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是什么意思
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轻下论断。
拼音:xìn kǒu cí huáng。
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晋·孙盛《晋阳秋》。
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重写,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出处: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的“雌黄出其唇吻”,李善注引晋·孙盛《晋阳秋》的“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后人将这段话概括为成语“信口雌黄”。
示例:
1、郭沫若《屈原》:“哼,你这信口雌黄的无赖!要你才是到处受贿,专门卖国的奸猾小人”。
2、老舍《有关(西望长安)的两封信》:“讽刺是要夸大的,但不能无中生有,信口雌黄”。
成语寓意
魏晋时期,清谈之风盛行,有些人为了赶时髦也崇尚起清谈玄学来,王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口谈虚无,却四处巴结钻营,口谈清高,却贪财纳贿、广积私产,依靠裙带关系拼命往上爬。即使解经讲理,王衍也信口雌黄。
虽然他确实有点才气,但这种才气最终转化成了丑恶,他也落了个被活埋的下场。对于自己没有全面了解的事情,不能轻易地做出判断。只有透彻分析事情的方方面面,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谨言慎行,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信口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