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是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一:炎黄是什么意思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
炎黄二帝是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远古两大部落集团的领袖、其活动区域主要是黄河中游,即中原地区。黄帝时期发明了衣服、舟车、文字、指南针、音律等。
炎帝时期发明了农业、养殖、农历、医药等。“炎黄二帝”是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力量的象征,开拓和创新的化身,是中华文明渊源流长的标志,它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情思。
2 详细介绍编辑本段
2.1 汉族始祖
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2.2 炎黄子孙
炎黄子孙,也称黄帝子孙,是中华民族的自称,被称为华夏儿女.
传说中,炎帝与黄帝都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f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今陕西关中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关中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因此,他们是起源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 *** ,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后来的传说的几位古帝王一直到夏商周帝王,都被认为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连蛮、夷也被纳入这个系统。后世的帝王也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裔。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或他们的臣子。而接受了华夏文化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等等)也声称自己是黄帝子孙、炎黄子孙。
辽朝大臣耶律俨《皇朝实录》称契丹为黄帝之后。《辽史・太祖纪赞》和《世表序》主张契丹为炎帝之后。近年在云南发现的契丹遗裔,保存有一部修于明代的《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附一首七言诗,诗曰:“辽之先祖始炎帝……”。这些契丹人也自认为契丹是炎帝苗裔。
在清朝末年,这个观念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建构更加广泛地流传。清末反抗满族统治的早期革命党人,即用“炎黄子孙、黄帝子孙”做口号取得 *** 的支持,激进的革命派认为“炎黄之裔,厥惟汉族”。而温和的改良派则认为“我国皆黄帝子孙”。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蚕食,包括少数民族人士[1]在内的有识之士号召打破族群界限,以“炎黄子孙”为旗帜凝聚中华。在面对外国强敌侵略而处于亡国亡种的危机下,“炎黄子孙、黄帝子孙”的概念,成为以祖先崇拜为基本文化的中国人构建民族凝聚力的符号。抗日战争时期,“炎黄子孙”的称谓在抗敌烽火中定型为中华民族的指代符号,成为号召与激励海内外华人共同抗战的一面旗帜。[2][3]在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族之全体,均皆黄帝之子孙”,全体中国人皆为炎黄子孙已成为共识。
2.3 成语解释
【成语条目】炎黄子孙
【拼音】yán huáng zǐ sūn
【解释】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
【典故】
在有关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传说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
问题二:中国历史上的炎黄是什么人?是一个还是两个? 两个人: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
《周易・系辞下传》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之后众多史籍几乎是一致采用这一观点:炎帝和黄帝是前后相承的关系。《汉书》、《白虎通义》几乎都是原文照抄地记载:“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越绝书・计倪内经》则说:“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东汉蔡邕撰《独断》载:“《易》曰:帝出于震。震者,木也。言宓牺氏始以木德王天下也。木生火,故宓牺氏没,神农氏以火德继之。火生土,故神农氏没,黄帝以土德继之。土生金,故黄帝没,少昊氏以金德继之。金生水,故少昊氏没,颛顼氏以水德继之。水生木,故颛顼氏没,帝喾氏以木德继之。木生火.故帝喾氏没,帝尧氏以火德继之。火生土,故帝舜氏以土德继之。土生金,故夏禹氏以金德继之。金生水,故殷汤氏以水德继之。水生木,故周武以木德继之。木生火,故高祖以火德继之。”蔡邕在这里以五行说来解释朝代的更替,从伏羲一直排到汉。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东汉,炎、黄的传承关系是没有争沦的,是比较一致的。
当然,史籍中也还有别的说法。
一为“兄弟说”。这主要是由于《国语》的一段记载所引起的。《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f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乍看起来,黄帝、炎帝是少典与有f氏生的两兄弟。其实不然。《帝王世纪》在关于黄帝的文字中是这样记载的:“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f氏之女,世与少典氏婚,故《国语》兼称焉。及神农氏末,少典氏又取附宝,……生黄帝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这就把因《国语》叙述不明白地方说明白了。
