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公孙弘

 我来答
四季教育17
2022-10-26 · TA获得超过562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408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56万
展开全部

1. 文言文《公孙弘》的翻译及注解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①,字季。

少时为薛狱吏②,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③。

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④。养后母孝谨⑤。

建元元年⑥,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⑦。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 新注 为博士⑧。

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⑨,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⑩,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11)。

弘让,谢国人曰(12):“臣已尝西应命(13),以不能罢归(14)。愿更推选(15)。”

国人固推弘(16),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17),百余人,弘第居下(18)。

策奏(19),天子擢弘对为第一(20)。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

是时通西南夷道(21),置郡,巴蜀民苦之(22),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22),上不听。

①齐:指战国时齐国旧地;而菑川国则为汉朝初年的封国,建都于剧县(今山东寿光);薛乃汉代县名(在今山东滕县南)。按剧县与薛县相距甚远,故前人疑此处有误,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引《史记考异》说:“菑川本齐故地,《史》言菑川又言齐者,当时通俗之称,扁鹊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与此一例,非《史》之误。

《汉志》菑川国祗三县,无薛县,然《高五王传》,青州刺史奏菑川王终古禽兽行,诏削四县,安和薛县不在所削之内。《汉志》郡国领县若干,皆元、链昌册成以后之制,未可据以驳传也。”

此言可信。②狱吏:负责监狱的官员。

③牧豕:放猪。海上:海边。

④《春秋》杂说:“解释《春秋》的各家学说。按《春秋》为孔丘所著鲁国的编年史,后为儒家经典之一。

因原著简约,不易详知,遂有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等为之作注,加以解说,另成三书,即《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迅笑、《谷梁传》。这里的“杂说”当指此。

⑤孝谨:孝顺谨慎。⑥建元: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个年号(前140—前135)。

⑦贤良文学: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有时简称“贤良”和“文学”。建元元年的十月,由武帝亲自招考贤良文学,董仲舒等一百余人前来应考。

⑧博士:学官名。知识渊博,学有专长者得任此职,以备天子所用,或传授弟子。

文帝时就已设《诗经》等博士,武帝建元五年乃设五经博士。⑨上意:皇上的心意。

⑩元光:汉武帝第二个年号,(前134—前129)。元光五年即公元前130年。

(11)推上:推举。(12)让谢:退让谢绝。

(13)西应命:到西边的长安去接受皇帝的诏命。(14)以:因为。

罢归:罢官归来。(15)更:改。

(16)固:坚决。(17)对策:指应考的贤良文学等人回答皇帝所提的治国方策。

(18)第:名次。(19)奏:进。

(20)擢:提拔。(21)通西南夷:武帝元光年间,唐蒙和司马相如等出使西南夷,夜郎等归附汉朝,汉在上述地区设立犍为郡等。

详见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22)苦:感到困苦。

(23)盛毁:极度诋毁。 弘为人恢奇多闻①,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②,人臣病不俭节③。

弘为布被,食不重肉④。后母 新注 死,服丧三年。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⑤,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⑥。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⑦,辩论有余⑧,习文法吏事⑨,而又缘饰以儒术⑩,上大说之(11)。

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

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12),汲黯先发之(13),弘推其后(14),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15),至上前(16),皆倍其约以顺上旨(17)。

汲黯庭诘弘曰(18):“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

弘谢曰(19):“夫知臣者以臣的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20)。

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朔三年(21),张欧免(22),以弘为御史大夫。

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22),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棚宏23),愿罢之。

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24)。发十策,弘不得一。

弘乃谢曰:“山东鄙人(25),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26)。”上乃许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27),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

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28)。

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29),侈拟于君(30),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31)。

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

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32),封平津侯。

①恢奇:雄伟奇异。②称:说。

病:短处、毛病。不广大:指心胸狭小。

③俭节:即“节俭”。④重肉:两种肉菜。

⑤开:开始。陈:陈说。

端:头绪。⑥面折庭争:通“面折廷争”,当面驳斥,在朝廷争辩。

⑦行:行为。敦厚:忠厚。

⑧辩论:指言辞。⑨习:熟悉。

文法:法律条文。⑩缘饰:装饰。

儒术:儒家思想和治国主张。(11)上:皇帝。

说(yuè,月)同“悦”。下文“天子常说”之“说”同此。

(12)请间(jiàn,涧):请求分别进见皇帝。间,间隔。

(13)先发之:先提出问题。(14)推:推究。

此。

2. 【丞相公孙弘者阅读答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 毁:毁坏B.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 倍:通“背”,违背C.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 谢:道歉D.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 拟: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招贤良文学之士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以不能罢归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C.弘乃病免归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夫知臣者以臣为忠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孙弘“城府颇深,善用心机”的一组是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②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③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④后母死,服丧三年⑤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⑥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皇帝派公孙弘前往视察,他了解了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要求皇帝废置边郡,没有得到皇帝批准.B.公孙弘生活节俭,盖布被,少食肉;每次在朝廷上商议事情,他总是开陈其端,让皇帝自己选择决定,自己从不当廷争论.C.公孙弘曾与大臣们有约,但到了皇帝面,却背弃先前的约定而顺从皇帝,汲黯因此责备公孙多诈而无情实.D.元朔年间,朝廷开通西南夷,东边设置沧海郡,北边修建朔方郡,公孙弘屡次进谏,希望停止做这些事情,武帝答应了他.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2)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3)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参考答案: 1 A(说) 2 D(都是“到”介词,“于是”;A、介词,“用”\表目的;B、助词,无实义\表“……的处所” C、介词,相当于“于”(到)\对) 3、C(古义:尽责任.今义:对自己应负的责任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A、均有“谦虚、推让”之意;B、均为“造反”;D、古义:碰上(祸患),今义:碰上(敌人或不好的事)或生活中不幸的经历,两词意义接近.) 4、B 5、B(是对“故人所善宾客”很大方)。

