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性体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展开全部
随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注生活、关爱学生、关爱生命等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理念呼唤着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作为语文这一独具强烈人文性的学科,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已成为当下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聚焦的话题。
一、语文教学中情感性体验缺失的反思
长期以来,传统语文教学理论把教学看作是纯粹的认识活动,过于强调课程的功利性、工具性,忽视了课程的人文性、生命性,忽略了学生个体生命的需求,“人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被简约为计算的智能—客观的‘知识、规律、规则’”。教师成了教学的机器,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课程中大量的情感资源被荒废了。学生对知识敬畏而不亲近,理智而无激情,使得原本极具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趣的语文教学活动不知不觉变成了机械的、无聊的文字游戏。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 教学设计 中目标的偏差。教学设计向来只固守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教学检查与评价中很少涉及情感因素,缺乏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操作性不强。第二,教师普遍轻视情感素质的培养。一些教师或把情感视为一种生理现象,是能够自发、自然地生成,或把情感视为认识活动的“副产品”,无须培养。第三,教师自己情商品不高,一部分教师不善于挖掘、提炼、展示课程的情感内容,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第四,教师的角色的错位,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充当“居高临下”的主导者,缺乏师生之间“对话”,导致师生之间难以进行心灵的交流,因此,无法达到情感相通。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性体验的策略
1.创设情境,以情激情
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导语、实物、图像、音响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
2.解读文本,披文入情
我们知道,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绝大部分文章文质皆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学前,教师必先受其感染、熏陶,找出文章的情感最深之外,然后,根据教学中的情感目标,精心安排好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中的情感世界,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获得新的情感体验。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记得早几年前一位教师在教学田晓菲写的《十三岁际遇》一文时,打破了以往简单提问,机械回答的方式,而是根据文中主人公田晓菲的情感线索,巧妙地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走近北大,谈感受,融入情感。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材料,交流感受。(2)走进北大,体悟情感。由两年后田晓菲的“茫然若失”设疑,跟随作者感受对北大似师长、朋友、母亲的情感。(3)朗读结尾,释疑悟情。结合作者的抒情话语,理解作者“茫然若失”的真正情感—对北大的依恋。(4)再谈北大,升华情感。让学生谈与作者一起走进北大的感受,激励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师生的情感始终随着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脉搏跳动,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
3.品味语言,以情育情
(1)设疑法。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发挥语言训练和形象感染的双重功能,看准时机,就某些容易被学生忽视而又蕴含强烈情感的词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感悟教材的“情”与“理”。例如《藤野先生》中“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句,教师发问为什么要用“酒醉似的”来形容“喝采”的情态?这样,让学生真切体验到作者对那些愚昧民众的批判之情,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想象法。情感体验往往离不开想象,因为它可以使语言情感得以活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情感体验。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这些富有情感色彩的词语都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体验到春天万物充满的活力与生机,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组织活动,以情冶情
一般来说,初中生接受情感较容易,但很难持久,因为感受到的东西不一定全部理解,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外,还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综合性实践活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获得创造性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获得创造性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实践证明,只有创造性的情感体验,才是一种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记得,在八年级下学期的一次语言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献给母亲的歌》当中,一位女生噙着泪水满怀深情的哽咽着给大家讲述了母亲历经许多困难不辞辛苦为她冶病的真实经历,当时全班所有同学包括教师都被她的故事所打动,许多同学流下了泪水,她的发言也激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表述自己对母亲的爱戴、感激,有的为自己不能理解母亲而感到自责,我也向学生讲述了母亲生前的往事,那一节课上了足有一个小时,全班师生的情感得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洗礼,大家对亲情,生命的认识得到了一次升华,而这种情感体验远不是教材中几篇课文就能达到的。我想,它可能会在学生的生命成长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奉献社会的活动,也是建立自己生命家园、实现自我的一片乐土。让我们全体师生携起手来,面对丰富的语文学习,敞开心扉,体验生命的激情,共同构建师生生命成长的家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中学)
