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一般都吃什么肉?

 我来答
生活宝典17
2022-09-29 · TA获得超过275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1万
展开全部

古人一般都吃什么肉?

  中国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3000多年里多食用牛羊肉为主。猪肉只是到了清朝才开始成为主流。

  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其畜宜六扰”的记载,《左传》第一次提出“六畜”概念。人们熟知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是指马、牛、羊、猪、狗、鸡。其中的马不是用来吃的,主要是骑乘,其他都是以提供肉食为主的家养动物。

  但因为生产力低下,中国古代对吃肉有限制。周朝规定:天子食牛;诸侯食羊,每月初一食牛;大夫食猪、犬,每月初一食羊。祭祀或天子宴会时,大夫食牛。明确提出来:“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也就是说,能吃到肉的都有权有势的人,这些人也被称为“肉食者”。普通百姓粗粮淡饭,除了重要节日之外,连“珍”这样稍好点儿的东西也不准吃。孟子曾描绘过这样的“王道乐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人到70岁能吃上肉就很幸福了!

  中国人上千年来的理想就是——特么能吃上肉就行,所以你看“家”这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屋里养着猪就是家,猪是干啥用的?吃!

  春秋后期,牛成为耕种主要劳力,随意宰杀耕牛、偷牛盗牛是死罪,“牛,稼穑之资,禁人屠宰”,甚至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吃牛肉。为什么《水浒》中常用“小二,给我切二斤牛肉”的场景来描写梁山好汉,那其为传递和暗喻一种造反精神:我也要和皇帝一样,能随便吃牛肉……

  春汉时期,中国人的肉食以羊肉为主、猪肉为辅。“羊”大为“美”,“羊在六畜主给膳”,羊在“六畜”中主要价值就是用来吃的,而“东南少羊而多鱼,故字以‘鱼’、‘羊’为‘鲜’。”因为东南地区羊少,人们多吃鱼,鱼和羊在同煮才能叫“鲜”。同时,“羊吉万岁,子孙自贵”,羊也代表吉祥,能吃上羊肉才算有福之人。

  为此中国人曾在上千年里主要吃羊肉,这源自魏晋两朝。当时“文人雅士”喝了酒、露着大肚子清谈猪肉“腥臊之气”。《周礼》曾说猪肉“腥、臊不能食”。 这里的“腥”指猪肉中星星点点的“米粒”(现在常说的“痘猪肉”),古人无法理解吃“米粒”后得囊虫病的原因,所以认为不能吃;“臊”特指“豕膏臭也”,就是猪油有臭味、肉质加工不当有尿臊味。

  羊和羊肉,则在压倒性占据着食肉的主流。尤其是赵宋一朝,“御厨止用羊肉”是皇室御宴的规定,做饭做菜只用羊肉!记住哈,用别的肉挨揍!

  中国食用羊肉的鼎胜时期是元朝。蒙古族是出身于草原大漠的游牧民族,长年争战下饲养家畜更是无稽之谈,他们入关后,强化了中国人食羊肉的传统习惯!

  只是到了明清两代,尤其是满清入关后,猪肉才咸鱼大翻身,一举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肉食。

  原来有二:

  1、中国农耕文明长期自给自足,而牛羊养殖成本高,周期长,要占大量耕地植草种树,这对长期吃不上肉的百姓来说实在太过痛苦。加之明清两代,特别是清朝“康乾盛世”之后人口超过3亿,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2/5,比明朝时增长2倍,百姓食肉需求几何式增长,更高效、低成本的养殖业也呼之欲出。

  2、于是,猪被选中了!人吃剩下的残汤剩饭就能养活它,养殖周期短,出肉率又快又高,成本低极了。猪的全身都是宝,没有不能吃的地方,连粪便也能用来沤肥种地。而且,猪的繁育能力逆天,随随便便就下仔十几头。

  对于满足人口大国的食肉需求来说,猪肉无疑是最佳选择,没有之一,是唯一!因此,中国人食猪肉的习俗从清朝时被固化,一直延续至今

  按历史发展进程,分三个阶段来看古人都吃什么肉。

  首先确定人类是杂食动物,能吃的都吃,蛋白质主要从其他动物的肉里得到。所以,人类从来都吃鱼吃肉。

  第一个阶段是远古时期,远到不知多少年。原始人依靠捕鱼打猎吃到肉,那阶段,打到什么吃什么,没有挑选,还茹毛饮血。

  第二个阶段是从先秦到隋唐的封建时期。这期间,人们有了个人财产,有了交换,有了市场买卖,于是有了野生动物的驯养,最早定型的是“六畜”:马牛羊鸡犬豕,随后更多,有了六畜、六兽、六禽。

