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教学如何加强环保意识教育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意识渗透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 要: 低碳环保是近年来的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知唯重要举措。化学与环境问题紧密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必不可少。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从紧扣课本、联系生活、实验教学三个方面入手,具体阐述了渗透环保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渗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急剧上升、资源消耗逐渐增加,全球各地都出现了严峻的环境问题:水资源污染严重、全球气温变暖;大量工业废渣、废水、废气,生活垃圾、污水及化肥农药造成垃圾土壤污染;各种有害细菌、寄生虫及有害化学物质引起食品污染,等等。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的健康发展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更危及炎黄子孙后代的生存生活。面对这样严峻的情况,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化学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高中化学教师自然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环保教育的重任。
笔者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树立环保意识,并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家园的责任意识,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献一份绵薄之力。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环保教育。
一、紧扣课本,渗透环保意识
课本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化学资料”。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已经编排了许多与环境相关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渗透环保意识,对化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和延伸,将环境问题与化学物质、原理关联起来,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及其与化学的关系。
例如在教学《金属及其化学物质》时,可以结合课本中有关钢铁的生产过程和原理,讲解在工业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及废渣,这些工业废物的排放会直接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要正确处理这些废弃物的排放。又如教学《氨、硫、硫酸》,在讲解氨、硫和硫酸的化学原理及其化学反应问题时,让学生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可以导致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硫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样的危害;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危害。这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世界上的一些真实事例进行讲解,如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等,这些都是与化学息息相关的环境污染事件,值得我们关注与警惕。另外在课本中的《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生产环境》等章节还花了大量篇幅介绍金属矿物、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科学地指出了如何改善大气质量,如何爱护水资源,如何让垃圾变废为宝,等等。通过利用课本素材,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之中,让学生们了解环境污染造成的原因、化学原理、危害,以及预防保护迟脊措施,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联系生活,渗透环保意识
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各国的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等领域的制造发展,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化学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理论联系生活,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污染物的严重危害,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比如学习《氨、硫、硫酸》这一节时,可以我国的“酸雨事件”为例进行讲解。截至目前,在我国南方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等11个省份都已遭遇过酸雨危害,大量植被受到腐蚀破坏,其中重庆市每年由于酸雨导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8亿元。酸雨就是由于燃烧石油、煤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形成的。可见,化学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后果是致命的。因此,保护环境,义不容辞。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还要将环保教育贯穿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之中,从点滴做起。例如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尽量少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饭盒、纸杯等;尽量乘坐公交车、自行车出行,减少私家车带来的汽车尾气排放;日常生活中学会旧物利用、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不铺张浪费……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倡导低碳生活,从细微之处做起,并将环保观念传播给周围的人。此外,化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诸如“保护环境之校园行”之类的环保活动,例如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搭旦培界无烟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世界停电日,等等,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观念、意识及行动。
三、实验教学,渗透环保意识
化学与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也十分有效,不仅教师能够通过实验以身作则,做到环保、节约、低碳,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实验中增强环保意识,锻炼其认识并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首先,在化学实验物品的选择上面,教师要尽量选择毒性较低、污染较小、剂量较少的化学药品,避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避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等。其次,在化学实验操作时,也必须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基本规范执行,例如称药品的重量、对化学物质进行加热、冷却、分离、提纯,对溶液进行配制,等等。如果不按照要求操作,比如乙醚、苯、甲醛等很容易挥发,操作不规范就很容易造成实验人员中毒,并造成环境污染。最后,实验操作完成之后,对于实验用过的废液、废渣也不能随意丢弃,而是将其倒在废液缸中,以避免污染水资源,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和操作规范。此外,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不断反思和改进实验操作步骤,降低其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例如将平常的一些较大实验,尽量改成微型的化学实验,不仅节约化学药品,还可以避免废液废气废渣过多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危害。总之,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十分有效,可以让学生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意识转化成行为。人人都为环保贡献一份力,地球明天将会变得更美丽。
参考文献:
[1]何晶.浅析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科技信息,2011(07).
[2]杜露梅.论高中化学教学与环保意识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1(10).