一、语文教学中情感性体验缺失的反思
长期以来,传统语文教学理论把教学看作是纯粹的认识活动,过于强调课程的功利性、工具性,忽视了课程的人文性、生命性,忽略了学生个体生命的需求,“人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被简约为计算的智能—客观的‘知识、规律、规则’”。教师成了教学的机器,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课程中大量的情感资源被荒废了。学生对知识敬畏而不亲近,理智而无激情,使得原本极具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趣的语文教学活动不知不觉变成了机械的、无聊的文字游戏。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 教学设计 中目标的偏差。教学设计向来只固守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教学检查与评价中很少涉及情感因素,缺乏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操作性不强。第二,教师普遍轻视情感素质的培养。一些教师或把情感视为一种生理现象,是能够自发、自然地生成,或把情感视为认识活动的“副产品”,无须培养。第三,教师自己情商品不高,一部分教师不善于挖掘、提炼、展示课程的情感内容,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第四,教师的角色的错位,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充当“居高临下”的主导者,缺乏师生之间“对话”,导致师生之间难以进行心灵的交流,因此,无法达到情感相通。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性体验的策略
1.创设情境,以情激情
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导语、实物、图像、音响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
2.解读文本,披文入情
我们知道,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绝大部分文章文质皆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学前,教师必先受其感染、熏陶,找出文章的情感最深之外,然后,根据教学中的情感目标,精心安排好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中的情感世界,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获得新的情感体验。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记得早几年前一位教师在教学田晓菲写的《十三岁际遇》一文时,打破了以往简单提问,机械回答的方式,而是根据文中主人公田晓菲的情感线索,巧妙地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走近北大,谈感受,融入情感。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材料,交流感受。(2)走进北大,体悟情感。由两年后田晓菲的“茫然若失”设疑,跟随作者感受对北大似师长、朋友、母亲的情感。(3)朗读结尾,释疑悟情。结合作者的抒情话语,理解作者“茫然若失”的真正情感—对北大的依恋。(4)再谈北大,升华情感。让学生谈与作者一起走进北大的感受,激励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师生的情感始终随着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脉搏跳动,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
3.品味语言,以情育情
(1)设疑法。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发挥语言训练和形象感染的双重功能,看准时机,就某些容易被学生忽视而又蕴含强烈情感的词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感悟教材的“情”与“理”。例如《藤野先生》中“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句,教师发问为什么要用“酒醉似的”来形容“喝采”的情态?这样,让学生真切体验到作者对那些愚昧民众的批判之情,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想象法。情感体验往往离不开想象,因为它可以使语言情感得以活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情感体验。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这些富有情感色彩的词语都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体验到春天万物充满的活力与生机,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组织活动,以情冶情
一般来说,初中生接受情感较容易,但很难持久,因为感受到的东西不一定全部理解,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外,还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综合性实践活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获得创造性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获得创造性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实践证明,只有创造性的情感体验,才是一种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记得,在八年级下学期的一次语言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献给母亲的歌》当中,一位女生噙着泪水满怀深情的哽咽着给大家讲述了母亲历经许多困难不辞辛苦为她冶病的真实经历,当时全班所有同学包括教师都被她的故事所打动,许多同学流下了泪水,她的发言也激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表述自己对母亲的爱戴、感激,有的为自己不能理解母亲而感到自责,我也向学生讲述了母亲生前的往事,那一节课上了足有一个小时,全班师生的情感得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洗礼,大家对亲情,生命的认识得到了一次升华,而这种情感体验远不是教材中几篇课文就能达到的。我想,它可能会在学生的生命成长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奉献社会的活动,也是建立自己生命家园、实现自我的一片乐土。让我们全体师生携起手来,面对丰富的语文学习,敞开心扉,体验生命的激情,共同构建师生生命成长的家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中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