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悬赏!!!
《高分悬赏》如何提高青年员工责任心,增强对企业的认可感和忠诚度?-------论文,发言稿均可!追加分数...
《高分悬赏》如何提高青年员工责任心,增强对企业的认可感和忠诚度?-------论文,发言稿均可! 追加分数
展开
展开全部
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意义
1、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
(1)员工是企业的基础
由于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部,而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因此,只有将人力资本与企业的物质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才会有效地创造财富,才会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员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现在我国已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尤其是优秀人才空前地被放在了一个最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相信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并不遗余力地改进和实施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迫切需要大量的知识型员工,满足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谁拥有知识型、复合型员工,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成功。
(3)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员工的素质与活力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训练有素、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员工队伍的支持,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发展、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2、调动员工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1)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
(2)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员工的执行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应始终围绕“顾客”这一中心做文章。也就是说,企业应使其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让顾客满意。企业管理者是否遵从这一管理之“道”,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是企业的员工,因而企业员工的表现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状况。
(3)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把职工的积极性和才干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
对企业员工分类
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分类,以便对各类员工分别采取各种不同措施。按员工工作性质可以分为:
1、基层工作人员(包括车间生产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
2、中层管理人员;
3、高级领导人员。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及措施
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管理者应懂得,员工决不仅是一种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而要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是管理激励的主要功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
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需要进行设计,实施。激励机制设计重点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奖励制度的设计;二是职位系列的设计;三是员工培训开发方案的设计;四是其他激励方法的设计,包括员工参与、沟通等。设计好一套激励机制后需要进行实施,以检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各种激励方法和措施,归纳起来有这几个方面:
1、薪酬
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就目前而言,能否提供优厚的薪水(即货币报酬)仍然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直接因素。然而,优厚的薪水不一定都能使企业员工得到满足。通常,企业的薪酬体系不能做到内部公平、公正,并与外部市场薪酬水平相吻合,员工便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员工的这些不公平感不能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人才流失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效解决内部不公平、自我不公平和外部不公平的问题,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发员工积极性。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通常在薪酬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岗位相对价值、薪资水平、个人绩效三要素,以它们作为制定工资制度的基础。通过以上三要素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员工预先知道做得好与差对自己的薪酬收入具体的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并使员工的努力方向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公司经营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
另外,员工持股制度也可以作为一项薪酬激励机制。在美国在美国500强中,90%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员工持股究竟有什么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吸引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是金手铐,起留人的作用。有没有长期的利益激励,对人才的牵引作用是有很大影响的。第二个作用能够获得资金来源。员工持股目的实际上是全体员工承担风险,把企业做大,因为从这方面讲,员工持股有积极的影响。
2、制度
企业的运行需要各种制度,同样,对员工进行激励也要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奖惩制度:表彰和奖励是员工努力或积极性最重要的基础。高绩效和奖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奖励可以促成员取得高绩效,取得高绩效后又有值得奖励的东西,两者是相互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奖惩制度不光要奖,而且要惩,惩罚也是一种激励,是一种负激励。负激励措施主要有如淘汰激励、罚款、降职和开除等。
竞争机制:竞争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又一大法宝。真正在企业中实现能者上,弱者下的局面。末位淘汰制是竞争机制的一个具体形式,就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而言,末位淘汰制有其可行性,建立严格的员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能给员工以压力,能在员工之间产生竞争气氛,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公司更富有朝气和活力,更好地促进企业成长。
岗位制度:即建立适当的岗位,使工作职位具挑战性。“工作职位挑战性”就是要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到他所在的职位确实具有轻微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工作职位具有挑战性呢?有2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认真搞好职位设置,二是要适才适位。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管理者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使他们自觉、努力实现其目标。
3、情感激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其《动机与人格》一书提出了人的5种层次的不同需要,这5个方面的内容是:基本生活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地位与尊重——自我实现。企业要努力满足员工的各项需求,如提供稳定可靠的就业,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和安全感。归属感是指员工在企业中能有家的感觉,在这一层次上感情、人文因素要大于经济因素。人员之间的密切交往与合作、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共同的利益等都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而员工的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基本条件。地位与尊重是指人的社会性使每个人都要求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在当前的社会中,经济收入和职位往往是社会地位的一种体现。自我实现是指当前面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将产生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需求,即自我实现。人在这5方面的需求层次是逐步加深的,只有满足了前一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这5个方面除了基本生活需求外,其他4个均为情感需要,因此,情感激励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情感激励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这几种:
尊重激励:所谓尊重激励,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因而,尊重激励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参与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作激励: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需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感。这要求管理者对员工工作进行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何为工作内容丰富化?西文学者提出了5条衡量标准,也就是说要让员工找到5种感觉:一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把从事的工作很重要、很有意义;二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上司一直在关注他重视他;三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他所在的岗位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四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反馈;五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工作成果的整体性。
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通过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荣誉和提升激励: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