[3]马占军.高校化学教育中环保意识的渗透[J].高教研究,2010(10).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渗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急剧上升、资源消耗逐渐增加,全球各地都出现了严峻的环境问题:水资源污染严重、全球气温变暖;大量工业废渣、废水、废气,生活垃圾、污水及化肥农药造成垃圾土壤污染;各种有害细菌、寄生虫及有害化学物质引起食品污染,等等。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的健康发展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更危及炎黄子孙后代的生存生活。面对这样严峻的情况,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化学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高中化学教师自然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环保教育的重任。
笔者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树立环保意识,并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家园的责任意识,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献一份绵薄之力。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环保教育。
一、紧扣课本,渗透环保意识
课本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化学资料”。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已经编排了许多与环境相关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渗透环保意识,对化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和延伸,将环境问题与化学物质、原理关联起来,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及其与化学的关系。
例如在教学《金属及其化学物质》时,可以结合课本中有关钢铁的生产过程和原理,讲解在工业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及废渣,这些工业废物的排放会直接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要正确处理这些废弃物的排放。又如教学《氨、硫、硫酸》,在讲解氨、硫和硫酸的化学原理及其化学反应问题时,让学生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可以导致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硫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样的危害;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危害。这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世界上的一些真实事例进行讲解,如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等,这些都是与化学息息相关的环境污染事件,值得我们关注与警惕。另外在课本中的《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生产环境》等章节还花了大量篇幅介绍金属矿物、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科学地指出了如何改善大气质量,如何爱护水资源,如何让垃圾变废为宝,等等。通过利用课本素材,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之中,让学生们了解环境污染造成的原因、化学原理、危害,以及预防保护迟脊措施,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联系生活,渗透环保意识
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各国的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等领域的制造发展,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化学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理论联系生活,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污染物的严重危害,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比如学习《氨、硫、硫酸》这一节时,可以我国的“酸雨事件”为例进行讲解。截至目前,在我国南方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等11个省份都已遭遇过酸雨危害,大量植被受到腐蚀破坏,其中重庆市每年由于酸雨导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8亿元。酸雨就是由于燃烧石油、煤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形成的。可见,化学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后果是致命的。因此,保护环境,义不容辞。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还要将环保教育贯穿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之中,从点滴做起。例如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尽量少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饭盒、纸杯等;尽量乘坐公交车、自行车出行,减少私家车带来的汽车尾气排放;日常生活中学会旧物利用、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不铺张浪费……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倡导低碳生活,从细微之处做起,并将环保观念传播给周围的人。此外,化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诸如“保护环境之校园行”之类的环保活动,例如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搭旦培界无烟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世界停电日,等等,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观念、意识及行动。
三、实验教学,渗透环保意识
化学与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也十分有效,不仅教师能够通过实验以身作则,做到环保、节约、低碳,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实验中增强环保意识,锻炼其认识并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首先,在化学实验物品的选择上面,教师要尽量选择毒性较低、污染较小、剂量较少的化学药品,避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避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等。其次,在化学实验操作时,也必须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基本规范执行,例如称药品的重量、对化学物质进行加热、冷却、分离、提纯,对溶液进行配制,等等。如果不按照要求操作,比如乙醚、苯、甲醛等很容易挥发,操作不规范就很容易造成实验人员中毒,并造成环境污染。最后,实验操作完成之后,对于实验用过的废液、废渣也不能随意丢弃,而是将其倒在废液缸中,以避免污染水资源,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和操作规范。此外,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不断反思和改进实验操作步骤,降低其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例如将平常的一些较大实验,尽量改成微型的化学实验,不仅节约化学药品,还可以避免废液废气废渣过多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危害。总之,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十分有效,可以让学生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意识转化成行为。人人都为环保贡献一份力,地球明天将会变得更美丽。
参考文献:
[1]何晶.浅析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科技信息,2011(07).
[2]杜露梅.论高中化学教学与环保意识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1(10).
[3]马占军.高校化学教育中环保意识的渗透[J].高教研究,2010(10).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