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泰拳的历史
古代泰拳或古法泰拳简称古泰拳。
古代泰拳的技法与招式大约形成于十四世纪或更早一些时期,其实为古暹逻的大城皇朝时代。
每有重大节日即有摆擂比武的节目编排,风气已极盛。
最先采用“徒手式”比武,后渐改用以皮条裹拳,称为“拳甲”式,稍后发展成为“缠麻式”,即以粗麻缠缚拳腕,便拳面更为坚固和粗糙,杀伤力更大。
缠麻式拳头,数百年来,一直是泰拳的代表形象,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才开始引进西方的拳击手套,称之为“穿套式”。
为泰拳日后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础。
古代泰拳的拳法与招式,是后辈拳坛人士根据史料记载及走访南北众多名师逐渐整理而成。
许多的招式在现代泰拳擂台比赛中已不复存在。
盖因现代泰拳更注重于力量型及简练实用的打法。
对技术复杂伪招式逐渐放弃不用,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古泰拳的基本技击动作共有十二式,其泰文译名及解释如下:
(1)捆腕 双臂平胸交旋势
(2)抡拳 拳成先后交换上落势
(3)按耳 提留护面侧
(4)拦格 手自外内拨
(5)斜挡 抬拳斜上格
(6)高提掩 双臂轮流高抬
(7)戴冠 曲臂上提时前冲
(8)双并肘 两肘齐架敌腿
(9)踢臀 侧举足后弹势
(10)耍膝 双膝连上提
(11)献莲 俯首前触势
(12)回踢 *** 后摆腿
戒备姿势或称“拳桩”。
身略偏向敌,双拳先后高与肩平,形如弓箭,两足微曲并立。
擅右击为主者左拳在前右掌在后,按左击为主者则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