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从哪到哪?

 我来答
刚阳文化
2022-10-14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6万
展开全部

隋朝大运河从哪到哪?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后经隋(七世纪)、元(十三世纪)两次大规模扩展。1949年以前只有其中一小段勉强维持季节通航,现江苏北段的400多公里河道千吨级驳船可畅驶长江、淮河。1981年4月,我国新开辟的古运河无锡至扬州、无锡至杭州的旅游线路,引起了国外旅游者的极大兴趣 这条运河北与海河相连,南与钱塘江相接,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了统一的水运网。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一项奇迹。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比较早的运河。 国外著名的大运河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前苏联土库曼运河等。这些运河的长度不但都比我国的大运河短得多,而且也都比隋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时间晚1000多年。 运河开凿最早是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向北扩张势力,在公元前486年引长江水经瓜洲(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北入淮河。这条联系江、淮的运河,从瓜洲到末口(今淮安附近),当时称为邗沟,长约150公里。这条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起源,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又相继延伸了河道。 其后,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这时主要是开凿通济渠和永济渠。黄河南岸的通济渠工程,是在洛阳附近引黄河的水,行向东南,进入汴水(今已湮塞),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通济渠又叫御河,是黄河、汴水和淮河三条河流水路沟通的开始。 应该说开凿运河是杨广的历史功绩之一。当时开凿运河是时代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不能把隋炀帝杨广这个暴君穷奢极欲,爱好游玩,当成主要原因。 但这是劳动人们付出极大代价换来的。晚唐文人韩偓写的《开河记》中描写了修河民工的悲惨生活。文中写道,隋炀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发了360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此外杨广还派出五万大汉作为监工,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动不动就用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人。 运河的最后阶段是在元朝时期结束的,明清又加以完善。

隋朝大运河分为哪四段?

隋朝大运河共分为4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征发河南、淮北100多万士兵、民夫,开始开凿通济渠。通济渠北起东都洛阳的西苑,南到安徽的盱眙。它引谷水、洛水入黄河,进入黄河后,利用黄河的一段河道,到达板渚(今河南汜水东)。从板渚再引黄河水南流,使河水进入睢水。睢水经中牟、开封、陈留、高邮、泗县,入泗水,而进淮河。这段运河是利用古代运河渠道,加以拓宽,所以从当年3月开工,8月完成,2000里的渠道只用了100多天。

淮河与长江之间,隋朝以前有邗沟相通,邗沟北起山阳南到江都(今扬州)。邗沟在隋以前,多次改道,河道狭窄,根本无法通行大船。隋文帝开邗沟,只是整治了邗沟入淮水的水口,并没有彻底清理河道。隋炀帝征发10余万士兵和民夫,把旧有的邗沟拓宽取直,从山阳直达扬子(今仪征),从而直通长江。

公元608年,开凿永济渠。这段主要是利用自然的河道,沟通沁水和淇水,引沁水入淇水,在涉县北部会合,一直北流到天津入海。永济渠就是利用这条天然的水道向北伸展,然后入水定河,北达涿郡(今北京通县)。

公元610年,隋炀帝下令开江南河。江南河北起京口(今江苏镇江)南到余杭(今杭州)。隋朝以前,长江以南已有不少小运河,这次开河就是利用旧日的小运河,加以拓宽。然后引长江水,穿小运河,绕过太湖,直达杭州。至此,大运河全部开通。

建造这样规模宏大的工程,劳动群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隋炀帝强征几百万民工,要他们带着工具和口粮,去开挖运河。男人不够,就以妇女补充。恶劣的劳动条件,严苛的官吏监督,使饿死累死的民工不计其数,其中十分之四五的民工惨死在运河工地上。当时有个督工的将军名叫麻祐,非常残暴,谁做慢了,就用棍子毒打,人们把他看作吃人的妖魔。沿河地区的小孩哭闹,只要一听大人说:“麻祐来了”,就吓得立即止住了哭声。谁知在那些岁月里有多少农家的田园荒芜了,有多少妻子成了寡妇,婴儿成了孤儿,挣扎在死亡线上!繁徭重役的可怕,竟致使不知多少人忍痛砍下自己的手足。伤残者可以避免役死他乡,故而被称作“福手福足”。

隋炀帝在修运河同时,还下令在两岸筑起御道,种上杨柳树。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离宫40多处。他派人强征民间美女住在离宫,备其淫乐。大运河筑成后,隋炀帝率领文武百官以及和尚、道士、尼姑,还有皇族家眷、宫女奴婢,乘坐数千艘大船到扬州看“琼花”。巡游船队首尾相接,长达200里。隋炀帝乘坐的那艘最大的龙船,就有200尺长,4丈5尺高,船上还盖了4层的宫殿,100多间房子。每个房间里都有宫女。岸上有8万多名纤夫拉船,卫士沿途保护,隋炀帝一次又一次巡游。每到一处,几百里之内的州县,都要“贡顿献食”。最多的一州要送100多车。而且,饭菜都是山珍海味,美食佳肴。他们吃不了就投到大运河里。隋炀帝对献贡丰厚的州县官吏加官提职,对稍不如意的就免官降职、甚至砍头。因此,地方官吏为升官发财,拼命搜刮百姓。社会阶级矛盾急剧尖锐起来。隋朝很快就在农民起义浪潮中灭亡了。

什么是隋代大运河?

