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简介

 我来答
会哭的礼物17
2022-11-03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19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4.6万
展开全部

目录

  • 1 拼音
  • 2 简介
  • 3 病名考证
  • 4 病因病机
    • 4.1 气候失常
    • 4.2 社会动乱
    • 4.3 戾气感染
  • 5 分类
  • 6 辨证要点
  • 7 治疗原则
  • 8 预防及护理

1 拼音

yì bìng

2 简介

疫病是感受戾气,造成流行的急性传染病的总称。临床特点是发病急剧,病情险恶,传染性强,每易引起大流行。《素问·遗篇·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3 病名考证

疫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疫,《说文》云:“民皆疾也。”疫者,役也;犹徭役之谓。司马光《类篇》引《字林》云:“病流行也。”《内经》称“疫”、“疫疠”。《诸病源候论》卷十认为“皆由一岁以内,节气不和,寒暑乖候,或有暴风疾雨,雾露不散, *** 多疾疫,病无长少,率皆相似,如有鬼厉上气,故云疫疠病。”唐时称疫病为“天行”,如《外台秘要》引《小品》说:“古今相传,称伤寒为难疗之疾; 天行温疫是毒气之病。”并提出了治疗疫病与治疗伤寒应有不同的方法。宋元时已观察到疫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某一季节能流行某一种疫病,《世医得效方》故称“时疫”。明清时进一步地观察到某些疾病虽有一定的季节性,而无传染性,则称为“时病”。《时病论·凡例》说:“时病者,乃感四时六气为病之证也,非时疫之作也。”时病从时疫中分离出来,另立一类。

目前认为温病、疫病、疫疠、天行、时行、时疫、温气、时气、时毒、温(瘟)疫的含义是有区别的。温病是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包括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疫病是指急性传染病的总称,包括具有传染性的属于热性病的温疫,以及属于伤寒的寒疫。疫疠则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可造成大流行的疾病,是疫病的一种,有严重的危害性。天行与疫病的概念相类似,是指流行性疾病。时行、时疫,则属在一定季节或节气内的传染性流行性疾病。温气、时气、时毒亦指疫,同时又指疫的致病因素,即与疠气、戾气等概念相同。

4 病因病机

古代巳提出“疫疠”的概念。如《论衡·命义篇》说:“温气疫疠,千户灭门。”关于疫疠的属性,汉就明确提出疫不是由于鬼神之作。《太平御览》疫疠条引曹植《释疫气》曰:“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之所作。失罹此者,……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压之,亦可笑也。”历代医籍对疫病的产生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

4.1 气候失常

春时应温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冷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戾气发生的气温条件。同时还认识到暴风疾雨,雾露弥漫,也是戾气产生的湿度条件。此外,与地理条件亦有密切关系。《辨疫琐言》卷一说:“疫为地气,岁不常有,此气一行,病则少长率皆相似,沿门阖户,互相传染。”

4.2 社会动乱

疫病的流行与社会的动乱有密切关系。如《温疫论·伤寒例正误》说:“夫疫者,感天地之戾气也。……多见于兵荒之岁,间岁亦有之,但不甚耳。”

4.3 戾气感染

是疫病的病源因素。戾气又名疠气、疫疠之气、毒气、异气、杂气等。戾有乖张,不正常之意。因此,戾气致病具有一般致病因子不同的特性,《温疫论》论述详细。认为戾气是有物质基础的,如《温疫论·论气所伤不同》篇说:“夫物者气之化也,气者物之变也。气即是物,物即是气。”戾气有多种,某一特异的戾气,可引起相应的疾病。如《温疫论·杂气论》说:“为病种种是知气之不一也,盖当其时,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故众人之病相同。”戾气具有种属感受的特异性。如《温疫论·论气所伤不同》篇说:“然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也。”并观察到由于戾气毒气之不同,可产生大流行和散发流行。《温疫论·论气盛衰》篇说:“其年疫气盛行,所患者重,最能传染。”又曰:“至于微疫,似觉无有,盖毒气所钟有厚薄也,其年疫气衰少,里闾所患者不过几人。”戾,又有劲疾、猛烈之意。因此,戾气致病则发病急剧,病情发展险恶。戾,还有罪恶的意义。则戾气致病则受害面广(可造成大流行),死亡率高。

5 分类

历代是根据病因的性质,而分为温疫和寒疫两大类。如《医学心悟·论疫》:“夫在天之疫,从经络而入,宜分寒、热。”根据发病和流行的情况,又可分为大疫和常疫。所谓大疫即传染性强,流行面广;所谓常疫即传染性较弱,呈散发或流行面局限。如《类证治裁·疫症》:“疫为时行厉气,有大疫,有常疫。大疫沿门阖境,多发于兵荒之后,不数见。常疫一偶数家,一家数人,症多相似,春、夏、秋三时皆有之,而夏秋为甚。”疫病又可根据传染的性质和途径,可分为在天之疫和在人之疫。所谓在天之疫,病邪由经络而入者;在人之疫病邪由口鼻而入者。如《医医偶录·疫痢疟肿论治》说:“疫有由天时者,有由人染者,由天时则邪从经络入……。由人染则邪从口鼻入。”《医学心悟·论疫》中还指出在天之疫来势凶,发病快,流行广;而在人之疫,由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乡等。临床上如鼠疫、疫斑等则属在天之疫;如疫黄、疫痢等则属在人之疫。亦有根据疫病发病之季节不同,又可分“春瘟”、“时疫”(指狭义时疫)、“秋疫”、“冬瘟”等。《辨疫琐言》卷一曰:“世之宗瘟疫论者,……春则曰春瘟,夏则曰时疫,秋则曰秋疫,冬则曰冬瘟。”

此外,还有《内经》之五疫,是古人借五行而分为“木疫”、“火疫”、“土疫”、“金疫”、“水疫”五种。所谓木疫,即具有肝症状的疫病;火疫,即具有心症状的疫病。即是以五脏症状相配而成五疫。

6 辨证要点

首先应分清温疫还是寒疫。温疫必有热证。若头面肿大如斗者为大头瘟;咽喉肿痛,颈项肿胀者为虾蟆瘟;腮部肿胀,连及下颌者为颅鹚瘟;两足萎软,步履不便者为软脚瘟;腋、胯起核,而鼠先死者为鼠疫;以上皆属于温疫。寒疫必有寒证。《时病论·附论》说:“大概众人之病相似者,皆可以疫名之,此又与瘟疫之疫,相悬霄壤,须知瘟疫乃天地之厉气,寒疫乃反常之变气也。”

7 治疗原则

因疫病均是属外感之病,虽有温、寒之分,但以热为多见。如《外台秘要·天行》:“天行多热者也。”有表证者,均应解表祛邪。温疫是表热为主,治宜清热解表,疏风解表为主,常用的有普济消毒饮等;寒疫是表寒为主,治宜辛温解表,疏风解毒,常用的方剂有荆防败毒煎等。温疫可以传里,寒疫亦可郁而化热,宜分疾病之在气、在营、在血。在气者以大清气热为主,可用白虎汤;里实者以通腑攻下为主,可用承气汤;在营者以清营解毒为主,可用清营汤、清瘟败毒饮等;在血者以凉血解毒为主,可用犀角地黄汤等。

8 预防及护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农博士复混肥
2024-10-30 广告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虫害,它会导致大量松树枯死,对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该病传播速度快,自1982年传入我国以来,已迅速扩散至全国14个省(市、区)。松材线虫病已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影响了森林资源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农博士复混肥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