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内容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试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新式企业 ①洋务企业采用西方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 属于近代企业。
②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清 *** 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的。虽然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官办企业。
③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上采取劳动雇佣制所以其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开创报刊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国人自办了约20种近代报刊。
除福州、厦门各地外,其余主要在上海、香港、广州和汉口。 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报刊有《申报》和《万国公报》,两者均为该时期创刊。
其他报纸有:1873年4月创刊的《西国近事汇编》、王韬主持的《循环日报》等。 新式学堂 1862年,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首次创办京师同文馆,开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篇章。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的主要类别: (1)外国语性质的学堂,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6年后增设算学馆,成为综合性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等。 (2)军事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等。
(3)技术学堂,如上海机械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 办学特点:与传统官学相比,这些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如翻译人才、军事人才、技术人才等;教学内容有西学,如西文、西艺等;采用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等。
选派留学生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来改变清 *** 落后面貌是洋务派发起留学运动的最初目的。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两次:幼童留美和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即1872—1875年清 *** 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7—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赴欧留学。
1872年8月11日,三十名幼童自上海驶往美国旧金山,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这在中国二千年历史中,特开新纪元”之事被誉为“中华创始之举,亦古来未有之事”。
1877年,在沈葆桢、李鸿章等官员的积极倡导下,从船政局和船政学堂选出的33人踏上了赴欧留学的旅途。1881年,由李鸿章主张、船政局又选出10人分赴英、法、德留学。
1886年北洋水师等校的10名学生又去了欧洲。 翻译书籍 在洋务运动存续的35年里,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以及江南制造局的译书馆,是当时翻译西方的中心。译书经历了由单纯的西方科技著作和书籍,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著作并重,甚至后者略占上风的过程。
京师同文馆曾翻译西书36种。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中国第一部国际法中译本:惠顿的《万国公法》(1864年);第一部外交学中译本:马登的《星柖指掌》(1876年);第一部经济学中译本:福赛特的《富国策》(1860年)。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是晚清翻译西方著作数量最多,成绩最著的机构,它罗列了众多的学者译家和一些外籍传教士。大量西学著作的翻译出版及近代中国报刊和出版机构的出现,打破了中西文化的壁垒和传统文化的坚冰,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架设电报 主线:1886 年因东三省边防需要,由奉天接展至珲春陆线;1887 年因郑州黄河决口“筹办工赈事宜”,由山东济宁设电线至开封;1888 年,因广东官线业已造至南雄州,商线乃由江西九江设至赣州以达庾岭入南雄相接,使官报得以灵通;1890 年,“因襄樊地方为入京数省通 衢,楚北门户边境冲要”,乃由沙市设线起以达襄阳,1893 年又添设襄阳至 老河口电线;1895 年由西安起接设电线与老河口相接,“使西北电线得有两 线传递,庶无阻隔之虞。” 支线:1884 年 添设的天津至京城,山东掖县之沙河至胶州电线;1898 年所设胶州至青岛电 线,湖北武昌至大冶、大冶至九江之线,“又因汉口上游北岸线杆年年被水淹损,阻误要报,添设南岸一线以备不虞”;1891 年徐州至台庄线和1892 年安庆至芦州线;1898 年“以备黄河之害”而设的济南至济宁线,“以备运河之害”而设的徐州至宿迁线等等。
作用:电报主要是为了商业经济发展上的需要。另外,在西北、东北、西南以及朝鲜所设约占总量 30%的官线,也同商局电线一样,在军事和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修建铁路 自从1825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条铁路之后,由于它在经济上、政治上以及军事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于是欧美各国接踵而起纷纷效法,在短短十余年间铁路建设即有长足进展。处于封建末世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观察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这一惊人的新生事物之后,也深深为之吸引。
如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考略》等书都对铁路作了初步介绍。而洪仁玕则于1859年在其所著《资政新篇》中,最早提出了要在神州大地之上修建铁路的具体建议。
他说:中国各省应当皆有铁路,“以为全国之脉络,通则无病焉”。 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就有怡和、旗昌等27家英美洋行向李鸿章建议兴建苏州至上海的铁路,被拒。
次年(1863年),又有英国工程师斯蒂文生向清 *** 建议兴修汉口至。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③创办近代海军; 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失败原因 :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至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综合理解,即腐朽的清朝统治阻碍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力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发展起来的,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阻碍分不开的。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创办军事工业: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 人物:曾国藩 地点:安庆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上海