二为“同代说”。这主要是由于《史记》的那段记载所产生的歧义:“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等等。对于《史记》表述的不精确,以后的许多史籍都给予了订正。《汉书・律历志》载:黄帝“与炎帝之后战于阪泉,遂王天下”。这就是说,炎、黄阪泉之战并非黄帝与炎帝之战,而是黄帝与炎帝之后之战。《三皇纪》曰:“炎帝之后凡八代,五百余年,轩辕氏代之。”炎帝、黄帝并非同时代的人,应该说是说得十分清楚的了。
综上所述,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关系是同源共祖、前后相继的关系,他们各自代表着一个时代,既非父子,亦非兄弟,更非异族。炎黄之间的战争,是部落联盟内部兼并与反兼并、控制与反控制之争,是领导权即盟主地位之争,是内战,而并非民族战争。他们的逐渐融合、统一,形成了伟大的华夏民族,今天,我们亿万万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同源同祖,血浓于水,共一个中华,情重于山,我们要携手共进,同谋发展。
附:
按照正史和传统的说法,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前两年集全国之力研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也只是将编年历史厘清至公元前1600年。因此中国人向外自称为炎黄子孙的时候,实际只是以黄帝文明来自谓的。而讲到黄帝文明的历史源流,最主要的史书记载仅来自于《史记》、《尚书》等。
在这些史料中和人们的古老传说中一直都知道,在中国的南方曾存在过强大的炎帝文明,且炎帝文明早于黄帝文明一千年以上,也就是说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以南的远古文明早于黄河流域的黄帝远古文明(遗憾的是没有更多的文字)。传说中的炎帝文明,在神农时代开创了多姿多彩的原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传说炎帝发明了农业,首创农耕文化,发明了制陶,首倡“日中为市”,创立《连......>>
问题三:炎黄子孙的炎黄指的是谁? 中华民族历史的形成不仅有近四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还有着大量的神话传说。“炎黄子孙”一词就是从传说中得来的。
在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传说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nǔ)。又传说黄帝让仓颉(cāng jié)创造文字,伶伦(líng lún)制作乐律,大挠(náo)制定甲子,岐(qí)伯写了医书。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zhuō)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chī yóu)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问题四:炎黄有什么作用 炎黄就是:韭菜籽!韭菜籽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令人能食,益阳.《本草纲目》又说,韭菜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等.韭菜因温补肝肾,助阳固精作用突出,所以在药典上起阳草之名.韭菜籽为激性剂,有固精,助阳,补肾,治带,暖腰膝等作用,适用于阳痿,遗精,多尿等疾患. 意见建议: 一,干锅炒黄,研成粉末,早晚开水送服15克,或者将粉末加入白粥里,再加少许盐服用; 二,猪腰子一个,切开放入韭菜籽*2钱,用线扎好蒸熟,再切碎加油盐吃,一日一个,连吃四,五天 生活护理: 韭菜籽性温,味辛,甘.具有补肝肾,暖腰膝,助阳,固精之功效.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小便频数,腰膝酸软,冷痛,白带过多等.韭菜子油有温肾助阳作用:能提高去势大鼠 *** 对外部 *** 的兴奋性;增强模型动物的耐寒,耐疲劳能力,自主活动次数增加!
问题五:什么是炎黄! 在我们神州大地这片热土上曾经有两个部落,他们的首领分别是炎帝和黄帝。在今天黄河中下游一带繁衍生息,经过无数次的战争、迁徙与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华夏民族,因而说我们都是炎、黄的后代,称之为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有两个别称,一是中华儿女,二是炎黄子孙(炎帝与黄帝的子孙,或者只说黄帝子孙)。这两种称呼有时候可以通用,都是指的中华民族。但是大同之中又有小异,中华儿女之称是近代才出现的,其含义偏重于文化(是共同接受中华文化的群体);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称古已有之,其含义偏重于血缘(有共同的祖先)。因此,有些少数民族可以接受中华儿女之说,不愿接受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说。
一个民族的形成,首先是由于血缘。其次才是由于文化。在原始社会中,一群人能够长期生活在一起,大概总是一家人、一族人。以后这个部落发展壮大了,才会接纳血缘不同的人群参加。在世界上数以千计大大小小的各民族之间,有些民族特别重视血缘,认为血浓于水,在血缘上有排他性,很不容易接受外来的人群参加;有些民族重视文化,只要外来者接受了我们的文化,我们就欢迎他们参加,不加排斥。中华民族在形成之初就是一个由许多部落组成的复合体,以后在发展中也就表现出首重文化不太计较血缘关系的特点。
正因为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具有重文化轻血缘的传统,所以文化色彩较浓的中华儿女之称比起血缘色彩较浓的炎黄子孙之称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对炎黄子孙之称反对最力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1991年5月,我们在上海会晤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直指炎黄子孙之说违背史实,因为中华民族是多源的,既是多源,即无共祖(共同的祖先)。炎黄子孙之说,既不科学,又不利于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因此,他认为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在正式的场合里,不要使用炎黄子孙一语。
1996年8月,笔者到滇西少数民族地区参观考察,听到一些彝族学者提出了中华彝族的说法,觉得此说值得肯定,值得赞赏。因为其中的中华二字是指文化传承,彝族二字是指血缘关系,中华彝族就是接受了中华文化的彝族子孙,其含义既简单扼要,又十分周到。
