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两道逻辑题
1.已知:“如果甲和乙都没有考试及格的话,那么丙就一定考试及格了”为真,请问这个前提再增加以下哪项为前提,就可以必然推出“甲考试及格了”的结论?A.丙及格了。B.丙没有及...
1. 已知:“如果甲和乙都没有考试及格的话,那么丙就一定考试及格了”为真,请问这个前提再增加以下哪项为前提,就可以必然推出“甲考试及格了”的结论?
A.丙及格了。
B.丙没有及格
C.乙和丙都没有及格。
D.乙和丙都及格了。
E.乙考试没有及格。
这题我是这样做的:
(┐甲 ∧ ┐乙→ 丙) ∧ (?) → 甲
先是以 “┐丙” 代替括号中的问号内容,则得到 ┐甲 ∧ ┐乙
然后由于 (┐ 甲 ∧ ┐乙) ∧ ┐乙 → 甲
所以 最终答案应该是 (┐乙∧┐丙),即为C。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解法?又或是有其他的思路与解法?我总觉得好像这样做不太对。
2.一本小说要畅销,必须有可读性;一本小说,只有深刻触及社会的敏感点,才能有可读性;而一个作者如果不深入生活,他的作品就不可能深刻触及社会的敏感点。
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题干的断定中推出?
I.一个畅销小说作者,不可能不深入生活。
II.一本不触及社会敏感点的小说,不可能畅销。
III. 一本不具有可读性的小说的作者,一定没有深入生活。
这题求全解。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非(P∧Q) 应该是"非P且非Q“还是"非P或非Q"? 展开
A.丙及格了。
B.丙没有及格
C.乙和丙都没有及格。
D.乙和丙都及格了。
E.乙考试没有及格。
这题我是这样做的:
(┐甲 ∧ ┐乙→ 丙) ∧ (?) → 甲
先是以 “┐丙” 代替括号中的问号内容,则得到 ┐甲 ∧ ┐乙
然后由于 (┐ 甲 ∧ ┐乙) ∧ ┐乙 → 甲
所以 最终答案应该是 (┐乙∧┐丙),即为C。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解法?又或是有其他的思路与解法?我总觉得好像这样做不太对。
2.一本小说要畅销,必须有可读性;一本小说,只有深刻触及社会的敏感点,才能有可读性;而一个作者如果不深入生活,他的作品就不可能深刻触及社会的敏感点。
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题干的断定中推出?
I.一个畅销小说作者,不可能不深入生活。
II.一本不触及社会敏感点的小说,不可能畅销。
III. 一本不具有可读性的小说的作者,一定没有深入生活。
这题求全解。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非(P∧Q) 应该是"非P且非Q“还是"非P或非Q"?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如果…就…是充分条件命题,肯定前件推出肯定后件,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否定后件(丙不及格)推出否定前件(甲或乙及格),即命题A“甲或乙及格”为真。A可以表示a甲及格乙不及格,b甲不及格乙及格,c甲乙都及格。乙及格则甲及格或不及格A都为真,乙不及格则甲及格A也为真。题干要求甲及格,所以乙必须不及格。你的第二步错了,甲且乙的否定形式是非甲或非乙。
2)“一本小说要畅销,必须有可读性”是必要条件命题,可表示为A“小说必须有可读性,才畅销”。1,通过A.必要命题肯定后件(畅销作者)推出肯定前件(小说有可读性),题干B“只有触及社会敏感点,小说才有可读性”也是必要条件命题,肯定后件(小说有可读性)推出肯定前件(触及社会敏感点),题干C“如果作者不深入生活,就触及不到社会敏感点”是充份命题,否定后件(触及社会敏感点)推出否定前件(作者深入生活),所以1对;2,题干B是必要条件命题,否定前件(不触及社会敏感点的小说)推出否定后件(小说不可读),同样从必要条件命题A可得小说不具可读性,就不可能畅销,所以2是对的。3,从必要命题B来看,否定后件(小说不具有可读性)不能推出否定前件(触及社会敏感点)进而推不出作者是否深入生活的问题。所以3是错的。
3),非“P且Q”指“非P或者非Q”
2)“一本小说要畅销,必须有可读性”是必要条件命题,可表示为A“小说必须有可读性,才畅销”。1,通过A.必要命题肯定后件(畅销作者)推出肯定前件(小说有可读性),题干B“只有触及社会敏感点,小说才有可读性”也是必要条件命题,肯定后件(小说有可读性)推出肯定前件(触及社会敏感点),题干C“如果作者不深入生活,就触及不到社会敏感点”是充份命题,否定后件(触及社会敏感点)推出否定前件(作者深入生活),所以1对;2,题干B是必要条件命题,否定前件(不触及社会敏感点的小说)推出否定后件(小说不可读),同样从必要条件命题A可得小说不具可读性,就不可能畅销,所以2是对的。3,从必要命题B来看,否定后件(小说不具有可读性)不能推出否定前件(触及社会敏感点)进而推不出作者是否深入生活的问题。所以3是错的。
3),非“P且Q”指“非P或者非Q”
展开全部
1.┐甲 ∧ ┐乙→ 丙是前提条件,因为题目中提到的甲在前件中,可以变换一下,将他变成如下的等价形式:
非丙→非(┐甲 ∧ ┐乙):这个公式等价于给的前提,还有,“非”就是“┐”,写成汉字是为了省事,老拷贝那个符号“┐”太麻烦。
上面的式子等价于:
非丙→(甲或乙)
这样就清楚了,要想得出甲及格,必须丙不及格(非丙),而且乙也不能及格。(因为这样才能确保:非丙→(甲或乙)是真的)。
答案是C.
2题目可以分成下面形式:不一定对啊。
畅销→可读性;
可读性→触及社会;
不深入生活→不触及社会。
根据上面的关系,答案应该是:I,II,
这个的关键是:
A→B和非B→非A是等价的。
当然,这个第二题,我可能没写对形式,因此答案不对,不过思路是这样的。
第三:非(P∧Q) 应该是"非P或非Q"
非丙→非(┐甲 ∧ ┐乙):这个公式等价于给的前提,还有,“非”就是“┐”,写成汉字是为了省事,老拷贝那个符号“┐”太麻烦。
上面的式子等价于:
非丙→(甲或乙)
这样就清楚了,要想得出甲及格,必须丙不及格(非丙),而且乙也不能及格。(因为这样才能确保:非丙→(甲或乙)是真的)。
答案是C.
2题目可以分成下面形式:不一定对啊。
畅销→可读性;
可读性→触及社会;
不深入生活→不触及社会。
根据上面的关系,答案应该是:I,II,
这个的关键是:
A→B和非B→非A是等价的。
当然,这个第二题,我可能没写对形式,因此答案不对,不过思路是这样的。
第三:非(P∧Q) 应该是"非P或非Q"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