1866年:福州船政局 人物:左宗棠 地点:福州
创办民用工业:1872年:轮船招商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上海
1880年:电报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天津
1893年:唐胥铁路 地点:唐山
创建海军: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海军基地竣工。清 *** 还成立了海军衙门。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1.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2.洋务派还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留学生中的不少人,学到了西方先进文化,在以后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失败原因
1、清 *** 的腐朽统治
2、未能针对性解决几次战争失败的原因
3、 *** 官员的腐败
4、政体的落后
5、精神上的传统和守旧,坚持中体西用
6、顽固派的扼杀
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其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的特点。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这一类企业,经费由 *** 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他们也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 *** ,“分洋商之利”也是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此外,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因此,他们在“求强” 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 为目的的民用工业。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 的说法。
第三、筹划海防。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在中国还没有近代新式学校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中先后成立了安庆内军械所(安徽安庆,曾国藩)、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崇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桢)等军事工业。
2、创办民用工业 开办开平煤矿(河北开平,李鸿章)、湖北织布局(湖北武昌,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汉阳,张之洞) 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左宗棠)等民用工业。 3、筹建海军 清 *** 先后耗费巨资建立了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广东海军与福建海军四大近现代著名的海军。
扩展资料: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工业资金、燃料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1、军事工业方面:同治四年,李鸿章在署理两江总督任上,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与韩殿甲、丁日昌的两局合并,扩建为江南制造局。
同治九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接管了"军火机器总局",扩大生产规模,并改名为"天津机器制造局";1866年,清末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 2、民用工业方面:从1875年起,先后在河北磁县、台湾基隆、河北唐山等地开办煤矿,是为中国机器采煤之始;张之洞于1893年建成湖北汉阳铁厂,盛宣怀、郑观应接手改为商办之后,汉阳铁厂才逐渐走上正轨。
先是陕甘总督(陕西、甘肃两省最高军政长官)左宗棠的部下赖长在兰州创办官办的兰州织呢局,1880年建成投产,为早期开发大西北的壮举。 3、1875年,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制造和购买铁甲舰,对付日本。
另设福建海军,掌握在闽浙总督和福建船政大臣手中。 正规的海军建设从这一年开始。
1888年,北洋海军初步成军,共有25艘军舰。5艘自己制造,其余花巨资从国外购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 中国清 *** 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 *** 机构等多方面的活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清 *** 面临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决定首先把“心腹之害”的太平天国和捻军镇压下去,而后再设法抵御被认为是“肢体之患”的外国侵略。
为此,它开始实行“自强新政”,主要内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以对外国侵略者妥协退让的策略,争取其军事上的支援,加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军事力量。当时主张办洋务的一批贵族和官僚,被称为洋务派。
其中主要人物,在中央有奕䜣、桂良、文祥,在地方官僚中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了适应形势需要,1861年清 *** 成立了以奕䜣为首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办理外交事务为主,同时办理以自强、求富为内容的洋务活动。
发展工业 洋务运动兴起之初,其直接目的是镇压人民反抗,因此,一开始就以购买洋枪洋炮和创办新式军事工业为主要任务。1861年,曾国藩在安徽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制造弹药、炸炮等军火。
该所是清末最早官办的近代军事工厂。而购买西方近代军事武器较早而又较多、创办近代军用工业的规模较大而又较早者,是李鸿章及其统率的淮军。
清 *** 创办的近代军用企业早期规模最大的有4家 :①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建成,主要制造军火和轮船。
②金陵机器制造总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南京建成,主要为“剿捻”制造枪支弹药。
③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专造兵、商各轮船。
