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的历史
长沙历史发展,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据考古判断,在距今15-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长沙地区即有原始人类活动。
西汉置长沙国,治临湘县,辖临湘、罗、连道、益阳、下隽、攸、酃、承阳、湘南、昭陵、茶陵、容陵、安成13县。
吴晋南朝,临湘县析出湘西县,临湘县为长沙郡首邑,南朝宋开始,湘西县为衡阳郡(长沙郡析出)首邑,上隶荆州或湘州。
唐武德三年入唐版图;贞观元年设十道,潭州(天宝元年即742年,潭州改为长沙郡,至德元年十二月十五日即758年1月19日复改为潭州)属江南道,辖长沙、衡山、醴陵(武德四年分长沙县立)、湘乡(武德四年析衡山县置)、益阳、新康(武德四年析益阳设,七年又并入益阳)等6县。
清顺治姿局四年四月初八(1647年5月12日),高士俊领兵入长沙,长沙纳入清版图,沿明制设长沙府,上隶湖广,仍辖12州县。康熙三年(如册槐1664年)湖广省设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于长沙,偏沅巡抚移驻长沙。
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攻入长沙,成立长沙市苏维埃政府。年底,长沙城分设东、南、西、北、外东特、商埠6个区,下辖158街团,街团下辖甲、牌、联(结)。
1958年9月,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郊区建立万年红、东风、岳麓公社。城区辖4区25街道233居委会2731居民组。
2017年11月1日,长沙从全球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亚洲首个、中国首座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称号的城市。
扩展资料:
长沙的文化传统:
1、方言
长沙方言属新湘语长沙话,主要以长沙城区和长沙县、望城区为代表。长沙也有一些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忌讳,比如以前因为有虎出没而忌说“虎(fu音)”,把“腐乳”读作“猫乳”、“府正街”读作“猫正街”。
2、地方戏
长沙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中的一个主要剧种,其腔调最初以江西弋阳腔与长沙等地的民间宗教音乐结合而形成,旧称“人戏”、“大戏”。由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4种声腔构成,用长沙方言演唱。其风格或粗犷、奔放,或委婉。当今湘剧缺乏青少年群众为主的市场,逐渐走渣友向没落。
3、民俗
长沙过汉族的所有节日,其中一些节日有地方特色,也在一些日子有很多特有的民俗,陶公庙庙会为赶集的一大特色。农历三月三时,长沙人都有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4、美食
长沙境内主要以湘菜为主,湘菜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其著名诗篇《招魂》中,就记载了湖南的许多菜肴。西汉时期,湖南的菜肴品种就达109个,烹调方法也有九大类。六朝以后,湖南的饮食文化丰富与活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