由于炎黄子孙之说,涉及到中华民族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听惯了中华民族历史一元论。那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始祖是黄帝,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西北的黄土高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传播是以发源地为中心,然后向四方辐射。简言之,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始祖,一块发源地,一条母亲河,中华文明只有一个中心,逐渐传布四方。历史真相真是如此么?绝对不是。这个古史框架是由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建立起来的。当时的司马迁也并不能畅所欲言,他明知道出身东夷的伏羲与出身南蛮的神农都比出身于西戎的黄帝历史悠久,但是汉武帝自比黄帝,一定要以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也只好屈从,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些真实情况,希望读者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来。
到了近代,我国的考古工作刚刚起步,著名的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著名的历史学家蒙文通先生就首先起来......>>
问题六:炎黄是什么 炎帝,黄帝,合称炎黄,华夏文明的始祖。我们不是常自称炎黄子孙嘛。
问题七:炎黄和三皇五帝到底是什么关系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也指历史时期。“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炎黄”是传说中上古中国的两个部落领袖。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他们居住在中原。
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打败了蚩尤族,正式定居中原地区。现在汉族自称炎黄子孙。
不过也有人这样说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问题八:中药中的炎黄是什么意思 炎黄的意思是大火炒黄。黄酒,大点的药房都有销售。至于称重最好选用等子,如果大剂量的骸西可以用电子称,去器材商店买。
问题九:炎黄指的是什么意思 炎黄”是传说中上古中国的两个部落领袖。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黄被认为是华夏文明始祖,而汉族(汉朝前为华夏族)则称为炎黄子孙。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他们居住在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
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炎帝黄帝族联盟打败了蚩尤族,正式定居中原地区。现在汉族自称炎黄子孙。
炎黄二帝是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远古两大部落集团的领袖、其活动区域主要是黄河中游,即中原地区。黄帝时期发明了衣服、舟车、文字、指南针、音律等。
炎帝时期发明了农业、养殖、农历、医药等。“炎黄二帝”是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力量的象征,开拓和创新的化身,是中华文明渊源流长的标志,它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情思。
2 详细介绍编辑本段
2.1 汉族始祖
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2.2 炎黄子孙
炎黄子孙,也称黄帝子孙,是中华民族的自称,被称为华夏儿女.
传说中,炎帝与黄帝都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f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今陕西关中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关中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因此,他们是起源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 *** ,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后来的传说的几位古帝王一直到夏商周帝王,都被认为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连蛮、夷也被纳入这个系统。后世的帝王也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裔。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或他们的臣子。而接受了华夏文化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等等)也声称自己是黄帝子孙、炎黄子孙。
辽朝大臣耶律俨《皇朝实录》称契丹为黄帝之后。《辽史・太祖纪赞》和《世表序》主张契丹为炎帝之后。近年在云南发现的契丹遗裔,保存有一部修于明代的《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附一首七言诗,诗曰:“辽之先祖始炎帝……”。这些契丹人也自认为契丹是炎帝苗裔。
在清朝末年,这个观念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建构更加广泛地流传。清末反抗满族统治的早期革命党人,即用“炎黄子孙、黄帝子孙”做口号取得 *** 的支持,激进的革命派认为“炎黄之裔,厥惟汉族”。而温和的改良派则认为“我国皆黄帝子孙”。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蚕食,包括少数民族人士[1]在内的有识之士号召打破族群界限,以“炎黄子孙”为旗帜凝聚中华。在面对外国强敌侵略而处于亡国亡种的危机下,“炎黄子孙、黄帝子孙”的概念,成为以祖先崇拜为基本文化的中国人构建民族凝聚力的符号。抗日战争时期,“炎黄子孙”的称谓在抗敌烽火中定型为中华民族的指代符号,成为号召与激励海内外华人共同抗战的一面旗帜。[2][3]在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族之全体,均皆黄帝之子孙”,全体中国人皆为炎黄子孙已成为共识。
