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走路早有哪些危害?

 我来答
容尚离7960
2022-08-19 · TA获得超过130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11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80.6万
展开全部

实质的危害我就不说了,我只想说走早了真的吓都能被吓死。

我儿子就是走得早的,10个半月就完全能自己走了,不用扶不用牵的那种。但是,我真的从来没有教过他走路,他从爬行过渡到攀着沙发走全是自己的意愿。当时带他在小区溜弯,别人都说他怎么这么小就会自己走了,有的奶奶还说叫我别让他走了,说走早了不好。可他自己非要走,喜欢走,而且他姐姐也是11个月独立走路的,所以我出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让他顺其自然就好了。

可是到1岁时,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发现他腿有点弯,我姑姑更是明说让我赶紧带去医院做矫正治疗,说越小越容易正过来。不过也有人说孩子是尿不湿穿久了,猛一脱了不习惯所以才弯的,长着长着就直溜了。我当时吓得不行啊,听大家的给他补钙补锌,把鞋子反穿,甚至晚上还给他打包捆脚,但没做几次都因为他不舒服而放弃了,后来就只有钙和锌坚持吃了两个月,慢慢的到1岁半时他的腿自己就长直了,现在3岁多了,两条腿又长又直,一点都不弯。

但当时我真的担心得连觉都睡不好,吓都吓死了。所以还是尽量别让宝宝早走,更别刻意教宝宝早走路,如果像我家这个一样自己学会走了也还是多抱着或用推车推着吧,减少走路,免得担惊受怕。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越早会走路越好,更意味这是“天才”或是能力超强的表现,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每一个孩子都在遵循着自然规律一步一步的成长,过早的走路会造成宝宝的腿部骨骼发育不良,也会使得孩子脚后跟不能着地走路,出现身体的不平衡以及大脑的协调性差,同时过早走路的孩子一定会忽略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就是爬行。



那么,如何在孩子适龄时教会孩子走路呢?

第一:孩子的自然成长阶段在8-9个月,这个阶段是宝宝可以站立并手扶物体进行“横向”的迈步的阶段,这也是宝宝行走地第一步,。很多父母认为这样就是要走路了,于是就开始急于训练宝宝走路,开始用手扶着、拉着、牵着向前走,更有些父母会把孩子放进学步车里面去学习走路。其实在人们训练孩子走路时,因为父母高度的问题,孩子就会不知不觉中掂着脚尖迈步,而且在学步车中行走是不安全的,容易造成平衡失调的问题。

第二:过早走路的孩子容易摔跤、受伤,长大后做不了比较复杂的运动性活动,比如体操、滑板、自行车等等。



第三:因为急于行走而忽略孩子的爬行阶段的联系,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视觉空间感知能力发展、大脑协调能力发展和四肢协调能力发展。

我们主张孩子要更多一些地爬行阶段练习,而不急于训练行走。爬行阶段训练的好,孩子的大脑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会帮助孩子在行走阶段走的稳,走的平衡。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宝宝走路早有哪些危害?正如前面有家长问宝宝过早站立有何危害的道理相似,家长应该了解相关知识,因势利导,合理干预和引导,才能让宝宝 健康 的生长发育。

按照小儿生长发育规律,走路是小儿的大运动发育,任何一个婴儿从出生后的运动发育都是从抬头、抬胸、坐立、翻身、爬行、站立、行走、跑跳的连续过程。这个过程要历时24个月左右的时间。

有句老话:不会爬就想走,这就像高楼大厦平地起。所以,宝宝不宜过早走路。


那么宝宝正常走路时间应该是

12-15个月左右会独自行走 ,一般行走有以下过程:

10个月宝宝可以推着车车走几步;

11个月拉着一只大人手走;

11-12个月自己可以独立站立片刻;

12-15个月可以独自走稳。

每个宝宝发育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一直的,有的孩子走的早,有的孩子走的晚。

一般孩子如果在8、9个月就行走,甚至更早,我们称为早走;反之,如果孩子孩子到18个月还不会走那就是晚走,要去医院做检查了。


1、对下肢骨及关节发育不好:

婴儿期宝宝的骨质的钙盐含量少,胶原成分多,因此,骨质矿化不好,同时,肌肉和韧带发育中其韧性不足,如果我们让宝宝早走,甚至过早练习走路,就有增加骨折和髋关节损伤的风险,甚至久而久之引起下肢骨的畸形和弯曲,即X型或O型腿,走路会出现内或外"8字"型。


2、对脊柱发育的影响:

我们知道,宝宝走路自然是靠脊柱支撑,宝宝在6个月能坐稳以后,主要的运动是联系爬行,这样能够使脊柱建立正常的生理性弯曲,使脊柱韧带肌肉发育更加成熟。

如果孩子爬行没有练好,过早的走路,就会引起脊柱的侧弯、后凸,形成驼背;或臀部后凸而屁股后倔,将来走路姿势也不会好看。


3、引起扁平足:

由于宝宝足底的足弓还没有形成,足底骨没有发育成熟,足底韧带及肌肉也没有发育成熟,因此不能靠足弓推力让宝宝开步走路,如果早走,会引起宝宝扁平足,责会影响宝宝今后正常走路,形成不同程度的足内翻或足外翻。

