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例说明词义的模糊性在语言表达中有什么积极作用。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答案】: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界限很多是不清楚的。人们的认识要求尽可能明确,就要忽视客观事物之间的中介现象,使事物的界限变得相对清晰、明确。词义的模糊性可以加大词义负载的信息量,便于人们简洁明了地从整体上把握客观对象的属性。在很多情况下,模糊的表达反而是明确的。假如我们不说“微风习习”而说“速度每秒一米的风习习”,这样表达哕嗦费解,也毫无意蕴和美感。再如“过年整天吃好的,我胖了不少”,这句话表达出自己体重增加了的信息就够了,这时要说出增加了几斤几两反倒显得可笑,没有必要,也往往没有可能。
当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词义越模糊越好,该模糊的时候要模糊,该精确的时候就要精确,模糊和精确要根据客观情况的需要而定。比如朋友约会定的时间是“下午三点”,早几分钟晚几分钟都还算是遵守时间;火车开车时间是“下午三点”,一般要精确到分,晚一分钟就上不去火车了;火箭发射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则要精确到秒。可见同是一个“下午三点”,不同情况下人们理解的精确程度是不相同的。
当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词义越模糊越好,该模糊的时候要模糊,该精确的时候就要精确,模糊和精确要根据客观情况的需要而定。比如朋友约会定的时间是“下午三点”,早几分钟晚几分钟都还算是遵守时间;火车开车时间是“下午三点”,一般要精确到分,晚一分钟就上不去火车了;火箭发射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则要精确到秒。可见同是一个“下午三点”,不同情况下人们理解的精确程度是不相同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