2.3 成语解释
【成语条目】炎黄子孙
【拼音】yán huáng zǐ sūn
【解释】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
【典故】
在有关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传说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
问题二:中国历史上的炎黄是什么人?是一个还是两个? 两个人: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
《周易・系辞下传》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之后众多史籍几乎是一致采用这一观点:炎帝和黄帝是前后相承的关系。《汉书》、《白虎通义》几乎都是原文照抄地记载:“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越绝书・计倪内经》则说:“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东汉蔡邕撰《独断》载:“《易》曰:帝出于震。震者,木也。言宓牺氏始以木德王天下也。木生火,故宓牺氏没,神农氏以火德继之。火生土,故神农氏没,黄帝以土德继之。土生金,故黄帝没,少昊氏以金德继之。金生水,故少昊氏没,颛顼氏以水德继之。水生木,故颛顼氏没,帝喾氏以木德继之。木生火.故帝喾氏没,帝尧氏以火德继之。火生土,故帝舜氏以土德继之。土生金,故夏禹氏以金德继之。金生水,故殷汤氏以水德继之。水生木,故周武以木德继之。木生火,故高祖以火德继之。”蔡邕在这里以五行说来解释朝代的更替,从伏羲一直排到汉。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东汉,炎、黄的传承关系是没有争沦的,是比较一致的。
当然,史籍中也还有别的说法。
一为“兄弟说”。这主要是由于《国语》的一段记载所引起的。《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f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乍看起来,黄帝、炎帝是少典与有f氏生的两兄弟。其实不然。《帝王世纪》在关于黄帝的文字中是这样记载的:“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f氏之女,世与少典氏婚,故《国语》兼称焉。及神农氏末,少典氏又取附宝,……生黄帝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这就把因《国语》叙述不明白地方说明白了。
二为“同代说”。这主要是由于《史记》的那段记载所产生的歧义:“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等等。对于《史记》表述的不精确,以后的许多史籍都给予了订正。《汉书・律历志》载:黄帝“与炎帝之后战于阪泉,遂王天下”。这就是说,炎、黄阪泉之战并非黄帝与炎帝之战,而是黄帝与炎帝之后之战。《三皇纪》曰:“炎帝之后凡八代,五百余年,轩辕氏代之。”炎帝、黄帝并非同时代的人,应该说是说得十分清楚的了。
综上所述,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关系是同源共祖、前后相继的关系,他们各自代表着一个时代,既非父子,亦非兄弟,更非异族。炎黄之间的战争,是部落联盟内部兼并与反兼并、控制与反控制之争,是领导权即盟主地位之争,是内战,而并非民族战争。他们的逐渐融合、统一,形成了伟大的华夏民族,今天,我们亿万万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同源同祖,血浓于水,共一个中华,情重于山,我们要携手共进,同谋发展。
附:
按照正史和传统的说法,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前两年集全国之力研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也只是将编年历史厘清至公元前1600年。因此中国人向外自称为炎黄子孙的时候,实际只是以黄帝文明来自谓的。而讲到黄帝文明的历史源流,最主要的史书记载仅来自于《史记》、《尚书》等。
在这些史料中和人们的古老传说中一直都知道,在中国的南方曾存在过强大的炎帝文明,且炎帝文明早于黄帝文明一千年以上,也就是说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以南的远古文明早于黄河流域的黄帝远古文明(遗憾的是没有更多的文字)。传说中的炎帝文明,在神农时代开创了多姿多彩的原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传说炎帝发明了农业,首创农耕文化,发明了制陶,首倡“日中为市”,创立《连......>>
问题三:炎黄子孙的炎黄指的是谁? 中华民族历史的形成不仅有近四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还有着大量的神话传说。“炎黄子孙”一词就是从传说中得来的。
在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传说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nǔ)。又传说黄帝让仓颉(cāng jié)创造文字,伶伦(líng lún)制作乐律,大挠(náo)制定甲子,岐(qí)伯写了医书。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zhuō)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chī yóu)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问题四:炎黄有什么作用 炎黄就是:韭菜籽!韭菜籽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令人能食,益阳.《本草纲目》又说,韭菜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等.韭菜因温补肝肾,助阳固精作用突出,所以在药典上起阳草之名.韭菜籽为激性剂,有固精,助阳,补肾,治带,暖腰膝等作用,适用于阳痿,遗精,多尿等疾患. 意见建议: 一,干锅炒黄,研成粉末,早晚开水送服15克,或者将粉末加入白粥里,再加少许盐服用; 二,猪腰子一个,切开放入韭菜籽*2钱,用线扎好蒸熟,再切碎加油盐吃,一日一个,连吃四,五天 生活护理: 韭菜籽性温,味辛,甘.具有补肝肾,暖腰膝,助阳,固精之功效.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小便频数,腰膝酸软,冷痛,白带过多等.韭菜子油有温肾助阳作用:能提高去势大鼠 *** 对外部 *** 的兴奋性;增强模型动物的耐寒,耐疲劳能力,自主活动次数增加!