3. 丞相公孙弘者 译文

《列传》第五十二篇【译文】丞相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的人,表字叫季。

他年轻时当过薛县的监狱官员,因为犯了罪,被免官。他家里穷,只得到海边去放猪。

直到四十多岁时,才学习《春秋》及各家解释《春秋》的著作。他奉养后母孝顺而谨慎。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天子刚即位,就招选贤良文学之士。这时,公孙弘已经六十岁,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入京,当了博士。

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后向武帝报告情况,不合皇上的心意,皇上发怒,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就借有病为名,免官归家。 武帝元光五年(前130),皇帝下诏书,征召文学,菑川国又推荐公孙弘。

公孙弘向国人推让拒绝说:“我已经西去京城接受皇帝的任命,因为无能而罢官归来。希望改变推举的人选。”

国人却坚决推举公孙弘,公孙弘就到了太常那里。太常让所征召的一百多个儒士分别对策,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按等次被排在最后边。

全部对策文章被送到皇帝那里,武帝把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提拔为第一。公孙弘被召去进见皇帝,武帝见他相貌非常漂亮,封他为博士。

这时,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在那里设置郡县,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皇帝命公孙弘前去视察。公孙弘视察归来,向皇帝报告,极力诋毁西南夷没有用处,皇上没采纳他的意见。

公孙弘为人雄伟奇异,见闻广博,经常说人主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广大,人臣的毛病在于不节俭。公孙弘盖布被,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

后母死了,他守丧三年。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先开头陈述种种事情,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不肯当面驳斥和在朝廷上争论。

于是皇上观察他,发现他的品行忠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皇上非常喜欢他。在两年之内,他便官至左内史。

公孙弘向皇帝奏明事情,有时不被采纳,也不在朝廷加以辩白。他曾经和主爵尉汲黯请求皇上分别召见,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常常很高兴。

他所说的事情都被采纳,从此,公孙弘一天比一天受到皇帝的亲近,地位显贵起来。他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

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说:“齐地之人多半都欺诈而无真情,他开始时同我们一起提出这个建议,现在全都违背了,不忠诚。”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

皇上赞同公孙弘的说法。皇上身边的受宠之臣每每诋毁公孙弘,但皇上却越发厚待公孙弘。

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张欧被免官,皇上用公孙弘当御史大夫。这时,汉朝正在开通西南夷,东边设置沧海郡,北边修建朔方郡城。

公孙弘屡次劝谏皇上,认为这些做法是使中国疲惫不堪而去经营那些无用的地方,希望停做这些事情。于是,武帝就让朱买臣等以设置朔方郡的有利情况来诘难公孙弘。

朱买臣等提出十个问题,公孙弘一个也答不上来。公孙弘便道歉说:“我是山东的鄙陋之人,不知筑朔郡有这些好处,希望停做通西南夷和置沧海郡的事,集中力量经营朔方郡城。”

皇上就答应了。 汲黯说:“公孙弘处于三公的地位,俸禄很多,但却盖布被,这是欺诈。”

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有这样的事。九卿中与我好的人没有超过汲黯的了,但他今天在朝廷上诘难我,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

我有三公的高贵地位却盖布被,确实是巧行欺诈,妄图钓取美名。况且我听说管仲当齐国的相,有三处住宅,其奢侈可与齐王相比,齐桓公依靠管仲称霸,也是对在上位的国君的越礼行为。

晏婴为齐景公的相,吃饭时不吃两样以上的肉菜,他的妾 *** 丝织衣服,齐国治理得很好,这是晏婴向下面的百姓看齐。如今我当了御史大夫,却盖布被,这是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没有了贵贱的差别,真像汲黯所说的那样。

况且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呢!”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有礼,越发厚待他,终于让公孙弘当了丞相,封为平津侯。 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

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但暗中却加祸于人予以报复。杀死主父偃,把董仲舒改派到胶西国当相的事,都是公孙弘的主意。

他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和脱壳的粗米饭,老朋友和他喜欢的门客,都靠他供给衣食,公孙弘的俸禄都用来供给他们,家中没有余财。士人都因为这个缘故认为他贤明。

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朝廷追究党羽正紧的时候,公孙弘病得很厉害,他自己认为没有什么功劳而被封侯,官位升到丞相,应当辅助贤明的君王安抚国家,使人人都遵循当臣子的道理。如今诸侯有反叛朝廷的阴谋,这都是宰相工作不称职的结果,害怕一旦默默病死,没有办法搪塞责任。

于是,他向皇帝上书说:“我听说天下的常道有五种,用来实行这五种常道的有三种美德。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长幼的次序,这五方面是天下的常道。

智慧、仁爱和勇敢,这三方面是天下的常德,是用来实行常道的。所以孔子说:‘努力实践接近于仁,喜欢询问接近于智,知道羞耻接近于勇。

’知道这三种情况,就知道怎样自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