:“吾今那复梦周公,尚春秋来过故宫。”
-----------------------------------------------------------------
〖萧墙〗
“萧墙”这一典故出版于《论语季氏》。
春秋末年,鲁国的政权掌握在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大夫之手,颛臾是鲁国的附属国,靠近季孙氏的封邑。季孙氏是公族中最有权势的,他害怕鲁哀公借助颛臾人的力量夺回权力,于是决定派兵攻打颛臾。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正在季康子手下做事,于是就此事来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听了后严厉地说:“冉有!这难道不该责备你吗?先世鲁君早就将颛臾的国土封在了鲁国境内,现在为何要攻打它呢?”冉有和子路一听老师责备自己急忙辩解说那不是他们的主张,而是由季康子一手策划的。
孔子说:“一个国家,不害怕贫穷,而害怕不平均;不害怕人口稀少,而害怕不安定,做到平均,就不会贫穷;做到和平,人口会前来归附,然后再施以仁义、礼乐的教化。现在你们二人辅佐季孙氏,不能招致远方的人来归附,反而要在本国内部使用武力,我看季孙氏的用心不在颛臾,而在国君宫室的萧墙内啊!”
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
-----------------------------------------------------------------
〖负米〗
“负米”源于《孔子家语》。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路身强力壮,刚直好勇,虽然性情有些粗暴,但是为人诚实,非常孝敬父母。
子路的父母去世后,子路就跟随孔子到处游学。一天,子路去见老师,老师看到他非常伤感,询问其中的缘故。子路对老师说,人们沉淀说背负沉重的东西行走,不不会挑选地方歇息;常州贫穷,敬养老人,就不要计较俸禄多少才做官。了说子路真有孝心。子路又说:“过去我奉送父母也是这样:自己经常吃一些粗劣饭菜,而不辞辛苦,从百里外地方给父母背来大米,供父母吃。现在父母去世之后,我跟随先生到南方游历诸国,坐着华丽的车子,吃着丰盛的菜肴,可是心中十分怀念逝去的双亲,很想为了他们再让自己吃些粗茶淡饭,给父母背粮食。”了听了子路的话,也不禁叹息到:“是啊,侍奉双亲就如同串在绳子上的干鱼不能长期保存一样。父母晚年就像白马过隙一样短暂,我们尽忠就是能尽孝,真是忠孝不能两全啊!”
从此,孔子每逢讲学时,就对他的学生说:“子路的父母健在时,能竭尽全力;父母去世后,他又能时时想起父母,真不愧是一个大孝子。”
后来用这个典故表示侍养父母。亲代司马光的《和景仁琼林集上偶成》里就有这个典故:“将雏虽复慰心喜,负米翻成独自悲。”
-----------------------------------------------------------------
〖论语〗
《论语》这一书名,有它特定的含义。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孔子在日常生活和执教过程中,发表过许多言论,他的弟子也有不少言论。实际上,《论语》所载,不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也包括了他们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书中既记言,又载行。
《论语》共二十篇,每篇由若干章组成。这些篇章排列的先后,并没有内在的联系。即使前后两章之间,也没有什么关连。而且,书中多次出现重复的章节。有些重复章节字句完全相同。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一章,先见于《学而篇》,又见于《阳货篇》。还有的不同章节,只是文字详略不同。如“君子不重”章,《学而篇》比《子罕篇》多出十一字,其他文字相同。另外,还有一些章节意思相同,记载有异。如《宪问篇》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卫灵公篇》又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两章意思完全相同。从这些现象可以断定,《论语》一书,不是由一个人编辑。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期撰辑而成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也有人认为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据孔子自己所说,他是殷商苗裔。周武王灭了殷商,封殷商的微子启于宋。孔子的先祖孔父嘉是宋国宗室,因为距离宋国始祖已经超过五代,便改为孔氏。孔父嘉的后代防叔畏惧华氏的逼迫出奔到鲁国,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孔子。
