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蜩是什么意思
鸣蜩的意思是蝉的一种,亦称秋蝉。
蝉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已记录约 2000 余种蝉)。一些分布于沙漠地区的种类,当体温过热时,会从背板(tergum)排出多余的水分,进而达到冷却及散热的效果。
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视力相当良好,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有3个单眼。触角短,呈刚毛状。口器细长,口器内有食管与唾液管,属于刺吸式。胸部则包括前胸、中胸及后胸,其中前胸和中胸较长。
生活习性: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通常会在土中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如3年、5年,还会有17年,这些数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质数。这是因为质数的因数很少,在钻出泥土时可以防止和别的蝉类一起钻出,争夺领土、食物。
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头先出来,紧接着露出绿色的身体和褶皱的翅膀,停留片刻,使翅膀变硬,颜色变深,便开始起飞。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鸣蜩的意思介绍如下:
秋蝉的别名。
鸣蜩的汉语读音为:[ míng tiáo ]。
鸣蜩的相关造句如下:
1、五月鸣蜩,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八月未央。诗经
2、知了,又名蝉、金蝉、蚱蝉、鸣蜩、蝒、马蜩、螃、鸣蝉、蜘蟟、蚱蟟、碉、蟧、炸蟟。
3、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限鸣蜩翠扫空。
鸣蜩的解释
蝉的一种,亦称秋蝉。体黑色,长一寸馀,翅色赭褐,脉 黄色 ,胸腹部下被 * ,鸣器小而成卵 圆形 ,秋间日没时常长鸣不已。亦谓蝉鸣叫。 《诗·豳风·七月》 :“四季秀葽, 五月 鸣蜩。” 毛 传:“蜩,螗也。”
孔颖达 疏:“ 《方言》 曰: 楚 谓蝉为蜩, 宋 衞 谓之螗, 陈 郑 谓之蜋蜩, 秦 晋 谓之蝉。是蜩、蝉一物方俗异名耳。” 宋 范成大 《初归石湖》 诗:“当时手种斜桥柳,无限鸣蜩翠扫空。” 续范亭 《偕友游石屋烟霞并赏满觉垄初桂》 诗:“湖平舞白鹭,树静隐鸣蜩。”
词语分解
鸣的解释 鸣 (鸣) í 鸟兽或昆虫叫: 鸣啭 。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声明 ,发表意见、 情感 :鸣谢。鸣冤。 百家争鸣 。 闻名 ,著称:“以文鸣江东”。 部 蜩的解释 蜩 á 古书上指蝉:蜩甲(蝉蜕)。世事蜩螗。 部首 :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