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五个方面要注意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瓜果飘香,给我们带来收获的喜悦之外,也因气候干燥、寒气渐浓、早晚温差大等原因,容易诱发一些陈疾旧病,给人们的 健康 带来不良影响。
1.呼吸系统疾病: 祖国医学认为,燥为秋邪,易伤津损肺,耗伤肺阴,且气温由热转凉,昼热晚凉,极易诱发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上呼吸道疾病。
2.消化系统疾病: 秋季气温转凉,或饮食不节,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刺激胃肠道出现痉挛,出现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胃肠道疾病加重。
3.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对气候变化反应较大,特别由热转凉,容易引起血管收缩、痉挛,出现供血不足,导致血压不稳定、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
4. 对皮肤的影响: 换季的时候气温摇摆不定、忽高忽低,加上燥邪伤阴,如果补水不足,容易引起皮肤新陈代谢紊乱,从而出现皮肤过敏、瘙痒起皮、干燥长痘等不良症状,危害肌肤的 健康 。
5.骨关节病: 秋冬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容易造成血脉不畅,骨关节部位血液循环本身就差,容易出现缺血缺氧而诱发疼痛。
秋季对身体有以上不良影响,我们该如何做好防护、从容地度过它呢?我们应该从衣、食、住、行、情五个方面去做。
一、衣
俗话说,“春暖暖、秋冻冻”,“若要小儿安,须带几分饥和寒”。轻微寒冷刺激,可以提高大脑兴奋性,增加皮肤血流量,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增强机体耐寒能力。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衣被要逐渐添加;晚秋,凉意渐增,露重霜浓,穿衣也不可过多,适度地 “冻一冻”,可提高机体对即将到来的冬季寒冷的适应能力。 “秋冻”也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 养生 需要,为冬季藏精做好准备。但是,凡事都要有度,倘若秋末气候凉寒,则应及时添加衣服,特别是老年人、重慢病以及疼痛疾患者更应适时保暖,以防寒邪内侵,加重疾病。
二、食
秋季气候干燥少水,导致人体阴津耗伤、体液不足,使人口、鼻以及皮肤等部位出现干燥感,甚至出现大便干结、口舌糜烂、鼻孔出血、咽痛咳嗽等一系列症状。肺喜润恶燥,燥可伤肺,因此,秋季重在养肺,在饮食上就要以护阴防燥、滋肾润肺为主。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牛奶,多吃梨、萝卜、豆腐、芝麻、银耳、蜂蜜、莲藕、菱角、香蕉以及中药党参、麦冬、百合、莲子、山药、扁豆、红枣等平补清补之品,同时还应戒烟限酒、少食生冷油炸以及辣椒、大葱、生姜、大蒜、韭菜、花椒、胡椒等燥热辛辣之物。
三、住
俗话说:“会吃不如好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秋季,天高风急,地气清肃,自然界的阳气由发散趋向收敛,此时睡眠宜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和肺气的清肃功能,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另外,气温变凉,感冒病毒活力增强,会引起和加重感冒、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因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要注意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在我国,秋季睡眠时间一般以晚9点到10点,早晨5点至6点起床为宜。中医 养生 学家多提倡睡“子午觉”,中医认为,“子午觉”为 养生 妙道,在这两个时间段睡觉对人身体大有好处。“午”时是人体经气“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阳。午觉只需在午时(11时至13时)休息30分钟即可。“子”时则是人体经气“合阴”的时候,有利于养阴,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因此,老年人除了早睡早起外,午休也不能少。
四、行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此时,是人们旅行和户外活动的大好时光。外出时,要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带上必要的防晒物品和衣服。运动不宜太过,避免大量出汗,损伤津液,过度运动还可诱发一些疾病。可选择散步、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
五、情
秋季是万物成熟、喜庆丰收的季节,同时也是秋风萧瑟、叶落花凋的季节,给人带来一种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低沉,多愁善感的忧郁心情。中医还认为,“忧伤肺”,秋天内应于肺,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另外肺主皮毛,所以悲忧伤肺,还可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病上,如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因此,保持舒畅的心情,多做有益的活动,宣泄疏导抑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秋季凉燥,首重护肺,我们要在衣、食、住、行、情等方面加强自身的防护和保养,以一个 健康 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迎接寒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