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是秦始皇什么人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一:秦始皇是秦孝公的什么人 秦孝公是秦始皇的五世祖。
孝公到始皇关系图:
秦孝公赢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赢稷(武王异母弟)→秦孝文王赢柱→秦庄襄王赢子楚→秦始皇赢政
问题二:芈月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芈月
就是赫赫有名的秦宣太后,又称芈八子,她是秦惠文王的妻子。从惠文王到秦始皇秦国世系表
秦惠文王(公元前338年~前311年)在位,名嬴驷,秦孝公之子。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惠文王之子,昭襄王之兄)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秦始皇的曾祖父)
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秦始皇的祖父)
秦庄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子楚,秦始皇之父)
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10年在位37年
由此可以推断出秦宣太后与秦始皇的关系: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
还有一个最大的联系来自“秦始皇兵马俑”,据有些专家考证,陕西兵马俑不是秦始皇的随葬品而是秦宣太后的,这个结论轰动一时,于是两个相隔百年的人有了这么有意思联系
问题三:秦始皇和秦孝公比谁的功绩大 秦孝公功劳大点,如果没有秦孝公的商鞅变法,也不能有秦国一统天下的局面。
问题四:秦孝公之后到秦始皇有几位国君都叫什么?? 第一位,秦孝公。秦孝公时期,所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变法图强。当时秦国并不是七国中间的强国,秦要统一,必须要自身强大。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使自身足够的强大,这是打破困境的唯一出路。孝公抓住了历史机遇,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第二代,秦惠文王,这个时期,条件变了,历史使命也变了。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变强了,秦国一强,其它六国得了红眼病,因为六国不能看着秦国强大。这样六国的有识之士就要想办法,对付强大的秦国。合纵,就是联合六国削弱秦国,秦国就完了。所以秦惠文王的历史使命就是打破六国的合纵。秦惠文王也完成了这个使命,办法就是连横。第三代,秦武王,秦武王在位时间非常短,只有三年,因为举重砸死了,而且没有儿子。他是明君吗?秦武王这三年还真了不得,秦武王有一句名言:“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我想坐着车到达三川,就是现在洛阳一带,看一看周天子的王城,死了也不遗憾了。这是秦武王,这个时期,秦国已经很强大了,那么武王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呢?是抓住历史时机,东进中原。公元前311年,年轻的秦武王派左丞相甘茂率领军队攻打韩国重镇宜阳,就是今天河南洛阳西边40公里处,是陕西通往河南的唯一通道,两边是崇山峻岭,中间是一线山路,非常狭窄,是军事重镇。甘茂说要打宜阳,必须联合魏国,秦武王就派甘茂,带了一个副使出使魏国,到魏国一谈,成功了。魏国同意和秦国联手打宜阳,宜阳打通了,秦国才能兵出函谷关,所以这是一个关键之地。甘茂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他出使魏国回来的路上,和副使说,你回去告诉秦王,就说第一,魏国同意很我们联手了,第二,你还说,虽然魏国同意了,但是这个仗不能打。你就这样说,将来所有的功劳都记在你的功劳簿上。他的副使不知道什么原因,回去和秦武王说了,武王很奇怪,打宜阳要联合魏国,现在魏国同意联合,你说不能打,为什么?召见甘茂,甘茂讲了三件事,三件事一说,秦武王明白了。第一,曾参杀人,曾参是古代的一个贤人,在费地居住的时候,这个地方有一个人也叫曾参,结果这个曾参杀了人。之后,就有人给未杀人的曾参的母亲报信,说曾参杀人了。她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在织布机上照样织布。一会儿,第二个人来报告,他母亲还在织布,有过一会儿第三个人来报告,他母亲把织布机一扔,翻墙就逃了。甘茂说曾参是个贤者,他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架不住三个人一说,吓得就逃了。我不是秦国人,我来秦国帮你们打天下,一定会有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如果我去打宜阳,有人说我坏话,我既没有曾参之闲,你也不会像曾参母亲那样信任我,我能打下来吗?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张议无功,惠文王时期有一个张议,立了很大的功劳,但没有人说张仪立的功,都说在秦惠文王的身上,说臣子立功不算功,这是第二件事。第三件事,文侯烧信,魏国开国之君魏文侯派了一大将,叫乐羊去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把中山灭了。乐羊很得意,觉得自己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应该受赏,结果一见魏文侯,魏文侯搬出一个箩筐,筐里面是这三年中其他大臣告乐羊的告状信。乐羊一看这么多告状信,魏文侯都不告诉他,压着不放,支持他打了三年,才明白这个功劳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所以乐羊就立即跪下,说了两句话:“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这不是我的功劳,是主公对我的信任。在那个制度下,如果得不到领导的信任,什么也干不成。讲完这三点,甘茂说,你说我敢打宜阳吗?宜阳如果一年打不下来,会有多少人说我的坏话,我还能活吗?魏国虽然同意联合,但这个仗我死活不能打。秦武王明白了,他说咱们定个盟约吧,你替我打宜阳,我对你是绝对信任,谁告状我也不听,甘茂说可以。然后甘茂就......>>
