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的原因是什么?

 我来答
sltl的大小姐
2022-10-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41
展开全部
这与他精忠报国,却遭遇诽谤,不被重用,流放他乡,报国无门的思想情绪的从政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

屈原生活在我国古代战国末期的战乱年代(约公元前340-前278)。他出身楚国贵族,得到楚怀王信任,任职左徒、三闾大夫,并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屈原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他性格直率,正义感强。他经常向楚怀王进谏,主张内举贤能,提倡“美政”,外联齐国共同抗秦。

屈原内主修明法度的治国主张,遭到了贵族阶级的打压排挤。楚怀王听信了妒贤误国的谗言,先后流放屈原到汉北和沅湘流域,远离朝政。

屈原为国忠诚,得不到重用,心中郁闷。他目睹着秦国的咄咄逼人的态势,心急如焚,内心不安。他有种预感,楚国即将被秦国战败而消亡。此刻,屈原仰天长叹,无可奈何,愤然拿起手中之笔,激动地写下了忧国忧民的诗篇,起名《离骚》,同时还写了《天问》、《九歌》等许许多多的诗篇。

屈原写的《离骚》是在讲自己离别时的躁动不安的心态。屈原早有预感,楚国即将面临灭国之灾。那种离心的悲伤油然而生,但是,他的力量是微弱的,渺小的,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他坐卧不安,心急如焚,躁动不安,因此,屈原选择了“离骚”两字,做了这首诗的题目。用“离骚”二字做题目,写出了《离骚》这首诗篇再恰当不过了。


《离骚》诗篇,把作者为崇高的理想境界而奋斗终生的思想,描述得淋漓尽致。整篇诗章强烈地抒发了作者自己遭谗言诽谤被害的苦恼郁闷的矛盾情绪,以表现自己为国献身,家国情怀共存亡的情感,同时表现了作者追求真理、正义的斗争精神,揭露了当时楚王为首的贵族集团的腐朽,抨击了他们妒贤嫉能、邪恶误国的滔天罪行。

《离骚》诗篇是我国古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代表作之一。《离骚》表述了作者一种离心离德的忧愤,其中包括忧愁、伤感、报国无门、惋惜、悲愤等等的切身感受。这是作者根据当时自己所处的糟糕处境所表达的忧患意识,读后令人十分感动,受益匪浅!

屈原写了《离骚》之后,各国争霸达到了白热化。公元前278年,正如屈原所料,秦军占领楚国京都。屈原目击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心如刀割,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祖国就这样被秦国侵略而占有。

屈原心灰意冷了,萌生了离开这个世界的想法。但他难舍难离祖国的怀抱,他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意离开了这片土地。临终前,他写下了《怀沙》绝笔诗,然后,抱着一块石头投入汨罗江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情诗。这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日,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屈原赤胆忠心的爱国情操,深深地打动了当地百姓。百姓获悉屈原投江,立刻划船营救打捞,很遗憾,没得到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百姓划船荡舟在汨罗江游行,后来逐渐地发展成龙舟大赛。百姓担心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纷纷往汨罗江投放粽子喂鱼虾,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这就是后来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


屈原,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之上,创立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这一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一起在诗坛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思想、内容与写作技巧,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总而言之,“离骚”就是别离忧愁。屈原写诗篇称之为《离骚》就是为了表达和抒发自己,被流放别离忧愁之后,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家国情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