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跟父母吵架,应该怎么办

 我来答
开清奇Cy
2022-10-01 · TA获得超过152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5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61.3万
展开全部
这时候的大人要比孩子更加的冷静,不要比谁的声音大,等孩子安静下来后再和孩子谈谈,如果非要争个谁输谁赢,这仗就没有打和的可能。
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自己的态度,你就问他声音大能解决问题吗?有事说事,有意见就提,心烦可以发发牢骚,事后该干嘛干嘛,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不要以为你是家长孩子就非得听你的,错了,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小孩子不一样,要与时俱进。你告诉孩子不是一定叫你听我的,而是自己的经验比孩子足,给他的是告诫,是经验所得,最终拿主意的还是自己,家长也不要倚老卖老,道德绑架孩子,就得让孩子听自己的,如果孩子的想法没有太过分,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为自己做主一次,因为时代不同了,咱们的思想也不一定适合当下的社会,但有必要把自己的分析结果告诉孩子,让孩子引诫。同时家长一定要允许孩子犯错,孩子在我们可操作范围犯错,我们可以一起分担及分析,若一直不让孩子犯错,遇到挫折就不知该如何处理,以后踏入社会会有更多的人帮着你教育孩子。
通过我对孩子发展的了解,有几分见解:有几个方面会造成孩子今天的行为,一种是言传身教了;第二种是从小的纵容和宠溺。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些家长在与爷爷奶奶或夫妻之间的交流沟通中发生的争执没有避讳孩子,被孩子看到并学到。
孩子小时候天真无邪无论说什么对于大人来说都很可爱,哪怕是说了不好听的,大人也觉得很可爱,偶尔和大人顶顶嘴反而觉得这孩子又长心眼了,孩子看到大人赞赏的眼神认为是自己的表现好赢得了大人的赞许,就会更加的“放肆”,在他们的眼里没有对错只有表现的好坏和父母对自己的赞赏。长此以往大人眼中的好玩、可爱变成了孩子的一种习惯。随着年龄原来越大不再那么天真无暇而是变成浑身是刺的叛逆少年,说不得,骂不得。
张美jun
2023-03-21 · 超过7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84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7.5万
展开全部
在我们的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叛逆其实是青春期的孩子闷都少不了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和自己的父母发生一些矛盾顶嘴,而且会出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1、平时要多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如有异常,就相关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探讨解决方法的方法。

2、多与孩子主动交流,了解孩子的心里动向、了解孩子的生活动态。做孩子的好朋友、好导师。

3、以身作则,切勿双标。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严格要求孩子,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孩子才会以你为榜样,听从你的教导。孩子会和父母顶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发现自己和父母之间存在着“不平等条约”。为什么爸爸妈妈就能一回家就玩手机、看电视、打游戏,我就写作业?为什么爸爸妈妈可以朝我大吼大叫,随意发火,而我却不能?

4、学会倾听,避免唠叨。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该吃的苦,该经历的磨难,一个也少不了,就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我们总想着把自己知道的全部经验告诉他们,殊不知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起到反作用。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时间一长,家长的唠叨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5、以退为进,互相理解,相信肯多问题就将不攻自破,迎刃而解。回想自己小时候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烦的是不是父母每次在和自己产生冲突时,都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先把自己训斥一通?其实,如果父母和孩子都冷静下来,很多矛盾和冲突就不会发生了。下次遇到问题,家长和孩子不妨都冷静一下,仔细想想对方的想法和处境,给彼此留出反省和冷静的时间。

6、对孩子要有耐心,否则会起反作用,多和孩子一起互动游戏,少让孩子玩手机和电脑,游戏玩多了会上瘾,增加孩子自闭性格和惰性,多领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引导孩子的集体性,增加体育活动,正确引导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十一小太阳花
2023-03-02 · 生活小常识,小知识相互交流
十一小太阳花
采纳数:0 获赞数: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我们自己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跟孩子吵,控制自己的情绪,等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再跟孩子沟通,不要再生气或者有情绪时候去解决问题,这样反而适得其反,我们应该再平时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与孩子交流,跟孩子做朋友,而不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孩子的想法与我们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可能你会发现这个问题其实没有那么严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