4、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从而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使人们朝同一目标努力,推动企业前进。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使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地位;使员工树立“主人公”的责任感。
实施激励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内企业,虽然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管理激励,并尝试着进行了激励机制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对激励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激励就是奖励
激励,从完整意义上说,应包括激发和约束2层含义。奖励和惩罚是2种最基本的激励措施,是对立统一的。而很多企业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有些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约束和惩罚措施,但碍于各种原因,没有坚决地执行而流于形式,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2、同样的激励可以适用于任何人
许多企业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对企业中个人实施有效的激励,首先是以对人的认识为基础的。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分析,找到他们的激励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激励措施最有效。其次要注意控制激励的成本,必须分析激励的支出收益比,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
3、只要建立起激励制度就能达到激励效果
一些企业发现,在建立起激励制度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平反而下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孤立的,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地进行激励,我们须反对平均主义、“一刀切”,否则,激励会产生负面效应。
4、激励的公平性
研究表明,激励的公平与否,对员工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激励因素。
1、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
(1)员工是企业的基础
由于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部,而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因此,只有将人力资本与企业的物质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才会有效地创造财富,才会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员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现在我国已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尤其是优秀人才空前地被放在了一个最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相信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并不遗余力地改进和实施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迫切需要大量的知识型员工,满足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谁拥有知识型、复合型员工,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成功。
(3)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员工的素质与活力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训练有素、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员工队伍的支持,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发展、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2、调动员工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1)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
(2)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员工的执行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应始终围绕“顾客”这一中心做文章。也就是说,企业应使其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让顾客满意。企业管理者是否遵从这一管理之“道”,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是企业的员工,因而企业员工的表现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状况。
(3)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把职工的积极性和才干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
对企业员工分类
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分类,以便对各类员工分别采取各种不同措施。按员工工作性质可以分为:
1、基层工作人员(包括车间生产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
2、中层管理人员;
3、高级领导人员。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及措施
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管理者应懂得,员工决不仅是一种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而要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是管理激励的主要功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
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需要进行设计,实施。激励机制设计重点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奖励制度的设计;二是职位系列的设计;三是员工培训开发方案的设计;四是其他激励方法的设计,包括员工参与、沟通等。设计好一套激励机制后需要进行实施,以检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各种激励方法和措施,归纳起来有这几个方面:
1、薪酬
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就目前而言,能否提供优厚的薪水(即货币报酬)仍然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直接因素。然而,优厚的薪水不一定都能使企业员工得到满足。通常,企业的薪酬体系不能做到内部公平、公正,并与外部市场薪酬水平相吻合,员工便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员工的这些不公平感不能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人才流失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效解决内部不公平、自我不公平和外部不公平的问题,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发员工积极性。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通常在薪酬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岗位相对价值、薪资水平、个人绩效三要素,以它们作为制定工资制度的基础。通过以上三要素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员工预先知道做得好与差对自己的薪酬收入具体的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并使员工的努力方向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公司经营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
另外,员工持股制度也可以作为一项薪酬激励机制。在美国在美国500强中,90%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员工持股究竟有什么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吸引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是金手铐,起留人的作用。有没有长期的利益激励,对人才的牵引作用是有很大影响的。第二个作用能够获得资金来源。员工持股目的实际上是全体员工承担风险,把企业做大,因为从这方面讲,员工持股有积极的影响。
2、制度
企业的运行需要各种制度,同样,对员工进行激励也要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奖惩制度:表彰和奖励是员工努力或积极性最重要的基础。高绩效和奖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奖励可以促成员取得高绩效,取得高绩效后又有值得奖励的东西,两者是相互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奖惩制度不光要奖,而且要惩,惩罚也是一种激励,是一种负激励。负激励措施主要有如淘汰激励、罚款、降职和开除等。
竞争机制:竞争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又一大法宝。真正在企业中实现能者上,弱者下的局面。末位淘汰制是竞争机制的一个具体形式,就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而言,末位淘汰制有其可行性,建立严格的员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能给员工以压力,能在员工之间产生竞争气氛,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公司更富有朝气和活力,更好地促进企业成长。
岗位制度:即建立适当的岗位,使工作职位具挑战性。“工作职位挑战性”就是要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到他所在的职位确实具有轻微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工作职位具有挑战性呢?有2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认真搞好职位设置,二是要适才适位。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管理者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使他们自觉、努力实现其目标。
3、情感激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其《动机与人格》一书提出了人的5种层次的不同需要,这5个方面的内容是:基本生活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地位与尊重——自我实现。企业要努力满足员工的各项需求,如提供稳定可靠的就业,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和安全感。归属感是指员工在企业中能有家的感觉,在这一层次上感情、人文因素要大于经济因素。人员之间的密切交往与合作、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共同的利益等都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而员工的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基本条件。地位与尊重是指人的社会性使每个人都要求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在当前的社会中,经济收入和职位往往是社会地位的一种体现。自我实现是指当前面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将产生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需求,即自我实现。人在这5方面的需求层次是逐步加深的,只有满足了前一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这5个方面除了基本生活需求外,其他4个均为情感需要,因此,情感激励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情感激励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这几种:
尊重激励:所谓尊重激励,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因而,尊重激励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参与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作激励: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需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感。这要求管理者对员工工作进行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何为工作内容丰富化?西文学者提出了5条衡量标准,也就是说要让员工找到5种感觉:一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把从事的工作很重要、很有意义;二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上司一直在关注他重视他;三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他所在的岗位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四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反馈;五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工作成果的整体性。
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通过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荣誉和提升激励: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
4、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从而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使人们朝同一目标努力,推动企业前进。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使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地位;使员工树立“主人公”的责任感。
实施激励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内企业,虽然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管理激励,并尝试着进行了激励机制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对激励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激励就是奖励
激励,从完整意义上说,应包括激发和约束2层含义。奖励和惩罚是2种最基本的激励措施,是对立统一的。而很多企业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有些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约束和惩罚措施,但碍于各种原因,没有坚决地执行而流于形式,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2、同样的激励可以适用于任何人
许多企业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对企业中个人实施有效的激励,首先是以对人的认识为基础的。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分析,找到他们的激励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激励措施最有效。其次要注意控制激励的成本,必须分析激励的支出收益比,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
3、只要建立起激励制度就能达到激励效果
一些企业发现,在建立起激励制度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平反而下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孤立的,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地进行激励,我们须反对平均主义、“一刀切”,否则,激励会产生负面效应。
4、激励的公平性
研究表明,激励的公平与否,对员工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激励因素。
展开全部
如何提高青年员工责任心,增强对企业的认可感和忠诚度
一、绪论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技术创新与进步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技术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较量。 “ 人才 ” 更多情况下是指 “ 知识型员工 ” ,企业大厦的建构的支柱就是由知识员工所组成的。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日益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因此,如何提高知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就显得日益的重要。 我国加入 WTO以后,经济的发展及其全球化要求企业不断成长和壮大,企业经济管理之间竞争的重点在于知识、信息、科技综合体的知识型员工。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而目前要做好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却并非一件易事,这对我国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认为关于提升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研究无论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看,都很有现实意义。
二、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及特征
1. 知识型员工的概念
“ 知识型员工 ” 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的,具体指 “ 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 ” 当时主要指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但在今天,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已经涵盖了大多数的白领
2.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与行为素质
(1) 职业道德素质
(2) 人际交流素质
(3) 专业技术素质
(4) 基本管理素质
(5) 身体素质
(6) 思维素质
三、企业员工忠诚度的现状及流失的原因
(一) 企业知识型员工缺失的表现
1. 流动率高
近年,知识型员工流动加剧、跳槽频繁,在整个亚洲都是一个共性问题,这是知识型员工忠诚度滑坡的主要表现。据经济学人集团对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企业的研究,目前,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动率每年为 20% 左右,中国内地企业则超过 12% 。普遍比 10 年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 士气低落
士气低主要表现为责任心差,缺乏热情。忠诚是双向的,知识型员工要忠诚企业,维护企业利益,为企业服务,同时,企业要为知识型员工的付出给予相应的回报,也就是说,企业也要忠诚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忠诚是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之上的。
3. 泄露机密
这是知识型员工忠诚度下降的典型表现。知识型员工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大量客户信息,熟悉整个企业的运作流程及管理架构。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下降的表现,
(二) . 知识型员工忠诚度下降的原因
从传统观念看,知识型员工忠诚度滑坡可归于三个原因:薪水低、管理不善以致知识型员工士气低下、有缺陷的招聘制度。美国翰威特公司的管理顾问认为,目前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低是由于: “ 风行的企业重组和大规模解雇知识型员工导致企业过于注意劳动生产率,而把人看成是额外的成文,这种情况破坏了企业与长期知识型员工之间的关系,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降低,雇佣关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知识型员工忠诚度下降的原因有如下方面:
1, 诚信缺失
诚信缺失分为显性承诺缺失和隐性承诺失衡。显性承诺缺失是指企业重承诺,轻兑现。我们知道,一诺千金、诚实守信历来被商家视为圭臬,也就是法条。信誉是企业的生命,而现实中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很少,在我们所做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员工因为企业一开始许诺各种条件后来没有兑现,对企业产生不信任,进而对企业失望,离开企业。这是企业员工忠诚度较低的一个原因。另外,隐性承诺失衡就是心理契约。 “ 心理契约 ” 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 E.H.Schein )正式提出的。他认为,心理契约是 “ 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 ”
2,制度层面
这主要是指社会经济生活中有关人员流动的制度
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法制不健全。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精神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是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为第一要旨,这虽然体现了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特点,但也显示出有关劳动者行为约束条款的不足。例如,对于劳动者泄露企业秘密、侵占企业财产及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等方面的规定尚不够具体细致,惩处方式也不够明确、有力。
第二,人才流动制度。我国逐渐放松对人才流动的限制,人才市场化,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人才市场和人才中介机构,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提供了重要的客观条件,使得有能力的知识型员工,在离职后,能较快、较容易地找到新的工作,使跳槽面临的就业风险低。忠诚是双向的,员工总是忠诚于那些忠诚于自己的企业,在员工和企业的心理契约中,首先具有公平的前提,即企业应要尽力让员工觉得有归属感,认识到自己是企业中的一员,使员工们感觉到 “ 我们都是同一个共同体的成员 ” 。
3.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最主要的是管理不善。
其一,招聘制度不合理。企业没能将招聘职位、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空间与知识型员工自身的个性要求较好地结合起来,导致引进的新员工与企业不适应,招聘不当。招聘得当是保证知识型员工能与企业同存亡的前提。
对员工的信任、尊重、关心不到位,这是员工忠诚度下降的根源。 “ 沽先取之,必先与之 ”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任何 “ 单向忠诚 ” 都是不存在的。
其二,管理不完善,缺乏向心力。有些企业管理不科学、不规范,没有建立持久的长效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打造缺乏向心力,知识型员工看不到美好的前景,其忠诚度随之下降。
其三,薪酬设计不合理,难以彰显公平性。企业总想用最少的成本雇佣到最好的员工,但在目前日益完善的人才市场上,这种可能性不高。高学历、高技能的知识型员工由于本身的优势建立的自信心,并不特别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会提高生理需求的标准,故当横向比较发现自己价码比其他企业的职员低的时候,其跳槽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有艺在身,不愁找不到饭碗。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较低层次得到满足以后,必然会追求较高层次需求,自我实现仍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组织应当为知识型员工提供自我实现的平台并帮助他们自我实现。很多组织离职率不断升高是与员工无法自我实现是息息相关的。