问题五:秦孝公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秦昭襄王之子秦孝文王,秦孝文王之子秦庄襄王,秦庄襄王之子秦始皇。
所以秦孝公是秦始皇的“天祖父”。
问题六:秦孝公到嬴政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秦惠文王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秦昭襄王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秦庄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秦始皇帝 前246年-前222年(为秦王),前221年-前210年(为秦帝国皇帝) 秦孝公 战国时秦国君。姓嬴,名渠梁。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战国时代秦国有名的一位君主。秦孝公一生中干过两件大事,其一是迁都咸阳,其二是任用商鞅变法。 孝公即位之初,为富国强兵下令求贤,以改变秦落后于关东六国的局面。并东向进攻,前359年,他山师伐韩,至于怀(今河南武陟西南),筑城于殷(今武陟东南)。前 356年,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变法革新。制定严厉法令,以法治国,奖励军功,鼓励耕织。不久,秦乘魏攻赵,大败魏师于元里(今陕西澄城东南),拔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前 352年,孝公升卫鞅为大良造,出师拔魏安邑 (今陕西夏县西北)。次年,秦筑关塞于商 (今陕西丹风西南),秦师围魏固阳,攻赵蔺 (今山西离石西)。前350年,卫鞅开始第二次变法,迁都咸阳,废井田制,统一度量衡,设县置。同年,孝公诏令卫鞅营咸阳,筑冀阙。咸阳故城亦名渭城,在咸阳县东15里。次年,孝公迁都咸阳。不久,秦国初在县置有定额之秩吏,即规定县令和县长的俸禄,按户按口征收军赋,其郡县组织日趋完备。秦孝公积极支持卫鞅变法,前346年,太子驷犯法,刑其傅公子虔,于是“法大用,秦人治”。此后,在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使秦迅速成为政治制度先进、经济发达、军力强盛的强国。前341年,秦军攻魏西鄙。次年,孝公在卫鞅策划下复攻魏,欲据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成帝王之业。同年,卫鞅诱执魏军大将公子邛,大败魏军,迫魏王献部分河西地以求和。孝公以卫鞅功大封其于商 (今陕西商县东南商洛镇),故称商君或商鞅。前338年,孝公卒。秦孝公初立,对穆公以后秦国的落后现状痛心疾首,他能顺应时代潮流,知人善用,大胆改革,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前311年),名嬴驷,孝公之子。惠文王为太子时犯法,商鞅掌刑法,曾黥(在面上刺字)其师以辱之。故孝公一死,惠文王即位,就将商鞅车裂,然而他并未废除商鞅之法。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任用贤能,推行法制,并不断向外拓展领土。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命大良造(战国初秦国的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公孙衍在雕阴(今陕西甘泉县南)打败魏军,不久,魏尽献河西地于秦。秦以黄河、函谷关为界抵御关东诸侯,进可攻,退可守,在战略上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 公元前325年,惠文王自称为王。公元前318年,韩、赵、燕、楚、魏五国“合纵”攻秦,被秦军打败。张仪又游说(shuì)拆散齐、楚联盟,秦乘机打败楚军,占领汉中。在对关中六国作战取胜后,秦惠文王采用大将司马错的建议,于公元前316年出兵灭蜀,随后又灭掉苴(jū,今四川昭化东南)和巴(国都在今重庆市嘉陵江北岸),使得秦“擅巴蜀之饶”,为以后发展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秦惠文王在位27年。死后葬于陕西咸阳市秦都区,陵墓呈覆斗形 秦武王(328―前307年),秦惠文王之子,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太子嬴荡即位,他就是秦武王。秦武王身高体壮,勇力超人,重武好战,常以斗力为乐,凡是勇力过人者,他都提拔为将,置于身边。乌获和任鄙以勇猛力大闻名,秦武王就破例提拔为将,给予高秩厚禄。齐国人孟贲,力大无穷,勇冠海岱:陆行不怕虎狼,水行不避蛟龙,一......>>
问题七:秦始皇是秦孝公的什么人 秦孝公卒后,子惠文君立。14年后,惠文王卒,子武王立。武王有力好戏,与力士孟说举鼎,绝膑,因此武王即位2年零8个月后,卒。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昭襄王在位56年卒,子孝文王立。孝文王在位不足一年即卒,子庄襄王立,庄襄王在位三年后的五月丙午,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因此,秦始皇为秦孝公的直系第六代。
