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燕歌行》原文与赏析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11-21 · TA获得超过987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8万
展开全部

燕歌行

—烽火狼烟中,我心怀家国天下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 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

古代诗人经常会被以不同的标准来归类并称。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则是“小李杜”。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作品风格相近,因而被并称为“元白”。山水诗人谢灵运和他本家的另一位诗人谢朓并称为“大小谢”。高适和岑参擅长写边塞诗,并且都是此中翘楚,杜甫在诗中把他们俩并称为“高岑”。

岑参的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广为流传。而高适最出名的一句诗大概就是《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了。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之一,近人赵熙称其为“高适诗中第一大篇”。在诗的序言中高适说明了这是一首和诗:“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这位张公指的是唐朝名将,时任幽州节度使的张守珪。

唐朝诗人经常借汉朝之事来表达对本朝的看法,比如李颀的《古从军行》。这种现象十分正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谁敢妄自议论朝廷?苏东坡就因为在诗中表达了胡老者几句对王安石变法的不满,结果一场“乌台诗案”差点把他整死。

因此,诗人在落笔之前都会好好掂量掂量,聪含猜明人就不会直接对本朝事指指点点,来个迂回一点的比如借古讽今,或者指桑骂槐也行,总之就是不能被人抓到把柄。《燕歌行》的第一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其实是指,唐朝东北边境上燃起了狼烟,扬起了尘土,唐朝的将军离开了家,要去边境上与敌人作战。

要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还得清楚其背景。高适对东北边塞的军事一直很关心,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立下了战功,仕途有所得意。之后,张守珪又逼迫平卢军出兵契丹,先胜后败。张守珪大概是怕上面责怪,报喜不报忧,隐瞒了败绩只上奏了战功。张守珪的一个幕僚为了拍马屁,写了一首《燕歌行》歌颂张守珪的军功。高适看了之后,有感而发,落笔写下了这一首同名诗。

一般都认为高适写这首诗是为了讽刺张守珪,但确切来说,高适是对事不对人,就这件事发表了他的看法而已。诗的真正主旨,意在谴责将领得意忘形,骄傲轻敌,使得败绩连连,士兵和当地百姓都被殃及,身心受到了极大的痛苦。

这种事自古有之,有些将军为了自己的仕途,不管士兵的生死,只会一味用蛮力。汉武帝时期,贰师将军李广利对大宛的一战就犯了类似的错误,不过错不全在李广利,汉武帝因李夫人的缘故急着给李广利弄个职位比较高的官当当,于是不管他是不是这块料,给他一批兵马就让他向玉门关出发了,结果头一次攻城输得很惨烈。可惜了那些死去的士兵,全都成了李广利加官晋爵的垫脚石了。

自古男儿热血,常以保家卫国为己任。谁家出了一位比较厉害的将军,祖孙三代都会享受到他的荣耀,如汉朝大将霍去病,即便年纪轻轻就战死沙场,但因为他的赫赫战功,几千年后的今天,还是有不少他的忠实崇拜者。高适也觉得,男儿本就该骑马纵横天下,杀匈奴,保家国。若能一举获胜,将士们的士气也会随之高涨,豪气万千。

然战争是无情的,胜利可以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谋划去换来,但失败往往会出人意料。若实力相差太大,失败还能接受,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今天败了未必明天不会成功。就怕有些将军只会寻欢作乐,到了要上场杀敌的时候,把全部的担子仍在士兵们身上。

“裤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上下句就是个鲜明的对比,士兵们在战场奋勇厮杀,狂沙卷鲜血,将军们却在营帐里喝酒赏月,看美人翩翩起舞。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种极大的讽刺。三岁小孩都知道,一场仗能不能打赢,不能完全靠士兵,为什么卫青霍去病就能打胜仗李广利就不能?将军如何指挥,如何统筹,这在战场上都是十分关键的。

就像高适诗中所写,将军贪生怕死躲在营中享乐,只让士兵去拼命,士兵们本身就憋了一肚子气,打仗时怎么可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不返回营帐先把这群胆小鬼解决了就已经很对得起他们了。

战争打赢了,功劳大多是将军的,除非表现特别突出的士兵才能晋升‍‌‍‍‌‍‌‍‍‍‌‍‍‌‍‍‍‌‍‍‌‍‍‍‌‍‍‍‍‌‍‌‍‌‍‌‍‍‌‍‍‍‍‍‍‍‍‍‌‍‍‌‍‍‌‍‌‍‌‍。他们在边塞常年见不到家乡亲人,一旦上战场,很有可能今生再也无法回乡,“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他们家中的妻子正日思夜想,盼着他们回去,谁能料到是这样的结局呢?

若将军和士兵能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就像《诗经·王风·无衣》所唱的那样,“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虽败犹荣。

所以在诗的结尾,高适感叹了一句:你没看见拼杀在战场有多惨烈,现在我还思念着用兵如神,爱护战士的李将军!这位李将军指的是西汉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

李广出身戎马世家,祖上乃是秦朝大将军李信。在当时,李广是公认的勇将,一生不知打了多少胜仗,为时人敬佩。值得一提的是,李广为官清廉,爱兵如子,对受伤的士兵常常亲 *** 问,关怀备至。因此士兵们都自愿跟随李广出生入死,士气十足。得将士们如此拥戴,他能立下那么多战功也就不奇怪了。

可惜,几千年来能出多少个李广?不是谁都有李广那样的心胸和谋略的。烽火狼烟中,军行万里,黄沙吞血泪。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