孔子幼年丧父,家境中落。年轻时曾管理仓库,看管牛羊。他勤于学习,博学多能。三十多岁时,开始讲学授徒,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出任鲁国中都宰,迁升为司空,又官大司寇。五十四岁时,代理宰相三个月。当时,鲁定公和执政的季桓子接受齐国女乐,怠于政事,孔子复兴周礼的抱负难以实现,他便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长达十四年。他先后到过卫、陈、曹、宋、郑、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返回鲁国。这时,孔子已经六十八岁了。返鲁后,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方面,又致力于整理《诗》、《书》、《易》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诸侯兼并,战争频仍,礼崩乐坏。为了变革社会现实,他建立了宽博宏大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主要保存在《论语》一书中。从《论语》中可以看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所谓“仁”,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爱人”。当然,对“仁”的理解不能过于狭窄,它有广阔的内涵。“克己复礼为仁”,“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是“仁”。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可以说是“仁”的核心,所以曾子有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与“爱人”是一致的。从“仁”的主张出发,在政治上,孔子要求实行德政,重视教化,刑罚宽弛,经济上惠民,使民“足食”。为了把德政变为现实,孔子主张举拔贤人。对待天命的认识,孔子继承了原始宗教的天命观,肯定了天的人格神地位。他承认,他的个人品德,肩负的使命,乃至个人的生死和社会治乱,都离不开天命。所以君子有三畏,“畏天命”居于首位。但在天命面前,孔子反对消沉,主张顺应天命,有所作为。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是他收取学生的原则,这就使过去没有资格接受教育的基层平民,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孔子教育学生的最终归宿,是让他们出来作官从政。在教育方法上,他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提倡因材施教,教育内容因人而异;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老实实地学习;主张治学先要立人,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大。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确立了孔子思想的至尊地位。他的思想影响渗透到中国历史的每一个领域。今天,不论是研究孔子,还是研究中国历史,都离不开《论语》。
-----------------------------------------------------------------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性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
〖凤生、虎养、鹰打扇〗(民间传说)
孔子的名字,思想,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还传到日本、朝鲜、新加坡、美国等世界各地。他不仅被中国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封为圣人,也被现代具有高度发达科学文化的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人们所尊崇。他的名字不仅被美国应用物理学家迈克尔·H·哈特选进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之中,而更可惊叹的,是还被美国的《人民年鉴手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中的第一人。因此,可以说,孔子是天下古今中外第一思想文化巨人。
孔子出生于春秋时期鲁襄公二十二年(周灵王二十年,公元前551年)的八月二十七日。孔子是一位传奇式人物。2500多年来,一直被尊为圣人,在他的故乡曲阜,流传着许多关于他出生的饶有风趣、神话色彩的传说。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系当时鲁国的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尼山乡)大夫,先娶施氏为妻,生有九女,但无男继嗣。后又娶妾,生一男名孟皮。但孟皮有足疾,按那时的习俗,有残疾之人不能祭祖。因此,已60岁的叔梁纥自悲无嗣,便又向有三个女儿尚无出闺的颜襄家求婚。颜襄博学多问。他认为,叔梁纥虽然年龄大,性情严,但其先世系商汤后裔、宋国贵族,且身材高大,武力绝伦,是很好的一门亲事。于是,颜父便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看谁愿嫁着,但大女、二女均不出言,而唯有不到20岁的三女儿颜征在表示愿听父命,因此,颜父便以三女征在许配于叔梁纥。婚后,夫妇俩便经常去离住地不远的尼丘山(今尼山)上祈祷天神保佑怀孕生子。颜氏果然有孕后,叔梁纥仍多次带妻子去尼丘山烧香祈祷,以求山神保佑添个好儿男。
这天,叔梁纥夫妇又带着香火供品,来到尼山山神庙。当他们刚刚摆好供果,燃着香火,跪下祈祷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owtong
2007-04-24 · TA获得超过193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4万
展开全部
孔姓的发源与发展