四、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
(一) . 积极塑造企业文化
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忠诚的对象如果要保持长期稳定,那么企业文化是最佳对象,因为企业文化是最稳固和持久的。
1.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
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很重要的一条是要为员工提供一个能够 “ 诚 ” 的环境。忠诚与法律的义务不同,更多的是出于内心的感情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设置的目标要合理,提出的要求要实事求是,只有员工觉得企业文化的理念有可行性并与员工内心的需要契合时,才可能认同并去实践此种理念。同时,企业要对员工开诚布公,让员工多了解企业所处的形势,清楚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前景,多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以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
2.增强和衷共济意识
知识型员工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适应能力,他们的自尊心较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所以领导应当放下官架子,与知识型员工进行无间隙的沟通,了解知识型员工的真实需要,增强知识型员工的主人翁感。另外,企业应该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与工作环境,强调 “ 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 ” ,缩短知识型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让知识型员工与企业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必须树立 “ 以人为本 ” 和 “ 人高于一切 ” 的价值观,把知识型员工看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尊重其个性和才能的发挥,鼓励知识型员工参与决策,使员工在心理上对企业产生归属感。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利益共同体的建立进一步激励员工的忠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和报酬机制,如员工持股和技术入股等,通过提高员工与企业的关联程度,即可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二) . 加强完善管理制度
1 . 组建高效的领导团队
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领导团队能力的影响。高效的领导团队能够充分展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充分体现企业工作氛围的魅力。企业对领导团队也要加强忠诚度管理,高度忠诚度的领导团队会给下属以安全感和责任感,进而感染知识型员工,提升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企业应该注重从知识型员工中选拔出有能力的知识型员工进入到管理团队中,进一步增强领导团队的战斗力,更好地凝聚知识型员工。结合企业实际应建立个性化与团队精神相结合的竞争机制首先,为了更好地发挥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企业应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为他们提供能够充分发挥个性化要求的自由空间;其次,把知识型员工的利益与组织连在一起,他们就会更加忠诚于组织。再次,通过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形成更强的创造力,实现自身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相互融合,即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倡导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 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体制
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是吸引和留住一流知识型员工的前提,也是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重要基础,鉴于此,企业应该实施全面薪酬战略。所谓 “ 全面薪酬战略 ” , 即公司将支付给雇员的薪酬分为 “ 外在 ” 的和 “ 内在 ” 的两大类,两者的组合即为 “ 全面薪酬 ” 。 “ 外在的薪酬 ” 主要指为员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货性价值。比如,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 股票期权、认股权、购买公司股票、股份奖励等长期激励薪酬,退休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福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各种货币性开支,如住房津贴、俱乐部会员卡、公司配车等等。 “ 内在的薪酬 ” 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为完成工作而提供的各种便利工具 ( 如电脑 ) ,培训的机会,提高个人名望的机会 ( 如为著名的大公司工作 ) ,吸引人的公司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以及公司对个人的表彰、谢意等。外在的薪酬与内在的薪酬各自具有不同的激励功能,它们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薪酬体系。实践证明,由于知识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和需求是全面的,其中既包括物质需求,更包括高度的精神需求,因而实施 “ 全面薪酬战略 ” ,是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有效模式。
3.完善培训发展机制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更新加快,知识型员工对知识的学习和对新技术的掌握便更加迫切,对企业的教育培训需求也更加强烈,对当前的工作缺乏具有吸引力。因此,培训就能够为员工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企业要加大对知识型员工培训和开发的投资,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使员工具备终身就业的能力。让员工感到在企业里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知识型员工就会忠诚于这个企业。那么我们应帮助员工自我实现设立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斗志激昂的知识型员工热衷于迎接挑战。其三,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内部晋升和工作再设计。要摒弃那种将员工的培训和开发的投入仅仅看作一种成本的观点,要将它看作一种提高知识型员工素质和忠诚度的投资,并根据员工层次和企业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培训内容和方法,使知识型员工能够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
(三) .与知识型员工建立心理契约
怎样让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具有更高的忠诚度呢 ? 查尔斯 • 汉迪在《依赖与虚拟企业》一文中提出 : “ 当员工们只是在企业工作而并非在此生活时 , 他们为什么要为企业奉献时间、生命和汗水呢 ” ? “ 如果劳动者只为了谋取报酬,那么他们没理由不为更高的薪金而辞职。 ” 如何使人才心甘情愿成为对组织有用之才?如何使员工由只是在企业中工作变为在企业中生活,并甘愿为企业挥洒汗水、激情和全部聪明才智?使用人才,仅有一纸合同,便会显得如此脆弱、苍白无力。如今人才寻求的是一种 “ 价值共鸣、远景共建、事业共干、发展共求、利益共享。 ” 现今企业必须进行员工忠诚度的培养, 企业只是员工共同搭建的一个舞台,舞台上的所有人都是以价值为纽带的战略伙伴,塑造一个员工与员工间、员工与企业间互相信任、互相爱护、互相尊敬、团结合作的企业环境,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组织与组织成员的情感纽带成为组织的一笔财富 , 在组织与组织成员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和自豪感。因此,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不仅有纸面契约,还应发展心理契约、情感契约、价值契约等。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是 “ 利益共同体 ” 。
由以上所述分析可知 , 企业必须面对知识型员工的职业忠诚于知识型员工的种种特性,企业在平衡知识型员工的职业忠诚与组织忠诚时应以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与组织期望的企业忠诚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契约经济。同样在一个企业中也存在契约。契约的双方分别是企业与员工,只有双方分别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才会赢得对方的忠诚。中国知识社会,企业用人讲究 “ 德才兼备 ” 、西方企业用人注重 “ 价值观认同 ” ,其实质都是需要对组织、对企业的忠诚。知识员工一般处在企业内的中高层面,因此,如何提高知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就显得日益的重要。在中国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员工的忠诚度要求越来越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对企业生产效率高低及企业价值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现实中,造成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员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不协调。所谓的心理契约相互协调,是指员工与企业对雇佣协议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这种理解和信任是隐含的、非正式的,而不是以某种文字或书面形式出现的、要求雇佣双方都必须遵守的带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契约。员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的不协调会导致员工忠诚度下降,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 增强 “ 心理契约 ” 是提升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法宝
所谓心理契约是指一系列相互的心理期望 , 这些期望是契约双方相互知觉但非明确表达的、不被其他团体所共享的。这种心理契约往往比传统的商业契约更能够激发知识型员工为组织工作的积极心态知识型员工对个人成就的追求比单纯的高薪酬更重要 , 但并不是说他们会拒绝这些高薪酬 , 只是更重视那些来自工作的内在报酬和满足感。他们通常把金钱财富看作是个人成就与地位的一种象征 , 而并不是简单的高物质享受。既然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层次是这种情况 , 企业组织就不能够仅仅依赖商业契约来进行管理 , 必须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效的心理契约,因此知识型员工不能被使唤 , 只能被当作 “ 伙伴 ” 来进行管理 , 他们需要的不是命令 , 而是情感的管理。心理契约的建设能够满足他们对价值观的需要 , 使知识型员工的期望需求更好的得到实现 , 从而形成内在激励。
2 . 心理契约与忠诚度的构建