有的家长就问我们,孩子小,对新鲜事物好奇,不到站的时候,非要站,不到走的时候非要走怎么办?我们怎么引导?其实,每个孩子身体素质不同、发育进度不同。因此,要遵循宝宝发育规律,循序渐进的引导宝宝。


1、分散注意力:

宝宝如果一定要自己走,这个时候的宝宝并没有太强的自我意识,因此,很容易转移宝宝注意力,家长可以用其它方式转移注意力,比如看图说话听儿歌,一般都可以凑效。

另外,宝宝如果想走,而家长不想让宝宝早走,也可以见机把宝宝抱起来,做其它 游戏 的方式。

2、增加爬行的时间:

宝宝在10个月前,尽量让宝宝多在爬爬垫是玩耍及活动,周围不要有类似桌面的支撑,处于自我保护意识,一般宝宝不太敢走,比如可以做趣味 游戏 等。


3、尽量给宝宝听音乐、讲故事和做 游戏 ,来刺激宝宝的听力、视力、感知力,促进宝宝大脑发育及运动协调性,为行走打下基础。

孩子的早走会对其发育引起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遵循规律,正确引导宝宝走路。

每个宝宝有自己的发育过程,不过也会遵循“普遍规律+个人特征”的,不可拔苗助长。

一般来说,孩子6个月左右才会坐,提早让宝宝练习坐,会使脆弱的脊柱承担过量的身体压力,从而影响发育,甚至导致脊柱弯曲变形。

同样的,也不要过早地训练站立,因为过早站立不仅会影响脊柱发育,还会对宝宝腿部骨骼产生影响,容易形成X形腿或O型腿。

当然,如果是宝宝自己站立、走路的,那就没事,如果是家人过早让宝宝练习走路,那就不太好。

过早学走路 更易O型腿

正常孩子学会走路年龄在12个月~18个月间,早的10个月会走路也属正常,但家长不要刻意让孩子过早地学走路。因为假如宝宝骨骼还没成长到可以走路的阶段就过早站立负重,更容易造成“O型腿”。

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主任 李旭教授

我家崽子坐的早,爬的早,走路也就提前了……

九个多月就能扶着走两步了,十个半月开始独立走,现在十一个半月在小区遛弯!

我真的想尽了办法,孩子的性格是注定的啊。我和我先生啥都没教过呀!

坐爬都是跟着我家狗狗学的,于是爬姿非常标准!早教课上老师都惊了,上周还不会爬,这周爬这么好…让多爬

然后回家放爬行垫自己玩,他开始追狗,给狗狗扔球球,追着追着就自己走了!

然后他自己体会了一把自由的感觉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各种走啊,满屋绕!

无法干预,按不住!

只能买学步鞋,防撞条都安排上!


医生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规律,在合理的范围内都不必太操心。

我自己是十个月会走路的,我崽可能是遗传我的状态。

我现在尽量让他多爬,和他一起做一些爬爬的 游戏 ,但是也不阻止他走,顺其自然吧。

对了,我家抱得少,我家狗狗从孕期开始陪着肚子长大,出生之后也是狗狗陪着玩,运动量比较足,可能也有关系。

抱得多,也许就走得慢一点。

哎,不重要了,只要 健康 就行,实在不放心去儿保科看看关节发育,只要没问题就随便怎么走

宝妈和宝爸们聚在一起最长讨论的话题就是自家的孩子了,如你家孩子几岁会走路的、几岁会站的、几岁会说话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题。有的家长听到别人家的孩子8个月就会走路了,而自家孩子11个月了还不会走路,心里不免着急。其实孩子各个系统的发育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宝宝在10个月到15个月之间学会走路都属于正常的生长发育。家长们也不要着急让自家孩子去学习走路,因为婴幼儿过早走路是不好的。

很多家长认为学步车是一个非常好的让孩子学习走路的工具,其实不然。学步车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习走路,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研究表明,婴幼儿长期使用学步车,容易导致其出现O型腿或X型腿,在之后的走路中也容易出现外八字等。因为在学步车里的时候,孩子通常只有脚尖着地走路,在不正确的姿势下走路容易影响骨骼发育。

婴儿在学会走路之前应进行爬行。爬行对孩子来讲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动作,既能锻炼全身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还能锻炼平衡能力,甚至对大脑的发育有积极作用。对于日后孩子运动系统的发展十分重要。很多小孩子学会站立之后,家长就跳过了爬行这一个过程,直接让孩子走路,这也是造成很多孩子成年后感统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感统失调者在成年后注意力不集中,学动作也较同龄人相对较慢。

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爬,这是大部分宝宝的成长规律,具体什么时间会真正的走路呢?根据每个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的不同,时间上也会有所差异。

有些宝宝,在宝妈在怀孕期间,膳食合理均衡,体质就比较好,出生后有母乳和辅食等喂养科学合理,长得就比较结实,身体的各项生长指标都超出平均值,就会有走路比较早的可能。反之有些宝宝们一直以来就比较弱小,走路的时间可能就偏晚些。但也有的宝宝身体明明很结实,爬,站立都没问题,就是胆子小不敢往前迈步,所以走路也比较晚。