孝公到始皇关系图:
秦孝公赢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赢稷(武王异母弟)→秦孝文王赢柱→秦庄襄王赢子楚→秦始皇赢政
问题二:芈月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芈月
就是赫赫有名的秦宣太后,又称芈八子,她是秦惠文王的妻子。从惠文王到秦始皇秦国世系表
秦惠文王(公元前338年~前311年)在位,名嬴驷,秦孝公之子。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惠文王之子,昭襄王之兄)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秦始皇的曾祖父)
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秦始皇的祖父)
秦庄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子楚,秦始皇之父)
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10年在位37年
由此可以推断出秦宣太后与秦始皇的关系: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
还有一个最大的联系来自“秦始皇兵马俑”,据有些专家考证,陕西兵马俑不是秦始皇的随葬品而是秦宣太后的,这个结论轰动一时,于是两个相隔百年的人有了这么有意思联系
问题三:秦始皇和秦孝公比谁的功绩大 秦孝公功劳大点,如果没有秦孝公的商鞅变法,也不能有秦国一统天下的局面。
问题四:秦孝公之后到秦始皇有几位国君都叫什么?? 第一位,秦孝公。秦孝公时期,所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变法图强。当时秦国并不是七国中间的强国,秦要统一,必须要自身强大。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使自身足够的强大,这是打破困境的唯一出路。孝公抓住了历史机遇,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第二代,秦惠文王,这个时期,条件变了,历史使命也变了。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变强了,秦国一强,其它六国得了红眼病,因为六国不能看着秦国强大。这样六国的有识之士就要想办法,对付强大的秦国。合纵,就是联合六国削弱秦国,秦国就完了。所以秦惠文王的历史使命就是打破六国的合纵。秦惠文王也完成了这个使命,办法就是连横。第三代,秦武王,秦武王在位时间非常短,只有三年,因为举重砸死了,而且没有儿子。他是明君吗?秦武王这三年还真了不得,秦武王有一句名言:“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我想坐着车到达三川,就是现在洛阳一带,看一看周天子的王城,死了也不遗憾了。这是秦武王,这个时期,秦国已经很强大了,那么武王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呢?是抓住历史时机,东进中原。公元前311年,年轻的秦武王派左丞相甘茂率领军队攻打韩国重镇宜阳,就是今天河南洛阳西边40公里处,是陕西通往河南的唯一通道,两边是崇山峻岭,中间是一线山路,非常狭窄,是军事重镇。甘茂说要打宜阳,必须联合魏国,秦武王就派甘茂,带了一个副使出使魏国,到魏国一谈,成功了。魏国同意和秦国联手打宜阳,宜阳打通了,秦国才能兵出函谷关,所以这是一个关键之地。甘茂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他出使魏国回来的路上,和副使说,你回去告诉秦王,就说第一,魏国同意很我们联手了,第二,你还说,虽然魏国同意了,但是这个仗不能打。你就这样说,将来所有的功劳都记在你的功劳簿上。他的副使不知道什么原因,回去和秦武王说了,武王很奇怪,打宜阳要联合魏国,现在魏国同意联合,你说不能打,为什么?召见甘茂,甘茂讲了三件事,三件事一说,秦武王明白了。第一,曾参杀人,曾参是古代的一个贤人,在费地居住的时候,这个地方有一个人也叫曾参,结果这个曾参杀了人。之后,就有人给未杀人的曾参的母亲报信,说曾参杀人了。她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在织布机上照样织布。一会儿,第二个人来报告,他母亲还在织布,有过一会儿第三个人来报告,他母亲把织布机一扔,翻墙就逃了。甘茂说曾参是个贤者,他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架不住三个人一说,吓得就逃了。我不是秦国人,我来秦国帮你们打天下,一定会有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如果我去打宜阳,有人说我坏话,我既没有曾参之闲,你也不会像曾参母亲那样信任我,我能打下来吗?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张议无功,惠文王时期有一个张议,立了很大的功劳,但没有人说张仪立的功,都说在秦惠文王的身上,说臣子立功不算功,这是第二件事。第三件事,文侯烧信,魏国开国之君魏文侯派了一大将,叫乐羊去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把中山灭了。乐羊很得意,觉得自己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应该受赏,结果一见魏文侯,魏文侯搬出一个箩筐,筐里面是这三年中其他大臣告乐羊的告状信。乐羊一看这么多告状信,魏文侯都不告诉他,压着不放,支持他打了三年,才明白这个功劳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所以乐羊就立即跪下,说了两句话:“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这不是我的功劳,是主公对我的信任。在那个制度下,如果得不到领导的信任,什么也干不成。讲完这三点,甘茂说,你说我敢打宜阳吗?宜阳如果一年打不下来,会有多少人说我的坏话,我还能活吗?魏国虽然同意联合,但这个仗我死活不能打。秦武王明白了,他说咱们定个盟约吧,你替我打宜阳,我对你是绝对信任,谁告状我也不听,甘茂说可以。然后甘茂就......>>