④天津机器制造局。1866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创办,主要制造华北地区用来“剿捻”的军事装备。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的军工厂 19世纪70年代初,外国资本主义加紧侵略,破坏了1860年建立起来的“中外和好”的局面。为了适应当时的内外形势,清 *** 在军事上大力建设海军、增强海防,编练区别于湘淮军的新式陆军的练军;在经济上,除继续在各省设立兵工厂和扩大原有的军用工业之外,主要着重于民用工业企业的创办和经营,以期与洋商竞争。
1873年创设的轮船招商局,是由军用工业为主向民用工业企业为主转变的标志。由于洋务运动的任务和内容有了某些改变,洋务派在原有官僚集团之外,又加了一些买办商人和有维新倾向的知识分子。
为了建立新式海军,清 *** 除设厂制造兵船外,还以重金向外国购买军舰。清 *** 先后向英、德等国订购舰只,建立了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和北洋水师。
中法战争中,福建以及南洋水师受挫。1885年(光绪十一年)后,重点建设北洋海军。
又成立海军衙门以统一事权,以醇亲王奕譞为总理,庆郡王奕劻、直隶(约今河北)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会办。此后陆续向外国订购的定远、镇远、济远等铁甲舰和其他比较先进的舰只,均投入北洋海军舰队。
1888年北洋舰队初步成军,舰队编制基本采自英国。与海军建设相适应,沿海各重要海口还设置了炮台等防御工事。
这些军事设施,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虽然起了一定的抵御外侮的作用,但因清朝统治的腐败而终于惨败崩溃。 左宗棠于1866年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企业,一为“分洋商之利”,以保护利权,并获得饷源;同时也为军用工业所需金属原料和煤炭燃料可以由自己创办的这些工业得到供给,减少对外国依赖。
民用工业企业主要有4项:轮船航运;开采煤矿和采掘、冶炼其他金属矿藏;电报;纺织业。洋务派办的民用工业企业,除少数为 *** 出资的官办者之外,大多为官督商办。
官办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在资金来源和经营管理上虽有差别,但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培养人才 与工业企业和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在洋务运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
为培养翻译人员,清 *** 于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设立了同文馆,随后又设立了上海、广州广方言馆。以后,洋务派又在实践中认识到,要真正办好洋务,达到求强、求富的目的,中国必须有通晓洋务的人才。
为培养这样的新式人才,一是派遣人员出国留学,二是开办学堂。派遣学生出国始于1872年的幼童留美。
此事由容闳倡议,丁日昌支持,曾国藩、李鸿章会奏促成。在派遣留学生的过程中,清 *** 逐渐认为,出国留学人员应以经过外语训练的成年人为宜。
当时具备这个条件的主要是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所以自70年代中期以后派遣出国的留学生以福州船政局者居多,均赴英、法学习制造和驾驶。此外,还有派赴德国学习陆军和张之洞派赴欧美学习冶炼钢铁的一些留学人员。
80年代清 *** 还在国内创办了许多专门性的学堂。 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发展到19世纪80年代,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具有倾向资本主义的早期改良主义社会思潮,认为君主立宪的民主制最适合于中国,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的要求。
然而,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
主要内容: 新式企业 ①洋务企业采用西方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 属于近代企业。
②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清 *** 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的。虽然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官办企业。
③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上采取劳动雇佣制所以其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开创报刊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国人自办了约20种近代报刊。
除福州、厦门各地外,其余主要在上海、香港、广州和汉口。 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报刊有《申报》和《万国公报》,两者均为该时期创刊。
其他报纸有:1873年4月创刊的《西国近事汇编》、王韬主持的《循环日报》等。 新式学堂 1862年,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首次创办京师同文馆,开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篇章。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的主要类别: (1)外国语性质的学堂,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6年后增设算学馆,成为综合性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等。 (2)军事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等。
(3)技术学堂,如上海机械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 办学特点:与传统官学相比,这些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如翻译人才、军事人才、技术人才等;教学内容有西学,如西文、西艺等;采用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等。
选派留学生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来改变清 *** 落后面貌是洋务派发起留学运动的最初目的。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两次:幼童留美和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即1872—1875年清 *** 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7—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赴欧留学。
1872年8月11日,三十名幼童自上海驶往美国旧金山,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这在中国二千年历史中,特开新纪元”之事被誉为“中华创始之举,亦古来未有之事”。
1877年,在沈葆桢、李鸿章等官员的积极倡导下,从船政局和船政学堂选出的33人踏上了赴欧留学的旅途。1881年,由李鸿章主张、船政局又选出10人分赴英、法、德留学。
1886年北洋水师等校的10名学生又去了欧洲。 翻译书籍 在洋务运动存续的35年里,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以及江南制造局的译书馆,是当时翻译西方的中心。译书经历了由单纯的西方科技著作和书籍,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著作并重,甚至后者略占上风的过程。
