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君子的文言文
1. 关于君子的 古文诗句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君子胸怀坦荡、心底宽广,而小人却经常忧心忡忡。
2.“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孔子说:“君子对什么事情都不争。如果说有所争,那一定是射箭比赛吧!双方互相作揖,谦让,然后登场;射完箭走下来饮酒。这种争是君子之争。”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乾卦·象》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4.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坤卦·象》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天道运行刚劲雄健,君子应自觉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5.“无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古谚。意思是心胸狭窄、缺乏度量的人,就不配作丈夫和君子。
2. 有哪些形容品德高尚的君子的文言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北齐•刘昼《刘子•大质》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季冬纪》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人不可以 *** 。——《孟子•尽心上》
有德不可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私仇不及公。——《左传•哀公五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至诚则金石为开。——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
疾风知劲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希望能帮到你,如有疑问请追问,若满意请采纳哦!
3. 君子作为文言文常用实词的翻译
君子 jūn zǐ
1. 对国君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
例:《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2. 泛指才德出众的人。
例:《易·干》:「九三,君子终日干干。」
3. 旧时妻对夫之称。
例:《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4. 指春秋越国的君子军。
例:《国语•吴语》:「﹝越王﹞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5. 对人的尊称。犹言先生。
例:《武王伐纣平话》卷中:「姜尚问曰:‘君子,尔何姓?’」
6. 美酒。
例:《类说》卷四三引唐皇甫松《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觞醉人者为君子。」
7. 竹之雅号。
例:宋苏辙《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
4. 表现出君子之风的古文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有的版本为盛)爱牡丹。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aˇ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师表 什么是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 )系指正直的人,令人尊敬的人;生活上可以深交往的人;生意上可以放心的人;语言方面和做事方面正派。
在古代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君子之风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君子之风 礼贤下士是君子之风 甚至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也是君子之风 这个定义其实很广泛 符合以下几点的就是君子 表现以下几点的 就是表现君子之风的古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根据原文“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
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至于是否做得到,是另一回事。正如大家年轻时刚出社会做事,都立志取得功名富贵,。
就以赚钱为目的来说,起码也希望赚到几千万元。但立志尽管立志,事实上如今一个月只赚几千块。
如果因立志几千万,只拿几千元,“不为也!”不愿干回去好了!这说明立的志能不能实现,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孔子说,作学问要把目标放得高远,这是第一个“志于道”的意思。
“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
换句话来说,“志于道”是搞哲学思想,“据于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古人解说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所以很明显的,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 “依于仁”,已经说过,仁有体有用。
仁的体是内心的修养,所谓性命之学、心性之学,这是内在的。表现于外用的则是爱人爱物,譬如墨子思想的兼爱,西方文化的博爱。
“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
这是仁的发挥。 “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
游是游泳的游,不是游戏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
其中的“礼”,以现代而言,包括了哲学的、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所有文化。至于现代艺术的舞蹈、影剧、音乐、美术等等则属于乐。
“射”,军事、武功方面。过去是说拉弓射箭,等于现代的射击、击技、体育等等。
“御”,驾车,以现代来说,当然也包括驾飞机、太空船。“书”,文学方面及历史方面。
“数”则指科学方面的。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修养,艺绝不是狭义的艺术。
中国古代不这样细分,凡属六艺范围的都是艺。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点都要懂。
这四个重点的前一半“志于道,据于德”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是他全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备这些要点,才叫学问。如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
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
没有“游于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所以这四点统统要,后人对这四个重点都有所偏重,其实讲孔子思想,要从这里均衡发展。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本质上要有义。
这里的义,一是孟子的观念——义者宜也,也就是适宜,合宜。二是传统的仁义——人格标准。
三是指“词章之学”、“记闻之学”之外的“义理之学”。——现代所谓哲学的、科学的也是义理之学,都是探讨人生最高道理——真理。
“君子义以为质”的“义”,同时也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本质。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
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满,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具备了这四个条件,就是君子之行,也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合于一个模范人格的标准,绝不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可比。如果做不到这样,专在小聪明上玩弄,那就完了。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我们惯用“杀身成仁”这句话,就是出在《论语》这一篇,是孔子说的。
这个 仁在这里我们不作解释了,从上论一直讲下来,都是说“仁”是孔门学问的中心。 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中心思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譬如有许多宗教家, 有时碰到与他的信仰抵触的事,他宁可舍掉性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