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清末新政?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十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为“新政”。它的历史背景是:义和团运动后,帝国主义列强采用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的策略,要求清政府改变它的无能状态;清政府也企图以此取得列强对它的支持。清政府自感面临统治危机,需要加强本身统治能力。《辛丑条约》签订后,全国人民对清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日益发展,清政府需要采取对策。清朝统治集团中,在义和团运动后顽固派失势,洋务派占据上风。
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清政府颁发上谕,命各省督抚及政府大员议奏,“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兴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在当时的笔记、报刊、奏折中,通常称清廷此举为“新政”。同年4月21日,又命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清朝中央政府推动“新政”的专门机构。以后陆续颁布各种章程命令推行“新政”,直至清政府灭亡。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1901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清政府颁发上谕,命各省督抚及政府大员议奏,“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兴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在当时的笔记、报刊、奏折中,通常称清廷此举为“新政”。同年4月21日,又命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清朝中央政府推动“新政”的专门机构。以后陆续颁布各种章程命令推行“新政”,直至清政府灭亡。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展开全部
对于清末新政应当客观地、从两方面评价:
1、积极影响:
(1)推动经济自由(最大自由)发展;
(2)中国法律现代化;
(3)政权机构现代化;
(4)中国军队近代化(新军是中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军队的首次努力);
(5)新学教育兴隆;
(6)民族资产阶级崛起;
(7)客观上促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2、消极影响:
(1)增加人民负担,尤其是税收负担;
(2)致使北洋军阀崛起;
(3)客观上为帝国主义输出资本创造了方便条件;
(4)练新军、办警政,强化了封建专政的国家机器,有利于清政府对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镇压,强化国家封建机器;
各方评价:
1、“清末新政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假维新、伪变法。”——林增平、肖致治《辛亥革命史》
2、“这次新政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各方面,较大程度改革旧的封建体制,推行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3、“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覆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以前更好地条件……”——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1)坚持正确的立场;
(2)坚持历史评价而非道德评价;
(3)应坚持阶级分析方法;
(4)应坚持效果第一,动机第二;
1、积极影响:
(1)推动经济自由(最大自由)发展;
(2)中国法律现代化;
(3)政权机构现代化;
(4)中国军队近代化(新军是中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军队的首次努力);
(5)新学教育兴隆;
(6)民族资产阶级崛起;
(7)客观上促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2、消极影响:
(1)增加人民负担,尤其是税收负担;
(2)致使北洋军阀崛起;
(3)客观上为帝国主义输出资本创造了方便条件;
(4)练新军、办警政,强化了封建专政的国家机器,有利于清政府对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镇压,强化国家封建机器;
各方评价:
1、“清末新政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假维新、伪变法。”——林增平、肖致治《辛亥革命史》
2、“这次新政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各方面,较大程度改革旧的封建体制,推行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3、“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覆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以前更好地条件……”——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1)坚持正确的立场;
(2)坚持历史评价而非道德评价;
(3)应坚持阶级分析方法;
(4)应坚持效果第一,动机第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