孔姓出自殷商 三千悠久历史
实际上,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关于孔姓的来源,《广韵》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兰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由此看来,孔性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开国之君殷汤,则是帝喾的次妃所生的儿子契的后代,殷汤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为乙,传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时代,在宋国的孔父嘉,为华督所杀,他的儿子就跑到鲁国避难,并且在鲁国定居,所以孔子才会是鲁国人。

《史记孔子世家》上面,对于孔姓的渊源,有更为详细的说明:“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

从这段记载,可以明显的看出,殷汤的后代以孔为姓,是始自孔父嘉。孔父嘉是春秋时代宋国的人,所以孔氏之得姓,应该也已经有了三千年的悠长历史。

《广韵》和《史记》上面对于孔姓的记载,内容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关于孔父嘉的后代奔鲁的记述:《广韵》上说,避华督之祸跑到鲁国的是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史记》上则说,奔鲁的是孔父嘉的孙子睾夷。实际上究竟是谁最先到鲁国开基,迄今仍众说纷纭,找不到确定的答案。

不过,无论哪一位才是鲁国孔氏的真正开山始祖,孔子之为孔父嘉的六世孙,已经是个不争之论。据考证,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祖父是伯夏,伯夏则是防叔之子。由此可见,孔父嘉不但是孔姓的创造人,而且的确是2000多年来举世同钦的至圣先师孔子的六世祖。

孔子以下的孔氏家谱,历2000余年如一日,把每一代子孙都记载得源源本本。因此,孔子的历代子孙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各种史书上的记载也未曾间断过,而且交代得清清楚楚。

像这样,能够把孔氏的世系追溯得分毫不爽,岂不是孔姓的人比别姓的人幸运,而又足以自豪自傲的地方!孔,的的确确是一个尊荣无比的汉族姓氏。

孔姓辈份:
孔姓辈分

惟/戈 温 *扌/纟 昭/昌 光 仁 *宀/曰 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宗 若 端 *王 *扌/应 元 之/万 *氵 思 克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以下由中央政府颁布

希 言 公 彦 承 弘/宏 闻 贞 尚 胤/衍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肈 彝 常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光大天
推荐于2017-11-28 · TA获得超过231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6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孔姓有几个来源。

一个源出于子姓:一个源出于子姓:周朝时,宋闵公的六世孙名叫嘉,字孔父,在宋国任大司马,后来因华督作乱而被杀。

孔父的儿子木金父当时年幼,家人抱着他逃到鲁国避难。

木金父的儿子后来便以祖父的字为姓氏,称为孔氏,从此在鲁国定居下来。

另外,春秋时期,郑国有出自姬姓的孔氏,陈国有出自妫姓的孔氏。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学的创始人。

他原为鲁国司寇,后又周游列国,欲实现政治抱负,但终不见用。

晚年致力于教育,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来自仙都有志气的腊梅
2020-05-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90
展开全部
孔氏,主要源于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如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后人以其名为姓;[1-2]宋国大司马孔父嘉为孔姓的孔姓始祖。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如春秋时郑国有出自姬姓孔氏,以郑穆公后人孔张的名为姓。
卫国有出自古佶姓孔氏,为黄帝后裔,以祖字为姓;陈国有出自妫姓孔氏,以孔宁之名为姓,乃舜之后裔。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较多,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9%,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的0.21%左右。
扩展资料:
从孔子至今,已经二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孔氏宗族又传承了八十来代。孔子之后的数代,多次出现过单传情形,人口增长缓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时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后裔竟然尚不足十户,外迁的数量极少。五代后梁时期,经历过“孔末乱孔”的劫难,族人存世更少。
一直到了宋朝以后,孔氏在赵宋王朝的大力呵护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长,到清朝末年,仅四十三代孔仁玉这一支的后裔在曲阜即已经达到了数万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发展,外迁人口也得到极大扩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