知识型员工具有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等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成就欲望较强,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要求工作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决定权;他们成就欲望较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他们更多地忠诚于自己的专业,而可能较低地忠诚于所在的企业。心理契约与忠诚度的构建及培育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将培养忠诚度作为员工稳定期的核心工作。员工稳定期是指从员工正式进入企业到开始呈现离职倾向前的那段时期。这段时期是员工忠诚度全程管理的关键阶段 , 担负着培养员工高忠诚度的重任。员工对企业满意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对企业的忠诚度 , 很难想象一个对企业不满意的员工会忠于企业。因此 , 培养员工的忠诚度首先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这就需要给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公平透明的晋升制度 , 以及推行人性化的管理机制等。但是 , 满意度高并不表示忠诚度一定高 , 要建立高忠诚度还必须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 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员 , 只有这样 , 员工才会忠于企业 , 才有可能把企业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以下是这个时期可以采用加强完善管理制度中的若干办法。其次,心理契约是组织与知识型员工之间双向的心理期望,心理契约的构建恰恰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桥梁。达成与维持心理契约 , 在于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在企业中创设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企业氛围和企业精神 , 为全体员工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 , 形成坚不可摧的利益共同体。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 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 , 无疑会给达成和维持 “ 心理契约 ” 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空间 , 可以增强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与信念 , 激发企业与员工共同信守 “ 契约 ” ,也就是形成了所默示的各自对应的承诺。心理契约必须以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为保证 , 为组织中每个个体提供能够施展才华实现自我的舞台。心理契约被企业和员工认同的重要一点就是职业生涯管理 , 企业员工追求的利益既是一种经济利益 , 从长远来说更是一种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良好的心理契约的构建 , 有利于企业对员工这种权利的尊重。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是员工个人发展成就得以满足的通路 , 加强了员工成就感和工作满意度 , 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 , 才能有效阻止企业人才外流。接着,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讲,心理契约的无形规约能促使员工不断以心理期望来审视自己与组织的发展,促使知识型员工在动态环境变化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保持与组织的良好关系,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从而提高对组织的忠诚度。最后,心理契约可使知识型员工心理上具有期望,拥有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当知识型员工认为他已被组织许诺将有较高的薪水、提升机会、职业培训和丰富化的工作等的时候,就会为组织发展贡献自己的技能与忠诚,作为一种对组织的回报,同时也是一种与组织的平等交换。
企业承认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将知识型员工当作企业的合作伙伴,而非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让知识型员工可以实行灵活机动的弹性工作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型员工的自主权的心理要求。塑造有价值的 “ 远景 ” 为知识型员工描绘出组织与个人发展的远景,实际上就是确立了组织与个人的前进方向与奋斗目标。
3 . 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忠诚度的培育
a. 减少心理契约违背中的无力兑现和故意违背现象
在心理契约违背的实际情况当中,有一部分是由于组织无力兑现或者故意违背造成的。组织无力兑现心理契约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组织在与知识型员工建立心理契约时,为员工建立了一个过于美好的前景,可是后来才发现这个心理承诺超过了组织可以实现的能力;二是由于组织对于环境的估计错误,当组织外部环境恶化时,组织早期的发展目标自然受到影响,组织对员工已形成的心理契约的实现能力也就会得到削弱。
要解决心理契约违背中的无力兑现问题,也应该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给知识型员工提供一个合乎实际的,较为合理的预期,让员工真正了解组织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为心理契约的形成提供一个更贴近实际的基础。这样做可能会损失一部分优秀的求职者,但对于决定加入组织的知识型员工,由于他们降低了对组织的期望,他们能够对组织的现实情况有清晰地了解,知道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在他们与组织的心理契约中已经包含了可能遇到的问题。所以当困难真正来临的时候,组织由于早已 “ 有言在先 ” ,就不会出现无力兑现心理契约的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强组织对未来环境的预测能力。组织应该增强搜集影响组织发展的各方面信息的能力,通过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未来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做出更清晰地判断。这样才能通过提供尽可能接近未来真实情况的预测,为组织对知识型员工做出合理心理承诺提供依据。
b. 提高知识型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信任是 “ 在和别人交往过程中对别人好意的信心,以及在合作过程中对别人报答的期待 ” 。通常来说信任分为三种:基于威慑的信任,基于经验的信任,基于鉴定的信任。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多是基于经验的信任。而基于经验的信任取决于员工过去需要的满足程度和心理契约的履行程度。所以,组织应注意实时了解和关心知识型员工的需要变化,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满足;对已经给出的承诺要尽可能的兑现,对由于不可控因素出现而导致承诺不能或推迟兑现时,组织应给员工一个合理解释。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发展,对待员工能够采用的唯一的策略就是 “ 讲道德、讲信誉 ” 的策略,企业承诺了的事情一定要落实、完成,尤其关系到员工利益方面的事情,就更不能马虎对待。这样企业就容易获得员工对企业的 “ 忠诚回报 ” 。
c. 要注意树立 “ 忠诚员工的榜样 ” 。
俗话说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企业内要注意忠诚员工榜样的树立,并要在用人的机制上将这些 “ 忠诚标兵 ” 提拔到重要的、合适的职位上去发挥才能,使他们在企业内有较好的位置、较好的收益,这样就容易激励后人,对企业采取 “ 忠诚策略 ” ,表现他们的 “ 忠诚行为 ” 。如果企业内的 “ 忠诚标兵 ” 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人们的行为将会被引导到短期的利益上。
d. 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公平竞争机制主要体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使用与管理方面。为了使企业员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他们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企业在择人、用人方面应充分挖掘内部人员的潜力,要防止 “ 拉关系、走后门 ” 等不良现象。在实施过程中,使每一位员工都有晋升的机会,以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合理流动,把握公平竞争的原则
最能培养员工忠诚度的几个因素是迎合员工的兴趣所在、给员工发展机会以及员工职位的质量等。公平是培养忠诚度最重要的问题。据员工忠诚度调查报告显示,公平问题是影响员工忠诚度的第一大原因。公平主要包括报酬公平,考核公平以及制度公平。无论哪方面的公平,组织都要考虑到,无论何时何地,以公平和善意来管理知识型员工。企业不能够因为个别员工的不道德或不忠诚,而对所有的员工都采用 “ 不道德、不忠诚 ” 策略,这样将会促使企业快速的灭亡。
五.结论
知识型员工是企业中重要而特殊的群体 , 他们处于支配、管理、运用企业内其他资源的主导性地位。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 , 他们能否有效地工作 , 是否会对企业及其经营目标萌生出责任感和热情 , 以及他们能否从自己工作中得到满足感 ,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与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程度。因此 , 如何有效地管理并提高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就成了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心理契约管理是建立员工与企业之间良好的信赖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心理契约的无形规约能使员工在动态条件下不断保持与企业的良好信赖关系,视自己为企业的主体,将个体的发展充分整合到企业的发展之中,从而创造出永远充满活力的企业组织。反之,当这种信赖关系和良好的期望遭到破坏时,企业的活力和效率就要遭受破坏,甚至导致员工流失率过高,企业发展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构建心理契约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智慧的过程,也是保证员工产生高水平的内聚力和承诺、表现为高能量、延长工作时间、愿意多干并对工作满腔热情的过程。因此实施员工心理契约管理对于激励员工、加强组织动力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心理契约的构建也是企业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和实现企业不断创新的重要保证,更是维护员工忠诚度的利剑。本文从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及特点入手 , 通过分析当今社会知识型员工的需求 , 提出了提高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管理对策,系统阐述了心理契约的概念与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蒋春燕 ,赵曙明 ;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 [J];中国软科学 ;2001年 02期
[2] 王道劬 ; 李芸 ; 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博弈分析 [A]; 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 —— 第 8 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C];2005.167
[3] 石巧妮 ;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D]; 东北财经大学 ;2007.139
[4] 朱磊 ; 周伟 ; 曲守林 ; 如何提高现代企业员工的忠诚度 [J]; 财经界 2006 年 08 期
[5] John MIvancecich 著,赵署明译,人力资源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86-205.
[6] 彼得 . 德鲁克,杨开锋译,知识管理,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24-26.
[7] 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101-113.
[8] 龙立荣,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及其关系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95-207.
[9] 成思危、马新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228-232.