  这个阶段,吃肉有很多的规矩,不能随便的想吃就吃。最早沿袭祭祀活动,祭祀用的六畜、五牺、三牲,完事后大家当场吃掉。然后形成规矩:天子通吃,牛羊猪肉都要。诸侯吃牛肉,大夫吃猪肉,士吃鱼,老百姓吃菜。这是先秦时期的事,相当于现代的法律法规。为了确保什么等级的人吃什么肉,还对肉的获取制订了严格的制度:诸侯不许杀牛,大夫不许杀羊,士不许杀猪狗,庶人不许吃肉。

  那时候还有了生产力的保护法令,即便你贵为一方诸侯,也不能随便杀牛吃肉。到了汉代,更为严厉,朝廷明文规定,不准杀牛,违者偿命。然后各个朝代沿袭下来,耕牛不能吃,除非生老病死。

  第三个阶段应该是开始于宋朝。前两个阶段可以看出,吃肉都是当官和读书人的事,老百姓干看着吃不到,只能吃六畜以外的肉。到宋朝就变了,那是个最富裕的朝代,尽管牛肉还没开禁,其他的羊肉猪肉都放开了,尤其是猪肉,好养多产,老百姓才有了口福。特别是在苏东坡等名流影响下,猪肉得到迅速普及,养猪业得到大的发展。

  早年吃肉的规矩影响到现在。头三名第一位的是牛肉,最贵,第二位的是羊肉,吃者最普遍,一碗羊肉汤喝了好几千年,至今津津有味。第三位是猪肉。

  比如先秦时期的饮食就有明确规定,《国语·楚语下》中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豕,读shi,三声,指的就是“猪”。

  再比如:《礼记·王制》中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由此可见,除了当朝天子,诸侯都不可随意杀牛,不能今天想吃牛了,我就杀头牛,明天想吃羊了,就杀头羊,这在当时是一种违背政治规矩的做法,也违背礼数。

  电视剧里一般会出现君王宴请百官,桌上摆着丰盛的酒食,如果哪个官员面前摆放的是牛肉,这代表了君王的信任与器重,对这名臣子来说,也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证明他和君王同吃一类肉食。

  总结来说,牛羊肉在古代一直是上等的食材,在大多数时候,更是宫廷菜肴的首选,因此也被贴上了“贵族肉食”的标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牛和羊在中国古代,基本都是用来耕作,尤其以农耕为主的时期,牛羊更是不可或缺的生产力,所以照比猪来说,牛羊的价值显然更高,在汉代时甚至有律法规定,庶民不可宰杀牛羊,否则将受到非常残酷的刑罚。

  汉《风俗通·怪神·会稽俗多淫祀》有载:“律:不得屠杀少齿。”,少齿便是幼畜,由此可见汉朝对于牲畜的重视。

  到了唐宋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于食物的限制也渐渐取消,普通百姓也可以吃牛羊肉,但还是要看经济条件,毕竟牛羊肉还是很贵,所以大多数人家吃不起,只能吃得起猪肉。

  士大夫阶层还是以牛羊肉为主,家中有喜事,或子女嫁娶,或官爵高升,都会宰杀牛羊宴请宾朋,但却不会吃猪肉,或者说根本不屑于吃猪肉,遇到上述喜事,如果谁家的宴席上没有牛羊肉,那是会被旁人笑话的,如果没有牛羊肉只有猪肉,也会落人话柄。

  到了宋朝,羊肉曾取代牛肉成为高级食材,像苏东坡就曾经吃羊肉吃到反胃,但后来被贬,还是每月按奈不住去吃一回羊肉,虽然当时他有罪在身,严律禁止罪官吃羊肉,苏东坡还是找一些羊骨头回去熬汤解馋,所谓的“东坡肉”,也是贬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时发明出来的。

  综上所述,较早时期如先秦,牛羊肉一直是上流社会的食材,普通百姓一般是不被允许食用,条件好一些的,比如自家饲养鸡鸭鱼的,则能吃上肉食,如果家里没有饲养这些牲畜,那就只能吃素,吃荤也就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杀一只鸡或鸭,甚至是猪,用以庆祝,平常生活还是以素为主。

  随着时代发展,经济条件变好,猪肉在明朝开始大肆流行,不再局限于家里养猪的百姓能吃上,普通民众只要有钱,也一样可以购买。

  但古代还有特例,比如常年住在深山的猎户,自己打猎野物,那是没人管的,而且本事厉害的还能天天开荤,但毕竟这种只是少数,便不在此赘述了,谢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