京师同文馆曾翻译西书36种。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中国第一部国际法中译本:惠顿的《万国公法》(1864年);第一部外交学中译本:马登的《星柖指掌》(1876年);第一部经济学中译本:福赛特的《富国策》(1860年)。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是晚清翻译西方著作数量最多,成绩最著的机构,它罗列了众多的学者译家和一些外籍传教士。大量西学著作的翻译出版及近代中国报刊和出版机构的出现,打破了中西文化的壁垒和传统文化的坚冰,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架设电报 主线:1886 年因东三省边防需要,由奉天接展至珲春陆线;1887 年因郑州黄河决口“筹办工赈事宜”,由山东济宁设电线至开封;1888 年,因广东官线业已造至南雄州,商线乃由江西九江设至赣州以达庾岭入南雄相接,使官报得以灵通;1890 年,“因襄樊地方为入京数省通 衢,楚北门户边境冲要”,乃由沙市设线起以达襄阳,1893 年又添设襄阳至 老河口电线;1895 年由西安起接设电线与老河口相接,“使西北电线得有两 线传递,庶无阻隔之虞。” 支线:1884 年 添设的天津至京城,山东掖县之沙河至胶州电线;1898 年所设胶州至青岛电 线,湖北武昌至大冶、大冶至九江之线,“又因汉口上游北岸线杆年年被水淹损,阻误要报,添设南岸一线以备不虞”;1891 年徐州至台庄线和1892 年安庆至芦州线;1898 年“以备黄河之害”而设的济南至济宁线,“以备运河之害”而设的徐州至宿迁线等等。
作用:电报主要是为了商业经济发展上的需要。另外,在西北、东北、西南以及朝鲜所设约占总量 30%的官线,也同商局电线一样,在军事和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修建铁路 自从1825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条铁路之后,由于它在经济上、政治上以及军事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于是欧美各国接踵而起纷纷效法,在短短十余年间铁路建设即有长足进展。处于封建末世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观察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这一惊人的新生事物之后,也深深为之吸引。
如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考略》等书都对铁路作了初步介绍。而洪仁玕则于1859年在其所著《资政新篇》中,最早提出了要在神州大地之上修建铁路的具体建议。
他说:中国各省应当皆有铁路,“以为全国之脉络,通则无病焉”。 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就有怡和、旗昌等27家英美洋行向李鸿章建议兴建苏州至上海的铁路,被拒。
次年(1863年),又有英国工程师斯蒂文生向清 *** 建议兴修汉口至。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③创办近代海军; 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失败原因 :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至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综合理解,即腐朽的清朝统治阻碍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力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发展起来的,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阻碍分不开的。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创办军事工业: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 人物:曾国藩 地点:安庆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上海
1866年:福州船政局 人物:左宗棠 地点:福州
创办民用工业:1872年:轮船招商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上海
1880年:电报局 人物:李鸿章 地点:天津
1893年:唐胥铁路 地点:唐山
创建海军: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海军基地竣工。清 *** 还成立了海军衙门。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1.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2.洋务派还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留学生中的不少人,学到了西方先进文化,在以后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失败原因
1、清 *** 的腐朽统治
2、未能针对性解决几次战争失败的原因
3、 *** 官员的腐败
4、政体的落后
5、精神上的传统和守旧,坚持中体西用
6、顽固派的扼杀
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其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的特点。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这一类企业,经费由 *** 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他们也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 *** ,“分洋商之利”也是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此外,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因此,他们在“求强” 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 为目的的民用工业。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 的说法。
第三、筹划海防。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在中国还没有近代新式学校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中先后成立了安庆内军械所(安徽安庆,曾国藩)、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崇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桢)等军事工业。
2、创办民用工业 开办开平煤矿(河北开平,李鸿章)、湖北织布局(湖北武昌,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汉阳,张之洞) 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左宗棠)等民用工业。 3、筹建海军 清 *** 先后耗费巨资建立了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广东海军与福建海军四大近现代著名的海军。
扩展资料: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工业资金、燃料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1、军事工业方面:同治四年,李鸿章在署理两江总督任上,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与韩殿甲、丁日昌的两局合并,扩建为江南制造局。
