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5
展开全部
有是有,但不是很全。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 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 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7.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 “贞观之治”
1. 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2. 如何评价唐太宗?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3.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唐太宗说的。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比喻为: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4. 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继续发展生产、选拔贤才,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5. 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第3课 “开元盛世”
1.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2.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3. 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5.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玄宗励精图治: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烧毁珠玉锦绣、不用奢侈物品。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1. 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3. 实行科举制,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发展,读书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4.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 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
3.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 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1.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唐太宗时)
2. 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
1、隋统一的条件?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隋朝建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隋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需要加强;为了巩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的震撼,使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
4、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赋役制度方面的改革,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和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劳役;沿袭、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编纂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唐律疏义》。
5、武则天的统治:首先,在打击大官僚贵族集团的基础上,发展了唐朝的中央集权。(重用酷吏,实行恐怖政策,屠杀和镇压保守落后的官僚贵族分子。将唐初的《氏族志》修改为《姓氏录》。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其次,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再次,设北庭都护府,巩固和开拓边疆。
6、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主要考察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7、唐朝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8、唐太宗为什么能得少数民族的拥戴?唐太宗改变了“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为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等,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9、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带去的、、、、、、,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10、说一说遣唐使是怎么回事?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
11、赵州桥设计巧妙之处在哪里?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平拱式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人畜通行,还节省了石料;两个敞肩式小拱,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减轻了桥的自重,而且造型美观。
12、李白、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李白诗歌雄奇飘逸想象丰富,富了浪漫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13、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南侵有何意义?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战争,北宋军抗击是正义性的,维护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到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14、金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变女真旧俗?仿宋制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学习汉人生活习俗。
15、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什么?社会的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16、比较隋唐与明清时期科举取士和不同,想想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科举制度。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考试中常设和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考试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明清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是巩固独裁统治的手段,是统治者加强封建专制的需要。
17、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历史意义?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 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 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7.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 “贞观之治”
1. 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2. 如何评价唐太宗?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3.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唐太宗说的。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比喻为: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4. 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继续发展生产、选拔贤才,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5. 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第3课 “开元盛世”
1.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2.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3. 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5.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玄宗励精图治: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烧毁珠玉锦绣、不用奢侈物品。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1. 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3. 实行科举制,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发展,读书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4.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 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
3.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 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1.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唐太宗时)
2. 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
1、隋统一的条件?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隋朝建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隋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需要加强;为了巩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的震撼,使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
4、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赋役制度方面的改革,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和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劳役;沿袭、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编纂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唐律疏义》。
5、武则天的统治:首先,在打击大官僚贵族集团的基础上,发展了唐朝的中央集权。(重用酷吏,实行恐怖政策,屠杀和镇压保守落后的官僚贵族分子。将唐初的《氏族志》修改为《姓氏录》。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其次,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再次,设北庭都护府,巩固和开拓边疆。
6、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主要考察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7、唐朝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8、唐太宗为什么能得少数民族的拥戴?唐太宗改变了“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为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等,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9、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带去的、、、、、、,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10、说一说遣唐使是怎么回事?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
11、赵州桥设计巧妙之处在哪里?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平拱式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人畜通行,还节省了石料;两个敞肩式小拱,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减轻了桥的自重,而且造型美观。
12、李白、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李白诗歌雄奇飘逸想象丰富,富了浪漫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13、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南侵有何意义?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战争,北宋军抗击是正义性的,维护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到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14、金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变女真旧俗?仿宋制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学习汉人生活习俗。
15、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什么?社会的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16、比较隋唐与明清时期科举取士和不同,想想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科举制度。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考试中常设和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考试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明清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是巩固独裁统治的手段,是统治者加强封建专制的需要。
17、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历史意义?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