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大学有哪些
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2] 。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
当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即先兴文教。
东汉太学始创于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汉光武帝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
至汉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有3万余人。
国子监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
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
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
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但同时,国子监与太学也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
扩展资料:
古代的大学和我们今天的大学有着较大的区别。
大学一词最早见于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中,历朝历代大学教授的内容是逐渐增加的,在汉代之前主要的学习内容是诗、书、礼、乐等内容,负责教授的老师古代被成为博士。
后代经各朝代不断完善发展,加入了武学、算学等其它学科。
古代大学中主要的考核方式也是以考试为主,只有不断地通过各种考试,你才能顺利毕业找到比较好的工作。
古代的大学完全是有 *** 拨款资助的,衣食住行均由 *** 负责。
在古代大学中,你只能选择诗、书、礼、乐等古典经学,至于你的爱好在这里是不被允许的。
不过由于古代的大学招生比较严格,从大学毕业以后就是国子生肄业了,是可以直接分配做官的,不像现在的大学毕业之后还要辛辛苦苦的去找一份收入微博的工作。
古代的国子生社会地位是很高的,基本上可以算为中流阶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