问题五:什么是炎黄! 在我们神州大地这片热土上曾经有两个部落,他们的首领分别是炎帝和黄帝。在今天黄河中下游一带繁衍生息,经过无数次的战争、迁徙与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华夏民族,因而说我们都是炎、黄的后代,称之为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有两个别称,一是中华儿女,二是炎黄子孙(炎帝与黄帝的子孙,或者只说黄帝子孙)。这两种称呼有时候可以通用,都是指的中华民族。但是大同之中又有小异,中华儿女之称是近代才出现的,其含义偏重于文化(是共同接受中华文化的群体);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称古已有之,其含义偏重于血缘(有共同的祖先)。因此,有些少数民族可以接受中华儿女之说,不愿接受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说。
一个民族的形成,首先是由于血缘。其次才是由于文化。在原始社会中,一群人能够长期生活在一起,大概总是一家人、一族人。以后这个部落发展壮大了,才会接纳血缘不同的人群参加。在世界上数以千计大大小小的各民族之间,有些民族特别重视血缘,认为血浓于水,在血缘上有排他性,很不容易接受外来的人群参加;有些民族重视文化,只要外来者接受了我们的文化,我们就欢迎他们参加,不加排斥。中华民族在形成之初就是一个由许多部落组成的复合体,以后在发展中也就表现出首重文化不太计较血缘关系的特点。
正因为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具有重文化轻血缘的传统,所以文化色彩较浓的中华儿女之称比起血缘色彩较浓的炎黄子孙之称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对炎黄子孙之称反对最力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1991年5月,我们在上海会晤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直指炎黄子孙之说违背史实,因为中华民族是多源的,既是多源,即无共祖(共同的祖先)。炎黄子孙之说,既不科学,又不利于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因此,他认为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在正式的场合里,不要使用炎黄子孙一语。
1996年8月,笔者到滇西少数民族地区参观考察,听到一些彝族学者提出了中华彝族的说法,觉得此说值得肯定,值得赞赏。因为其中的中华二字是指文化传承,彝族二字是指血缘关系,中华彝族就是接受了中华文化的彝族子孙,其含义既简单扼要,又十分周到。
由于炎黄子孙之说,涉及到中华民族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听惯了中华民族历史一元论。那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始祖是黄帝,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西北的黄土高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传播是以发源地为中心,然后向四方辐射。简言之,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始祖,一块发源地,一条母亲河,中华文明只有一个中心,逐渐传布四方。历史真相真是如此么?绝对不是。这个古史框架是由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建立起来的。当时的司马迁也并不能畅所欲言,他明知道出身东夷的伏羲与出身南蛮的神农都比出身于西戎的黄帝历史悠久,但是汉武帝自比黄帝,一定要以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也只好屈从,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些真实情况,希望读者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来。
到了近代,我国的考古工作刚刚起步,著名的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著名的历史学家蒙文通先生就首先起来......>>
问题六:炎黄是什么 炎帝,黄帝,合称炎黄,华夏文明的始祖。我们不是常自称炎黄子孙嘛。
问题七:炎黄和三皇五帝到底是什么关系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也指历史时期。“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炎黄”是传说中上古中国的两个部落领袖。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他们居住在中原。
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打败了蚩尤族,正式定居中原地区。现在汉族自称炎黄子孙。
不过也有人这样说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问题八:中药中的炎黄是什么意思 炎黄的意思是大火炒黄。黄酒,大点的药房都有销售。至于称重最好选用等子,如果大剂量的骸西可以用电子称,去器材商店买。
问题九:炎黄指的是什么意思 炎黄”是传说中上古中国的两个部落领袖。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黄被认为是华夏文明始祖,而汉族(汉朝前为华夏族)则称为炎黄子孙。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黄帝姓公孙、号轩辕氏。他们居住在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
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炎帝黄帝族联盟打败了蚩尤族,正式定居中原地区。现在汉族自称炎黄子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