广通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永济渠等渠道,虽然不是同时开凿而成,可以算作各自独立的运输渠道。由于这些渠道都以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为枢纽,向东南和东北辐射,同时也连通了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胥溪、胥浦,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形成了一条连通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的历史意义是怎样的?

始建于605年,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3年后,又挖永济渠,通涿郡,后来的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就是后来的杭州。至此,隋朝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2700余千米,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隋朝大运河是现在的哪一条河?

隋朝大运河是现在的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今北京,南至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今绍兴、宁波。从先秦时期到南北朝,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

西到关中,南达广东,北到华北大平原,都有人工运河。这些人工运河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可以由河道通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例如从现在的北京不远的通县起,即可乘船顺潞水由泉州渠到沟河口入海,经过一段短短的海程,再进入泒河,经过平虏渠,入漳水,经过利漕渠和白沟而入黄河,进入汴渠上游,沿蒗荡渠而下,

由颍水入汝水,再由汝水的支流舞水入泚水,入淯水,入汉水,入杨口渠,入长江,入洞庭湖,入湘水,入漓水,入西江,沿西江可达番禺城,或由江陵溯长江达巴蜀,以通西南。

这四通八达的水道为后世开隋唐大运河奠定了基础。大业元年至六年,隋炀帝动用百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了隋唐大运河。

扩展资料:

隋唐大运河很容易湮塞,甚至湮塞的与岸平齐。唐、后周、北宋要经常开凿、疏浚、整修,才能令隋唐大运河能继续使用。

到南宋,因缺乏及时的开凿、疏浚,导致大运河因部分河道淤塞而衰落。南宋时,通济渠河道湮塞,至今已经无运河遗迹可寻。

原因是南宋时,北方沦陷,南宋统治者为了防金兵南下,破坏了运河上的各种设施,务使金船不能南下。

绍熙五年,黄河在阳武决口,洪水南下,夺泗入淮,夺淮入海,金统治者听任黄河泛滥,以贻祸南宋。于是淮水流域一带,遂常闹水灾。淮河改由运河南流入长江,通济渠逐渐淤塞为陆。

同时元朝定都北京以后,开始开凿京杭大运河,又开辟了海运,导致通济渠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朝大运河

一项巨大的工程,隋朝大运河有多长?

全长2700公里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

修建背景

在古代,河运有天然河运和人工运河两种。天然河运给人类带来了交通运输的方便,既省力,又经济,一苇之航,只要水力可以胜任,就能随水道所至而达到其沿岸的各地。

陆地上的运输虽不受河道的限制,可以随意所之,但除开平地之外,山陵丘壑,处处都存在着运输的困难;而且从运输量上讲,车辆和船舶的差距很大,用力也很悬殊,两者比较,自然是河道运输的优点大。

当然,天然河道的运输也有它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这就是河道要随着地势的高地而定,而且河道有一定的流向和流程问题,距离河流远的地区,就得不到方便。这样,就出现了人工开凿运河的办法,来补充天然河道的不足。

扩展资料

大运河充当中国漕运的重要通道历时1200多年。清代中叶后,山东北运河淤塞。道光五年(1825年)江南粮米便改由海运至天津,再转北京。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大运河就逐渐湮废。到1949年前山东境内河段和中运河已不能通航。里运河水位不稳,时常决堤成灾。

1949年后对里运河进行了全面整治,兴建船闸和节制闸,并开辟新河道使河湖分开。在里运河的南段开辟瓦铺至六圩港间的入江新航道,缩短了与江南运河间的航程。中运河也经过拓浚和改建。为便利徐州煤炭南运,沿微山湖西侧辟了新航道。

江南运河原由镇江市区入江,由于河道狭窄淤浅,已改由谏壁口入江,在谏壁建有大型船闸控制水位。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在大运河成为漕运的主体水道之后,漕运借助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便捷条件,将漕粮转运到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王朝调剂物资、制衡社会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在明清两代,漕运的社会历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漕运始终是维系历代中央政权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南移后,出现了政治、军事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的状况,漕运对于各王朝的政治、军事意义更加突出。朝廷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南粮北运,漕粮几乎供应京城所有居住人员的日常食粮,并极大地支撑着整个中央 *** 机关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漕粮成为支撑王朝军事体系的重要物质力量,历代分布各地的庞大地方驻军、漫长边境线上的防御与进攻、四方征讨的各种战事,许多都是以漕运作为强大物质后盾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在当时叫什么名字

就是叫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用工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

又过两年,疏通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京杭大运河利用了隋朝大运河不少河段,缩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全长1794公里。

扩展资料

背景

1、文化交流

黄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摇篮,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它的中下游中原地区是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最发达、最昌明的区域,也是人口最稠密,政治思想最为活跃的所在。

黄河自西向东的流向,便于东西横向联系,而不便于南北纵向的联系,纵向经济文化交流受到很大影响,黄河以北不乏富饶之地,黄河以南的东南沿海更是物产丰富之地,但长期得不到开发,这种地理上的缺陷,造成了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我们的祖先明智地觉察到这个问题,从而产生开凿南北纵向的人工河的愿望。

2、军事需求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封建统治者为巩固政权,战事频繁,征伐不断,为保证军事行动所需之大量粮草的运输,在水运上占有主导地位的年代,沟通南北水运,开凿运河无疑对军事行动是十分必要的。

由此可见,大运河的开凿,主要是为了当政者便于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政权,而军事行动和经济开拓则是最直接的目的。同时,也有着追随帝都的属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