一、绪论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技术创新与进步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技术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较量。 “ 人才 ” 更多情况下是指 “ 知识型员工 ” ,企业大厦的建构的支柱就是由知识员工所组成的。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日益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因此,如何提高知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就显得日益的重要。 我国加入 WTO以后,经济的发展及其全球化要求企业不断成长和壮大,企业经济管理之间竞争的重点在于知识、信息、科技综合体的知识型员工。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而目前要做好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却并非一件易事,这对我国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认为关于提升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研究无论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看,都很有现实意义。
二、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及特征
1. 知识型员工的概念
“ 知识型员工 ” 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的,具体指 “ 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 ” 当时主要指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但在今天,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已经涵盖了大多数的白领
2.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与行为素质
(1) 职业道德素质
(2) 人际交流素质
(3) 专业技术素质
(4) 基本管理素质
(5) 身体素质
(6) 思维素质
三、企业员工忠诚度的现状及流失的原因
(一) 企业知识型员工缺失的表现
1. 流动率高
近年,知识型员工流动加剧、跳槽频繁,在整个亚洲都是一个共性问题,这是知识型员工忠诚度滑坡的主要表现。据经济学人集团对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企业的研究,目前,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动率每年为 20% 左右,中国内地企业则超过 12% 。普遍比 10 年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 士气低落
士气低主要表现为责任心差,缺乏热情。忠诚是双向的,知识型员工要忠诚企业,维护企业利益,为企业服务,同时,企业要为知识型员工的付出给予相应的回报,也就是说,企业也要忠诚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忠诚是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之上的。
3. 泄露机密
这是知识型员工忠诚度下降的典型表现。知识型员工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大量客户信息,熟悉整个企业的运作流程及管理架构。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下降的表现,
(二) . 知识型员工忠诚度下降的原因
从传统观念看,知识型员工忠诚度滑坡可归于三个原因:薪水低、管理不善以致知识型员工士气低下、有缺陷的招聘制度。美国翰威特公司的管理顾问认为,目前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低是由于: “ 风行的企业重组和大规模解雇知识型员工导致企业过于注意劳动生产率,而把人看成是额外的成文,这种情况破坏了企业与长期知识型员工之间的关系,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降低,雇佣关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知识型员工忠诚度下降的原因有如下方面:
1, 诚信缺失
诚信缺失分为显性承诺缺失和隐性承诺失衡。显性承诺缺失是指企业重承诺,轻兑现。我们知道,一诺千金、诚实守信历来被商家视为圭臬,也就是法条。信誉是企业的生命,而现实中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很少,在我们所做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员工因为企业一开始许诺各种条件后来没有兑现,对企业产生不信任,进而对企业失望,离开企业。这是企业员工忠诚度较低的一个原因。另外,隐性承诺失衡就是心理契约。 “ 心理契约 ” 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 E.H.Schein )正式提出的。他认为,心理契约是 “ 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 ”
2,制度层面
这主要是指社会经济生活中有关人员流动的制度
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法制不健全。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精神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是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为第一要旨,这虽然体现了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特点,但也显示出有关劳动者行为约束条款的不足。例如,对于劳动者泄露企业秘密、侵占企业财产及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等方面的规定尚不够具体细致,惩处方式也不够明确、有力。
第二,人才流动制度。我国逐渐放松对人才流动的限制,人才市场化,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人才市场和人才中介机构,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提供了重要的客观条件,使得有能力的知识型员工,在离职后,能较快、较容易地找到新的工作,使跳槽面临的就业风险低。忠诚是双向的,员工总是忠诚于那些忠诚于自己的企业,在员工和企业的心理契约中,首先具有公平的前提,即企业应要尽力让员工觉得有归属感,认识到自己是企业中的一员,使员工们感觉到 “ 我们都是同一个共同体的成员 ” 。
3.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最主要的是管理不善。
其一,招聘制度不合理。企业没能将招聘职位、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空间与知识型员工自身的个性要求较好地结合起来,导致引进的新员工与企业不适应,招聘不当。招聘得当是保证知识型员工能与企业同存亡的前提。
对员工的信任、尊重、关心不到位,这是员工忠诚度下降的根源。 “ 沽先取之,必先与之 ”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任何 “ 单向忠诚 ” 都是不存在的。
其二,管理不完善,缺乏向心力。有些企业管理不科学、不规范,没有建立持久的长效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打造缺乏向心力,知识型员工看不到美好的前景,其忠诚度随之下降。
其三,薪酬设计不合理,难以彰显公平性。企业总想用最少的成本雇佣到最好的员工,但在目前日益完善的人才市场上,这种可能性不高。高学历、高技能的知识型员工由于本身的优势建立的自信心,并不特别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会提高生理需求的标准,故当横向比较发现自己价码比其他企业的职员低的时候,其跳槽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有艺在身,不愁找不到饭碗。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较低层次得到满足以后,必然会追求较高层次需求,自我实现仍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组织应当为知识型员工提供自我实现的平台并帮助他们自我实现。很多组织离职率不断升高是与员工无法自我实现是息息相关的。
四、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
(一) . 积极塑造企业文化
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忠诚的对象如果要保持长期稳定,那么企业文化是最佳对象,因为企业文化是最稳固和持久的。
1.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
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很重要的一条是要为员工提供一个能够 “ 诚 ” 的环境。忠诚与法律的义务不同,更多的是出于内心的感情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设置的目标要合理,提出的要求要实事求是,只有员工觉得企业文化的理念有可行性并与员工内心的需要契合时,才可能认同并去实践此种理念。同时,企业要对员工开诚布公,让员工多了解企业所处的形势,清楚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前景,多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以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
2.增强和衷共济意识
知识型员工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适应能力,他们的自尊心较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所以领导应当放下官架子,与知识型员工进行无间隙的沟通,了解知识型员工的真实需要,增强知识型员工的主人翁感。另外,企业应该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与工作环境,强调 “ 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 ” ,缩短知识型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让知识型员工与企业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必须树立 “ 以人为本 ” 和 “ 人高于一切 ” 的价值观,把知识型员工看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尊重其个性和才能的发挥,鼓励知识型员工参与决策,使员工在心理上对企业产生归属感。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利益共同体的建立进一步激励员工的忠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和报酬机制,如员工持股和技术入股等,通过提高员工与企业的关联程度,即可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二) . 加强完善管理制度
1 . 组建高效的领导团队
