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钱福三个字的起源和演变

 我来答
小小小园丁
2023-02-22 · TA获得超过42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4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万
展开全部

年钱福三个字的起源和演变如下:

1、年,甲骨文是“禾”(谷物)+“人”,表示农人载谷而归。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人”写成形旁兼声旁的“千”(迁移),表示搬运收割好的庄稼。造字本义:动词,将收成的谷物搬运回家。

古人通过对谷物生长周期的观察,产生了时间周期的概念,人们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也就是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后来人们又把十二个月的时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四个季节里,更明确了“春种秋收”的时间概念。

2、“钱”字出现较晚,篆文写法是“金”(铜币)+“戋”(“践”的省略,表示争夺),
造字本义:代表财富的铜币。

古代以谷帛充当一般等价物也会出现“温谷以要利,作薄绢为市”的投机现象,又因它们品质不一,作价势必要引起麻烦。这样久而久之,人们就以武器和生产工具等实物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商品交易。而我国古代有一种农具,当时称为“钱”,“钱”最初是农田耕作的一种用青铜铸造生产工具的名称。

3、福,甲骨文由“示”(祭祀)+“又”(手,表示巫师的动作)+“酉”(酒坛),表示巫师用美酒祭祀祈祷。造字本义:用美酒祭神,祈求富足安康。篆文误将金文的“酉”(酒坛)形写成“畐”,并以“畐”作为声旁,变成形声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货币的演变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

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钱币从远古时的贝壳,演化到春秋战国时的青铜铁币,再变成重金属,再变成金银锭。

在宋朝时曾经出现过纸币-绞子。但在清初又消失了在民国初年,银圆替代锭,到了国民时期又出现了代金卷,新中国时重新发放钞票,现在又有了电子交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年钱福三个字的起源和演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