同治九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接管了"军火机器总局",扩大生产规模,并改名为"天津机器制造局";1866年,清末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 2、民用工业方面:从1875年起,先后在河北磁县、台湾基隆、河北唐山等地开办煤矿,是为中国机器采煤之始;张之洞于1893年建成湖北汉阳铁厂,盛宣怀、郑观应接手改为商办之后,汉阳铁厂才逐渐走上正轨。
先是陕甘总督(陕西、甘肃两省最高军政长官)左宗棠的部下赖长在兰州创办官办的兰州织呢局,1880年建成投产,为早期开发大西北的壮举。 3、1875年,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制造和购买铁甲舰,对付日本。
另设福建海军,掌握在闽浙总督和福建船政大臣手中。 正规的海军建设从这一年开始。
1888年,北洋海军初步成军,共有25艘军舰。5艘自己制造,其余花巨资从国外购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 中国清 *** 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 *** 机构等多方面的活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清 *** 面临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决定首先把“心腹之害”的太平天国和捻军镇压下去,而后再设法抵御被认为是“肢体之患”的外国侵略。
为此,它开始实行“自强新政”,主要内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以对外国侵略者妥协退让的策略,争取其军事上的支援,加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军事力量。当时主张办洋务的一批贵族和官僚,被称为洋务派。
其中主要人物,在中央有奕䜣、桂良、文祥,在地方官僚中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了适应形势需要,1861年清 *** 成立了以奕䜣为首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办理外交事务为主,同时办理以自强、求富为内容的洋务活动。
发展工业 洋务运动兴起之初,其直接目的是镇压人民反抗,因此,一开始就以购买洋枪洋炮和创办新式军事工业为主要任务。1861年,曾国藩在安徽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制造弹药、炸炮等军火。
该所是清末最早官办的近代军事工厂。而购买西方近代军事武器较早而又较多、创办近代军用工业的规模较大而又较早者,是李鸿章及其统率的淮军。
清 *** 创办的近代军用企业早期规模最大的有4家 :①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建成,主要制造军火和轮船。
②金陵机器制造总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南京建成,主要为“剿捻”制造枪支弹药。
③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专造兵、商各轮船。
④天津机器制造局。1866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创办,主要制造华北地区用来“剿捻”的军事装备。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的军工厂 19世纪70年代初,外国资本主义加紧侵略,破坏了1860年建立起来的“中外和好”的局面。为了适应当时的内外形势,清 *** 在军事上大力建设海军、增强海防,编练区别于湘淮军的新式陆军的练军;在经济上,除继续在各省设立兵工厂和扩大原有的军用工业之外,主要着重于民用工业企业的创办和经营,以期与洋商竞争。
1873年创设的轮船招商局,是由军用工业为主向民用工业企业为主转变的标志。由于洋务运动的任务和内容有了某些改变,洋务派在原有官僚集团之外,又加了一些买办商人和有维新倾向的知识分子。
为了建立新式海军,清 *** 除设厂制造兵船外,还以重金向外国购买军舰。清 *** 先后向英、德等国订购舰只,建立了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和北洋水师。
中法战争中,福建以及南洋水师受挫。1885年(光绪十一年)后,重点建设北洋海军。
又成立海军衙门以统一事权,以醇亲王奕譞为总理,庆郡王奕劻、直隶(约今河北)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会办。此后陆续向外国订购的定远、镇远、济远等铁甲舰和其他比较先进的舰只,均投入北洋海军舰队。
1888年北洋舰队初步成军,舰队编制基本采自英国。与海军建设相适应,沿海各重要海口还设置了炮台等防御工事。
这些军事设施,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虽然起了一定的抵御外侮的作用,但因清朝统治的腐败而终于惨败崩溃。 左宗棠于1866年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企业,一为“分洋商之利”,以保护利权,并获得饷源;同时也为军用工业所需金属原料和煤炭燃料可以由自己创办的这些工业得到供给,减少对外国依赖。
民用工业企业主要有4项:轮船航运;开采煤矿和采掘、冶炼其他金属矿藏;电报;纺织业。洋务派办的民用工业企业,除少数为 *** 出资的官办者之外,大多为官督商办。
官办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在资金来源和经营管理上虽有差别,但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培养人才 与工业企业和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在洋务运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
为培养翻译人员,清 *** 于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设立了同文馆,随后又设立了上海、广州广方言馆。以后,洋务派又在实践中认识到,要真正办好洋务,达到求强、求富的目的,中国必须有通晓洋务的人才。
为培养这样的新式人才,一是派遣人员出国留学,二是开办学堂。派遣学生出国始于1872年的幼童留美。
此事由容闳倡议,丁日昌支持,曾国藩、李鸿章会奏促成。在派遣留学生的过程中,清 *** 逐渐认为,出国留学人员应以经过外语训练的成年人为宜。
当时具备这个条件的主要是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所以自70年代中期以后派遣出国的留学生以福州船政局者居多,均赴英、法学习制造和驾驶。此外,还有派赴德国学习陆军和张之洞派赴欧美学习冶炼钢铁的一些留学人员。
80年代清 *** 还在国内创办了许多专门性的学堂。 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发展到19世纪80年代,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具有倾向资本主义的早期改良主义社会思潮,认为君主立宪的民主制最适合于中国,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的要求。
然而,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11
2024-11-15 广告
2024-11-15 广告
上海允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电磁和等离子体仿真测试解决方案咨询、规划、定制开发和实施推广服务的专业化公司,允若意为:一允千金,上善若水。公司核心团队成员都毕业于国内外著名大学,在世界500强企业有多年工作经验。总部...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11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