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什么意思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兵书。
《孙子兵法》作者为春秋末期的吴国人孙武(字长卿)。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即前515至前512年。该书共十三篇。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等,共约五千九百字。
该书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和最有影响的兵书。书中对于战争的各个方面,均有系统而精辟的论述。
该书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军事理论 ,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归纳出战争的原理原则,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二千年多来一直被视为兵家之经典,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谋攻篇节选: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