问题五:秦孝公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秦昭襄王之子秦孝文王,秦孝文王之子秦庄襄王,秦庄襄王之子秦始皇。
所以秦孝公是秦始皇的“天祖父”。
问题六:秦孝公到嬴政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秦惠文王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秦昭襄王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秦庄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秦始皇帝 前246年-前222年(为秦王),前221年-前210年(为秦帝国皇帝) 秦孝公 战国时秦国君。姓嬴,名渠梁。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战国时代秦国有名的一位君主。秦孝公一生中干过两件大事,其一是迁都咸阳,其二是任用商鞅变法。 孝公即位之初,为富国强兵下令求贤,以改变秦落后于关东六国的局面。并东向进攻,前359年,他山师伐韩,至于怀(今河南武陟西南),筑城于殷(今武陟东南)。前 356年,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变法革新。制定严厉法令,以法治国,奖励军功,鼓励耕织。不久,秦乘魏攻赵,大败魏师于元里(今陕西澄城东南),拔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前 352年,孝公升卫鞅为大良造,出师拔魏安邑 (今陕西夏县西北)。次年,秦筑关塞于商 (今陕西丹风西南),秦师围魏固阳,攻赵蔺 (今山西离石西)。前350年,卫鞅开始第二次变法,迁都咸阳,废井田制,统一度量衡,设县置。同年,孝公诏令卫鞅营咸阳,筑冀阙。咸阳故城亦名渭城,在咸阳县东15里。次年,孝公迁都咸阳。不久,秦国初在县置有定额之秩吏,即规定县令和县长的俸禄,按户按口征收军赋,其郡县组织日趋完备。秦孝公积极支持卫鞅变法,前346年,太子驷犯法,刑其傅公子虔,于是“法大用,秦人治”。此后,在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使秦迅速成为政治制度先进、经济发达、军力强盛的强国。前341年,秦军攻魏西鄙。次年,孝公在卫鞅策划下复攻魏,欲据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成帝王之业。同年,卫鞅诱执魏军大将公子邛,大败魏军,迫魏王献部分河西地以求和。孝公以卫鞅功大封其于商 (今陕西商县东南商洛镇),故称商君或商鞅。前338年,孝公卒。秦孝公初立,对穆公以后秦国的落后现状痛心疾首,他能顺应时代潮流,知人善用,大胆改革,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前311年),名嬴驷,孝公之子。惠文王为太子时犯法,商鞅掌刑法,曾黥(在面上刺字)其师以辱之。故孝公一死,惠文王即位,就将商鞅车裂,然而他并未废除商鞅之法。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任用贤能,推行法制,并不断向外拓展领土。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命大良造(战国初秦国的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公孙衍在雕阴(今陕西甘泉县南)打败魏军,不久,魏尽献河西地于秦。秦以黄河、函谷关为界抵御关东诸侯,进可攻,退可守,在战略上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 公元前325年,惠文王自称为王。公元前318年,韩、赵、燕、楚、魏五国“合纵”攻秦,被秦军打败。张仪又游说(shuì)拆散齐、楚联盟,秦乘机打败楚军,占领汉中。在对关中六国作战取胜后,秦惠文王采用大将司马错的建议,于公元前316年出兵灭蜀,随后又灭掉苴(jū,今四川昭化东南)和巴(国都在今重庆市嘉陵江北岸),使得秦“擅巴蜀之饶”,为以后发展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秦惠文王在位27年。死后葬于陕西咸阳市秦都区,陵墓呈覆斗形 秦武王(328―前307年),秦惠文王之子,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太子嬴荡即位,他就是秦武王。秦武王身高体壮,勇力超人,重武好战,常以斗力为乐,凡是勇力过人者,他都提拔为将,置于身边。乌获和任鄙以勇猛力大闻名,秦武王就破例提拔为将,给予高秩厚禄。齐国人孟贲,力大无穷,勇冠海岱:陆行不怕虎狼,水行不避蛟龙,一......>>
问题七:秦始皇是秦孝公的什么人 秦孝公卒后,子惠文君立。14年后,惠文王卒,子武王立。武王有力好戏,与力士孟说举鼎,绝膑,因此武王即位2年零8个月后,卒。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昭襄王在位56年卒,子孝文王立。孝文王在位不足一年即卒,子庄襄王立,庄襄王在位三年后的五月丙午,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因此,秦始皇为秦孝公的直系第六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