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垦荒种田
几千年来,草原上的蒙古人一直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他们没有固定的村庄,没有固定的房子,那些土地从来都没有人去开垦过,所以,那里的土地看起来非常肥沃。可是,那种肥沃只有表面的十多公分,再往下都是沙子。
蒙古人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几千年来,不但不翻开那片土地,而且一直在保护着它。那些土地根本不能开垦,一旦翻开之后,过了三年就沙化了。一旦沙化之后,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是永远都不可能恢复的。
2、不规范采矿
在内蒙古草原还有许许多多地下资源,比如煤炭、铜、铁、铅等各种矿物。探矿的时候打的井都是很深的,有的像井一样往下挖几十米深,有的像隧道一样横着挖几十米深。整个山甚至很大一片草原就会受到永久性的毁灭。
3、过度放牧
1953年,若尔盖县牲畜总数为33万头,至2006年,全县牲畜总数已膨胀至117万头,折合300多万个羊单位。若尔盖县草场的理论载畜量为186.5万个羊单位,目前超载率达60%。
4、对野狼等野生动物的捕杀
对野生动物的过度捕杀,比如建国初期对草原狼的大量捕杀,使其几乎在我国内蒙古草原绝迹,破坏了草原生物多样性和原有的生物圈系统,使生物链断裂。由于失去天敌,不仅使得牛羊等家畜大量繁殖,加重了草原的承载量,同时还使得草原鼠大量繁殖,加大了鼠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
扩展资料:
治理措施
1、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在强化治理的同时,切实解决好人口、牲口、灶口问题,严格保护沙区林草植被。通过植树造林、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建设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体系,扩大林草比重。
在搞好人工治理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加大封禁保护力度,促进生态自然修复。由于飞播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因而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偏远荒沙、荒山地区恢复植被意义更大。
2、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生态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关键是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如不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制度,是造成我国西北河流缩短、湖泊萎缩甚至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3、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通过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关心、爱护环境,自觉地参与改造和建设环境,形成全社会的风尚。
4、扭转靠天养畜的落后局面,减轻对草场的破坏。要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大力推行围栏封育、轮封轮牧,大力发展人工草地或人工改良草地,发舍饲养畜。加快优良畜种培育,优化畜种结构。
5、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还可利用荒漠化地区蕴藏着多种独特的资源,如光热、自然景观、文化民俗、富余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开发旅游、探险、科考产业等。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