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领导团队能力的影响。高效的领导团队能够充分展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充分体现企业工作氛围的魅力。企业对领导团队也要加强忠诚度管理,高度忠诚度的领导团队会给下属以安全感和责任感,进而感染知识型员工,提升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企业应该注重从知识型员工中选拔出有能力的知识型员工进入到管理团队中,进一步增强领导团队的战斗力,更好地凝聚知识型员工。结合企业实际应建立个性化与团队精神相结合的竞争机制首先,为了更好地发挥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企业应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为他们提供能够充分发挥个性化要求的自由空间;其次,把知识型员工的利益与组织连在一起,他们就会更加忠诚于组织。再次,通过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形成更强的创造力,实现自身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相互融合,即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倡导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 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体制
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是吸引和留住一流知识型员工的前提,也是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重要基础,鉴于此,企业应该实施全面薪酬战略。所谓 “ 全面薪酬战略 ” , 即公司将支付给雇员的薪酬分为 “ 外在 ” 的和 “ 内在 ” 的两大类,两者的组合即为 “ 全面薪酬 ” 。 “ 外在的薪酬 ” 主要指为员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货性价值。比如,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 股票期权、认股权、购买公司股票、股份奖励等长期激励薪酬,退休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福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各种货币性开支,如住房津贴、俱乐部会员卡、公司配车等等。 “ 内在的薪酬 ” 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为完成工作而提供的各种便利工具 ( 如电脑 ) ,培训的机会,提高个人名望的机会 ( 如为著名的大公司工作 ) ,吸引人的公司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以及公司对个人的表彰、谢意等。外在的薪酬与内在的薪酬各自具有不同的激励功能,它们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薪酬体系。实践证明,由于知识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和需求是全面的,其中既包括物质需求,更包括高度的精神需求,因而实施 “ 全面薪酬战略 ” ,是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有效模式。
3.完善培训发展机制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更新加快,知识型员工对知识的学习和对新技术的掌握便更加迫切,对企业的教育培训需求也更加强烈,对当前的工作缺乏具有吸引力。因此,培训就能够为员工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企业要加大对知识型员工培训和开发的投资,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使员工具备终身就业的能力。让员工感到在企业里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知识型员工就会忠诚于这个企业。那么我们应帮助员工自我实现设立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斗志激昂的知识型员工热衷于迎接挑战。其三,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内部晋升和工作再设计。要摒弃那种将员工的培训和开发的投入仅仅看作一种成本的观点,要将它看作一种提高知识型员工素质和忠诚度的投资,并根据员工层次和企业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培训内容和方法,使知识型员工能够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
(三) .与知识型员工建立心理契约
怎样让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具有更高的忠诚度呢 ? 查尔斯 • 汉迪在《依赖与虚拟企业》一文中提出 : “ 当员工们只是在企业工作而并非在此生活时 , 他们为什么要为企业奉献时间、生命和汗水呢 ” ? “ 如果劳动者只为了谋取报酬,那么他们没理由不为更高的薪金而辞职。 ” 如何使人才心甘情愿成为对组织有用之才?如何使员工由只是在企业中工作变为在企业中生活,并甘愿为企业挥洒汗水、激情和全部聪明才智?使用人才,仅有一纸合同,便会显得如此脆弱、苍白无力。如今人才寻求的是一种 “ 价值共鸣、远景共建、事业共干、发展共求、利益共享。 ” 现今企业必须进行员工忠诚度的培养, 企业只是员工共同搭建的一个舞台,舞台上的所有人都是以价值为纽带的战略伙伴,塑造一个员工与员工间、员工与企业间互相信任、互相爱护、互相尊敬、团结合作的企业环境,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组织与组织成员的情感纽带成为组织的一笔财富 , 在组织与组织成员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和自豪感。因此,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不仅有纸面契约,还应发展心理契约、情感契约、价值契约等。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是 “ 利益共同体 ” 。
由以上所述分析可知 , 企业必须面对知识型员工的职业忠诚于知识型员工的种种特性,企业在平衡知识型员工的职业忠诚与组织忠诚时应以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与组织期望的企业忠诚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契约经济。同样在一个企业中也存在契约。契约的双方分别是企业与员工,只有双方分别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才会赢得对方的忠诚。中国知识社会,企业用人讲究 “ 德才兼备 ” 、西方企业用人注重 “ 价值观认同 ” ,其实质都是需要对组织、对企业的忠诚。知识员工一般处在企业内的中高层面,因此,如何提高知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就显得日益的重要。在中国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员工的忠诚度要求越来越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对企业生产效率高低及企业价值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现实中,造成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员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不协调。所谓的心理契约相互协调,是指员工与企业对雇佣协议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这种理解和信任是隐含的、非正式的,而不是以某种文字或书面形式出现的、要求雇佣双方都必须遵守的带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契约。员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的不协调会导致员工忠诚度下降,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 增强 “ 心理契约 ” 是提升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法宝
所谓心理契约是指一系列相互的心理期望 , 这些期望是契约双方相互知觉但非明确表达的、不被其他团体所共享的。这种心理契约往往比传统的商业契约更能够激发知识型员工为组织工作的积极心态知识型员工对个人成就的追求比单纯的高薪酬更重要 , 但并不是说他们会拒绝这些高薪酬 , 只是更重视那些来自工作的内在报酬和满足感。他们通常把金钱财富看作是个人成就与地位的一种象征 , 而并不是简单的高物质享受。既然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层次是这种情况 , 企业组织就不能够仅仅依赖商业契约来进行管理 , 必须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效的心理契约,因此知识型员工不能被使唤 , 只能被当作 “ 伙伴 ” 来进行管理 , 他们需要的不是命令 , 而是情感的管理。心理契约的建设能够满足他们对价值观的需要 , 使知识型员工的期望需求更好的得到实现 , 从而形成内在激励。
2 . 心理契约与忠诚度的构建
知识型员工具有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等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成就欲望较强,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要求工作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决定权;他们成就欲望较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他们更多地忠诚于自己的专业,而可能较低地忠诚于所在的企业。心理契约与忠诚度的构建及培育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将培养忠诚度作为员工稳定期的核心工作。员工稳定期是指从员工正式进入企业到开始呈现离职倾向前的那段时期。这段时期是员工忠诚度全程管理的关键阶段 , 担负着培养员工高忠诚度的重任。员工对企业满意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对企业的忠诚度 , 很难想象一个对企业不满意的员工会忠于企业。因此 , 培养员工的忠诚度首先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这就需要给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 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公平透明的晋升制度 , 以及推行人性化的管理机制等。但是 , 满意度高并不表示忠诚度一定高 , 要建立高忠诚度还必须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 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员 , 只有这样 , 员工才会忠于企业 , 才有可能把企业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以下是这个时期可以采用加强完善管理制度中的若干办法。其次,心理契约是组织与知识型员工之间双向的心理期望,心理契约的构建恰恰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桥梁。达成与维持心理契约 , 在于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在企业中创设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企业氛围和企业精神 , 为全体员工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 , 形成坚不可摧的利益共同体。