所以宝宝会走路的时间基本都在九个月到一岁半之间,相差时间跨度还是很大的。宝宝走路早,有的是因为身体硬实,有的是因为身体运动机能较好,肢体协调能力强,除非是有人为的特殊训练宝宝走路,我们是不提倡的。如果是顺其自然,宝宝自己忽然有一天站起来会走了,我们是大可不必担心走路早有啥危害的。

但是走路早虽然证明宝宝身体 健康 硬实,不能让幼儿长时间走路,毕竟宝宝们的骨骼还是太柔弱,所以特别不建议宝宝们早早的就站在学步车里练走路,一站就是半天,大人是省心了,可宝宝柔弱的双腿是吃不消的,就算累了宝宝们也不会喊累,只能靠大人们的多加注意才是。

抚育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孩子和大人共同的成长,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家都要多多学习,让我们尽量不在孩子身上试错,以免后悔终身。


女宝七个月走路太早了,过早走路的危害非常大。

让我们来看看过早走路的危害。

1、影响脊柱和腿部的发育

孩子过早站立或走路,孩子的脊柱和腿部的骨骼和肌肉还没有发育好,不足以支撑孩子的身体,可能会导致X型腿或者是o型腿,还可能导致孩子驼背,影响脊柱的发育。

2、影响身体的协调性,影响大脑前庭平衡功能

一般情况下,孩子要爬够三个月或四个月才能站立行走。通过长时间的爬行,可以锻炼孩子颈肩部,背部,腿部和手部的肌肉,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孩子经过充分的爬行之后,再站立行走会比较稳,身体的协调性比较好。

如果爬行时间过短,过早走路会出现身体不协调,走路不稳等现象,容易导致孩子受伤。

充分的爬行还可以促进孩子大脑前庭平衡功能的发育。前庭平衡功能决定了孩子的专注力,情绪控制能力。

如果爬行时间过短,会导致孩子缺乏专注力,情绪不稳定,容易和同学之间发生矛。

3、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孩子早期是通过运动和感知来刺激大脑发育的。如果爬行时间过短,对孩子的智力会有一定的影响。

社会 上存在一种说法,越早走路的孩子越聪明,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过早站立、走路对孩子不利,当孩子扶着栏杆或者是桌子站起来时,会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撂倒。

这种做法也是不正确的。

对于孩子走路这个问题,家长要顺其自然,千万不能教孩子走路,要让孩子自己主动站起来。

当孩子经过长时间的爬行,身体准备好了之后,就会扶着栏杆或者是桌子站起来。

如果孩子站起来时,整个脚掌着地,就说明孩子的身体已经准备好了,可以走路了。

如果孩子站起来时,用脚尖着地,说明孩子还不具备行走的能力,家长要进行干预。孩子用脚尖站立,会影响下肢的发育。

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同,有的走得早一些,有的走得晚一些,无论早或者晚,只要是孩子自己站起来,自己主动行走就是正常的。

三甲


在1岁前,孩子的骨骼尚没有发育完全,骨骼中钙的沉积比较少,骨质比较柔软,如果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走路,孩子身体的重量会造成腿部的负担加重,形成O形腿和X形腿。如果让孩子过早地学习走路,还会造成孩子脊柱的畸形,因为孩子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脊柱为了支撑身体的重量,会发生变形,长期下去,会造成脊柱的畸形。


一、宝宝长时间走路危害


1、小于10个月的宝宝,小脑和骨骼还未发育成熟,骨骼中钙的沉积较少骨质过于柔软,过早学习走路容易让宝宝因腿部过早负重而发育畸形。此外,宝宝在走路时本身就不稳,脚的姿势不对,长时间练习走路,容易致使小腿外侧的肌肉比内侧的发达,形成难看的O型腿。


2、宝宝过早学习走路,易造成宝宝脊柱的畸形,因为宝宝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身子站不直,容易弯腰驼背,而脊柱为了支撑身体的重量,易发生变形。其次,宝宝脊椎骨因缺钙柔软,背部肌肉不发达,过早站立让脊柱负重过大,反而影响宝宝脊柱的正常发育。


二、训练宝宝长时间走路方法


1、训练爬行:爬行是走路的前提,父母可以在较软的床上,引导孩子慢慢的向前爬行。在训练孩子爬行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孩子摔伤、感染等情况,保障爬行地点的安全和卫生。


2、利用工具:让孩子利用小推车,双手放在小推车上,靠小推车进行走路。这样能够让孩子体验走路的感觉,为将来自己走路奠定基础。


宝宝太早学走路,对腿部发育是不利的,容易出现叉形腿或者o形腿,严重时还会导致脊柱弯曲变形,影响到宝宝将来的身高。宝宝太早会走路,此时足部尚未发育健全,容易出现扁平足,对宝宝的 健康 是很不利的。宝宝走路的最佳时间在一岁左右,不要让宝宝过早的使用学步车,否则也会影响腿部形态,宝宝在学习走路时也要给宝宝选择好合适的鞋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