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 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 , 无疑会给达成和维持 “ 心理契约 ” 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空间 , 可以增强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与信念 , 激发企业与员工共同信守 “ 契约 ” ,也就是形成了所默示的各自对应的承诺。心理契约必须以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为保证 , 为组织中每个个体提供能够施展才华实现自我的舞台。心理契约被企业和员工认同的重要一点就是职业生涯管理 , 企业员工追求的利益既是一种经济利益 , 从长远来说更是一种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良好的心理契约的构建 , 有利于企业对员工这种权利的尊重。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是员工个人发展成就得以满足的通路 , 加强了员工成就感和工作满意度 , 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 , 才能有效阻止企业人才外流。接着,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讲,心理契约的无形规约能促使员工不断以心理期望来审视自己与组织的发展,促使知识型员工在动态环境变化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保持与组织的良好关系,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从而提高对组织的忠诚度。最后,心理契约可使知识型员工心理上具有期望,拥有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当知识型员工认为他已被组织许诺将有较高的薪水、提升机会、职业培训和丰富化的工作等的时候,就会为组织发展贡献自己的技能与忠诚,作为一种对组织的回报,同时也是一种与组织的平等交换。
企业承认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将知识型员工当作企业的合作伙伴,而非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让知识型员工可以实行灵活机动的弹性工作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型员工的自主权的心理要求。塑造有价值的 “ 远景 ” 为知识型员工描绘出组织与个人发展的远景,实际上就是确立了组织与个人的前进方向与奋斗目标。
3 . 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忠诚度的培育
a. 减少心理契约违背中的无力兑现和故意违背现象
在心理契约违背的实际情况当中,有一部分是由于组织无力兑现或者故意违背造成的。组织无力兑现心理契约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组织在与知识型员工建立心理契约时,为员工建立了一个过于美好的前景,可是后来才发现这个心理承诺超过了组织可以实现的能力;二是由于组织对于环境的估计错误,当组织外部环境恶化时,组织早期的发展目标自然受到影响,组织对员工已形成的心理契约的实现能力也就会得到削弱。
要解决心理契约违背中的无力兑现问题,也应该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给知识型员工提供一个合乎实际的,较为合理的预期,让员工真正了解组织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为心理契约的形成提供一个更贴近实际的基础。这样做可能会损失一部分优秀的求职者,但对于决定加入组织的知识型员工,由于他们降低了对组织的期望,他们能够对组织的现实情况有清晰地了解,知道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在他们与组织的心理契约中已经包含了可能遇到的问题。所以当困难真正来临的时候,组织由于早已 “ 有言在先 ” ,就不会出现无力兑现心理契约的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强组织对未来环境的预测能力。组织应该增强搜集影响组织发展的各方面信息的能力,通过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未来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做出更清晰地判断。这样才能通过提供尽可能接近未来真实情况的预测,为组织对知识型员工做出合理心理承诺提供依据。
b. 提高知识型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信任是 “ 在和别人交往过程中对别人好意的信心,以及在合作过程中对别人报答的期待 ” 。通常来说信任分为三种:基于威慑的信任,基于经验的信任,基于鉴定的信任。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多是基于经验的信任。而基于经验的信任取决于员工过去需要的满足程度和心理契约的履行程度。所以,组织应注意实时了解和关心知识型员工的需要变化,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满足;对已经给出的承诺要尽可能的兑现,对由于不可控因素出现而导致承诺不能或推迟兑现时,组织应给员工一个合理解释。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发展,对待员工能够采用的唯一的策略就是 “ 讲道德、讲信誉 ” 的策略,企业承诺了的事情一定要落实、完成,尤其关系到员工利益方面的事情,就更不能马虎对待。这样企业就容易获得员工对企业的 “ 忠诚回报 ” 。
c. 要注意树立 “ 忠诚员工的榜样 ” 。
俗话说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企业内要注意忠诚员工榜样的树立,并要在用人的机制上将这些 “ 忠诚标兵 ” 提拔到重要的、合适的职位上去发挥才能,使他们在企业内有较好的位置、较好的收益,这样就容易激励后人,对企业采取 “ 忠诚策略 ” ,表现他们的 “ 忠诚行为 ” 。如果企业内的 “ 忠诚标兵 ” 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人们的行为将会被引导到短期的利益上。
d. 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公平竞争机制主要体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使用与管理方面。为了使企业员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他们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企业在择人、用人方面应充分挖掘内部人员的潜力,要防止 “ 拉关系、走后门 ” 等不良现象。在实施过程中,使每一位员工都有晋升的机会,以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合理流动,把握公平竞争的原则
最能培养员工忠诚度的几个因素是迎合员工的兴趣所在、给员工发展机会以及员工职位的质量等。公平是培养忠诚度最重要的问题。据员工忠诚度调查报告显示,公平问题是影响员工忠诚度的第一大原因。公平主要包括报酬公平,考核公平以及制度公平。无论哪方面的公平,组织都要考虑到,无论何时何地,以公平和善意来管理知识型员工。企业不能够因为个别员工的不道德或不忠诚,而对所有的员工都采用 “ 不道德、不忠诚 ” 策略,这样将会促使企业快速的灭亡。
五.结论
知识型员工是企业中重要而特殊的群体 , 他们处于支配、管理、运用企业内其他资源的主导性地位。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 , 他们能否有效地工作 , 是否会对企业及其经营目标萌生出责任感和热情 , 以及他们能否从自己工作中得到满足感 ,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与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程度。因此 , 如何有效地管理并提高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就成了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心理契约管理是建立员工与企业之间良好的信赖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心理契约的无形规约能使员工在动态条件下不断保持与企业的良好信赖关系,视自己为企业的主体,将个体的发展充分整合到企业的发展之中,从而创造出永远充满活力的企业组织。反之,当这种信赖关系和良好的期望遭到破坏时,企业的活力和效率就要遭受破坏,甚至导致员工流失率过高,企业发展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构建心理契约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智慧的过程,也是保证员工产生高水平的内聚力和承诺、表现为高能量、延长工作时间、愿意多干并对工作满腔热情的过程。因此实施员工心理契约管理对于激励员工、加强组织动力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心理契约的构建也是企业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和实现企业不断创新的重要保证,更是维护员工忠诚度的利剑。本文从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及特点入手 , 通过分析当今社会知识型员工的需求 , 提出了提高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管理对策,系统阐述了心理契约的概念与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蒋春燕 ,赵曙明 ;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 [J];中国软科学 ;2001年 02期
[2] 王道劬 ; 李芸 ; 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博弈分析 [A]; 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 —— 第 8 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C];2005.167
[3] 石巧妮 ;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D]; 东北财经大学 ;2007.139
[4] 朱磊 ; 周伟 ; 曲守林 ; 如何提高现代企业员工的忠诚度 [J]; 财经界 2006 年 08 期
[5] John MIvancecich 著,赵署明译,人力资源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86-205.
[6] 彼得 . 德鲁克,杨开锋译,知识管理,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24-26.
[7] 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101-113.
[8] 龙立荣,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及其关系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95-207.
[9] 成思危、马新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228-232.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